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 第105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05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陛下,普六茹部的使节求见!”

大清早,刘恪刚开完了锁。

哪怕是天命在身,也需要更多的实操,才能积攒经验,手法更加熟练。

天命对他而言,只是工具,如何熟练使用这些工具,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他能力的体现。

“普六茹部的使节?那个天下闻名的名士虞让?”

刘恪轻轻皱了皱眉头,手中动作停顿了一番:

“虞让到琼州城有一阵子了,一直没有提出交涉,应该是手中筹码不够。”

“有化成雨负责监视,但是没看到有什么大动作,那么就是在等消息,一个让手中筹码更有价值更为丰富的消息。”

刘恪匆匆召来了箫元常、何坤、陈伏甲三人,在大朝会之前,先来了个心腹小议。

贾无忌常规在牢里,岳少谦还在高州打仗,剩下智略不错,且比较值得信任的,也就一个魏季舒。

但魏季舒刚被举荐入朝,就参与这种皇帝私会,抬得太高。

一步登天不仅容易竖敌,也不利于其成长,因而刘恪没有特意相召。

“普六茹部的使节,今日请求拜见朕,诸位怎么看?”

“想来应该等到了筹码,有了信心,不过既然对方求见,陛下肯定要见一见他。”

箫元常稍作思略,心中已是有了些想法:

“朝廷现在必须要获得外界的支援,如今琼州的存粮,已经不足以这么干耗下去。”

刘恪轻轻点头,箫元常说的没错。

由于抄了几个世家,又靠着绑架世家重臣赚了一波,还抢了盘踞南海多年的海盗,以及未受战乱的夷州。

朝廷现在金银钱两,倒是不怎么缺,唯独粮食有些不足。

他登基半年,可以说这半年多都在打仗。

大军开拨,人吃马嚼,账里账外都要粮。

琼州人口十一万户,算一户七人,也就七十万人。

如今水师三万人,禁军五万人,再算上各郡郡兵兵,数量着实不少。

哪怕能买,也不可能从东胡治下,买来大批量的粮食。

要么走海路往南贸易,要么另寻他法。

要不是琼州是产粮大州,之前东胡南军的粮草还有不少囤积在振浦郡中,没来得及带走,汉军早就断粮了。

何坤先看了眼刘恪,见皇帝点头认可了箫元常的话,他才道:

“陛下可以在交涉中,找普六茹部索要大量粮草。”

“普六茹部就在江东,粮草运输方便,走南海也不会被海盗截走。”

“至于东胡其他部族,即便心中不满,不愿意资敌,也鞭长莫及,做不了手脚。”

刘恪道:

“只是普六茹部汗王,颇有能耐,虞让也有些才名,必然也知道大汉粮秣不足。”

“见他们容易,交涉中要他们答应送粮,乃至岁贡,也不算太难,可终究不是长久之事。”

“事急从权。”

箫元常手指在掌心比划一阵,算了算收益,道:

“南海几乎已成我大汉内海,走海路不会出问题,等到秋收之后,便可渡过今年的困局。”

“岳少保已取下康海郡,哪怕普六茹部供应的粮草,只够勉强渡过今年,来年违约反悔,也足够了。”

“等到明年开春,粮秣丰足,岳少保领兵,配合甘将军以水师登陆,拿下高州不难。”

“两州之地,再加上夷州以及海贸所得,供应大军所需之余,还能训练新军。”

刘恪这次没急着回应,而是用下巴点了点陈伏甲:

“陈卿又如何看待此事?”

陈伏甲一直皱着眉,他没怎么在意粮草,这不是他擅长的,而是在战略方面,想的更长远一些:

“萧大人所言,确实无所疏漏,粮草便是如今朝廷最缺的东西。”

“只是普六茹部必然不会那么轻易让我们得逞,虞让等到现在,也必定是手上有了足够的筹码,心中有了把握,才会提出交涉。”

刘恪这才点头道:“那陈卿认为,这筹码出自何处?”

“西方。”

陈伏甲伸手指向了西面,仍然皱着眉:

“陛下一把火,足以让东胡人三年之内不敢主动来攻,临近的普六茹部更是内忧外患,更加不会轻易动兵。”

“如此,东胡大可汗必然会考虑他国,此乃驱虎吞狼之计。”

“而西面的交趾国,与琼州仅有一海相隔,甚至比夷州距离琼州更近,且未受战乱。”

“如果交趾国在东胡的压迫下,跨海来攻,或是派兵援助东胡,倒真是件难事。”

刘恪问道:“那依照诸卿之见,倘若交趾国有意,朕又该如何应对呢?”

箫元常拱手道:

“交趾国本就是我大汉邦国,陛下可遣一能说会道的使节,令其交好游说,并下重利,等到明年高州平定,粮秣丰足,可再做定夺。”

陈伏甲则是傲然道:“臣愿为使!”

他出使出上瘾了,在颍川陈氏的宣传下,出使夷州的事迹已经传遍天下。

虽然还不像虞让一样,成了所谓的天下名士,但常人见了他,也得施上一礼,称上一声陈公。

再出使一趟交趾,哪怕还得饱受屈辱,拿着石头片子刮大腿,那也是名望蹭蹭涨,痛并快乐着!

而何坤没有急着表态,没摸清皇帝的想法,他可不敢乱动。

从皇帝强攻夷州来看,邦国也是可以打的。

他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要是一个不小心,和皇帝想法相逆,可就完蛋咯。

刘恪听了几人谏言,心中已是有了些想法,便道:

“有诸卿为朕分忧,朕心里也有底了,那就先见一见普六茹部的使节吧!”

“如果那虞让敢提出一些无理要求,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啊?

箫元常与陈伏甲俱是微惊,无不是想到了之前数次血溅朝堂。

陈伏甲率先道:“陛下,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更何况虞让是天下名士,不可轻动!”

箫元常也是劝道:“陛下,普六茹部能为朝廷提供粮草,还请陛下等粮草送到,再另寻理由发难。”

刘恪却只是挥了挥手:“朕心里有数,准备上朝吧。”

唯有何坤龇着牙,果然没错。

那陈伏甲和箫元常懂得出谋划策,却不懂陛下的脾性啊!

虞让若是收敛些,倒还好。

若是他真敢在朝堂上,大言不惭,或是狗仗东胡势,提出些冒犯大汉的要求。

纵容是他国使节不可斩,天下名士不可辱,身上也必然缺几个零部件。

——

虞让精神抖擞的跨入殿中。

数日之前,他确实还有些担心,诸多景象显示,大汉气势已成。

不仅连百姓,就连一些世家,也心向大汉,分散投资。

但昨夜收到密信之后,他就有了信心。

东胡内忧外患,大汉得了部分人心,难道就能一帆风顺吗?

而且他此来的任务,不仅是要赎回普六茹阿摩,也要将大汉的帆杆,折上一根。

要给大汉造成更大的困挠,为普六茹部争取足够的利益。

唯有如此,他回到普六茹部,才能更受重用,说不定还能娶上汗王的女儿,从此更上一层楼。

哪怕大汉已然起势,有复兴之象,他根本不担心。

等大汉收复高州要多久,打下江东,又要多久?

以一州之地伐天下,何其难也!

虞让走入殿中,看见殿上还竖着个大屏风,屏风旁边则立着是那只金鸡报晓玉雕。

看着华贵无比,但和殿中陈设极不协调。

必然都是前些日子世家贵族送来的贺礼。

虞让心道,皇帝果然是生在民间,没见过市面。

些许小礼,便放在殿中,迫不及待展示给他人观看,暴发户心里。

他心中不屑,但行为上没有任何表露,也丝毫没有东胡使节的架子。

“下臣虞让,参见陛下!”

虞让老老实实地以参见皇帝的最高礼仪,拜见皇帝。

配合其名士的身份,以及自然流露的气度,当真算是姿态十足。

甚至手上的礼节,比一些朝中大臣,做的更要到位一些。

这倒让刘恪有些诧异,群臣也是如此,大为感叹。

真不愧是名士,即使身从东胡,为东胡出使,多半也是因为在其位谋其政,要保全百姓。

当真是一位良才忠臣啊!

“起来吧,虞让之名,朕早年间便听过,老太师生前,也赞叹不已,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刘恪挥了挥手,示意虞让起身。

虞让起身站稳,向上拱了拱手,道:

“下臣些许薄名,当不得陛下称赞。”

殿中文武更是感叹,不卑不亢不求名利,确实是名士风范。

刘恪大大咧咧叉着腿,道:

“你既然是为东胡出使,那朕也就不必绕着弯子说话了。”

“直接一点,普六茹阿摩就在朕手中,普六茹部能出什么条件?”

而他这番开门见山,不多加掩饰的作态,让虞让心中更是多了几分不屑。

早前便听闻如今的汉帝长在民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圣明之君,不过是草莽之风罢了。

往好了说,那是不拘小节,往大了说,那就是言行粗鄙。

这可不是普通的朝会,更是两国之间的交涉。

纵然是东胡人,也知道讲礼节。

而汉帝却显得不怎么在意,只怕是因为连连大捷,心中骄纵,这可是败像啊!

饶是如此,虞让面上也没有表露出心底想法,仍是恭谨道:

“陛下,下臣不远千里而来,足以见得普六茹部的诚意,我部汗王,纵然与陛下为敌,但也是十分钦佩.”

刘恪笑道:

“那是自然,这普六茹阿摩为朕义子,那普六茹部汗王,自然也是朕的兄弟,愚蠢的弟弟钦佩有才能的兄长,岂不正常?”

嗯?

虞让都愣了愣。

殿下成汉帝的义子了?

一个三十岁的普六茹部王爷,认二十岁的汉帝当爹?

哪来的儿王爷?

这件事他为何不知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普六茹阿摩的价值,似乎就没有那么大了,手里能送出去的利益,也得重新估值一番。

而刘恪不耐烦地打断了虞让的思索,继续道:

“不要说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朕不喜欢,直接说重点。”

虞让又是恭敬的一礼:

“下臣知晓陛下事务繁忙,那便直说了。”

“我部汗王,已知晓朝廷难处,虽说陛下骁勇,连战连捷,但据下臣所察,粮秣已然告急。”

“请恕下臣妄言,若是陛下不能筹措粮草,而是继续征伐,只怕便要遭遇一场大败了。”

殿中稍微静了片刻,摇曳的灯火,似乎都定住了一息。

“一派胡言!”

“皓首匹夫!”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