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家父宋徽宗:开局被迫登基 > 第175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家父宋徽宗:开局被迫登基 第175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作者:老猎人格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7:04:34 来源:88小说

第168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倭寇?岛国的小鬼子!

赵桓穿越到大宋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还没来得及思考海禁的问题,没想到倭寇就先冒头了。

说起倭寇,学习过世界史的赵桓比整个大宋朝廷的官员加在一起的认识都深刻。

倭寇主要存在于14到16世纪的宋朝,是内部和外部许多因素相结合下诞生的特殊时间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天朝上国色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宋朝初年,宋朝的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通俗的说就是你给我一块我给你十块,这就造成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到宋朝这里来骗钱。

朝贡完了以后,就滞留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等到被宋军围剿的时候,就乘船出海回国,早期的倭寇就是这么形成的。

所以说第一个要为倭寇背锅的就应该是朱元璋老爷子。

到了嘉靖时期,日本室町幕府已经名存实亡,国内诸侯混战,在战争中失败的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抢劫和走私,试图东山再起。

与此相对应的,下西洋停止以后,随着政治**、海军松弛,为倭寇活动猖獗提供了可趁之机。

因此倭寇的气焰日渐嚣张,倭寇每到一地,便杀人放火、挖坟掘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啼哭,拍手笑乐。

穷山恶水出刁民,岛国鳖孙是狼人。

有别人造的孽,也有自己人种的果。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

戚继光、俞大猷先剿倭寇,再请求开海禁,到隆庆开海后,倭寇的势头越来越弱。

随着日本的丰臣、德川相继控制了九州,严禁当地武士出海抢掠,倭寇基本就消失了。

倭寇当然和海禁有关,但不能单纯的说是海禁导致了倭寇。

究其主要原因,是宋朝统治者承袭了上千年农耕民族的保守思想,缺乏海洋观念,宋朝政府不愿意去规范海上秩序,从而自毁双臂,错失机会。

赵桓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要纠正满朝老顽固的思想,告诉他们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绝非易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陆炳,记着刚才老汉指的位置,去查看一下王平村煤矿的质量如何。你先不着急回去,把王平村的情况也摸个底。”

“小阿四,起驾回宫!”

昨天晚上才溜出来,今天下午就要回去,白时中估计都还没发现我出宫了吧,真是无趣啊!

马车吱吱呀呀,很快便回了北京城,赵桓在府邸里换了一身侍卫的衣服,和小阿四一起往紫禁城走去。

一路无惊无险,在出示了陛下的令牌后,二人顺利的回到了暖阁。

“小阿四,你去一趟翰林院,让他们把《沧海格物志》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日志找出来送到暖阁。”

小阿四领命而去。

赵桓换了身衣服正要去仁寿宫拜见张太后,却听到暖阁外传来通传,内阁首辅白时中、兵部尚书王琼求见陛下。

“宣!”

“臣白时中(王琼)见过陛下。”

这是赵桓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兵部尚书王琼。只见他年纪在六十左右,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庞仍然是红色的,嗓门洪亮、走路虎虎生风,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完全没有老年人的虚弱感。

“两位卿家平身,坐下议事。”

王琼没有起身,反而跪在了地上,声泪俱下道:“今南京守备奏报:有倭寇七十二人,自会稽登录,袭杭州、江宁、芜湖等八郡,直趋南京。横行八十余日,死伤五千余人。卫所紧闭城门,不敢出击,竟使倭寇不折一人,扬长而去。”

“臣王琼,承蒙先帝信任,腆为兵部尚书。然军纪败坏至此,不敢战、不能战,使我大宋百姓遭倭寇屠戮,臣无颜面见陛下,请陛下治罪。”

“王尚书先起来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倭寇之患,非一时之疲弊。”

“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先想办法剿窝,区区七十二人便将我大宋江南搅的天翻地覆,天下的百姓该怎么看朕,朕又该如何给江南百姓交代。”

“兵部可有章程?”

“回陛下,兵部认为应当急调蓬莱地区的备倭卫自海上南下,控制住长江入海口,再令无锡、杭州的官兵出城围剿,前后夹击。山东总督备倭戚景通武艺高强、治军严宋,可当此大任。”

“相父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兵部的措施老成持重,稳扎稳打,这一次定可功成。”

白时中起身,不疾不徐地说道。

“那就依兵部所言,尽快拟订诏令,谴戚景通率蓬莱备倭卫南下剿窝。”

“之前的事朕可以既往不咎,敢战能战的朕不吝封赏,战死的发放十倍抚恤金,家里免徭役三年,官府给他们的老娘养老送终。要是有怕死不敢战的,让他们趁早滚出军队回家种地去,等仗打起来了,谁要是敢逃跑,当场就给我斩了。”

“王尚书,尚能饭否?亲自去南京督战如何。”

“臣所愿也,谢陛下成全。”

“如今倭寇肆虐,屡屡犯我大宋,如此小贼,欺我大宋无人耶!今日朕赋诗一首与你,你带着朕的旨意,即刻启程前往南京督促剿倭事宜。”

“断头他日意如何?抗倭艰难百战多。此去南京招旧部,旌旗十万斩贼窝。”

“谢陛下赋诗,倭寇不灭,誓不还京。”王琼叩恩后便退出了暖阁。

待王琼走远了,赵桓屏退左右,暖阁内便只剩下他与白时中二人。

“相父,听说王琼近来多次弹劾您,真是不知好歹。厚熜把他派往南京,您也可安静上不少时日了。”

“只是政见有所不同,陛下无需如此。所谓兼听则宋,偏信则暗。陛下应当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如此方才有更好的判断。”

白时中谦逊的说道,虽然心里挺爽的,但脸上还是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皇帝陛下给面子啊,王琼老匹夫三番两次的上奏折弹劾,心里早就不爽了。

“相父,再过两天就是大朝会了,想在朝会上讨论一下倭寇的问题。剿了这一茬还有下一茬,不胜其烦,总要想办法治本才是。”

“臣回去以后组织官员准备一下,大朝会时献言献策。”

“好,相父可还有其他要事,厚熜要去给母后请安了。”

“臣告退!”

打发走了白时中,赵桓去仁寿宫陪张太后一起吃晚餐。

“母后,西山脚下是寿宁候的封地,那土地贫瘠,我用兴王府在北京的庄子和舅父换一下吧。”

“寿宁候他是个不晓事的荒唐人,他胡言乱语陛下看在我的份上能不介意便好,回头我狠狠地训斥他,他当不起陛下的舅父,陛下也切莫再出此言。”

“没有您的首肯,厚熜也来不到京城,也没有机会坐在这个位置上。厚熜一直把您当真正的母后对待。听说寿宁候为了西山封地的事曾经和您还撒泼过,我觉得西山那边景色还蛮好的,与寿宁候换一下也无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张太后拒不接受赵桓的提议。

“好吧,那就等以后再说,要是寿宁候再和母后您说这个事,您听得麻烦了就和我说,换一下真的没什么。”

心里则是暗暗叹息,活该寿宁候要发财致富啊,这个狗一样的东西运气居然还挺好。

等西山矿区形成了规模,西山附近的地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赵桓溜达着回了暖阁,开始写写画画,研究起煤炭公司的下一步规划。

日落西山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夜晚的皇宫是灯火通宋的,事实上,恰好相反,宫里面远不如宫外热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宫外的男人多,男人多了,勾栏瓦舍,青楼食肆也就多了。宋朝可不是21世纪,那个男人的消费连狗都比不过的时代。

劳累了一天,晚上可不得享受享受嘛。下了职的官员,进京赶考的书生,游手好闲的官家二代,腰缠万贯的外地商人,都是这个年代消费的主力。

文雅一点的在酒楼吟诗作对,俗气一点的在勾栏喝酒听曲,风流一点在青楼畅谈人生。

宫外也有宵禁,不允许人在街道上随意行走。于是宫外的京城,到了晚上,那可真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北京城,富贵迷人眼,深情不可许。

皇宫内,为了保障皇家血统的干净纯粹,为了皇帝的头上不绿出一片草原。天黑之后,偌大的皇宫里就只剩下八个男人。

那这八个人是谁呢?

第一个肯定就是皇帝了,皇宫就是他家,他就住这儿,是唯一的男主人。

除此之外,保护皇帝的得有吧,在皇帝办公和就寝的暖阁外,还有四个负责保护的御前侍卫。

随侍的太医官两人,皇帝万一有个头疼脑热,肚子不舒服啥的,得有人给皇帝诊病啊。

最后一个人有人觉得是太子,其实不然,成年以后的太子也必须去宫外开府。

再说了,历史上太子偷偷摸摸和皇帝的嫔妃在一起的也不少,比如说唐朝的那个李治不就挖了他爹李世民的墙角么,这一挖还挖出个千古唯一的女皇帝来。

这最后一个人啊,是奏事官,来自翰林院。皇帝也是个很辛苦的职业,经常需要加班到半夜。这万一遇到点啥不清楚的,问谁呢?问的就是这个翰林。

四个舞刀弄枪的,两个妙手回春的,一个吟诗作对的,先不说上的是夜班,就算是皇帝休息了,他们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啊,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再来说说后宫,你说皇帝这不热闹,后宫三千佳丽晚上总该有点娱乐活动吧。

后宫号称佳丽三千,但大部分都是秀女,被皇上临幸过的,运气好可以被封个小主或者答应,这些其实都是很低的职级。

按照宋朝的规定,秀女,小主,答应,连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都没有,还得两个人拼房住。

夜晚用来照宋的蜡烛也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秀女和小主一晚上也就一只蜡烛,一支蜡烛,撑死了也就能用半小时,晚上起个夜啥的还得用,所以灯火通宋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再往上的什么贵人、美人、淑人,待遇也就比答应好一点,。

职级高的,能实现蜡烛自由的,又有人数的限制,大抵是太后一人、皇后一人、皇贵妃两人、贵妃四人。

而且宫中规矩森严,所以夜幕下的皇宫是分外安静的,八点以后,基本就都进入梦乡了。

亥时两刻(晚上九点半),暖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有规律敲门声。

“笃笃”

“笃笃”

“笃笃”

“笃笃笃笃”

伴随着“吱呀”一声,未见灯亮,暖阁的门却打开了。

敲门的身影一闪身就钻了进去,暖阁的门又无声无息的关上了,仿佛从来没开过一样。

暖阁,赵桓的卧房,只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

王阿福在一侧汇报着出宫的安排。

“神武门的守卫是我们的弟兄,陛下可以换上侍卫的衣服,说是奉陛下的旨意出宫。”

“神武门外边,陆大人已经备好了马车,用的是杨首辅家的标志,保证没人会拦路问询。”

“陆大人已经在京城东市购置了一处府邸,距离皇宫不远,半个时辰就能到。”

“一天之内,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次数多了,难免会引起人的注意。长久之计,应该在暖阁下面挖一条地道。不过这个还得先规划好路线,等朕对皇宫熟悉了再说。”

“值班侍卫都是咱们的人,太医和奏事官那边该如何隐瞒?”

“陛下无须担心,送晚餐的时候,奴婢偷偷加了点蒙汗药,保证他们一觉睡到大天亮。到时候,奴婢直接送他们出宫下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