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 第39章

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第39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04:52:42 来源:免费小说

  小莫管事虽然是个马夫,却丝毫不敢马虎,带着侍卫和随从们两只眼都不敢眨,死死盯着包间的四周,连窗户后面都有人守着。

  酒菜一上来,姐妹三个坐在一起。

  两个姐姐端起酒杯给杨淑娘贺寿,她笑得一口牙都露了出来。

  姐妹三个吃吃喝喝,闹了近一个时辰。出来这么久了,宝娘又带着两个妹妹一起回家去了。

  三个人先去见过陈氏,陈氏笑着看向三个孙女,“三个猴儿,出去还听戏吃酒,比外头男人还快活。”

  杨淑娘撒娇,“阿奶,那女先儿说的故事真有意思。什么时候让她到家里来,说给阿奶听。”

  陈氏摸摸她的头,“你想听故事,阿奶说给你听。咱们家以前也是普通人家,阿奶知道的事儿多着呢。只是想着你们年纪小,怕带歪了你们,就没跟你们多说,既然你们喜欢,阿奶以后多说给你们听,省得你们出去了上当受骗。”

  陈氏也懒得计较孙女们规矩不规矩的事情,儿子愿意这样养女儿,她老了,懒得管那么多了。若说规矩,他自己就是天底下最不守规矩的一个,连皇帝的女人都敢睡。

  杨默娘说去给莫氏请安,陈氏笑着拦住了她,“你们太太这几日身子不爽利,你们去了,她还要费神和你们打交道,让她歇一歇。”

  莫氏好久没出正院了,杨太傅一直禁她的足。好在莫氏喜静,杨玉昆每隔几天去看望她,莫氏倒没有闹。

  杨玉昆也感觉到了家里的氛围变化,等他知道了莫九郎干的事情后,气得额头青筋直跳。表兄那个样子,怎么配得上二姐姐。父母之间的事情,杨玉昆渐渐知道了一些。为人子女,他体谅莫氏一辈子受冷落,只能迁怒于老秦姨娘,她害了阿娘一辈子,如今又想来害二姐姐。

  莫氏就安静地待在后院被禁足,宝娘姐妹三个照着规矩去请安,莫氏连面都不露,荔枝就会出来笑着解释,太太身子不好,娘子们先回去吧。

  院子里的事情都是荔枝在打理,荔枝办事情很体面,不像秦嬷嬷那样只凭着自己的喜好。比如今日,杨默娘过生日,荔枝就让人送来了礼物,这是莫氏作为嫡母的责任,也是她的体面。

  陈氏说不让孙女们去,姐妹三个自然乖乖听话,谁想去正院坐冷板凳呢。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周末好!

  第35章 南边事雪天再会

  两个小儿女私会了一场, 以为做得秘密,谁知道很快就被杨太傅和世子爷知道了, 连千里之外的晋国公夫妇都知道了。

  晋国公夫人李氏对着晋国公扬了扬手中的信, “官人, 你快来看, 三郎他给自己找了个可心意的小媳妇!”

  晋国公笑了,坐到夫人身边,“那还不好, 省得咱们操心。”

  李氏放下信, “要不咱们还是告诉庆哥儿吧, 省得他整日操心。”

  晋国公摇头,“再等等,还不是时候。”

  李氏在摇椅上晃一晃, “这两个孩子也是有缘分。”

  晋国公用手指弹了弹公文,“上天的安排,咱们莫去担心。”

  李氏一边晃躺椅, 一边哼起了小调,“十几年没回京城了,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晋国公放下公文, 拉起她的手,“什么时候我辞了这元帅职务, 咱们也回京城去,柿子树胡同的老宅子还在呢。”

  李氏摸了摸丈夫手上厚厚的茧子,“回去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总得等一切尘埃落定才好。炜哥儿的事情,后面还不知道会暴出什么样的雷。我那个皇帝外甥,如今说不定防着咱们呢。你辞官容易,咱们回了京城,岂不成了砧板上的肉,大姐姐也保不住咱们。”

  晋国公劝慰老妻,“别担心,总会有法子的。快过年了,年礼都准备好了没?”

  李氏点头,“我让平哥儿媳妇准备的,都妥帖了,你看看庆哥儿的信吧。”

  说罢,她把大儿子的信递给丈夫。

  晋国公一目十行看完了,又放在了一边,“姝娘,我怕是回不去了。”

  李氏疑惑,“如何这样说?”

  晋国公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都说天家无情,为了个皇位,父不父,子不子,兄弟残杀,手足不睦,放到咱们这样的人家,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李氏沉默了,“平哥儿并不曾和庆哥儿相争,炜哥儿就更不会了。”

  晋国公放下茶盏,“我不是说他们兄弟之间,我是说我和庆哥儿之间。”

  李氏思索了片刻,有些明白了,“总不至于此。”

  晋国公又宽慰李氏,“庆哥儿掌管京城快二十年,京中所有人只认世子,不知公爷。我若回去了,众人自然又会以我为尊,庆哥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人脉,不说土崩瓦解,也会大打折扣,这让庆哥儿如何自处。虽然孩子孝顺,会主动退出,但我老了,不想再争权夺势。若要回去,必得是卸下所有职务,成了个只会吃喝拉撒的糟老头子再说。”

  李氏笑了,“官人可别说老,我不想老呢。”

  晋国公摸了摸她的头发,上面没有一根银丝,“你放心,就算我老了,走在你前头,下辈子,我还会再找到你的。”

  李氏连忙拉下他的手,“别胡说,你还不到五十岁,哪里就说得上老了。不说这个了,明儿咱们一起出去逛逛。”

  晋国公笑着点头,“好。”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李氏开玩笑,“听说炜哥儿见天往杨家跑。”

  晋国公笑,“我以前不也见天往你家里跑。”

  李氏打了他一下,“我家里宅院浅,咱们还能偷着说话。炜哥儿多可怜,杨家高门大院的,他连人家小娘子的影儿都见不着。”

  晋国公把玩着李氏的手,“等明年他中了秀才,我去找老杨提亲。”

  李氏有些担忧,“咱们家和杨大哥结亲,圣上会不会不同意?”

  晋国公摸了摸李氏手上的戒指,“男未婚女未嫁,小儿女互相有情义,我给儿子提亲怎么了?平哥儿自己看上了他媳妇,小两口关系好,我自然不会在意门第。但我也不能为了表忠心,就故意委屈自己的儿子。老杨这些年给他当牛做马,难道还不够?不是说我让炜哥儿娶个平民女子,圣上就会放心的。与其如此,我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咱们这位圣上,和先帝极其相似。我若大大方方的,别说和老杨结亲,就是和天家结亲,他也不会拦着。若是我藏着掖着,他反倒要起疑心了,以为我藏奸。”

  李氏听他这么说,提点他,“你若真是答应这门亲事,还是早些去。杨大哥如今在京中炙手可热,我怕多的是人惦记他女儿。”

  晋国公没有直接答应,“娶媳妇那么容易?得好生打磨打磨他。明儿你让老二媳妇再挑一匣子上好的珍珠,我送给老杨。”

  李氏笑,“你能用珍珠砸开杨太傅家的大门,真是有本事。”

  晋国公也笑,“他敢不卖我面子,我就告诉圣上,老杨惦记你亲娘。”

  李氏又拍了他一下,“别胡说,大姐姐多不容易。要不是她,咱们能太太平平在福建做这么多多年的土皇帝。”

  晋国公抓住她的手,“我开玩笑的,老杨说是权力大,其实就是个空架子,手里无一兵一卒。小皇帝如今长大了,需要的是臣子,不是太傅。先帝需要王老太师,是因为朝纲不稳,庞家和平家斗的厉害。如今不一样,前朝后宫目前都稳的很,圣上权威越大,老杨的日子怕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他离不开我的支持,我也需要他偶尔帮我说两句话,减轻庆哥儿的压力。”

  李氏叹了口气,“这朝堂,这天下,一刻都没安宁过。我原来还以为做个小老百姓,日子就安生了。可自从莫家欺负大姐姐,我就觉得做官也不错,至少别人不会轻易欺负我。如今看,别说做官了,就是做皇帝,也不痛快。”

  晋国公笑,“当年先帝故意问我愿不愿意做皇帝,我直接跟他说皇帝都不得好死,他反倒放过我了。人心呐,就是这样。”

  两口子在书房里絮絮叨叨说着话,福建的冬天也没有那么冷,屋里没有炭盆,李氏连手炉都没抱。

  等晋国公出去了,李氏叫来了二儿媳甄氏。

  甄氏进来后先行礼,“阿娘,您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李氏问她,“你哪里还有没有特等的珍珠?有的话,给我挑一匣子的,其余次一些的挑几匣子。。”

  甄氏点头,“特等的还有一些,阿娘要什么颜色的?”

  李氏想了想,“那特等的,红的粉的白的和蓝的,一样挑一些,黑的不要,要是有浅紫色的,也挑一些,深紫色的不要。着一匣子我有特殊用处,务必不能差了。其余送年例用的,你外婆家、你二姨家,还有你娘家和你大嫂那里,送一等的,剩下的人家都是二等。”

  甄氏点头,“我知道了,晌午吃了饭我就去。”

  李氏笑了,“你的好珍珠,都偏了我了。”

  甄氏也笑,“阿娘说的哪里话,阿娘要珍珠,还不是为了人情打点,都是为了这个家。我是这家里的一份子,合该出力。”

  李氏又问她,“不是说你弟弟过十岁生?你准备了贺礼没?”

  甄氏点头,“都准备好了,多谢阿娘惦记。”

  李氏想了想,“到时候让平哥儿跟你一起去,把孩子们也带着,一起去给舅舅贺寿,你阿爹也不容易,总算有了个儿子。”

  甄氏再次感谢,李氏打发她出去了,元帅府里的家务事基本上都是甄氏在打理。

  这甄氏原是普通人家女子,其父是个养珍珠的,她于养珍珠上头更有造诣。赵家二公子年少时闲着无聊开了个珍珠场,缘分使然,东家和大师傅的独女最后做了夫妻。

  世人当时都觉得晋国公夫妇怕是傻了,这样的小娘子,纳回去做妾就罢了,怎地还做起了正妻。但儿子喜欢,晋国公夫妇也是小户人家出生,从来不计较什么门第,就热热闹闹地把甄氏娶进门做儿媳妇,还渐渐让她管起了家务事。

  刚开始的时候,福建官场上的太太奶奶们都有些看不起甄氏。但晋国公掌东南水路两军三十万人马,李氏在江南一片的地位如同土皇后,她姐姐又做了太后,谁敢不卖她的面子。

  大儿媳在京城,身边只有这个二儿媳,李氏到哪里都带着甄氏,帮助她打开了官场上的交际。

  赵传平娶了甄氏,并未因她出身地而辱没她。两口子虽然三天两头打架,但关系依旧好的很,生了二子一女,一个妾也没有。

  赵传平在京城中了秀才举人之后,晋国公让他弃文从武,他又一路过关斩将,二十岁出头就得了武进士。

  中了进士后,他直接在东南军中任职。晋国公并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格外照顾,等甄氏生下长子之后,上战场、平叛,哪里要人他就往哪里去。十年过去了,他渐渐成长为东南军中有名的青年将领,且文武兼修,世人说起来,都得说一句深肖其父。

  再说这甄氏,自幼丧母,其父做了十几年鳏夫把她养大。等她一朝飞上枝头做了凤凰,成了元帅府的二少奶奶,甄老爷瞬间成了满福建炙手可热的钻石王老五。

  晋国公亲自牵线搭桥,给他续弦,对方是一个七品小官家的嫡女,姓刘,二十出头。刘氏自幼定过亲,死了两个未婚夫,众人都说她命硬。

  甄老爷也是早早死了婆娘,说起命硬,谁也不比谁差。甄氏出嫁后,时常担心老父亲一个人在家里冷锅冷灶,也赞同老父亲续弦。

  刘氏过门后,先生了个女儿,又生了个儿子,这儿子马上就要十岁了。按照规矩,十岁的孩子过生,要办酒席的。

  晋国公夫妇自然不会去,但甄氏肯定要回去的。这个弟弟虽然不是和她一母同胞,但甄老爷说了,他年纪大了,这辈子估计就这一个儿子了,等以后有了孙子,过继一个到原配名下做嫡孙,让原配也能一直受香火。为此,甄氏更加看重这个弟弟了。

  言归正传,甄氏按照婆母的吩咐,去珍珠场挑了一匣子上好的珍珠,又单独给小姑子和女儿挑了一些品相一般的粉色珍珠,给她们串着玩。其余一等二等的珍珠,按照年里单子,也挑了好几匣子。

  回了家之后,甄氏直奔正院。

  李氏正带着女儿和孙女玩耍,赵家二娘子赵婧娘和赵传炜是同胞兄妹,她上头还有个姐姐,虽然两岁多夭折了,晋国公强行把大女儿的名字也上了族谱,赵婧娘从没见过姐姐,但她还是二娘子。

  甄氏的女儿还小,才五岁呢,小名儿叫樱娘。

  樱娘见阿娘回来了,一头扑了过去,“阿娘,你去哪里了?”赵家的孩子在家里说的都是正宗的京城官话,但同时也要学本地化,到了外头交际要用的。

  甄氏摸了摸女儿的小脸,“阿娘去给你和二姑挑了些珍珠。”

  说完,甄氏把其中一个匣子打开,给女儿看,樱娘很高兴,摸了摸珍珠,“阿娘,真漂亮。”

  甄氏合上了匣子,拉着女儿走到婆母身边,先行个礼,赵婧娘也见过二嫂。

  甄氏把那一匣子上好的珍珠给了李氏,“阿娘,您看看。这另外一小匣子,是我挑来给妹妹和樱娘玩的。”

  李氏打开匣子看了看,“真不错,你真是灵巧,怎么就能养出这么好的珍珠。”

  甄氏有些不好意思,“都是阿爹阿娘支持我,才能养的出来。”

  李氏头也没抬地笑,“我们可没支持你,是平哥儿支持你的。”

  婆母开玩笑,甄氏更不好意思了,“阿娘。”

  李氏笑了,吩咐女儿,“你带着樱娘去玩珍珠吧,看着她,别让她往嘴里塞。给你们的小姐妹也送一些,光自己玩多没意思。”

  赵婧娘带着侄女走了,甄氏在正院和婆母商议往京城送年礼的事情。

  过了两天,元帅府几大车年礼从福建出发,一路往京城而去。

  这个时候,京城又开始下大雪了。

  早上,宝娘死赖着不肯起来。今儿不用请安,她也不去学堂了,也不用外出,起来那么早做什么,冷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