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真本事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一百一十五章 真本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6:45:07 来源:88小说

第116章 真本事

会议室的桌椅,是黄花梨打造,表面磨的油光闪亮,地面铺了大理石板。

无论是窗户,还是房梁,用料都是名贵的,看上去就知道不凡。

整个会议室一尘不染。

还没有脱离原来阶层的蜂窝煤作坊主们,有几个人的身上竟然还有补丁。

他们畏手畏脚,甚至不敢坐下去,害怕把椅子坐脏了。

他们中作坊规模最大的,一个月到手的也不过百余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也只是千余两而已。

一千两银子,哪怕是蒸汽机诞生之前的煤场主张德辉,也能眉头也不眨的扔出来。

而且不只是银子上的事,身份地位上也有巨大的差别,每个行业的资质是不一样的。

矿场主要么自身有读书人的身份,例如童生,秀才,要么家族中有身具功名的读书人。

至于举人,明初的举人还比较值钱,要到中期举人的含金量才会降低,有些煤场主开始具备举人的身份。

例如留下史料,在天启朝被阉党抄家的煤场主,就是举人的功名。

但是这个含金量低,针对的是国家层面,在中枢六部三司的级别上,放在地方,举人的身份是非常有用的。

而蜂窝煤的作坊主们,不是个秀才,也不是个童生,只是个小本经营的买卖人。

无论是生意规模,还是社会地位,两者之间有条鸿沟。

“随着煤炭业的产量突破,蜂窝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北平城蜂窝煤作坊从零到五十五家,从业人员规模达到六百余人,已经成为促进煤炭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燕王府为了蜂窝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取消门摊税,取消门税,抽分税。”

“根据外柜伙计们的统计,蜂窝煤作坊主要集中在北平,保定府以北,河间府青县,任丘两地。”

……

“中华重工下一阶段的重心,全力促进煤炭业,迅速推广北平八府,三十七州,一百三十六县。”

“以此带动焦炭业,冶铁业,蜂窝煤业,锻造业等,打造全新的生产链。”

“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中华重工的规模和实力,确定计划的顺利落实,因此将会扶持一批具备高格局,眼光长远,有胆魄的商人。”

高珍一字不苟的念着稿子。

这篇稿子他修改了多次,按照小贵人的要求,才最终写好的一篇通稿。

不少人听的云里雾里,还有人其实听得懂,但是不愿意信,或者根本不敢。

也有人听得仔细,表情越来越慎重。

中午。

这些人在工厂食堂吃饭,食堂的餐具,是经过热水烫煮过的。

“这伙食可真好。”

“中户重工啊,早就听说这里的伙食,油水足的很。”

这些蜂窝煤作坊主,不少人还参与劳动,蜂窝煤的利润,也无法支撑他们奢靡。

“听说你用工超过了五十人,你不怕事么?”

“怕啊。”

短须圆眼的中年人,笑呵呵的说道。

“那你还敢。”

那人好奇的小声问道,“咱们用的可都是隐户,平时三五人还不怕,伱闹这么大动静,万一惹来了官府,不怕吃官司?”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我们这行当本来就是个苦行当,外面称我们一声东家,其实我们是个屁的东家。”

“可谁让我们一没本钱,二没跟脚,能有这份安身立命的买卖,已然是祖上保佑。”

“而且蜂窝煤的技术,到底是小贵人的,我们也算是为小贵人做事,虽然小贵人不要我们的钱。”

“有这个机会不要错过,卯足了劲头使劲干,否则岂不是错失良机。”那中年人劝道。

他真不怕别人竞争,反而希望像他一样的作坊越来越多,这样才不会显得他鹤立鸡群。

否则哪天万一天塌下来,就是他最先完蛋。

“还是悠着点。”

“我们小门小户,能把日子过得不愁吃不愁穿已经很好了。”

同桌的有人说道。

中年人一边和同行们闲聊,余光一直盯着另外一处,见有个人起身,他也连忙放下筷子。

……

“王管事,王管事……”

“郭……郭东家?”那名外柜管事,想起了眼前的人是谁,正是蜂窝煤作坊规模最大的那家作坊主。

用工人数在十人以下的,绝大多数就是一家人干,这些作坊主在王管事眼里,并不是生意人。

倒是眼前的人,虽然生意不大,倒是有些魄力,所以王管事态度比较客气。

只论用工人数,此人就快赶上蒸汽机工厂的近两成了。

不过两者之间的利润,完全无法提及。

“您这是吃完了?会议室可以休息。”

“吃完了,伙食真不错。”

“吃好了就行。”王管事见郭东家跟着自己,停下了脚步,“郭东家有什么事情吗?”

中年人搓了搓手,满脸的不好意思。

王管事是外柜的管事。

这回邀请蜂窝煤作坊,还是他带人去一家家跑的,因为眼前人的作坊规模最大,印象才深刻。

否则全北平几百家蜂窝煤作坊,如何认得他是谁。

“郭东家是名单上的重要参会人士,你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言。”王管事笑道。

郭东家犹豫了一番,终于鼓起了勇气。

“我们作坊用的是贵人的技术,贵人仁义,让利于民,不收我们草民的钱,实在是大恩大德。”

王管事摆了摆手,面露得意,语气炫耀道:“小王爷说是相辅相成,你们蜂窝煤卖的好,煤窑的煤就不愁销路,蒸汽机工厂的蒸汽机,也能跟着大卖。”

“而且你们的蜂窝煤是利民之物,对国家有益,自然要大力扶持,开方便之门。”

郭东家连连点头,第一次听到这种话。

此人竟然能和贵人说上话,他的态度越发的恭敬起来。

“草民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生意,多亏了贵人,可我又没有什么能报答贵人的。”

“小王爷哪里会需要你的报答,真想要报答,你就把蜂窝煤做好,你又是规模最大一家,说不定日后小王爷还会召见你呢。”

闻言,郭东家兴奋起来。

蜂窝煤作坊怎么了。

自己的确没有根脚,但是郭东家心里不服气。

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自己不比别人差,差的就是背景而已,咬了咬牙,郭东家终于忐忑的提出心里的想法。

“我也不掖着藏着,我的作坊用工数最大,就是为了报答贵人,只是用的都是隐户,心里一直担惊受怕啊。”

王管事愣了愣。

提这头干嘛?

谁家生意没用隐户?

就那工程队管事徐宁,他以前在别人铺子当学徒,老家同样没有登记入册。

官府的民册上,可没有徐宁的名字,算起来也是隐户。

“朝廷对隐户之事抓的不严,各家都是如此,你莫要害怕,而且自己吓自己也无用。”

“据我所知,北平各地卫所多年下来,逃了几万人,有几个被抓回了?连军户都不怕,你怕什么。”

“说件众所周知的事,卫所周边种地的百姓,有几个不是隐户?卫所也没有管啊。”

郭东家露出苦笑。

“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卫所周边种地的不在籍的百姓,虽然不受官府管理,可还是受卫所管的。”

“而且我的作坊规模用工超过了五十人,全北平也是独一份,实在是有些藏不住。”

这个道理倒是没错。

大家都一样,法不责众,官府也懒得管,或者说没这个力气去管,全国都是如此,管的过来么。

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衙门愿意做。

不过此人的确胆子大。

而且接触下来,也感觉此人没有什么关系,还敢这么做,要么是莽夫,要么是有所持。

王管事笑了笑,没有说话。

郭东家咬了咬牙,小声的说道:“蜂窝煤作坊,能挂在贵人的名下吗?”

王管事愣住了。

凭啥啊?

“郭东家,你一年能挣多少银子?”

“按照上个月的盈利,一年大致是五百余两。”

郭东家低着头失落的回答,王管事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自己的生意不够格。

“和我估摸的不差。”

闻言,郭东家错愕的抬起头,他怎么晓得自己一年能挣多少银子。

王管事得意的摇了摇手。

“你别这么看我,道理很简单。”

“北平府里有三万户,目前大致有一半的人口,改用蜂窝煤,还有小部分交换使用,剩余的仍然习惯用柴火。”

“在根据你的作坊规模,你和别处的模式又有些不同,你的盈利要小一些,很容易就能推算出来。”

郭东家满脸的震惊。

这本事可大了啊。

中华重工有多少王管事这种人?

“不过你也别灰心,城里和乡里的情况截然不同,城里诸事都要花钱。”

“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件事就是柴。蜂窝煤比柴价格便宜,好处要更多,城里的居民,迟早都会绝大多数改用蜂窝煤。”

“光北平城内,居民三万户,每户每个月用两担到三担蜂窝煤,一年就是三万余两的生意。”

“还有其余的七府,那就是二十三万两银子,至于州县,单个的市场虽然远不如府城,但是数量大呀,近两百个州县。”

“然后下沉市场,也就是乡下,虽然百姓有使用稻杆木柴的便利,可哪怕每年相比城中百姓使用十分之一,一年三担而已,你想想这就得多少银子。”

“光你们蜂窝煤市场,一年数十万两银子不再话下,有挣头。”

“所以才专门把你们组织起来,让你们懂的这些道理,尽快的把市场做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