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水浒终结者 > 第35章 海盐

水浒终结者 第35章 海盐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6:19:43 来源:书海阁

海盐,秦王政二十五年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

盐,每日不可或缺,事关重大,利润也厚,历朝皆为官卖。

义军所属地盘并无产盐地,所用食盐都是海商外购而来。

进口不但需要耗费大量钱财,还容易为人所困。

为了保证食盐供应,方天定命令潘文得领兵一万,攻打海盐县。

其任务,就是恢复晒盐。

其任务依据,就是海盐县名的来历,具体实施方案,由邵俊负责。

初六,恰逢小年,大队军兵开到了海盐城下。

地处腹心,临近海边,海盐城墙残破,士卒惫懒,如何能够应对一万大军。

探知义军开来,知县早慌了,连忙聚集大小官员并士绅商议对策。

彷徨无措间,只听一人说道:“贼兵势大,难以困守残城,且让我出去杀一阵,灭灭贼军的气焰,再做商议。”

知县看时,原来是城中豪杰段恺。

段恺有膂力,武艺精熟,三五十人不可挡,平素也养着三两百家丁,都是操练了精锐的。

听到段恺请命,知县大喜,道:“若是击退贼军,吾定然上奏朝廷请功。”

段恺大喜,出门而去。

披挂整齐,领着家丁并县里的几百兵丁,共一千人出了城。

骑着黄骠马,段恺领军直趋大军之前,喝道:“贼军安敢犯我县境,速速退去,待做了刀下鬼,悔之晚矣。”

看到有人出城搦战,潘文得笑道:“正觉得手痒,且容我试探一番。”

邵俊劝道:“将军乃一军之首,如何轻出?左右不过千余乌合之众,挥动大军压上便了。”

潘文得道:“我军士卒训练不易,乱战一起,必有损伤,反倒不美。

我杀了那大将,余者必然降服,如此,不战而下海盐,岂非美事?”

邵俊不好再劝,只是吩咐副将应明、鲁安暗暗戒备,随时准备接应。

打马出阵,潘文得笑道:“县中土豪,也敢抵挡天兵,岂不知螳臂当车乎!”

段恺怒喝一声,举枪冲来。

潘文得不敢怠慢,连忙举刀接住。

只一合,潘文得暗呼不妙。

这段恺武艺精熟,力气又大,着实不好应对。

只是刚刚接阵,不好退却,只得打起精神努力应对。

十余合后,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潘文得落入了下风。

邵俊瞧的真切,道:“鲁将军,未免潘将军有失,且去相助。”

鲁安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潘文得落败,立刻打马而出,与潘文得双并段恺。

段恺也是好本事,一挑二也不落下风,只是难以取胜。

邵俊恐失了士气,挥动大军压上。

段恺大怒,骂道:“贼人无耻,只会以多欺少!”

拨开两把兵器,段恺调转马头,喝令回城坚守。

段恺刚到城下,便见城门洞开,里面涌出数百人来。

当先一人端得勇猛,只一下,斩断了段恺坐骑的马腿。

事出突然,段恺措不及防,直接被掀翻在地,亟待起身,又被刀枪逼住,让人拿绳索绑了。

前有围堵,后有大军,自家主将失陷,家丁并宋兵见势不妙,发声喊全都绕城走了。

只见那群人分成两拨,一拨守住城门,一拨绑着段恺来到阵前。

潘文得看到最前面一人,瞪大眼睛喝道:“肖明,你如何在这里?”

肖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道:“我当逃兵了。”

潘文得眼睛一睁,喝道:“胡说什么,你知不知道逃兵是什么下场?你想好了再说。”

义军逃兵,如无投敌、破坏、泄密、等行为,并不处死,只是开除军籍,剥夺从军之所得,赶出义军势力范围。

肖明家里本是赤贫,刚刚分了二十亩地,若是被认定为逃兵,不异于夺了家里生计。

没有财产,又背井离乡,如何生活?

如若被赶出去,一家老小非得死在他乡不可。

是故,潘文得才让肖明重新组织语言。

肖明只是哭,不断请罪。

擒了段恺的大汉说道:“我叫刘赟,肖明是我等小兄弟,我替他说吧。”

二下越州的路上,肖明所在小队被宋军偷袭,五人,仅有他免于一死。

点燃烟花放出信号后,为了防止宋军杀个回马枪,肖明果断离开。

不巧,他在黑夜里迷了路,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处山上。

肖明以为是因为自己睡着,才导致同袍被袭杀,不自觉钻了牛角尖,越想越自责,越自责越觉得自己罪不可恕。

正当他打算从山上跳下去时,被刘赟所救。

因为世道艰难,刘赟纠集了一伙人山中落草,一共有七个首领,其余六个分别是张威、徐方、邬福、苟正、郭世广、甄诚,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听闻方腊领军起义,刘赟也想投奔,只是没人引荐,不敢轻动。

碰到肖明,知道他是义军士卒后,刘赟说出了自己心思。

回过神来的肖明也知道自己死不得,因为他知道,失踪士卒一般都会被追认为烈士,他觉得自己受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于是,了解刘赟等人人品和风评后,他决定带领刘赟等人投奔义军,作为赎罪。

正好打听的义军要出兵,刘赟等人略微商议后,觉得不管义军目标是那,海盐县必然是目标之一。

于是,众人分批潜入海盐县,静待时机。

大军到来之际,趁着段恺出击,他们同时发动,一举擒获了县令,又占领了城门,随后捉了段恺。

听了刘赟解释,潘文得释然,只是具体怎么处理,还要方天定决定。

吩咐鲁安带着刘赟肖明等人,押着段恺前往嘉兴后,大军入城。

邵俊并不管具体政务,他第一时间令人搬来了县衙所有文书和县志,带人检索起来。

他的任务,是确定秦朝盐场的位置,看看是否还能用。

一无所获。

预料之内,因为迄今为止,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

秦末县治陷为柘湖,迁至武原乡,东汉永建中,县治又陷为当湖,只这两次变迁,便可以让晒盐历史烟消云散。

当今天下,制盐都是煎煮,晒盐偶有为之,只是技术不成熟,产量颇低,也未大规模推广。

得知盐是煮出来的时候,方天定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可操作之处。

盐,每日必食,低价出售,可以收买民心。

盐税收入是各国政权收入的重要组成,大肆走私倾销低价盐,可以作为战略杀手锏,打击破坏金辽等敌国的手段,破坏其经济。

晒盐,是实现这些的不二途径。

因为只有晒盐,才能获得大量的优质廉价的盐。

方天定只知道晒盐的原理和大概流程,并不知道如何选择地址和判断气候条件,于是乎,海盐县这个曾经晒过盐的地方,成为了首选之地。

查询资料无果,邵俊带着工匠,踏遍了整个海盐县的范围,在海边选了三处合适的地方,开始建设盐田。

细节不用邵俊操心,自有工匠们操持。

邵俊的职责,是监督水泥的用途,并记录水泥的效用,确保水泥的存在不外泄。

除非战争的手段突然进化到后膛时代,否则,在全取天下前,水泥的战略作用比火药还要大。

因为水泥构成的坚城,基本无法用常规手段破坏。

若是赵宋得知水泥配方,把所有城池都糊一遍,方天定只能挨个爆破过去。

那样,不但需要海量的火药,耗费无数的资金,也太耽误时间了。

所以,严格保密是必须的。

所幸,建设盐田用的水泥不多,不过两千多桶,没有出什么纰漏。

盐田建设也很顺利。

大把赏金发下去,工匠们都是干劲十足,日夜不休。

不过六天,三片盐田建成。

接下来,只等水泥干透后,引海水入田,慢慢晒。

事情停当,邵俊也不再停留,起身赶往嘉兴和大军汇合。

攻略苏州的行动,即将展开。

………………

感谢qq阅读书友“牛气冲天”的打赏,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喜欢水浒终结者请大家收藏:(wuxia.one)水浒终结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