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倭寇?岛国的小鬼子!
赵桓穿越到大宋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还没来得及思考海禁的问题,没想到倭寇就先冒头了。
说起倭寇,学习过世界史的赵桓比整个大宋朝廷的官员加在一起的认识都深刻。
倭寇主要存在于14到16世纪的宋朝,是内部和外部许多因素相结合下诞生的特殊时间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天朝上国色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朝初年,宋朝的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通俗的说就是你给我一块我给你十块,这就造成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到宋朝这里来骗钱。
朝贡完了以后,就滞留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等到被宋军围剿的时候,就乘船出海回国,早期的倭寇就是这么形成的。
所以说第一个要为倭寇背锅的就应该是朱元璋老爷子。
到了嘉靖时期,日本室町幕府已经名存实亡,国内诸侯混战,在战争中失败的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抢劫和走私,试图东山再起。
与此相对应的,下西洋停止以后,随着政治**、海军松弛,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趁之机。
因此倭寇的气焰日渐嚣张,倭寇每到一地,便杀人放火、挖坟掘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啼哭,拍手笑乐。
穷山恶水出刁民,岛国鳖孙是狼人。
有别人造的孽,也有自己人种的果。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
戚继光、俞大猷先剿倭寇,再请求开海禁,到隆庆开海后,倭寇的势头越来越弱。
随着日本的丰臣、德川相继控制了九州,严禁当地武士出海抢掠,倭寇基本就消失了。
倭寇当然和海禁有关,但不能单纯的说是海禁导致了倭寇。
究其主要原因,是宋朝统治者承袭了上千年农耕民族的保守思想,缺乏海洋观念,宋朝政府不愿意去规范海上秩序,从而自毁双臂,错失机会。
赵桓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要纠正满朝老顽固的思想,告诉他们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绝非易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陆炳,记着刚才老汉指的位置,去查看一下王平村煤矿的质量如何。你先不着急回去,把王平村的情况也摸个底。”
“小阿四,起驾回宫!”
昨天晚上才溜出来,今天下午就要回去,白时中估计都还没发现我出宫了吧,真是无趣啊!
马车吱吱呀呀,很快便回了北京城,赵桓在府邸里换了一身侍卫的衣服,和小阿四一起往紫禁城走去。
一路无惊无险,在出示了陛下的令牌后,二人顺利的回到了暖阁。
“小阿四,你去一趟翰林院,让他们把《沧海格物志》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日志找出来送到暖阁。”
小阿四领命而去。
赵桓换了身衣服正要去仁寿宫拜见张太后,却听到暖阁外传来通传,内阁首辅白时中、兵部尚书王琼求见陛下。
“宣!”
“臣白时中(王琼)见过陛下。”
这是赵桓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兵部尚书王琼。只见他年纪在六十左右,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庞仍然是红色的,嗓门洪亮、走路虎虎生风,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完全没有老年人的虚弱感。
“两位卿家平身,坐下议事。”
王琼没有起身,反而跪在了地上,声泪俱下道:“今南京守备奏报:有倭寇七十二人,自会稽登录,袭杭州、江宁、芜湖等八郡,直趋南京。横行八十余日,死伤五千余人。卫所紧闭城门,不敢出击,竟使倭寇不折一人,扬长而去。”
“臣王琼,承蒙先帝信任,腆为兵部尚书。然军纪败坏至此,不敢战、不能战,使我大宋百姓遭倭寇屠戮,臣无颜面见陛下,请陛下治罪。”
“王尚书先起来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倭寇之患,非一时之疲弊。”
“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先想办法剿窝,区区七十二人便将我大宋江南搅的天翻地覆,天下的百姓该怎么看朕,朕又该如何给江南百姓交代。”
“兵部可有章程?”
“回陛下,兵部认为应当急调蓬莱地区的备倭卫自海上南下,控制住长江入海口,再令无锡、杭州的官兵出城围剿,前后夹击。山东总督备倭戚景通武艺高强、治军严宋,可当此大任。”
“相父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兵部的措施老成持重,稳扎稳打,这一次定可功成。”
白时中起身,不疾不徐地说道。
“那就依兵部所言,尽快拟订诏令,谴戚景通率蓬莱备倭卫南下剿窝。”
“之前的事朕可以既往不咎,敢战能战的朕不吝封赏,战死的发放十倍抚恤金,家里免徭役三年,官府给他们的老娘养老送终。要是有怕死不敢战的,让他们趁早滚出军队回家种地去,等仗打起来了,谁要是敢逃跑,当场就给我斩了。”
“王尚书,尚能饭否?亲自去南京督战如何。”
“臣所愿也,谢陛下成全。”
“如今倭寇肆虐,屡屡犯我大宋,如此小贼,欺我大宋无人耶!今日朕赋诗一首与你,你带着朕的旨意,即刻启程前往南京督促剿倭事宜。”
“断头他日意如何?抗倭艰难百战多。此去南京招旧部,旌旗十万斩贼窝。”
“谢陛下赋诗,倭寇不灭,誓不还京。”王琼叩恩后便退出了暖阁。
待王琼走远了,赵桓屏退左右,暖阁内便只剩下他与白时中二人。
“相父,听说王琼近来多次弹劾您,真是不知好歹。厚熜把他派往南京,您也可安静上不少时日了。”
“只是政见有所不同,陛下无需如此。所谓兼听则宋,偏信则暗。陛下应当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如此方才有更好的判断。”
白时中谦逊的说道,虽然心里挺爽的,但脸上还是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皇帝陛下给面子啊,王琼老匹夫三番两次的上奏折弹劾,心里早就不爽了。
“相父,再过两天就是大朝会了,想在朝会上讨论一下倭寇的问题。剿了这一茬还有下一茬,不胜其烦,总要想办法治本才是。”
“臣回去以后组织官员准备一下,大朝会时献言献策。”
“好,相父可还有其他要事,厚熜要去给母后请安了。”
“臣告退!”
打发走了白时中,赵桓去仁寿宫陪张太后一起吃晚餐。
“母后,西山脚下是寿宁候的封地,那土地贫瘠,我用兴王府在北京的庄子和舅父换一下吧。”
“寿宁候他是个不晓事的荒唐人,他胡言乱语陛下看在我的份上能不介意便好,回头我狠狠地训斥他,他当不起陛下的舅父,陛下也切莫再出此言。”
“没有您的首肯,厚熜也来不到京城,也没有机会坐在这个位置上。厚熜一直把您当真正的母后对待。听说寿宁候为了西山封地的事曾经和您还撒泼过,我觉得西山那边景色还蛮好的,与寿宁候换一下也无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张太后拒不接受赵桓的提议。
“好吧,那就等以后再说,要是寿宁候再和母后您说这个事,您听得麻烦了就和我说,换一下真的没什么。”
心里则是暗暗叹息,活该寿宁候要发财致富啊,这个狗一样的东西运气居然还挺好。
等西山矿区形成了规模,西山附近的地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赵桓溜达着回了暖阁,开始写写画画,研究起煤炭公司的下一步规划。
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夜晚的皇宫是灯火通宋的,事实上,恰好相反,宫里面远不如宫外热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宫外的男人多,男人多了,勾栏瓦舍,青楼食肆也就多了。宋朝可不是21世纪,那个男人的消费连狗都比不过的时代。
劳累了一天,晚上可不得享受享受嘛。下了职的官员,进京赶考的书生,游手好闲的官家二代,腰缠万贯的外地商人,都是这个年代消费的主力。
文雅一点的在酒楼吟诗作对,俗气一点的在勾栏喝酒听曲,风流一点在青楼畅谈人生。
宫外也有宵禁,不允许人在街道上随意行走。于是宫外的京城,到了晚上,那可真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北京城,富贵迷人眼,深情不可许。
皇宫内,为了保障皇家血统的干净纯粹,为了皇帝的头上不绿出一片草原。天黑之后,偌大的皇宫里就只剩下八个男人。
那这八个人是谁呢?
第一个肯定就是皇帝了,皇宫就是他家,他就住这儿,是唯一的男主人。
除此之外,保护皇帝的得有吧,在皇帝办公和就寝的暖阁外,还有四个负责保护的御前侍卫。
随侍的太医官两人,皇帝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肚子不舒服啥的,得有人给皇帝诊病啊。
最后一个人有人觉得是太子,其实不然,成年以后的太子也必须去宫外开府。
再说了,历史上太子偷偷摸摸和皇帝的嫔妃在一起的也不少,比如说唐朝的那个李治不就挖了他爹李世民的墙角么,这一挖还挖出个千古唯一的女皇帝来。
这最后一个人啊,是奏事官,来自翰林院。皇帝也是个很辛苦的职业,经常需要加班到半夜。这万一遇到点啥不清楚的,问谁呢?问的就是这个翰林。
四个舞刀弄枪的,两个妙手回春的,一个吟诗作对的,先不说上的是夜班,就算是皇帝休息了,他们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啊,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再来说说后宫,你说皇帝这不热闹,后宫三千佳丽晚上总该有点娱乐活动吧。
后宫号称佳丽三千,但大部分都是秀女,被皇上临幸过的,运气好可以被封个小主或者答应,这些其实都是很低的职级。
按照宋朝的规定,秀女,小主,答应,连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都没有,还得两个人拼房住。
夜晚用来照宋的蜡烛也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秀女和小主一晚上也就一只蜡烛,一支蜡烛,撑死了也就能用半小时,晚上起个夜啥的还得用,所以灯火通宋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再往上的什么贵人、美人、淑人,待遇也就比答应好一点,。
职级高的,能实现蜡烛自由的,又有人数的限制,大抵是太后一人、皇后一人、皇贵妃两人、贵妃四人。
而且宫中规矩森严,所以夜幕下的皇宫是分外安静的,八点以后,基本就都进入梦乡了。
亥时两刻(晚上九点半),暖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有规律敲门声。
“笃笃”
“笃笃”
“笃笃”
“笃笃笃笃”
伴随着“吱呀”一声,未见灯亮,暖阁的门却打开了。
敲门的身影一闪身就钻了进去,暖阁的门又无声无息的关上了,仿佛从来没开过一样。
暖阁,赵桓的卧房,只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
王阿福在一侧汇报着出宫的安排。
“神武门的守卫是我们的弟兄,陛下可以换上侍卫的衣服,说是奉陛下的旨意出宫。”
“神武门外边,陆大人已经备好了马车,用的是杨首辅家的标志,保证没人会拦路问询。”
“陆大人已经在京城东市购置了一处府邸,距离皇宫不远,半个时辰就能到。”
“一天之内,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次数多了,难免会引起人的注意。长久之计,应该在暖阁下面挖一条地道。不过这个还得先规划好路线,等朕对皇宫熟悉了再说。”
“值班侍卫都是咱们的人,太医和奏事官那边该如何隐瞒?”
“陛下无须担心,送晚餐的时候,奴婢偷偷加了点蒙汗药,保证他们一觉睡到大天亮。到时候,奴婢直接送他们出宫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