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 第一百九八章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第一百九八章

作者:大团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2:31 来源:免费小说

  说服了图图哥哥以后, 胤礽在自己心中的计划小本本上打了第一个勾,接下去就要为第二个勾而去努力了。

  胤礽:鉴于孤总是在汗阿玛面前搞事情, 给汗阿玛留下了“不太美妙”的印象, 孤觉得第二个劝说汗阿玛接见外国使臣之事,还是交给与孤没有关系的人去做比较好。

  至于交给谁去做,当然是交给一个胤礽绝对“差遣不动”的人身上, 如今在朝野中炙手可热的陈廷敬陈大人啦!

  陈大人以前在户部掌管国库, 户部尚书的职位若不是余国柱犯了事,汗阿玛本意是打算提拔余国柱的, 如今户部尚书汉臣的职位调动, 这就要将陈大人提拔上来, 顶上户部尚书的位置了。

  胤礽跟着陈廷敬学习的那一阵子就听他说过国库之事, 国库在海禁期间的主要税收来源于土地税收与商户税收, 而内务府的钱, 主要来源于盐政,帝王的派遣自己亲信前去张罗的商铺及庄子。

  国库的钱财来源途径太少啦!

  不可能增加土地税收来增加百姓们的负担,汗阿玛说了, 减少税收才是盛世来临的模样, 增加税收那是乱世之征兆。

  胤礽根据之前学习时候得到的数据来盘算一下国库的钱财能够在不影响大清良性运转的情况下支持多久的战争, 算来算去, 就愁上了。

  也难怪汗阿玛诸多顾虑, 战争毕竟是国力上的消耗, 若是将底牌都用在对付沙皇俄国上, 那之后又该怎么去收拾噶尔丹?

  胤礽等啊等,等到元宵节即将到来,膳房的厨子还给他做了美味的芝麻馅儿汤圆, 时机终于成熟了。

  “孤来收拾收拾去畅春园要带的人和小动物。”

  胤礽张罗着开始清点人数。

  首先是要一起带走的人是徐嬷嬷、大宫女锦绣与大太监玉柱。

  锦绣拎上了两位新上岗的小宫女, 没头脑与不高兴将会一起来跟着锦绣打下手。毓庆宫中的宫女们普遍年龄较大,若干年后,等太子殿下长大,她们可就都成嬷嬷了,等徐嬷嬷年老退休,锦绣就会接任徐嬷嬷的班,成为锦嬷嬷跟着太子殿下,那么谁又会是锦绣姑姑挑选下来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呢?

  不是没头脑与不高兴,也会是其他人,无论是帝王指来,还是赫舍里家族送来,或是太子殿下亲自提拔,总得将她们教得能跟得上太子殿下的动作。

  胤礽又道:“将汤姆的垫子还有两只鹅的草蒲团都带上,孤去畅春园怎么能不带汤姆猫猫与小一,十七呢?孤会想死它们的。”

  心裕见状,欲言又止:“等您到了畅春园,皇上就会令殿下好好念书潜心修学,带上猫与鹅恐怕不妥。”

  胤礽摇了摇头:“太傅们不会因为孤带小动物就去找汗阿玛告状,汗阿玛应该也是答应的,你若不信就替孤去问一声汗阿玛。”

  康熙令胤礽去畅春园修学,还给他找了个清净的地方,目地就是要他专心致志一些,都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还能像小时候那样放任他贪玩呢?

  一听心裕的禀告,康熙皱起眉头:“你去告诉保成,朕还是会让陈廷敬给他授课,其他太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都心向着他,陈廷敬可较真的很。”

  其他太傅那哪儿是心向着太子,还不是康熙前几年对太子殿下太过放松,让他们以为帝王对此并不在意罢了。

  就连帝王都对教育太子抱以任其自由成长的态度,其他太傅们又怎么可能总是去康熙面前告状呢?毕竟太子的学业优秀确实无可挑剔。

  也就只有陈廷敬,一点不怕得罪太子,也不怕得罪帝王,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倒是将性格有些顽皮的太子给震住了。

  康熙严肃脸:“这一回,朕可不会再令保成胡闹了。”

  胤礽一听心裕跑腿来的回复,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故作遗憾道:“那好吧,孤这回就不带孩儿们了。”

  虽然不带小动物们去,胤礽却专门安排了人来照顾好它们,他带上了他的小黑板,还有他命人做的粉笔与粉笔擦。

  以大清如今的造漆技术,想要造黑板,合成粉笔并不难,工匠们的手艺可好了,那粉笔足足有胤礽的大拇指那么粗,可以写好久。

  等到陈廷敬前来授课时,胤礽将写了慢慢一黑板的统计数据挂在了醒目的位置。

  “陈太傅,你来看看,这是孤按照户部往年的数据,统计出来大清海禁前后的国库收入柱状图,逐年在上涨呢!尤其是今年各大港口都开始通商,上涨的数量比田地税收与商户税收加起来都多。”

  陈廷敬闻言,果真上了心。

  “确实,海禁增开后,国库就多了关税收入,所赚取的银两自然不同往日。”

  “孤听说,不断有外国使团恳请入京拜见汗阿玛,”胤礽一边擦黑板毁灭证据,一边忧心忡忡:“等明年,汗阿玛会接见他们吗?”

  陈廷敬哑然失笑:“没想到就连过节时太子殿下都在关心国事。外国使臣恳请入京,为的是称臣纳贡,于大清而言还是彰显国威的大事,皇上自然不会拒绝。”

  胤礽:“……”

  孤就知道现在朝中文臣们对外国使臣是这种态度!

  “等外国使臣如京,到时候翻译又要成问题了,光文书上的翻译就能出现孤之前发现的那么大差异,更何况是口语翻译呢?”

  “殿下,口语翻译自有礼部派人前去负责,您现在正在学的是户部事宜。”

  陈廷敬又要叮咛胤礽好好念书了。

  想这么多做什么,这些事应该是皇上烦心的事,太子殿下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

  胤礽嘀咕道:“孤还以为大清可以通过对外通商,与国际交流,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

  陈廷敬摇了摇头:“太子殿下,大清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哪里需要靠洋外人解决问题?”

  “大清自给自足的是主粮,可是大豆却在市场上有所紧缺,这些数字可都是记载在文书之上的,随着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民间对大豆的需求也逐渐上涨,可若要多种植大豆,则会侵占农田的面积,官府才会规定每一家农户需要种植的粮食田亩比例。除此以外,还有种棉、榨植物油,种糖、和禽肉。”

  胤礽又拿出了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如果开通商路,对大清而言的供给好处。

  “大清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一种很紧张的平衡状态,”胤礽严肃道:“加上人们对于酿酒的需求增大,对于粮食的产量则消耗更多了。”

  “从户部去年的年终财务记录来看,想要对国民的衣食住行进行改善,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入手,陈大人是为民请命的父母官,本身也是愿意倾听百姓心声的好官,百姓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先吃饱饭,等吃饱了解决了会不会饿死的问题,可不得有一些更高的追求?这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本能。”

  瞧胤礽说的有多好听,陈廷敬都心动了呢!

  怎么说也是即将走马上任的新任户部尚书,陈廷敬对户部去年一年的财政关注许久,倒是还真没有考虑到解除海禁以后竟还有这等操作。

  胤礽眼看他心动,忙将自己刷刷写下来的证据都消灭掉,只给陈大人留下来了一点点粉笔灰。

  “陈大人,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好好上课了。”

  最能令人抓心挠肝的方法,就是在他心动了以后突然之间戛然而止,令他欲罢不能。

  胤礽还极快地堵上了陈廷敬的嘴。

  “汗阿玛说孤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跟着您好好学习,孤只是跟着‘仙人’学习了以后,得知了有这样的好方法,这才与您提了一嘴。”

  仙人!好方法!

  胤礽:“这事情以后恐怕还需要您与汗阿玛商议了,孤只是提一提,只是提一提。”

  陈廷敬:“……”

  他感受到了太子殿下戛然而止的做法,心中明镜似的,却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胤礽端坐着捧起了书本,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一边将注意力拉扯回书籍之上,一边又竖起耳朵去听陈廷敬的动静。

  他听见陈廷敬轻声叹息,好似是在向他妥协似的,心中了然:看来有戏!

  果不其然,这回课上完没多久,康熙就将胤礽给召见过去了,严肃着脸问他:“仙人可是又教了你什么东西,保成为何不来告诉朕?要不是陈廷敬无意间听见,恐怕都不知道你又学到了什么。”

  胤礽:“汗阿玛,儿臣也不知道学到的东西是否有用,就随口提了一嘴问问太傅的意见了。儿臣总不能每一次学到新的知识就来找您叭叭叭的说,小时候因此而烦扰您是儿臣不懂事,长大了知道您辛苦,又怎么能总是占用您的时间呢?”

  胤礽温和谦逊,已经有沉稳大气的样子了,只看他对答如流的话语,康熙就感觉到了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喜悦欣慰。

  唯有前来找康熙“告状”的陈廷敬,瞧见太子笑容满面,颇像只小狐狸!

  康熙毫不怀疑这是胤礽蠢蠢欲动想要干一些什么,既然是拿来问太傅的疑惑,定是太子自己也拿捏不准其中的深浅。

  “你来说说这好法子,于大清发展又是如何有利。”

  胤礽点了点头,开口便提到了“进口”一词。

  进口是一项好举措啊!可以促进友好国之间紧密无间的交流,还能解决国内物资紧缺的问题,拿他们多余的东西,去与其他国家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如果遇上战争之年,就连最迫在眉睫的粮食问题都可以解决。

  大清的粮食、棉种及菜种不一定是最佳的种子,若是进口来新的种子,还能研究改良更好的良种。

  只听胤礽娓娓道来,再不像幼时的口若悬河,条理分明地诉说着温雅之语,不知不觉,康熙与陈廷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大清官府主动去与洋外的商人谈生意。”

  “既然要谈生意,大清就需要培养大量可以与他们交流的人才,大清得派遣自己的人走出去,伸出手,睁开眼,去探索外边的世界才是。”

  胤礽:计划二,说服汗阿玛接见各国使臣。

  这个计划需要的前期准备是培养大清自己的外语人才,派遣大清的人才去国外,增加解除海禁后的对外交流合作,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人来到大清这里,包括各国使臣、传教士及国外商人等。

  于是目地又绕回来了,改革军制暂时看不出效果,但购买洋枪、洋炮是可以短时间内达成的,沙皇俄国可以雇佣哥萨克骑兵来侵扰大清边境,大清为何不能雇佣其他国家的佣兵呢?这也是可以短时间内达成的。

  只要大清与沙皇俄国开战,一心寻求通商路线的传教士们会竭尽全力促成他们和解,他们会不断地周旋其中,为两国之间牵线。

  胤礽知道仅仅上奏恳请汗阿玛接见使臣,那汗阿玛面对国外使者居高临下的大国帝王心态定不会将这当回事,朝臣们也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他们也不会将国外使臣当回事的。

  可若是有其他诱惑为饵,好处多多,与大清国本粮食有关,与大清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那可就不一样了。

  陈廷敬都上钩了,汗阿玛这个立志要青史留名做千古一帝的恐怕也不会任由摆在眼前的好处溜走。

  果不其然,陈廷敬主动将户部去年的粮食收支平衡汇报给了帝王听。

  乍一听起来,大清的粮食库存逐渐在上涨,可随之而来的则是大清百姓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消耗起来也很迅速。粮仓之中的余粮看似足够,实则一遇上什么天灾,就需要拿去应急,整体而言这一项平衡如同踩钢丝般,紧张兮兮。正是因为如此,康熙才会尽量避免两头作战,同时应对沙皇俄国与准噶尔汗国于大清国力的损耗太大了。

  康熙的手指敲击着桌面,沉吟道:“那么,大清又用什么与去外洋人进行长期稳定的交易呢?”

  “汗阿玛恐怕不知道,在外洋人的心目中,来自东方的丝绸与瓷器,金贵到只有皇室才能用得上,法兰西穷奢极欲的贵族们喜爱这些,英格兰富可敌国的大财主也喜爱这些,大清不仅需要进口,也需要出口商品,最重要的是,重新捡起汉唐时对周边世界的影响力。”

  大家都以为大清是天/朝/上/国,那没事,那就顺从大流,大清需要这样高大上的“包装”来进行文化输出,经营自己的国际形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