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第835章 稳定发展2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第835章 稳定发展2

作者:不低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5:27:12 来源:书海阁

对于这个新组建,刚刚迁都回洛阳的朝廷来说,丰收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这足以证明,上天看好这个朝廷,他们是真正的众望所归。

皇帝开心了,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笑了,就连陈风,也都融入这个喜悦的气氛中来,如果不是因为大权还在陈风手中,恐怕刘琮都要来个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了吧。

“启禀陛下,丰收之年,虽可喜可贺,但却必须注意奸商低价收粮,如若不然,就算百姓们都有个好收成,最终却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甚至不得不贱卖粮食。”

又有官员上前刷一下知名度,不过他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很现实。商人逐利,在丰收之年会联手压低粮价,然后用极少的付出获取大量粮食囤积起来。

等到灾荒之年再高价售出,这样一高一低之间,钱都让商人赚走了,吃苦劳作的百姓们,始终没得到任何好处。

提到商人这两个字的时候,这官员还不忘看了陈风一眼,看样子,他还是想影射陈风一下,毕竟,这位大将军,可是一直都支持经商的。

“我擦,我招你惹你了嘛,这点屁事都能把我扯上去、、、、、、”

陈风心中已经有万余草泥马奔腾而过,原本只想在朝堂上当作雕塑的,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太招眼了,出太多风头容易惹事,只是很多时候,麻烦是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在场的官员这个时候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陈风这里来,真正计较起来,这位大佬可是一直鼓励经商的啊,这件事情,就是不知道今年在粮食生意上,他会赚多少呢?

“咳咳,陛下,臣觉得此言有理,商人逐利而生,若是不加以控制,他们必定会连手压制粮价,而后囤积粮食。”

到了这个时候,陈风不可能在装傻了。要不然,今天朝会结束后,外面肯定又会盛传大将军要与奸商勾结的谣言。

“这,爱卿啊,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出价收购粮食确实他们的自由,若是由朝廷强制他们以低价收购粮食,怕是会引起地方世家的不满,这么做,怕是不妥吧。”

“陛下所虑甚是,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最好还是靠朝廷来引导。据臣所知,之前曾存在过朝廷下旨,让百姓以粮食缴纳赋税的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

这些天,臣就在想,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灾害之年,受苦受累都是百姓,朝廷虽然都会采取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很好。

不如让百姓们自己早做准备,在丰收之年囤积一批粮食,而后在灾荒之年的时候来救济自己,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风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想说什么,有人已经猜测出陈风的大致意图,只是,他们并不了解陈风要如何实施。

“敢问大将军,莫非您是想让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上缴存储起来,由朝廷保管,等到灾荒之年的时候再进行救济?”

作为朝廷上最为年长的官员,太尉杨彪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陈风,这时候也朝杨彪行礼。

“不错,正如太尉所言,百姓们自己将多余的粮食上缴,由官府代为保管,同时,可让百姓们推举代表进行监督,视察囤粮保存情况。”

“大将军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可是,您是否想过,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心,一旦监管不足,让地方官员贪墨了这些粮食。

或者,这些所谓的代表与官员勾结,将粮食倒卖,亦或者以次充好,一旦到了灾荒之年,百姓们自己上缴的粮食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就更会引起民怨。

况且,现在才是第一个丰收之年而已,百姓们遭受太多苦难,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要他们上缴粮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在下认为,大将军的建议有失偏颇。”

杨彪明显考虑的更多,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地方官的嘴脸了。遇到清官还好,一旦遇到贪官,或者与当地世家、商人勾结的官员,当地百姓的苦日子,可就没个头了啊。

“不错,朝廷这边一定要给与强有力的监管,务必保证这些粮食不会被贪墨,更要提防官商勾结。

今年的确是今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丰收之年,百姓们必定会把所有粮食都囤积在自己手中,但朝廷可以出面,平衡粮价。

从现在开始,朝廷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义仓,囤积粮食,为防止奸商压低两家,可由官府出面,根据当地物价,以高于往年平均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后囤积在义仓内。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也由官府出面,以低于市价或者免费的方式将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上,如此,可省去从京城运粮,或者从外地调粮的功夫。

长此以往,等到官府的公信力能够让百姓们信服的时候,则可推行百姓们自行存粮的政策,为鼓励百姓存粮,可进行相应奖励。

比如由官府进行嘉奖,或者赠送高产粮种等方式,总之,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一直在关心他们,义仓制度建立后,不仅要让百姓们自己巡查,朝廷这边,也要不定期派人抽查,一旦发现官商勾结,定斩不饶。”

建立义仓这种制度,其实对于眼下的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的时候黎民百姓都会上缴粮食,用于缴纳赋税,大部分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京城或者朝廷指定的粮仓进行存储。

这固然能在灾荒之年用于救济百姓,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先爆发灾害,一旦粮食吃紧,再由朝廷下令进行调配,怕是不少百姓都已经饿死,或者爆发流民潮。

眼下生产力并不高,运输能力也有限,遭遇灾害之后,谁也没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上,而这时候,各地建立的义仓,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从各州各郡的义仓进行粮食调配,必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百姓,而后再由朝廷下令,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运出,弥补义仓,或者直接救济,肯定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风的这个想法,对眼下这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喜欢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