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二百五九章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第二百五九章

作者:大团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2:31 来源:免费小说

  福全刚到王府, 便听管家急切来唤:“王爷,您可终于回来了, 前来传旨的公公都等您半个时辰了!”

  福全心头一跳:“传旨?本王刚从宫中回来, 现在这时候怎会有圣旨?”

  他不认为这么短短的时间内皇上会改变主意,心中反而不安起来。

  难道是劝皇上未成,惹怒了皇上?

  不, 不会, 他自认与皇上兄弟情谊深厚,在皇上跟前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加之皇祖母去了, 他们这些在皇祖母心里惦记着的孙儿, 皇上是不会在孝期里为难的。

  裕亲王没有犹豫, 左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无论皇上有何用意,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罚罚他俸禄。

  前来宣读圣旨的是乾清宫的一位大太监,魏珠, 他比梁九功看上去更年轻一些, 走的路子, 是当年梁公公一路爬上去的老路, 这回都能替皇上跑腿向王爷宣读圣旨了。

  康熙:常宁此前犯错有叛国之嫌, 险害国之储君折损于叛贼之手, 罪孽深重。朕念及恭亲王常宁已守皇陵十年, 孝心天理可鉴。其清修苦修于孝陵,从未问京城王府拿过一分钱,吃苦耐劳, 诚心悔过。而今皇祖母新丧, 作为孙儿,恭亲王也应当前往暂安奉殿为她上香磕头。

  皇祖母在世时,曾为长公主指婚,与科尔沁部台吉联姻,待孝期一过,长公主便要出嫁。

  于是命裕亲王福全带领人马,暂时前去接常宁,送其去祭拜皇祖母,暂时开恩典允其回京与长公主一见。

  皇上旨意上半点没有提及即将攻打准噶尔汗部一事,只从人伦天理出发,表示现在允许常宁归来只是暂时的,暂时的!

  至于之后会不会有将功折罪的机会,朕就是不说,你猜!

  福全惊喜极了,接旨后便捧着康熙命人草拟的文书看个不停。

  以他对皇上的了解,哪儿还猜不到他那是之前拒绝了自己,这会儿拉不下脸?

  虽不知是什么导致皇上改变了主意,只要常宁回到京城,以他的才学定有办法立功洗刷罪名。皇上到底没有剥夺恭亲王的爵位,可见心里对这位兄弟虽不满意,却也还是没有放弃他啊!

  福全将圣旨收起来,微笑道:“是太子殿下说服了皇上改变主意的?”

  魏珠微微躬身:“王爷恕罪,奴才并未当值于殿中,不知是何种情况。”

  福全了然,笑着命人送了魏珠一个红包做赏。

  既然是殿中,当时唯有太子在现场围观了全程。

  待魏珠走后,裕亲王之母宁悫太妃董鄂氏问他:“皇上答应你将常宁接回来,这是好事,怎么反而心事重重?”

  “我之前还想皇祖母这一去,可就没人能劝住皇上了,”现在看来,太子年纪虽轻,却能做到令皇上改变主意。这其中代表着太子不再是皇上的附庸,继承人,更是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能够影响到皇上想法的特殊之人。

  董鄂氏道:“自然无人能有老祖宗那样受皇上尊敬,你与皇上是兄弟,万一以后皇上做错了决定,你还会袖手旁观不成?福全自幼时起就说,未来要做个贤王,现在你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那便是落子无悔。”

  宁悫太妃年纪虽然大了,可她最懂得那对天家祖孙二人了,无论是老祖宗,还是皇上,都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一旦选择了跟着他们,只能一条道路闷头走到底。

  “是,到时候我不会袖手旁观,也一样会去劝。”

  那样的劝,或许比之御史更加有分量,也更加冒险。

  福全想着:也许,可以试着从太子那儿入手。

  总是被人惦记着的胤礽,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喷嚏了,他问乾清宫中的宫人要来帕子,拧了拧鼻涕,又对着光洁的镜子整理好仪态,没过多久又恢复了完美的太子模样,除了那微红的鼻子尖,谁瞧不出来他刚才将鼻涕拧得震天响。

  康熙有些紧张他身体,忙命人将太医给请了来。

  胤礽:“一定不是伤寒,儿臣嗓子又没事。”

  康熙:“你这嗓子什么时候好过?”

  这公鸡嗓叫做没事?

  胤礽一噎,不服气道:“儿臣这是到了换声期,等嗓子长成熟,以后就变成成年男子的声音了!”

  为了照顾自己的嗓子,他没少忌口,还准备了大量的润喉糖。

  太医请脉后,禀告道:“殿下略有阳虚,不能固表,加之春邪以外勾引,则引起体内邪气内外勾结。”

  于是开贴扶正祛邪汤药,喝上三天,再提出要求殿下少去“春邪”出没之地,方能改善此症。

  胤礽好歹也学过一些中医,什么木火土金水,心肝脾肺肾,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都略懂一些,这回被太医说得有些懵:“春邪是什么?”

  太医道:“春意最旺之地,花开的地方,柳絮飞舞的地方,都莫要去。”

  【所以大朋友这是花粉过敏。】

  胤礽:“……”

  大清没有“过敏”这个词,胤礽会知道还是因为看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时候攒下来的认知。

  好在,中医对于过敏的概念被认为是“本虚邪实”,虽抽象了些,倒是很有本国特色的说法。

  胤礽无奈道:“尤太医,若是白晋来问您医理时,您也像这样回答,他就不会为了阴阳虚亢、各种邪说而天天缠着您问到底了。”

  尤太医家中世代行医,少年时拜得刘院使为师,善于针灸与药理并用治病,自从外洋使臣向汗阿玛要去想要钻研学习中医起,便是这位太医总负责安排底下的人去教授。

  尤太医道:“殿下正在长身体,还请殿下莫要太过伤神劳累,多用膳食,多加运动,早睡早起,如此体内阳气才足,内气才正。体内阳正,则外邪不侵。”

  胤礽嘴上应下了,待在康熙监督下喝下一碗汤药,便又投身入了事业之中。

  想要建立以大清为东道主的贸易中心,可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达成的。

  摆在眼前的便是户部分化变革,分化以后,原本的户部尚书陈廷敬便成为了财政部尚书,另外需要汗阿玛指明两人,分别担任农业部尚书与民政部尚书。

  每一位尚书都需要满汉左右侍郎,那便是需要十二位侍郎。

  户部的职能分化规划,陈大人的奏折之中写得清清楚楚,令胤礽担心的是汗阿玛一直未在奏折上批阅准奏,这事儿就还没定下来,到时候一定有许多人反对。

  “你也知道担心?”康熙道:“你将原本的一部分为三部,岂不令其余各部院人人自危?其中涉及多少利益,索额图都没有与你说清吗?”

  “三姥爷说了,儿臣不听,所以现在他听儿臣的。”

  这也是让康熙头疼的地方,原还指望索额图能影响太子,谁知他反被太子牵着鼻子走,没一点一品大员的骨气!

  “儿臣动了礼部,现在分化出来的部门运转良好,礼部成了正在掌管祭祀礼仪的清闲衙门,而有才有志之臣则调任实干部门辛勤劳作。如今再动户部,陈大人将这事都包了,他既然愿意包,那便是赞同儿臣的规划,说明这样的分化于国有利,于汗阿玛有利。”

  “于八旗、宗室却无利。”

  胤礽笑嘻嘻:“汗阿玛若是惧怕八旗、宗室,早在儿臣发展外学、科学,提出请您建海军时就不会动手了。八旗旧贵族们,若是都像三姥爷那样支持汗阿玛该多好,再不济也要像明相那样,又有能力又有自知之明。”

  康熙将朝中众臣上奏分类叠起,指给胤礽看:“这些是赞同陈廷敬奏折的,这些是不赞同的。”

  赞同与不赞同之人,各有一半。

  其中身居低位之官赞成比例更大,汉臣们的赞成比例更多。

  而身居高位,出身满洲贵族的臣子,除去索额图一脉铁站太子,其余多不赞同。

  原先守旧势力的领头人便是索额图,这会儿他“弃暗投明”,同样也令一部分人弃他而去。

  如今他们都聚集在了宗室身后,领头人便是朝中地位最高的勒德洪。

  胤礽惊喜道:“有一半人赞同,儿臣真没想到。”

  康熙淡淡道:“于低位臣子而言,拥有更多的机会成为部院尚书是好事,身居高位的人,自然也不希望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分散。”

  “再高的权力,能高的过汗阿玛吗?勒德洪王爷兵权也要抓,钱财也想摸,头上还顶着大学士的帽子,结果自己身体还不好,三天两头请假养病,不是伤寒了,就是头痛了。”

  胤礽:“待在多高的位置,就要做多么重要的事,他那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汗阿玛还不如允他退休养病呢!”

  康熙以奇异的眼神瞥他:你当朕不想?

  父子二人的想法同步到了一起,胤礽指出了一个能令汗阿玛答应写御批“准奏”的点。

  加强皇权!

  朝中情况,掌舵人是汗阿玛,平衡如何也是汗阿玛在下手,他坐在最高处,审视着大局,无论八旗如何,宗室如何,帝王自己的利益,便是手中的权力。

  康熙并未挣扎太久,或许他本身也想要动一动如今朝政的格局,他拿起朱笔,在陈廷敬的奏折上写下了“准奏”二字,预示着一场在朝中掀起狂风巨浪的变革展开了序幕。

  康熙拿着那奏折,欣赏了片刻自己写下的朱批,淡淡道:“之后,你不会顺利。”

  反对的声音会越来越响。被戳中痛脚的守旧势力,将对太子发起猛烈攻势。

  胤礽珍惜自己的小命,不仅有小美预警,身边还跟着心裕。

  “汗阿玛放心,儿臣两点一线,绝不出宫门,绝对不会让人有套麻袋的机会。”

  帝王心累地摆了摆手:“你之后就知道了。”

  这次户部分化后,无论太子未来想要做什么,都将面临巨大的阻力,朝臣的敏感神经已经被胤礽戳得紧张到了顶峰。

  没多久,皇上分化户部为三部的圣旨下来,果真遇上群臣争执。请收回成命之奏络络不绝,康熙闭着眼将它们都压了下来,算是以帝王之威,将所有反对之声压下。

  众人见皇上铁了心,甚至还派了三阿哥与四阿哥一同辅佐陈廷敬分部事务,自知这块铁板是动不了了,于是转而攻其“软肋”。

  陈廷敬自是风口浪尖,还要忍受众人嘲讽他傻乎乎分走自己的权力。

  太子所受压力仅次于陈廷敬,谁让三阿哥与四阿哥从小就跟太子好?

  不过三日,弹劾太子之奏已经堆地像小山一样高。

  康熙将胤礽拎到御前,让他一一阅读那些反对之声。

  “好好看看有多少人反对你,他们又为什么反对你。”

  若不将现实摊开在太子面前,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后果。

  康熙指着这些奏折:“细细的看,好好品读,现在朕能为你挡住那些,以后呢?都靠朕吗?顾全大局是为君之道,你可不能再每一回都将烦心事交给朕来收拾,你得自己立起来!”

  胤礽嘴里嘀咕着:“儿臣能靠阿玛为啥要自己立起来?”

  康熙听他屡教不改,恨铁不成钢:“朕总有一天会老,还能像奶孩子似的将你奶到七老八十?!”

  “好嘛,好嘛,儿臣细品,细细品,”胤礽一边哄着,不与他辩解这些,免得汗阿玛又闹着要他断奶,以后没人给他收拾摊子,那他可就真要哭哭了。

  至于自己独立起来?

  胤礽想了想:算了吧,独立了就没了阿玛,不划算。

  康熙见胤礽认真看奏折,又有些忧心太子的心态问题。

  他年少时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与指责,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少帝羽翼未丰时的百般滋味他都尝过,左右他年纪小,御史参奏时是怎么严厉怎么来,他又要维持帝王之体面,又要思索如何破局,到最终为了顾全大局,还得捏着鼻子认错。

  胤礽捧着奏折笑道:“汗阿玛,他们说儿臣好吃懒做,没有作为!”

  “这本说儿臣桀骜不驯,不尊师长。”

  “这本说儿臣总是钻研歪门邪道,不敬儒学。”

  “这本还说儿臣贪财好色,他说儿臣去边境时候带两个貌美如花的小宫女,哈哈哈哈哈!”

  康熙让他看这些奏折,为的是教育他以后三思而后行,多顾虑一些总没错。

  胤礽看那些奏折,就像是在看攻略似的,他以为汗阿玛给他看这些奏折,目地是为了找到别人的理由,然后将这些被指出来的漏洞都一一补上。

  大人们都是好大人,他们自己把“攻略”送到了胤礽手中。

  就是有些人的理由,扯得太古怪了,也让胤礽忍不住发笑。

  康熙:……

  朕这是白担心了?

  帝王目光深邃,见太子那小嘴咧开像太阳一样灿烂,心里不是滋味。

  他暗下决定:下回太子再做什么,朕不给他收拾了,下次一定不帮他,朕发誓,这是最后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