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 第88章 君,站着死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88章 君,站着死

作者:殆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9:14:09 来源:88小说

刘恪面容不似作假,像是真要将鸡封为大将军一般,他目光如炬,将满朝文武盯得一个个心惊胆战。

尤其是手中那蠢蠢欲动的棋盘,更是让人不敢直视。

群臣连忙躬身一礼,有一人出列道:

“陛下,可莫要忘了灵帝旧事啊!”

他指的就是汉灵帝封狗为官的破事。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着:

“与鸡晋爵,封大将军,实为不智,陛下可莫要因为一时心急,酿成大错!”

“请陛下三思!”

就连箫元常也是跟着一同劝谏着,他知道皇帝主战的决心,可他不知道皇帝要给封爵封大将军啊!

“呵。”

刘恪冷哼一声,一甩袖袍:

“谁来当这个大将军,谁来领着将士们出征,是你们这群缩头乌龟,能决定的吗?”

“廉汉升何在?!”

这时候,群臣才意识到,那个咋咋呼呼动辄扇人大嘴巴的老将军,并没有上朝。

“臣廉汉升,领军中劲卒二十人拜谒陛下!”

廉汉升带着士卒,走入殿中,抿了抿厚实的嘴唇,随即领着士卒,齐齐拜下。

“将士将士,士才能决定要跟着什么样的将。”

刘恪走下阶,迎向士卒。

眼前这一个个军中劲卒,面容刚毅,身材结实,倒没廉汉升年纪那么大,不过也有四五十岁的年纪。

大多是二十年前朝廷南迁前后,入伍的兵。

放在行伍里,也得称为老卒。

刘恪轻声问道:“你们为何入了行伍?”

一连串的回应声,各个都很自豪。

“不都是为了大汉吗!”

“为了兴复大汉!”

“为了大汉百姓不被东胡人欺压!”

“为了打败东胡人!”

“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了再抓几个东胡人!”

为了吃饱肚子的没来,廉汉升找托,肯定不能找砸场子的。

刘恪望着其中一个只剩四根手指的小卒,问道:

“你抓住过东胡人?”

那小卒挺了挺胸,眼中有光:

“抓过啊,当年还是宇文将....宇文拜这个狗贼,咳,咱抓着了东胡人,那胡狗说哈罗哈罗,我听不懂,我就说去你妈的,给他脑袋摘了。”

“不错。”

刘恪高声赞了一声,随后问道:

“那你们还有什么遗憾吗?”

“没什么遗憾,就等着朝廷下命令,上战场去,死也要去。”

“不投降,不投敌,为大汉而死!”

“还想在长安城底下打一仗!”

“想去看看渭水!”

刘恪又缓缓走回阶上,坐在金銮上:

“我大汉军中,有多少这样的士卒,来自于长安?”

“即便不是来自长安,琼州本地的将士,又能占几成?”

“朕不打,他们何时能够归乡?”

“朕登基当日,就曾说过。”

“长安,才是我大汉都城!”

“朕要带着这些从长安南迁的将士,带着从长安遁走江东的衮衮诸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朕要问一问这些将士,是要听着朝中诸卿的话,向东胡议和,困守琼州。”

“还是要以鸡为威武大将军,随其羽翼,提刀上船,和东胡人拼一把?”

这二十员中年劲卒,毫不犹豫,纷纷朝着母鸡的方向,齐齐拜道:

“愿以威武大将军马首是瞻!”

【威武大将军】确实有点东西,这群士卒真就一点都不嫌弃。

一直闭口不言像是个小透明的岳少谦,方方正正的脸上目不斜视,一锤定音道:

“臣只是暂代大将军之位,若朝中唯有这位琼州府君敢战,岳某自然遵从!”

朝臣听罢,手都在发抖。

皇帝是真敢,这群大头兵也是真敢。

这不就是明里暗里,在说他们这群主和的文武,连鸡都不如吗?!

不就是主和吗?

不就是和皇帝政见不一吗?

哪能受这种羞辱?

“朕无能啊......”

忽的又听得刘恪一声长叹:

“运筹帷幄,决胜于大牢之内,朕不如贾无忌。”

“治理国事,筹措粮秣,朕不如箫元常。”

“领兵打仗,管理军队,朕也不如岳少谦。”

“冲锋陷阵,单挑斗将,朕更比不得典褚。”

“汉军的将士都是英勇之士,大汉的臣子,也俱是人中豪杰,可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奉朕为君?”

“因为朕能带着他们复国!他们觉得朕会去打东胡人!”

而此时刘恪却是浑身一松,双手双脚都瘫在金銮上,好似没了力气,话音也为之一软。

“东胡水师之强,朕又何尝不知道呢?”

“收到东胡和书的那日,朕心里也想要言和。”

“言和多好啊,朕还能去海上捞一捞先帝的尸骸,时至今日,先帝都还未下葬呢!”

刚刚还心有怨气的群臣,又是一愣。

难道皇帝心里也是想求和?

只是因为怕这些思乡老卒兵变,那些近来收复的将领有异心,所以才特意将问题放在明面上,然后再一口气解决?

或者是引他们这些世家重臣为援,让双方相互制衡?

冷不防却又听得刘恪继续道:

“可这心里藏着事儿,晚上就睡不着啊!”

“闭上眼,眼里满是历代先帝的一张张脸!!”

“还踏马有个不足周岁的婴儿!!!”

“列位先帝口中未曾有过一句好言,他们在质问朕!”

刘恪特意控制了声音,手舞足蹈的演着,就像真有那一个个先帝鬼魂,在梦里不断叫嚣着一样:

“汉帝刘恪啊,你忘了历代先帝坐拥的天下江山吗?!!”

他紧紧捂着耳朵,面露挣扎之色,不断晃着脑袋:

“朕就是捂着耳朵,那一声声一句句,反反复复,从来都没有断过!”

“三天三夜,朕这才想明白。”

“朕即为大汉皇帝,汉室顷颓至此,原来不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守着大汉这最后一隅之地,那还不如去当东胡人的奴隶!”

“奴,跪着生!君,站着死!”

“朕羞愧啊!”

“生的,还不如死的!”

“所以朕现在要收复失地,朕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你们知道吗?!”

“朕要傲视一切,群臣拱手,番邦蛮夷俱在朕的脚下!”

刘恪腾的站起身来,没动大杀器棋盘,只是拔剑出鞘一半,对着斜射入殿的阳光,望着剑身上映着自己尚还有些稚嫩的脸:

“只为朕手下的将士,他们一个个等着攻伐东胡的皇命,眼睛都望出了血,而今还有人还在说着议和,朕就只好要他的命了!”

噌的一声,握住剑柄的手一抖,剑又归入鞘中。

主和派的群臣一个激灵。

这皇帝哪是有议和之心!

全是扯淡!

话里话外,就没有一句言和的心思,全是红果果的威胁!

但威胁,也是事实。

兵啊!

刚才皇帝提到,那些迫切想要归乡的将士,还有那些因看见大汉大胜东胡后,纷纷来投的臣子,这些都是彻彻底底的主战派,皇帝手中的刀啊!

刀是可以砍人的!

王昭立时觉得不妙,不能议和的,甚至根本不能提和字!

可和东胡人打,打不赢啊!

打得一团糟,只会自毁家业,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也没了。

再差点,又是节节败退,钱也赚不着,等大汉彻底败了,说不定还会被东胡人秋后算账!

王昭赶忙出列拜道:

“陛下,臣等并非想和东胡人议和!”

“东胡人狼子野心,哪怕一时议和,必然也会毁盟来攻,臣等的意思,是缓战!缓战!”

“东胡人有备而来,我军想要有一战之力,即使是在粮草充足,训练充分的情况下,也需要五年。”

“长时间的作战对琼州消耗太大,还请陛下务必等待时机,一剑断其咽喉!”

刘恪望向箫元常,箫元常下意识点了点头,王昭的能力是有的,算账算的明白。

如果正儿八经的想和东胡人在海上开战,确实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来积蓄实力。

其他臣子听了王昭的话,也想明白了。

缓战不是不战,只是时机不好,等等再战,等他们吃个饱赚个饱。

至于等多久.....再商量嘛!

于是乎也纷纷拜道:

“王大人说的极是,臣等只是想要缓战!”

“东胡人兵锋太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非圣明之举!”

刘恪语气缓了缓,要不是有【叫门天子】的大嗓门在,他估计得哑。

“那以诸卿之见,我大汉千年以来,那有圣明之举的圣明之君,应是何等模样?”

王昭见状也是松了口气,皇帝还听得进去意见就好,于是恭敬回道:

“当首推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之贤,文景之治,后世莫不颂之。”

“且孝文皇帝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继之景帝,广大孝文皇帝之德,始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啊?”

刘恪这次却是拿上了棋盘,在手上掂了掂:

“朕,也是憧憬不已,因而时时刻刻都将这棋盘带在身上,时时刻刻都提醒着自己,要治出一个盛世。”

看着皇帝手中棋盘,群臣无不色变,这等远胜刀剑的虎狼之物,太过凶残,连脑浆都留不下来。

而后刘恪话音一转,道:

“不过,以朕之见,孝武皇帝更应算得上圣明之君。”

“北击匈奴,南吞百越,东灭朝鲜,西征大宛。”

“打得大汉疆土翻倍,打出了汉家儿郎的气节,朕心神往之啊!”

王昭没敢接话,眼神示意一个小弟上前对拳:

“陛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孝武,然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孝武骄奢,国祚几绝!”

同时有一官员接话道:

“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天资卓绝,然而末年海内虚耗,相差秦始皇无几,亦有轮台之悔!”

“纵然是孝武皇帝,亦有修生养息之举!”

“可是当今陛下,处处效孝武皇帝之行,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修生养息,迟早耗尽库府之财!”

一语毕,又有数个官员出列齐声道:

“愿陛下能收敛好战之心,积蓄实力,等待时机,方能一击而破东胡!”

刘恪轻哼一声:

“等?等着诸卿尸位素餐,掏空了琼州,才能再与东胡一战吗?”

“这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又真的是因为穷兵黩武所致吗?”

刘恪问向箫元常:

“萧爱卿,朕此行出海,粮秣消耗几何?”

箫元常拱手道:

“未有消耗,陛下从洛祭、夷州所获,足以抵得上琼州五年赋税。”

刘恪笑道:“看来未有虚耗,反而赚了不少啊!”

“那孝武皇帝之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爱卿曾为太史令,应该知晓《史记》上是怎么记载的。”

箫元常闭眼就开始背书:

“济东王刘彭离,“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

刘恪一边笑,一边附和道:“好啊,杀人越货!”

“衡山王刘赐,“数侵夺人田,坏人冢以为田”。”

“这是侵占民田!”

“武安侯窦婴,丞相公孙贺,“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

“兼并土地!”

“韩王信曾孙韩嫣,“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

“呵,这可是金丸子啊!一天能掉十几粒!怎是一个挥金如土了得!”

刘恪脸上笑容褪去,转为寒色,冷声道:

“《史记》上记得清清楚楚,诸位爱卿难道没有读过圣贤之言吗?!”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世家贵族竞相奢侈,他们的钱,又从何而来?!”

“又怎能不海内虚耗?!”

“来人,将东西带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