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陈萍萍,这名字,安全感十足
就着腌菜,唏哩秃噜喝了三大碗粥,肚中泛起丝丝暖意,这才找到一点活着的感觉。眼见一锅粥被自己喝了大半,白蒹葭不好意思的擦了擦嘴,人设有点崩啊,自己是在逃千金大小姐来着,结果表现的跟个饭筒似的,小屁孩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
肚子里有了东西,人就有了精神,白蒹葭这才有精力和几人聊起来。
被救活的妇人唤作王氏,是许掌柜的妻子。
少年许大力是老两口的儿子,今年十六岁,根骨极佳,和他的名字一样,大力出奇迹,目前在东京汴梁拜师学艺,备考武举。
在宋朝,出身工商者,可以参加科举。
唐承隋制,规定:“工商不得入仕。”而宋太宗淳化二年三月十一日,诏曰:“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例一开,实际上对工商杂类就没有限制了。
小女许小城,今年十四岁,豆蔻年华,在【金陵商会】下设的女子学院读书。宋代,女子教育虽然被排斥在正规官方学院教育之外,但是可以家庭教育、塾师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
白蒹葭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只说自己姓白,父亲给她定了一门在东京的亲事,是个纨绔子弟,她不愿意就离家出走了。
从他们三人的眼神中,白蒹葭看到了浓浓的不解之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理所应当的么,怎么就闹得离家出走了呢?
聊天中,白蒹葭也了解到如今是北宋治平四年二月,赵顼登上皇帝的宝座才刚一个来月,不久之后,这个年轻有理想的皇帝就会任命王安石担任江宁府知府,翰林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进而开展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这可是未来几年说话一言九鼎的大佬,现在去拜访一下还来得及吧。
还有青苗法,这不就是官方给提供的低息贷款么,要是能组织百姓把贷下来的青苗款统一起来投入到草莓种植中,何愁不能做大做强。
得跟大佬科普一下,经济作物也属于农业范畴,附加值更大,有了钱何愁买不来粮食啊。
……
“白姑娘,白姑娘!”
“啊?”白蒹葭回过神来,看向王氏。
“你既然暂时没有地方可去,就在我们家东厢房中委屈一段时日吧,厢房里堆了一些杂物,一会让大力和小城收拾一下,你不要嫌弃就好。”
刚刚还在想,是否要找一家便宜的客栈对付一晚,却没想到王氏要让自己住到家里来,心中不禁有些感动。
“那怎么好意思。”白蒹葭还没来得及拒绝,就听到许大力义正言辞的开口反驳。
“成何体统,怎么能让一个陌生女子住在咱们家,传出去成什么样子!”
白蒹葭:“那就谢谢大娘了。”
王氏:“大力,收拾屋子去。”
许大力:……
许小城:哈哈哈
厢房收拾的很干净,并没有令人讨厌的霉味。褪色的古朴木床铺盖齐全,屋中还放了一张桌子,有茶壶和两个茶碗,一盏油灯。
“姑娘,你要的衣服改好了,出来试试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裁剪新衣服的许掌柜左手拿着一套粗布衣服,右手拿着五贯钱,兴冲冲从西厢房中跑了出来。
打发走了这姑娘,和娘子好好说道说道这金镯子,今天赚大发了。
“什么?她要住在咱们家?”
王氏叉着腰,神气活现,俨然是家里的话事人:“大户人家的小姐,怎么能穿粗布做的衣服,再去做一套缎子料的衣服来!”
“还有,咱们怎么能赚恩公的钱,把金镯子给人家退回去,算了,这镯子还挺好看的,留给小城吧,你再给白姑娘送五贯钱去。”
“救了王氏的命,哦,那没事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暂且不提白蒹葭想要在金陵城“碰瓷”王安石的大计划。
东京汴梁城,陈府。
“少爷,该吃饭了。”
随着话音落下,书房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面容姣好的小丫头,十六七岁年纪,是陈歌的贴身丫鬟,名字唤作陈画儿。
这样的丫鬟,陈家姐弟每人身边都有一个,分别是诗酒花茶,琴棋书画。
后脚跟来的是陈歌的护卫兼书童,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一身的腱子肉,腰间挎着一把长刀,名字唤作陈萍萍。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陈歌安全感十足。
陈歌放下手中的《武经总要》,抬头看向陈画儿,不疾不徐地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少爷,已经未时了。”来自江南的陈画儿声音软糯糯的,甜到了人心坎里。
“老爷回祖地祭祖时再三交代小的,少爷读书辛苦,一日三餐一定得按时吃,陈家中兴的希望可全在少爷身上了。”
父亲所说的陈家中兴就是【科举及第,入朝为官】,哪怕不能像曾祖们那样为将为相,起码也得是正三品以上,这才算光耀门楣。
陈歌对此毫无兴趣,他的理想很小,就是当一个笔记作家,跟在大佬们的身后,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小本本上,想想就浑身舒坦。
此外,陈歌深知此后的几十年间朝堂党争之激烈,自己一个搞研究的小年轻,人情世故不通,政治斗争不会,贸然混进去就是找死。
陈歌自知,心中所想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不然父亲和祖父非得着急上火不可。顺其自然,能在在京师里当个小官就好。
“好啦,好啦,那就走吧!”陈歌从座位上起身,在陈画儿的伺候下换上鞋子和外衣。
陈歌的手行云流水般在陈画儿初具规模的香臀上轻轻一拧,陈画儿身子一颤,俏脸通红,娇嗔一句:“少爷,还有人在呢!”
陈萍萍:我是不是该改个名字叫陈多余……
陈歌也是一愣,呆呆看着自己的右手,心里叹口气:“还真是习惯成自然啊,身体比大脑快,这前任留下的黑锅,他不背……”
在陈画儿的服侍下,陈歌漱了口,然后前往膳厅吃午饭。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丰盛。”陈歌看着满满一桌子的美食,很是惊讶。在他的记忆中,陈家虽然有钱,但一直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一般都是两荤两素、四菜一汤的搭配。
“少爷前几天受了伤,只能吃些清淡的白粥,现在身体开始好起来了,自然是要加强营养。”陈画儿拉开椅子,一边盛饭一边介绍道:“四个冷盘,八个热炒,三个点心,一碗面。”
陈歌颇有些受宠若惊,上辈子倒不是没吃过这么多菜,但那都是好多人一起用餐,这种给自己一人准备十六道菜的还真是头一回,太奢侈了。
“这么多菜我一人可吃不下,画儿,陈萍萍你们也坐下吃。”
“少爷,这不合规矩,主仆不能同桌而食。”陈画儿和陈萍萍两人异口同声的拒绝。
陈歌见两人都不上桌,将筷子拍在桌上,皱眉道:“在陈家我说的话才是规矩,赶紧的入座,没有人陪着,本少爷吃得不香!”
“谢少爷!”
“罗里吧嗦的,我可从来没把你们当下人呀。”
陈歌的话说得不那么君子,但是听在二人耳中,却是格外的动听。
酒足饭饱,陈歌满意地打了个嗝,陈家的伙食相当不错,色香味俱全,不小心吃多了。
陈歌站起来,道:“陈萍萍。”
“少爷有何吩咐?”
陈歌笑嘻嘻道:“走,陪少爷出去逛一逛。”
“好嘞!”陈萍萍连忙一溜烟的去取了一把香妃竹扇,还有一个骚包的香囊,邀功似的道:“少爷出门,就爱戴这个……”
陈歌一脸黑线,这身体的原主人还有这恶趣味?他在记忆里没有看到相关的画面。他一笑,熟练的让陈画儿将香囊系在腰间。
手里把玩着湘妃扇,一收一合,扇上竟还有诗,陈歌定睛一看,便见扇面上写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陈歌视王安石为偶像,在扇子上题王安石的诗完全在情理之中。
这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创作于皇佑二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担任知县的任期已满,返回江西临川故里的途中,经过了杭州,他登上了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诗。
此时王安石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借登飞来峰来表达其心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意境是极好的!
打起精神,随陈萍萍一起出了膳厅,一路往外走,陈歌这才真正见识到了陈府的全貌。
这府邸占地极大,少说也有五十亩,鳞次栉比的屋脊蔓延,三进三出,正堂、前厅、后院、厢房、柴房足足数十开间……
陈歌心里很是满意,娇妻美婢大宅子,三者已得其二。下意识的摇动着湘妃竹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府邸……有点老啊,少说也有百来年的历史,看起来很是斑驳。
他不禁道:“这府邸,该修一修啊。”
“修……修宅子?”陈萍萍诧异道。
“得翻修啊,你看看这破败的院墙、残缺的假山、斑驳的廊柱、芳草萋萋的院子,阴气森森的,住久了少爷我怕会变得心理扭曲……”
“少爷是说府上阴气重?懂,我懂,可是……翻修宅子,很费银子的。”
陈歌眉毛一挑:“陈氏都把【行医堂】开开到辽国和西夏去了,是医药界的扛把子,咱们陈府,还会缺钱?”
“缺!”
陈萍萍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陈歌有些懵了。
“少爷平时不怎么管家里事,咱们陈氏的药材生意确实做得很大,但那是和医官局合作的,朝廷得六成,咱们陈家得四成。”
“此外,朝廷在西夏和辽国还有一些暗桩、间谍,他们的花销也都是走咱们陈氏的账,约定的是一年一结,早些年倒也顺畅,这几年国库吃紧,已经有四年没结算过了……咱们陈家,一年真正的纯利也就两万贯左右。”
两万贯,按照治平四年的物价来算,大概等于后世的1000万元。陈歌心底换算了一下,和国家合伙做生意,一年才赚这么点钱,确实不多。
“但是,就算一年只有两万贯,这么些年下来怎么也能存下个十几二十万贯吧,怎么会连修个宅子都捉襟见肘?”
“少爷,陈府毕竟这么大的家业,开销也多。家中丫鬟、护院、仆人的工钱,小姐们的胭脂水粉,少爷的笔墨纸砚,老爷生意场上的打点……一年能攒下五千贯就算是好年景了。”
“还有,少爷有七个姐姐……老爷每年攒下的钱有一大半都要用来给小姐们置办嫁妆,陈府以前也是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虽然现在没落了,但是也不能让人看不起,每个小姐,老爷都是按照一万贯的标准来准备的。”
“懂了,懂了。”陈歌猛地想起,这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就是如此啊。
宋代社会流行厚嫁之风,宋朝人普遍都有一种心理:嫁妆是一个女人在夫家的地位,嫁妆越多,女人在夫家的地位也就越高。
而且在宋代,女儿的嫁妆也遭到了攀比。百姓的女儿出嫁,如果嫁妆不如邻居的女儿嫁妆多,就会遭到邻居家的耻笑。
内卷 攀比,真可怕!
宋代的史料中记载:“养女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为不问,但到临时,又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子女之羞见人也”
大概意思就是,从女儿出生这天起,就需要开始为嫁女儿的事攒嫁妆,否则如果等到女儿快出嫁了,才为嫁妆的事操心的话,那么到时就需要卖房卖地,才能凑够女儿的嫁妆。
北宋着名的“海底捞”苏辙,就因为嫁女儿差点破产,卖掉了家中一处最肥沃的田地,这才凑够了一个女儿的嫁妆。
可悲的是,苏辙一共有5个女儿,苏辙为了嫁女儿的事情,把自己唯一的宅子也卖掉了,最后苏辙也背了一身的债务。
“还好,我是个弟弟。”陈歌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宋朝的法律规定,哥哥也要给妹妹准备嫁妆。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得想办法搞更多钱才行,要不然等到姐姐们都出嫁了,老爹身体估计就要被掏空了呀。
搞钱,从哪里搞钱呢?
陈歌眯着眼,突的激动起来。
有财路!
“走,咱们去【行医堂】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