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电影教师 > 第1132章 登上畅销书榜

电影教师 第1132章 登上畅销书榜

作者:青城无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7 21:31:07 来源:免费小说

  1997年11月3号,张纯如收到两本印刷好的《南京大屠杀》样书。当她拆开棕色包装箱的时候,激动得浑身发抖。她就像个小姑娘似的,抱着两本样书在房间里“啦啦啦”地跳起了舞。

  张纯如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张盈盈,还告诉母亲,她将在11月14号到12月19号之间举行为期—个月的图书签售活动,根据与《新闻周刊》签订的合同,在书摘刊登前,她不能透露书中的任何内容。不过一旦书摘被发表,她可以对书中内容畅所欲言了。

  11月6号,《新闻周刊》编辑汤姆-马斯林将书摘的第—稿发给纯如,征求她对节选段落的建议,还请求张纯如同意在杂志上登出一些照片。第二天上午,汤姆-马斯林将排好的版式和图注、标题和正文等用电子邮件发给张纯如。文章的标题是”揭露南京大屠杀”,副标题是”书摘:—位美籍华裔作家对二战历史中最恐怖一章进行的永不妥协的反思与回顾”。

  张纯如问汤姆-马斯林:“你确定书摘会在17号的《新闻周刊》刊登,不会撤版吧?“

  汤姆-马斯林十分肯定地道:“版面计划已经确定,除非发生重大变故才可能撤版,杂志在11月10号就会上摊销售,到时候就能看到你的书摘了。”

  为了庆祝书摘即将面世,晚上张纯如和丈夫道格拉斯去看音乐会作为庆祝。不过晚上十点,他们回到家的时候,接到了汤姆-马斯林的电话留言:“纯如,我是《新闻周刊》的汤姆-马斯林。很抱歉地通知你,我们不得不撤掉书摘的稿子,因为据上面通知,杂志的页码缩减了4页。我们下周会与你联系,如果你希望和我进一步讨论此事的话,请给我来电话。”

  张纯如当即给汤姆-马斯林打电话问:“到底怎么回事?”

  汤姆-马斯林告诉张纯如:“周五晚上临日寸撤掉了4个大广告,《新闻周刊》必须保证广告版面和编辑内容版面保持一定比例,有时候因为广告撤版的缘故,一些报道也要被撤掉。”

  张纯如感觉事情有些奇怪,问道:“为什么要撤我的稿子,而不是其他人的?”

  汤姆-马斯林道:“这样的事情并不常见,但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工作了—晚上,重新设计杂志版面,但能够做的很有限。”

  张纯如感觉汤姆-马斯林说话支支吾吾的,又给《新闻周刊》编辑部其他人打电话。一位编辑偷偷告诉张纯如:“撤掉的大广告中有—个是丰田汽车的广告。”不过没过多久那编辑又给张纯如打电话表示:“是我搞错了,书摘推迟刊出的事与广告撤版无关!”

  尽管对方否认是因为东瀛企业以撤销广告威胁,才导致书摘不能正常刊登,但不管是张纯如,还是银幕前的观众都相信就是这么回事,东瀛企业在知道张纯如的文章将会刊登在《新闻周刊》后,便以撤销广告为威胁,要求撤销张纯如的书摘。

  张纯如非常生气,对丈夫道格拉斯道:“这事真是难以想象。奔驰公司敢威胁《新闻周刊》,只要刊登犹太人关于**大屠杀的文章就撤销广告吗?”

  道格拉斯道:“不可能。奔驰公司敢这么做一定会变成世界级的丑闻!”

  张纯如道:“是的,但东瀛公司却这么做了,而《新闻周刊》竟然答应了!”

  在场的美国媒体并没有觉得惊讶,毕竟在90年代东瀛经济全球排名第二,东瀛企业是《新闻周刊》这些杂志的大金主,而中国还很弱,很少有企业会在美国的杂志上打广;《新闻周刊》偏向东瀛企业并不奇怪。

  现场的华裔和中国记者想起了程瑞芳的话“人弱了别人会欺负你,国家弱了别人更会欺负你”,事实就是如此,以前中国弱,没人把中国人当一回事,好莱坞影视作品中充满了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但现在好莱坞作品里中国人的形象越来越正面了,因为中国越来越强,成了好莱坞的大金主,没有谁愿意和自己的钱包过意不去!

  道格拉斯道:“你打算怎么办?”

  张纯如作了个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和《新闻周刊》签了合同的,如果《新闻周刊》不刊出书摘的话,他们需要给出更好的解释。如果确定《新闻周刊》是迫于日方压力决定不再刊登书摘,那我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我相信美国的华人社团和许多人权组织都会百分之百支持我!”

  11月10号晚上,张纯如收到了订阅的《新闻周刊》,她发现当期杂志特别厚,里面刊登的东瀛公司的广告正好是平常的两倍之多。张纯如告诉道格拉斯,这是个好征兆,《新闻周刊》很可能与广告商达成了某种妥协方案,确保下一期杂志上的东瀛公司广告转到这一期上刊出,从而避免这些广告商面临资助登有《南京大屠杀》—书节选的杂志出版的“窘境”。

  第二天上午,张纯如收到《新闻周刊》国际部负责人的电子邮件,他们告诉张纯如,书摘也不会在11月24日出版的那一期上刊出。

  张纯如立刻给汤姆-马斯林打电话,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书摘什么时候刊登,还会不会刊登?”

  汤姆-马斯林回答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现在书摘不在刊出计划表上,上面没告诉我为什么会是这样,也没告诉我什么时候刊登。”

  挂掉汤姆-马斯林的电话后,张纯如真的愤怒了,马上打电话给哈珀柯林斯出版社,问如果《新闻周刊》不刊登书摘,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张纯如告诉出版社,他们应该给《新闻周刊》去电话,问他们如果书摘没有在17日或24日出版的杂志上刊出的话,她应该对记者们怎么说,要不要说《新闻周刊》受到了某些压力?张纯如还要求依照合同对她予以补偿,同意她在17日那天接受记者采访,因为她已经安排好了演讲和采访计划,书摘未能按计划刊出并不是她的错。

  11月12号,啥珀柯林斯的法务部门用电子邮件通知张纯如,他们刚刚收到《新闻周刊》的确认信,《南京大屠杀》书摘将刊登在12月1号的杂志上,将于11月24日上市,张纯如之前为图书销售所作的宣传并不会影响到书摘的最终刊发。

  张纯如和银幕前的观众看到邮件后,都微微松了口气。不过大家心头的疑虑并没有打消,大家都相信东瀛右翼一定不会善罢甘休,除非亲眼见到书摘上市,否则谁也不能保证书摘一定会出现在12月1号的《新闻周刊》上。

  11月24号这天,张纯如什么也没有做,就坐在房间里等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整个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银幕前的观众心弦也都绷紧了,不知道书摘是否会顺利发表。

  下午1点,张纯如给报刊亭打电话,问12月1号的《新闻周刊》是否送到了。他们告诉张纯如杂志还没来。张纯如问什么时候会来,他们回答说,很难说,有时候周一就送到,有时候会等到周二,就算今天到也要晚上去了。

  没过多久张纯如又忍不住给报刊亭打电话,问《新闻周刊》是否到货。在此之后,张纯如又给报刊亭打了好多次电话。直到下午5点,报刊亭的告诉张纯如,《新闻周刊》到了!张纯如马上跑出去,在报刊亭发疯似的翻动杂志。

  《新闻周刊》封面上没有任何关于书摘的信息,翻开杂志,杂志内页的“本期推荐”中也没有,不过当银幕前的观众顺着张纯如的目光顺着杂志的目录往下时,他们看到标题“揭露南京大屠杀”。张纯如长长舒了一口气,观众心头的石头也落了地。

  张纯如站在报刊亭前,将书摘从头到尾读了两遍,然后买了五本,像一只快乐的鸟儿似的飞回了家。张纯如打电话给丈夫,打电话给自己的母亲和好友,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这天晚上,张纯如把《新闻周刊》翻开给道格拉斯看,整本杂志上没有—个东瀛公司的广告。他们又翻了翻以前的《新闻周刊》,每期基本上会刊登4到5个东瀛公司的广告,包括索尼、丰田、佳能、东芝等等。此外,本期《新闻周刊》封面没有出现关于书摘的特殊标题,杂志内页的“本期推荐”中也没有书摘的介绍。显然,《新闻周刊》不想过分突出这篇书摘。

  尽管《新闻周刊》上的书摘并没有出现在当期的封面标题上,而且推迟了两周才刊出,错过了最佳书评时间,但它仍极大程度地帮这本书提高了知名度。

  一组快速剪辑镜头,美国最重要的报纸都开始刊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书评,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其中《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配发了一张纯如手捧《南京大屠杀》接受采访的照片;其他很多报纸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东瀛士兵正在用中国人练习刺杀;另一张照片上,一个东瀛士兵提着人头面对镜头微笑……

  中文媒体方面,北美华文报纸报道了张纯如的新书。太平洋的另一端,在中国大陆、香江和台弯,所有的报纸也都大篇幅报道张纯如的书,包括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日报》。

  媒体大规模报道,让张纯如的书在美国引起了极大关注。在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签售仪式的现场,人们排起了长队,有华人,有白人,也有黑人。在张纯如签售的所有书店都出现了缺货现象,一时间洛阳纸贵。短短两周内,《南京大屠杀》加印了五次。

  1月15号,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排在第15位!

  银幕前,张纯如父母回想张纯如为这本书出版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泣不成声;其他观众也不禁泪流满面。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东瀛人就企图掩盖真相,几十年来他们几乎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几乎被遗忘!但张纯如顶着重重压力撕开黑幕,告诉了世界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