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 第52章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第52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4:52:42 来源:免费小说

  她又动手给儿子盛了碗汤,“皇儿,天气多变,要听内侍的话,及时增添衣物,勿让哀家担忧。“

  景仁帝笑了,“好,儿臣多谢母后。“

  母子两个吃过了饭,景仁帝走了。李太后仍旧站在门口送儿子,等儿子的身影不见了,她才转身回宫。

  李太后今天比较高兴,她笑着和琼枝姑姑说话,“琼枝,皇儿还跟个小孩子似的。“

  琼枝姑姑笑,“娘娘,这人不管长多大,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宝。“

  李太后满面温和,“真是个傻孩子,他是哀家的长子,哀家如今一身荣宠都靠着他,怎么可能不疼爱他。哀家为了他,什么没做过。“

  琼枝姑姑眨了眨眼,“大略是娘娘内敛,圣上感受不到娘娘的爱意,这才在意了起来。“

  李太后想了想,“明儿开始,咱们小厨房每日给皇儿送些吃的,不拘是点心也好、汤水也罢,哀家亲自去看着。“

  琼枝姑姑高兴,“有娘娘亲自看着,圣上更高兴呢。“

  第二日开始,李太后果然每日给儿子做些吃的,景仁帝欣然接受。一干后妃们都咬手帕跺脚,她们还没来得及行动呢,婆婆抢先了。

  宫外,今年的县试开始了。

  王氏是先王太师的孙女,王太师家里三个儿子七个孙子,个个都有功名。考科举在王氏眼里,就跟吃饭一样平常。

  小叔子要去参加县试,世子爷都没管,王氏轻轻松松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报名、准备考篮、送考、接人,王氏把计划做的周密细致,什么人干什么事情,怎么送人过去最快,哪条路不堵,她心里都门儿清。。

  她把计划说给老太爷听,老太爷直摆手,“我大字不认几个,跟我说这个作甚,你看着安排就好。“

  赵传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经常惦记心上人,功课却丝毫没放松。平日里,他经常去拜访张侍郎和杨太傅,二人一个是探花一个是状元,真正才高八斗,一直对他多有指点,他身边结交的少年郎,也都是京城里比较上进的子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传炜三岁开始,晋国公亲自给他启蒙,手把手教了他多少年,又请了福建有名的先生教导。他还经常跟着东篱先生出去玩,东篱先生虽然是带他玩,在玩的时候,告诉他许多道理,见识到许多高门大院中看不到的事情。人情练达即文章,走万里路比读万卷书让人成长的更快。

  十年下来,他的功课扎实、视野开阔,写的文章角度新颖、内容丰富。一般的少年郎,因囿于见识的原因,就算功底好,写起文章来也是花团锦簇,华而不实。那功底差一些的,就有些干涩了。

  家里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只等着他考场一搏。

  考试当天,赵家大管事亲自送三爷去考场,然后每日都着人在外面看着。

  赵传炜在考场奋笔疾书,宝娘在家里坐卧不安。考科举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太重要了,可她什么忙也帮不上。

  宝娘有些沮丧,要是我也能去考科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考试,多好。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诅咒几句这个男权社会,呸!

  宝娘无奈,只能自己窝在书房里看书写字,写着写着,她觉得有些烦,就自己往花园里去了。

  二月初的天,还冷的很。花园里现在还是光秃秃的,宝娘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子,趴在栏杆上看水里的小鱼。

  一个冬天过去了,鱼儿们也没冻死。湖面上结冰的时候,莫大管事让人在冰面上凿开几一些洞,还往里头撒鱼食,防止鱼儿都死了。

  很快,天又会暖和起来。宝娘想到草长莺飞的春天即将来临,心里又有些雀跃。

  她回头吩咐喜鹊,“你给我铺上纸笔,我想画画。“

  喜鹊立刻让人搬来桌子,铺上纸张和画笔,宝娘拿起笔,在纸上唰唰画了几条鱼儿。画完之后又觉得鱼儿太单调,加了两束荷叶,旁边还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画完之后,宝娘把画给了喜鹊,“拿去做花样子吧。“

  喜鹊高兴地接过了画,“二娘子,春天要来了,二娘子到时候多画几幅画呗。我们如今都抢着用二娘子的画做花样子呢。”

  宝娘斜睨她一眼,“白使唤我干活,有什么好处没?”

  丫头们都笑了,喜鹊接口悄悄开玩笑,“我替二娘子多跑腿!“

  宝娘听懂了她的意思,有些脸红,呸了她一口,自己跑回了栖月阁。

  到了屋里后,宝娘翻出了针线筐,里头有两件外衫,一件是杨太傅的,天青色,一件是浅蓝色,看样子是年轻人穿的。

  喜鹊跟了回来,进屋就把门关上了,“好娘子,都是我的错,原谅我吧。“

  宝娘头也不抬,“过来给我分线。“

  喜鹊连忙过来了,帮着分线。

  过了几日,赵家忽然来传信,三公子中了案首!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书君。因两家的亲事还没传开,赵家不好大张旗鼓来报喜,赵传炜就派了书君来悄悄说一声。

  杨家男丁都不在,陈氏传了书君去回话。

  书君给陈氏磕了两个头,“回老太太,我们三爷中了县试案首。“

  陈氏喜得脸上笑出了褶子,“好,好,真是个争气的好好子!“

  陈氏想了想,让身边的心腹去栖月阁,“悄悄把三娘子叫过来。“

  宝娘听说赵家来人了,急匆匆赶过来了。等听到书君的细信,她也高兴地笑了起来。

  陈氏给了书君打赏,让他先回去了。等书君走了,陈氏拉着宝娘的手,“还是你阿爹有眼光,这孩子真争气,你以后有福了。“

  宝娘有些害羞,“阿奶。“

  陈氏不再打趣她,“你去吧。“宝娘自己回了栖月阁。

  书君刚离开杨家大门没多远,忽然听见有人在后头喊,“你等一等!“

  书君回头,见喜鹊跑了出来。喜鹊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到了书君面前,一边大喘气,一边把一个小包袱塞到书君手里,什么都没说,转身走了。

  书君会意,立刻把东西收了起来。

  等回了赵家,书君悄悄把包袱给了赵传炜,“公子,这是二娘子的丫头给我的。“

  赵传炜嗯了一声,把书君打发走了。他悄悄拆开包袱一看,里头是一件外衫。他欣喜地抖开衣裳,立刻换上了,在屋里美美地走来走去。

  他抬起袖子闻一闻,感觉上头还有佳人手上的香味。他感觉心里甜滋滋的,扑到床上滚了滚。

  宝娘,你等着,我很快就去提亲了。

  赵传炜中了县试案首,赵家倒没怎么在意。老太爷勉励了赵传炜几句,意思是让他再接再厉。

  王氏夸赞了赵传炜两句,“三叔这样小小年纪,能中案首,实在是了不得。“世子爷就简单了,直接一脚把他踢进了学堂,”好生去读书,四月间又要考府试,别栽跟头了。“

  赵传炜围着他哥转,“大哥,你答应了我的事情,别忘了。“

  世子爷笑,“不会忘不会忘,快去吧,别没出息。“

  赵传炜高兴地滚去了学堂,穿着那身衣裳,好几天都舍不得换。换下来之后也要亲自洗,晒干了之后又立刻穿上了身。

  不知道的人都暗叹,晋国公府鼎盛豪门之家,嫡出的儿子居然这样简朴。难怪赵家越来越发达,看看人家的孩子。

  世子爷立刻往福建送信,一边报喜,一边请晋国公亲自写信去杨家提亲。

  收到书信后,李氏非常高兴,“官人,果然,谁的孩子像谁,炜哥儿读书真好。你看他一边谈恋爱,一边还能考案首。“

  晋国公笑,“多省心,前程有了,媳妇也有了。“

  李氏催促他,“你快给杨大哥写信,送个什么值钱的信物之类的。“

  晋国公开玩笑,“能送什么信物,老杨也不是穷人,他整日跟着圣上,什么好东西没见过。除了我的元帅大印,其余我有的,他都有。“

  李氏放下信,“莫要啰嗦,赶紧写信。炜哥儿脚踮的老高了,别吊着他了。“

  晋国公哈哈笑,“好好,我写,娘子来指导我怎么写!”

  夫妻二人一起在书桌边,李氏口述,晋国公执笔,一起写了封信,然后塞进信封里。

  为表郑重,晋国公把自己一块戴了好多年的玉佩放在了一起,李氏回房,把年幼时的一件玩具放在了里头,那玩具还是杨太傅送给她和弟弟的。

  两件信物随着信一起,火速发往京城。

  京城里,世子爷开始忙碌开了。给弟弟娶媳妇,这可不是小事情。得先正经提亲!

  这提亲,就要有媒人。世子爷带着王氏,携着厚礼,去了二姨母方家。

  方太太大李氏亲热地招待了小两口,方老二父子都不在家,只有大李氏带着孩子们在家里。

  都是至亲,世子爷也不避讳,直接去了二姨的正屋。

  大李氏见小两口带了厚礼,开玩笑问他们,“这不年不节的,怎么给我送这么厚的礼,难道你们犯了错,想让我去给你阿爹阿娘求情不成。”

  世子爷哈哈笑,“我要是犯了错,先请二姨打我一顿,阿娘那里就什么话都没有了。”

  王氏笑着接口,“我们来不为别的事,想请二姨和姨父帮忙。”

  大李氏奇怪,“什么事情?”

  王氏看了世子爷一口,世子爷微微点头,她继续说道,“三弟要说亲了,想请二位长辈做个媒人。”

  大李氏没有回答,先反问她,“我听说,是杨家小娘子?”

  王氏点头,“二姨说的对,是杨家二妹妹。”

  大李氏叹了口气,“真是门好亲事。”

  世子爷笑问,“不知姨父可会答应做这个媒人?”

  大李氏笑了,“你们只管放心,这头老犟驴,我拿鞭子抽也要给他抽过去。”

  世子爷先笑,然后解释,“也不是我想为难二姨夫,阿爹阿娘不在,总要有长辈出面。我大爷虽然对我们好,但官职上差了些。舅舅也可以,但我想着,二姨夫和太傅大人总是这样疙疙瘩瘩的也不好,不若借着这门亲事,把误会解开。”

  大李氏笑着点头,“好孩子,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姨父一把年纪了,倒让你来替他操心。我说过他多少回了,太傅大人不和他计较,他就蹬鼻子上脸。你们放心,这关系到炜哥儿的终身大事,你姨父虽然是个犟种,也不会不识大体。”

  寒暄了一阵子之后,世子爷带着王氏回去了。

  夜里,方老二回来了,等吃过了饭,儿孙们都走了,大李氏和方老二商议。

  “我这里有一坛媒人酒,官人想不想喝?”

  方老二看向大李氏,“哦?谁家有喜事了?请娘子做媒。”

  大李氏笑,“今儿庆哥儿和他媳妇来了,想请咱们做媒,给炜哥儿提亲。”

  方老二问,“定的谁家小娘子?”

  大李氏似笑非笑地回答他,“杨太傅家的嫡次女。”

  方老二好悬没把手里的衣裳扔了,“怎么定了他家的女儿?他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岂能做亲家!”

  大李氏年轻时特别温柔,后来被婆母和妯娌磋磨的也有了些脾气,把眼一蹬,“闭上你的臭嘴,这是我妹妹妹夫决定的,要你来多嘴多舌!庆哥儿来请你,是看得起你!”

  方老二顿时偃旗息鼓,“好娘子,我没别的意思,我跟杨镇不合,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大李氏表情缓和了一些,“你别成日家胡说,杨大哥也不容易。杨家二娘子我见过,是个好孩子,炜哥儿也是好孩子,两个孩子好的很,和父母有什么关系。”

  方老二忽然贼眉鼠眼靠了过来,“娘子,前一阵子,京中的流言是不是真的?”

  大李氏眯起了眼睛,看了他一眼,“甭管真的假的,你就当自己是个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