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伏波 > 第172章

伏波 第172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14:53:11 来源:免费小说

  虽然距离遥远,但赤旗帮的异军突起,对于江南也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南货的价格和航路,更是要受制于人。但是世家真跑这条线的,其实不算多,都是跟倭国做做买卖,操控国内市价,反正他们顾氏是没把这新出现的海上大豪看在眼里。

  周正纶见他如此问,只摇了摇头:“哪里的话,你也知道我不怎么管家中的生意。”

  顾云开知道这位老朋友是有意考举的,可惜这两年太乱,就被拖了下来,对于家里的事务更是放在“耕读”上,本就不怎么操心商场。听他这么说,也不由放心了,笑道:“也是,这等俗物,何必多花心思。”

  两人把这事抛在脑后,又自顾玩乐起来,等到酒过三巡,旁边突然传来了喧闹声。

  是诗都对的差不多,谈天说地也摆足了排场,听到热闹,自然引得众人纷纷望去,周正纶立刻问道:“去看看那边怎么了。”

  身边书童立刻跑了过去,不多时回来道:“启禀公子,那边正在玩骨牌,人多了些。”

  骨牌是博戏用的,也是游园常有的事情,而且赌注有大有小,人多了极为热闹。然而这可是他办得宴席,谁敢在这里豪赌?

  心中一突,周正纶站起身:“各位不如一起去看看。”

  主家都发话了,旁人哪还有不凑趣的道理?一群人浩浩荡荡往那边走去,离着老远,就听到了呼喝声。

  “开了开了!这次定能赢下!”

  “唉!这发的是什么牌啊!不成不成,又输了!”

  “不行换我来!”

  “别挤别挤……”

  如此喧闹,简直跟那些市井混混无二了,周正纶的脸都沉了下来,拨开了人群,径直走了进去,就见两人正对坐中间,都是红光满面兴致高涨,那个得意洋洋拍打着折扇的,不是方陵又是谁?

  “周公子!”

  有人察觉周正纶等人到来,不由惊呼出声,呼喝声顿时就低了。这可是赏花游园的诗会,玩骨牌还玩到这么吵闹的,多少有些跌了份子。

  然而看到来人,方陵却笑着打了个招呼:“周兄来了,这些朋友约我打牌,这不是手气正旺呢。”

  看他身前堆砌的碎银子、玉佩和荷包,的确是手气不错啊,而且玩的应当不小。周正纶还没发话,一旁就有人羞愧道:“之前跟方公子行酒,他不善飞花令,这才小赌一把……”

  方陵一点也不觉得哪里不对,大大方方把面前的物事一拢,交给身旁站着的小丫鬟,站起身对众人笑道:“各位承让了啊,改日请你们喝酒。”

  见他这副模样,顾云开都笑了出来,在周正纶耳边道:“没想到还是个有赌性的。”

  可不是有赌性嘛,而且多半是有输有赢,才能聚起这么多人。周正纶看着那少年人明亮的眸子,也轻笑了出来:“喝酒还不容易?那边摆了宴,大家当一醉方休。”

  方陵顿时笑了:“那得尝尝周兄的好酒!”

  他这番话,顿时又引来一群人或是明显,或是隐蔽的轻嘲。好赌好酒,口无遮拦,放在一群世家子里,实在太像个异类了。

  然而周正纶却不觉得这么简单,年轻气盛,行事鲁莽,还有赌性,这小子表现出的一切,不都是诱人结交,甚至去欺瞒的吗?放在赌场如此,放在商场更如此,况且哪怕自己不在身边,也能聚拢起这多人看热闹,想来这方公子的大名和品性,很快便会传遍余杭了。

  陆俭选的人,还真有一手啊。

  第三百一十一章

  “听说了吗?周慎行的雅宴上来了个愣头青,把几人身上的钱都赢光了。”

  “这么没眼色,哪家的?”

  “番禺那边来的,听说是个商家子。”

  “这样的也能混进周家的雅宴?”

  “谁知道呢,别是走了哪家的门路。”

  “都闹的失了面子,谁家的也不好使啊。”

  “听说是绸缎商家的,估摸是准备收丝。”

  “等等,南边来的?会不会是那个……”

  “呵呵,这小弟我就不知了。反正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若是真是南边来的,谁说得准呢?”

  “果然是蛮横性子……”

  “那要卖丝给他吗?”

  “哈哈哈,贤兄说笑了,今年的丝价眼瞅着就要涨,手里也没余货啊。”

  整个余杭就这么大,周正纶的宴席又聚齐了各家俊杰,只是一天,关于“方公子”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实在是那番作为太过扎眼,又到了春蚕吐丝的关口,半月之内,各家都能按照蚕茧的产量推算出这一季的生丝产量,这种时候,市面上突然冒出个搅局的,可不让人侧目吗?

  只要是做生丝买卖的,都能感觉到今年看涨的架势,实在是流民太多了,已经开始冲击江东,连余杭左近都有了乱兵,对于桑园的影响可不算小。而各家又要收纳流民,眼瞅着粮价也要暴涨,这种时候,生丝的价格怎么可能会跌?再加上天气也有些不妙,若是再下半个月的雨,怕是只会涨上天去。

  然而话是这么说,所有人也在关注那位方公子的动向。毕竟他刚到余杭,还没传出跟哪家接洽的消息,谁也不清楚他想要的生丝到底有多少,又会对市场产生多大的震动。有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思,也有人早早就惦记上了,毕竟做买卖的,再也没有比雏儿更好宰对象了。

  明明有这么多人惦记着,身处非议中心的方公子本人,却丝毫没有在乎的意思,相反,大大方方先去了吴氏的丝行。

  得知来人就是方公子,吴氏的掌柜也颇有些吃惊,客客气气把人请进了内堂,一番端茶送水后,才道:“方公子此来,可是要采购生丝?”

  方陵的态度倒是没传闻那么跋扈,笑着道:“正是,听闻吴氏也是余杭数一数二的大户,不知有没有兴趣与我家谈个长远买卖?”

  “敢问方公子打算要多少货呢?”送上门的生意,可得详细问问,吴掌柜道。

  “一年起码三千石的生丝,若是以后增产,还会有所增长。”方陵坦然道。

  这话出口,饶是吴掌柜此等处变不惊的生意人,也是一阵心头乱颤。三千石啊,卖往倭国的生丝恐怕也就这个数了,得是多大的身家才能吃下?而且需要的货量如此巨大,想从吴氏以往的合约中匀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会直接找上门询价?

  稍一迟疑,吴掌柜小心道:“这两年不比早先,生丝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一斤**分银,一石没个百两是拿不下的。若是三千石,就是三十万两了,如此大的买卖,老朽恐怕没法做主。”

  方陵微微一笑:“那就寻个能做主的来。”

  吴掌柜顿时哑然,他说这话是没法做主的意思吗?是问这么大的买卖,你这个毛头小子能不能做主啊!别说三十万两了,超过十万两的买卖,一般都要家主亲自出面的,哪有这样儿戏的道理。

  然而话是如此,他却不好明说,半晌才道:“还请方公子稍坐。”

  不论是真是假,总要赶紧上报才行。

  方陵也没在意掌柜满脑子的官司,悠闲的喝了半天茶,又吃了好几块点心,这才等来了能谈事的正主。

  “让方公子久等了,在下吴长明,乃是丝行管事。”来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见到方陵也不摆架子,笑着行了礼。

  看他的打扮举止,应当是吴家嫡脉的人,能执仗丝行,肯定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方陵客客气气见礼,两人重新落座后,吴长明才道:“听闻方公子想跟我家做个大买卖?”

  方陵点头:“是有此意,一年三千石的生丝,转走海路。”

  吴长明微笑颔首:“若真是三千石,可是不得了的生意,只是如此大的买卖,方公子能做主吗?”

  这就是身份相当,甚至更高的好处了,一个掌柜没法开口的,他却能直接问出来。

  方陵笑了:“三十万两,自然不可能都让我这么个小辈带来。不过如今番禺流行交易场,一般只要预付个一成定金,就能先预定货物,谈成买卖。家父的意思是让我过来见见世面,看跟哪家合作更好。”

  交易场的事情,并没有让吴长明惊讶,实际上这在蚕农里也极为常见。乡下那些丝社,往往会在养蚕的季节到来前,先提前预付一笔款项,能让蚕农有口饭吃,安心养蚕,回头出了蚕茧再补齐余款就好。

  只是丝社能如此,是因为他们从蚕农手里收丝的价格极为低廉,而大丝商就不能如此操作了。毕竟谁也没法预估当年的丝价,早早签下合约,等到丝价暴涨时,若按照约定给付,那可是要赔上一大笔钱的。而像吴氏这样的世族,更是可能趁着涨价囤货居奇,一直等到丝价升到理想的位置才敞开了发卖。毕竟生丝只是纺织的第一步,那些绸缎商人可拖不起的。

  看着满脸自信的少年郎,吴长明笑了:“番禺的做法,在余杭怕是行不通,尤其是三千石的大买卖足以影响行市,更不可能谈什么预付。方公子若真有意,何不敞开来谈谈呢?”

  方陵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似乎下定了决心,慢悠悠道:“若只是生丝,这买卖的确谈不来,但若是加上稻米呢?我家有些门路,可以自番禺运粮北上。”

  这一句,是真让吴长明心头一震,收起了心中轻视。江东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然而余杭的粮价却不便宜,实在是大量农田被改作桑田,粮食都要自外地买来,加上运费可就不便宜了。但是比起丝价,粮价实在不值一提,故而谁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依旧下死手改农为桑。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身为江东后院的荆湖已经被各路反贼打成了筛子,连陆氏那样的大户也难免受害,没人种田,粮价就要一路走高,吴氏在四姓之中本就不以粮田见长,现在更是有些捉襟见肘。如果这位真能从番禺弄来粮食,谈一谈预付也不是不行,毕竟粮价的波动,可比丝价要剧烈多了。

  只是他这么个小子,当真能做主吗?还是说只是南边派来试探的。

  沉吟良久,吴长明才道:“若真能运来粮食,此事倒也并非不能谈,只是方公子应当也知晓,我吴家并非余杭最大的丝商,既然去过周家的诗会,也见过顾三郎,为何不寻他们呢?”

  这么大的买卖,根本就不该亲自找上门谈,而是应该寻了人脉关系,私下相商。顾氏和陆氏才是余杭数一数二的丝商,他都有门路找上周正纶了,何必找上他们?

  这话一出,就见对面小子笑了出来:“陆氏肯定不行,顾氏又瞧我不起,何必上门自寻难堪?”

  原来在诗会上出丑,是故意作态吗?吴长明看对方的目光都开始不一样了,若真如此,这事可就值得玩味了。

  先是在诗会惹众人关注,随后抛开顾氏,直接找上他家的丝行,如此一来,谁也不知这小子到底想买多少生丝,又愿意出什么价码。毕竟三十万两的买卖,若是传扬出去,怕是整个余杭的丝价都要疯涨,到时候作为买主岂不是要吃了大亏。专门找上他们,就是为了保守秘密,毕竟夹带上粮食,这生意还真能谈一谈,既然能谈,吴氏就不会随便放出口风,私下运作,说不得真能顺顺当当达成所愿。

  还有那句“陆氏肯定不行”也是有深意的,人人都知道陆氏在番禺吃过大亏,甚至连远洋船队都被赤旗帮抢了。如果这小子真跟赤旗帮有关系,那肯定是不会去找陆氏的,这是不是也在向他亮明身份?

  别看这人小小年纪,又一副纨绔架势,但是简简单单一番斡旋,还真滴水不漏,难怪方家会派他出来接洽,这等心思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啊。

  于是吴长明笑了出来:“既然贤弟如此看重,这买卖自然可以谈,不如约个时间,咱们再来细说?”

  这么一大笔生意,光是意向和备货就要跟族中人好好相商,哪能轻易说了算。对于吴长明的答复,方陵显然也不意外,笑着应道:“小子就住城中鹏跃酒楼,若是吴兄有意,只管找我详谈。”

  话说到这份上,也就不用啰嗦什么了,吴长明亲自送人出了门,等人一走,立刻叫来马车,往家中赶去。

  这一番谈话,旁人自然无从知晓,但是方陵去了吴氏丝行却是瞒不住的,一时又惹得众人哗然。毕竟余杭最大的丝商是顾氏,之前明明见过了顾三公子,却不好生拉拢,反倒去寻了吴氏。别说顾三郎面上不好看,就是代为引荐的周公子也要怪罪,然而这姓方的真就无所顾忌,直接改换了门庭。

  更莫名其妙的是吴氏那边也没露出口风,事情不免得古怪了起来。别说顾三郎,就连别家也都起了心思。难不成那姓方的小子,当真有些来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当真是吴子亮亲自处置的?”听到下人禀报,顾云开的脸色都不免郑重了起来。

  他原本还打算让那姓方的小子吃个苦头,谁料对方根本没有巴结他或者周正纶的意思,转头就去寻了吴家。这也到罢了,但是吴长明出面,事情就大大不同起来,这可是比他还长一辈的吴氏中坚,能让这人出面,就意味着的确有一桩大买卖。

  那在诗会上的表现,是不是刻意而为,那小子原本就没指望顾氏和周氏的意思,只是拿他们做个探路的踏脚石罢了。

  这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真以为余杭四姓是任人摆布的吗?

  然而心中升起了怒意,顾云开反而更冷静了,又问道:“查清楚他的底细了吗?”

  下面人立刻道:“番禺的大织造场里,的确有家姓方的入了股,是做绸缎买卖的。那位方小公子带来了五条船,身边家丁也有百十人,入住的是鹏跃酒楼的雅阁。”

  鹏跃酒楼的名头在余杭也是数一数二的,租住雅阁花费更是不菲。至于带五条海船,身边还有护卫,基本就能肯定这人的来头不小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他代表的究竟是谁,是方家,还是背后的织造场,甚至赤旗帮呢?

  之前他也问过周正纶了,听闻只是个朋友引荐的,似乎连他也不太清楚对方的底细,这也是算计的一环吗?

  沉吟了半晌,顾云开突然道:“继续炒热丝价,再找个人去跟陆氏通个气,我倒要看看他们作何打算。”

  不管那小子来历如何,都是番禺过来的,跟赤旗帮不无关系,而余杭城中,最恨赤旗帮的恐怕就是陆氏了,那么何不搅一搅水,让局面更乱一些呢?

  赤旗帮是不容小觑,但是毕竟远在千里之外,中间隔着不知多少势力,想要凭借声名来压他们,怕是想多了。这里可是余杭,是他们说了算的地方,再强的过江龙,也要曲一曲身子才行。

  当然,不用顾三郎提醒,陆氏也已经有人盯上了这边的动静。

  “真是番禺过来的?”陆氏商行的主事人陆莘,此刻已经眉头高耸,脸色难看了起来。

  他是陆筠陆大人的庶弟,早年留在家中打理事务,也是最了解兄长家里那摊子烂事的。因为陆俭这小子,陆氏丢了番禺的地盘不说,还折了远洋船队,如今连汀州的田庄都受到了影响,加之京中剧变,江东陆氏已经陷入了窘境,此刻冒出一个番禺来的,可不让人心惊。

  然而此人竟然是周家小辈引荐,又登了吴氏的门,难不成有人打算对付陆氏了?

  一想到这里,陆莘就觉得脊背发寒,也不由自主生出了杀心。话虽如此,他却隐忍着没有动手,谁知道如此招摇之后藏着些什么?被人拿住了把柄,那才是难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