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59节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59节

作者:下限君一路好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5:58:27 来源:免费小说

  小漕工也觉得自己撞到了大运,揉着被拍痛了的胳膊,嘿嘿笑起来。

  荣枯看着他们,面上依然挂着微笑。

  他对于轮回转世这一套,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苟同净土宗的宗旨,但是面对这些人,他却不想以自己的那一套高深的佛理去辩论。

  ——这不过是一些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为生死和别离寻得的,浅薄却真诚的慰藉。

  它的本质,是芸芸众生,对于这个红尘俗世的无奈,和发自内心的七情六欲。

  是爱,是欲,是人。

  若要以自己那一套刚硬的空性禅理,去强行掰直他们对于佛法的理解,那大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忍”。

  所以。

  以禅宗理法之身,暂行净土法宗之事,又有何不可呢?

  漕运船上很少有什么娱乐,不摇船的时候,这些漕工就挤在后面睡觉,吹牛,荣枯的到来倒是给了他们一些别的事做。

  荣枯知道他们识字不多,不一定能听懂高深的佛理,便选择净土宗一些关于因果轮回的故事,每天给他们讲一些。

  漕工不识字,听着也津津有味。

  倒是丁船头那个八岁的小儿子,在船上跑来跑去,虽然年才八岁,却也能帮忙做点烧水,搓衣的活,如今和荣枯的那只狸花猫混熟了。

  荣枯从报恩寺里出来的时候,原本是打算把两只雀、一只猫暂时托付给报恩寺的沙弥们的,谁知道自己刚出门没多久这三只小东西就跟了上来,怎么也赶不走,似乎想跟他一起去威州,荣枯赶不走,只好一并带着。

  小孩子喜欢猫,经常钓小猫鱼,丢进锅里煮了拿鱼头喂猫,狸花猫自然也和他亲近,加上漕运船上运的是粮食,这狸奴反而在这找到了新活计,刚来两天就逮了两只又肥又壮的耗子,引得漕工们高声叫好。

  荣枯坐在船头,吃着自己带的胡饼,却见丁娃儿抱着猫坐到自己边上:“大师父,你为什么要养个猫啊。”

  两只银喉落到荣枯手上,啄了一下他手上的胡饼屑,荣枯便掰下来一些,放在一边由它们俩啄食。

  “别人送的,只好养着。”荣枯如实回答道。

  “那你把它送给我吧。”丁娃儿道。

  荣枯摇摇头:“是尊者赐,不能转送。”

  丁娃儿失望道:“这样啊。”

  他到底是小孩子,失望了没有一会,便道:“大师父,你去威州做什么呀?”

  荣枯垂眸,手指轻轻捻了捻脖子上戴着的白玉菩提佛珠:“去追寻小僧的缘法,小僧的劫数。”

  丁娃儿虽然小,但是跟着听了这么多天的佛经故事,也知道“劫数”是个不好的词,便道:“既然知道是不好的事情,大师父为什么还要去追呢?”

  荣枯笑着摸了摸丁娃儿的脑袋:“这世上的劫数,不是躲藏就能消弭的,不去正视它,最终只会积少成多,化作自己的魔障罢了。”

  丁娃儿听得懵懵懂懂,只好低下头继续摸怀里打哈欠的狸花猫。

  天色将晚,漕运船逐渐接近贞州,江面上逐渐燃起了点点火光,丁船头和几个漕工原本是在各处警戒的,只见那些燃起的火光向着漕运船迅速靠拢过来。

  荣枯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夜间出来打鱼的渔船,但是看这速度似乎是轻舟,便也觉察出不对来。

  “不好!”丁船头怒喝一声,一把拎起儿子把人丢进了后船舱,顺便把荣枯也一起拽了起来往后船舱推,“遇上水匪了!”

  第73章 还等什么!赶紧想办法救人啊!……

  轻舟大约有四五艘, 上头都载着两、三个蒙面捉刀的水匪。

  大周允许民间私藏利刃,却不允许私藏甲胄,所以从最好的尨州铁打造的直刀, 到西域传入的胡弯刀,又或者是这些水匪手上拿着的烂铁白刃, 花点钱都能在铁匠铺里买到。

  贞州向来是比较安稳的地方, 贞州水道上经常会有官服的“水武侯”巡逻, 很少会出现水匪。但是自从前段时间文承翰到任威州,先从打击威州水匪开始,便有一部分威州水匪借着熟悉水道往外逃窜, 跑到了林州、贞州的地界继续做这打家劫舍的生意。

  这段时间贞州的水武侯们工作量也骤然多了起来。

  围困住荣枯所在的漕运船的,正是一批从威州逃窜出来的水匪。

  他们登上漕运船之后,很快就将船上的十几个漕工都控制住了,拿到船头跪着,又有两个手持白刃的贼人从船舱里搜出了荣枯和丁娃儿,将两人连拖带拽也拉了出来。

  荣枯下意识的将瑟瑟发抖的丁娃儿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这个孩子。

  “这漕运船上怎么还有秃驴?”一个水匪怪道。

  他一开口就是威州口音,丁船头连忙道:“各位好汉,各位好汉, 我们这是运粮食的漕船,没有多少钱帛孝敬各位爷爷, 老船头这里有些铜钱,还请各位好汉笑纳, 千万要放过我们这一船人的姓名才是。”

  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水匪了, 许多水匪为了防止被他们打劫的漕船去水武侯那边报官,都会扣下一两个人质,待到确定无人报官之后, 再用麻袋装了往野外一丢,任由对方自生自灭去了。

  这倒也不是什么“盗亦有道”,纯粹就只是当今皇帝继位的时候,面对大周初期层出不穷的匪祸,采取了章丞相的建议,将“匪”分为二等,盗财而不伤命者,官服亦不斩。另一类杀人越货的,则处腰斩。

  久而久之,这些当强盗的也学奸猾了,从中摸出了一些门道,以及防止被打劫的商户去报官的方法。

  漕帮兄弟上了船便是无血缘的亲兄弟,谁也不能放弃谁,所以即使被水匪打劫了,忌惮着他们手上还扣着“兄弟”,也很少有被打劫的漕船敢前去报官。

  久而久之,这些漕船的船头东家都会准备一份消灾钱,取的就是破财消灾的意思。

  这漕运船运的是民间米商的粮,而这些粮商,统一都有来自朝廷的认证,即使把这些粮食都搬走了,想要销赃也很难,不如收了消灾钱划算。

  见丁船头上道,为首的水匪也哼笑了一声,从他手上接过装着消灾钱的袋子,打开数了数里头装了几吊钱之后,照理要抓两个人质回水匪寨去。

  他们初来乍到,才刚刚在贞州水道附近的莽山上找到一处落脚点,尚且没有修葺完善,不能关押太多人,这还是他们从威州逃窜到这里来之后,第一次开张。

  为首的水匪指挥两个手下搬了两袋米上轻舟,又一把揪住瑟瑟发抖的丁娃儿,似乎是考虑到小孩比大人好辖制。

  丁船头登时就跪下了:“好汉,好汉,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好汉你行行好——”

  那水匪头子一脚踹倒丁船头,正向把丁娃儿从荣枯怀里拽出来,却听到那和尚道:“阿弥陀佛,施主带我走,不要动无辜的娃儿。”

  他牢牢护着丁娃儿,不让水匪把孩子从他怀里抢走。

  水匪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眼,忽然一巴掌抽在荣枯脸上:“臭秃驴,你有胆子啊?”

  荣枯虽然在漕运船上,却不是船老大的亲人,也不是漕帮人,水匪扣押他无用,自然不会想动他。

  荣枯道:“这船上都是我俗家的兄弟,如何算无关呢?”

  他垂眸看了一眼丁娃儿:“孩子年幼,不好同父亲分离,带我去做这个人质,也是一样的。”他这么说着,便捏着佛珠站了起来。

  荣枯身量高挑,竟然比为首的水匪头领还要高出不少,对方看在他是个文质彬彬的和尚的面上,又见他有如此胆量,不免有些惊诧,才道:“行,就带你走。”这么说着,一把揪住荣枯的领子,把他推到了轻舟上,荣枯一个没有站稳,额头上碰了一道血口子。

  随后,他带着的竹匣“哗啦”一声也被丢在了轻舟上。

  丁娃儿这几天跟着荣枯学识字,他也算聪明,荣枯教了他十几个字,他也一一记下,待到水匪的轻舟远去,丁船头连忙扑上去查看自家儿子是不是受了伤或者吓到了。

  丁娃儿揪住爹的袖子,小声道:“爹,师父叫我们去报官。”

  小漕工连忙道:“怎么可以呢!若是去报了官,师父岂不是要糟吗!”在他们眼里,荣枯是个真圣僧,有大慈悲的师父,若是他们报了官,万一连累了师父被这些水匪杀了,岂不是造孽吗!

  丁娃儿道:“师父被揪出来之前,把他竹匣里的过所藏在米袋里了,说是让爹爹拿着去官服里上报……”他说到这,攥着丁船头袖子的手越发紧了,“师父要是出了事,怎么办呀爹。”

  丁娃儿虽然不像小漕工他们那样敬畏荣枯,却知道这师父性格温和,也不嫌弃他又丑又脏,总是牵着他的手教他识字。

  庙里那些干干净净的大师父们,都没有他这么好看又有耐心。

  丁船头不怎么识几个大字,照着儿子说的,把荣枯藏起来的过所从米袋子里扒拉了出来,攥着这份过所,眉头皱得老紧。

  一时间,也难以拿定主意。

  荣枯被用麻袋套着光头,被绑住双手坐在轻舟上,走了一路水路颠簸,随后又被人粗暴得从船上拽下来,一路跌跌撞撞、推推搡搡,还走丢了一只僧鞋。

  “进去。”最后被人摘掉麻袋的时候,他的眼睛还被光刺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被丢进了山寨的地牢里。

  地牢里还关着一个一身袍子脏兮兮的,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

  后者听到又来了人,连忙睁开眼看看是谁和他一样倒霉,却没想到是个和尚,脸上的神情立刻扭曲了起来:“嗨。倒霉,怎么是个头上没毛的。”

  他原本是贞州枣县的读书人,家里有几亩薄田,过着耕读人家的生活,也去私塾教书赚点束脩,谁知道那日诗兴大发,到江边钓鱼打算带回家切鱼脍吃,谁知道正好撞上这波水匪,被对方给掳来了山寨。

  对方逼着自己给他们当“师爷”。

  唐书生那是准备去贞州州府参加来年会试的,要是让人知道他给水匪当过“师爷”,那还得了,自然是死活不肯。

  于是就被关在地牢里了。

  那和尚来了之后,不出片刻便有人来提唐书生出去,他来到水匪正屋里的时候,见到蒙着脸的水匪头子正在翻一个竹匣子,从里头找出了几串铜钱,一些和尚出去行脚要用的东西,还有几个小册子。

  便知道他们是让自己来看看这和尚的东西里有什么值钱玩意,顺便看看这倒霉和尚的来历。

  唐书生在水匪头领的示意下,看了看那些小册子,自然是出家人必不可少的戒牒和度牒,上头写着这和尚师从何人,又属于哪个宝刹。

  “哎呦。”他看着看着,自己先惊了一下,“这位可是天京来的法师啊。”

  荣枯的戒牒上不仅记了戒腊时间,师从西域高僧,度牒最后一页上,还印着他在两月之前,得了皇帝亲自赐下的“师号”,这个“师号”下面印着玉玺,再下头才是祀部、户部的印章。

  ——这帮倒霉水匪,知不知道自己把什么人物给逮来了?

  唐书生思考片刻,果断隐瞒了荣枯的来历:“这是位从天京报恩寺里来贞州传法云游的法师,所以度牒后面的印章多了一些。”最奇怪的是,虽然有度牒和戒牒,但是唐书生却没有看到和尚的“过所”——唯一的解释,就是过所被他藏到了什么地方,用来报官。

  报官行,报官好啊,快点来救他出去。

  于是他更坚定了用话忽悠过去的决定:“这,好汉,这位法师是个自幼出家的罗汉,您这把人家绑了来,不好吧?”

  那水匪头子哼哼一笑,把唐书生给赶了出去,又给丢回了牢房里。

  当他回到地牢的时候,正好看见荣枯双腿盘起,坐在濡湿的稻草上闭着眼睛开始念经。

  倒是一派既来之,则安之的模样。

  唐书生原本打算就地睡下,谁知道听着听着,却被这法名荣枯的和尚所念的经文吸引住了,不由侧头认真听起来。

  另外一边,丁船头一行人上了岸,交了货,丁船头手里捏着荣枯的过所,整个人都快拧巴成麻花了,一方面大和尚对他们有恩,他也担心大师父在水匪手里出了事,可是若真的按照大师父说的去报了官,水匪狗急跳墙,杀了大师父怎么办?

  还是按照老规矩来办事,把事情压下去,等水匪们把大师父装在麻袋里“放了生”,他们多去江边寻寻,指不定就把师父救回来了呢?

  他不识字,自然看不懂过所上写的是什么,却有两个在此巡逻的水武侯见他眉头蹙起,一副犹犹豫豫的模样,便打折嬉闹顽笑的主意上前来,一把夺过他手上的过所,煞有介事的打开:“看什么好东西呢?”

  这些水武侯也不是不知道这些漕工在水道上可能遇到什么,这种愁眉苦脸的,八成是刚刚交过“消灾钱”,正愁眉苦脸呢。

  丁船头不敢抢回来,只能由他看。

  刚想说两句好话讨饶,却见那个先看过所的武侯瞪大了眼睛,推搡了两下身边的兄弟:“不好、不好了,”他合上过所,“你这破落户,哪里捡到的这份过所!”

  他兄弟不解他为何这般慌乱,连忙伸头去看,这一看却吓了一跳,这过所上头,明明写着:大周皇帝御赐“明惠莲花上师”——皇帝亲自赐的,这份过所的主人,是个御前高僧啊!

  这样身份的人要是因为在贞州的地界因为水匪出了事,头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这些水武侯!

  这俩水武侯不敢耽搁,连忙带了这份过所去县衙找县令上报,丁船头又不敢阻止,又担心荣枯出了事,急地蹲在地上抽自己巴掌。

  枣县的县令收到了过所,也吓得不轻。

  这不就巧了,他原本是今年春闱时候外派的士子,自然知道这个“荣枯”是何许人也,他要是出了什么事,不要说皇帝,大殿下第一个拧了他这个县令的脑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