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422章 以二敌百

水浒终结者 第422章 以二敌百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九月中旬,冬天将至,北地天气已经十分寒冷。

方天定又回到了潼关前。

潼关,关中东大门,地势险要不必多说。

关墙前,数千将士各持刀枪,列阵而立。

兔兔太累了突破苏州普通人中打马举枪出阵,喝道:“杨志,何故随着宋江,做这缩头乌龟!”

杨志直把钢牙紧咬,紧握着长枪不说话。

若是可能,他真恨不得把这个本家捅出七八十个窟窿来。

只是不可能。

自从明军到达,不论怎么挑衅,宋江只是号令诸军严守,禁止任何人出关接战。

杨沂中继续喝骂道:“妄你自称杨氏分支,令公先祖之后,你便是如此重振我杨家门楣的?

我告诉你,继续跟着宋江做乌龟,我将代表杨家把你这一支除名!”

杨志猛然瞪眼,看向宋江,道:“使相,且容兄弟出关厮杀,哪怕战死当场,也好过让杨沂中小觑了。”

“兄弟,切勿中了那厮的激将法。”劝了一句,宋江又道:“他杨沂中不过贼人伯爵,兄弟乃是正朝防御使,地位如何比他低了?

那厮何德何能,敢为杨家正统?

我以上奏朝廷,请陛下降旨追封杨令公,兄弟也自有封赏。

假以时日,兄弟得登高位,定能重现令公风采。”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然而心里美滋滋。

杨沂中逮着杨志各种怼,两人定然要分个生死高低才能罢休。

再则,明国中有杨沂中、杨再兴两个,而且本事、地位都不低,杨志去了,只能算是杨家老三。

到时候,杨志还能说自己是杨家主家?

这可不是他说是就是的,归根结底,还是身份地位决定高低。

如此,杨志安能投降明国?

若想压过两人,杨志只能抱紧赵宋的大腿,也就只能听从他宋江的安排。

因此,杨志恨恨地一拍墙垛,交割了防务,回营去了。

城下,见杨志离开,杨沂中也无计可施,只得打马而归。

“陛下,宋贼只在关内据守不出,臣无能,无法攻下此关。”

方天定摆摆手,道:“潼关之险,天下闻名,你又未曾倾力攻打,拿不下来实属正常,非战之罪。”

“多谢陛下体谅。”杨沂中拱手道。

他到达关下,已经三四个月,寸步未进,损耗颇多。

试探性攻击十一次,折损军兵三千,总攻一次,损兵两千。

八万大军屯兵在此,每日消耗的钱粮如山似海,各种物资不计其数。

若是换在赵宋,他早该被撤换了。

严重些,甚至被夺职下狱问罪。

罪名也很简单,作战不力、纵贼做大、拥兵自重。

好在,这些都在计划之类,方天定并无责怪。

收兵回营,方天定又安抚了全军将士,继续往南而去。

一路走一路看,十月中旬到了武关下。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乃荆襄入关中的咽喉,位置十分紧要。

且,武关本身也十分凶险。

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

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故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

其关城周长3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方便宋军调遣运动,关东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明军进兵不易。

“因此,我军屡攻不下,徒自损兵折将,请陛下降罪。”方貌请罪道。

方天定亲自扶起方貌,道:“三叔不必如此,此关险要,朕也看在眼里,非寻常能下。”

关胜插话道:“好教陛下得知,我军初到时,连日搦战,折彦质也曾引兵出关应战。

被斩杀了十余大将后,便闭关不出,任凭我等如何挑衅,只当不知,实在无可奈何。”

不得不说,赵佶的确选了两个称职可靠的看门狗。

宋江不必多说,就要和方明死磕。

折彦质全家,不,全族都握在赵宋手中,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嗯!”方天定微微颌首,道:“即如此,暂且罢兵,等待利州路消息便是。”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大体意思为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其险要,便在于古函谷关和武关。

宋军守住这两处,明军若想进入关中,只能走大散关或者萧关。

萧关位于西方,以现在的形式,必须绕路吐蕃或者西夏才能成行。

即使到了萧关,也不比潼关或者武关好打。

所以,拿下利州路,走大散关便是最优的选择。

前提是,种师中愿意投降。

哪怕种师中不降,还有孙立这步暗棋。

两路都不行,那就慢慢耗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别看赵宋占据了关中,却没有秦国的战斗力,而且方明也不是内讧不断的六国,拖也能拖死赵宋了。

方天定问道:“可把西夏入侵的战报送去?”

方貌道:“折彦质接了,并未回话,态度未明。”

按下心中失望,方天定道:“抽调两万兵马,前往沧州,准备接手幽燕之地。”

“是!”众人立刻振奋起来。

幽燕失落数百年,终于要重归中华,实在让人兴奋。

方天定看向娄敏中,道:“荆湖两路的农业开发,进行的如何了?”

娄敏中道:“经过半年努力,已开垦良田二百余万亩,两湖成为粮仓,指日可待。”

“善!”方天定赞道:“江南之地,广种棉花,国内粮食产量变少,已成定局。

两湖水利发达,土地肥沃,当可成为有效补充。”

“陛下放心。”娄敏中道。

方天定抬手,道:“两湖路已经上了正轨,卿且举荐一二可接任者。”

娄敏中一怔,道:“两湖路安抚使,职责甚大,若所托非人,恐坏了陛下计划。”

“如此,两路便各设一屯田使,继续田地开垦事宜。”顿了顿,方天定又道:“幽燕之地久离中华,卿往抚之。”

娄敏中立刻拜道:“臣定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不负陛下重托。”

娄敏中意识到,这大概是他在地方上最后的职使,三五年时间管好幽燕,正好回京任两年某部主官,然后接任宰相。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