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978章 力量

明末球长 第978章 力量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这一夜其实几乎没睡。

  胡三七不断想起秦国兴的样子,想着他时刻盼望长老们尽快将统治的力量扩散到家乡的期盼,心中觉得不是滋味。

  长久以来的想法,作为地主,当然有权力予取予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是他加入军队打算杀长老报仇的核心动力。

  他不懂什么经济学,只懂得他家的财产是几辈子人起早贪黑攒下来,是农民主动将妻子女儿送给地主才能换来佃田的权力,不敢都吃口东西,才一点点积攒了财富,逐渐壮大,不放过任何一个巧取豪夺的机会,这才一点点熬成地主之家。

  当然了,械斗,争夺水源,杀人灭户,绝对是主旋律里的主旋律。

  这一点,他是不服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长老会的政策几乎成为了一切穷苦百姓的救苦救命菩萨,在山东的许多乡村,那些和他说着相似方言的人,都纷纷主动投靠帝都,声称要做带路党。

  胡三七越是在帝都时间久了,越崇拜长老,就越希望长老有一天能够变成保护地主的利益的。

  甚至有一天,他突然做梦,梦见一位护士,突然变成了一个男人,拿着手枪,自称江湖诨号圣枪护士常凯申,这常凯申自称有万夫不当之勇,文能提笔写日记,武能背后打黑枪,尤其善于赌咒发誓,不娶某女就会被赶出本国,却是告诉他如何安邦定国。

  至于剩下的梦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反正除了杀戮就没有了,好似这意思就是,常凯申告诉他,地主本就是这样的,只有别人过的凄惨,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幸福,所以有地主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幸福。

  做完了这个梦,胡三七冒了一身冷汗,却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早上的城市很冷,胡三七忽然听到许多乡音,没错,乡音,山东话的吆喝声,他忽然记起来,情报简述上说,目前朝鲜有大概三百万人口,其中一半以上是来自山东和河北的移民,这些人是稳定边疆的重要帮手,也是……

  穿上衣服,安排换岗后,到了附近,那是一位卖煎饼的汉子。

  山东煎饼与帝都流行的一个煎饼两个鸡蛋的豪华配置不同,就是个苦哈哈的东西,朝鲜还没有搞过菜篮子和大规模的养鸡场工程,因此鸡蛋可是稀罕物。

  果然还是地道的山东版本煎饼,穿戴好衣服后,胡三七跑去买煎饼,虽然没有大葱,不过蘸酱加上劲道的面筋就已经是非常美味。

  他和卖煎饼的男子攀谈几句,也不经意的流出了一点山东话,两人当时就热络的很。

  “小军爷,你那里的粮怎么吃的,能不能让俺儿子也跟着你走。”

  “这……大爷,您快别这么说,我们这里很辛苦的。”

  “再苦能有我们山东苦啊。”

  大爷粲然一笑,说道:“也就十年前,山东那地方,花几百文的钱,就可以买一个大闺女,到乱葬岗去看,到处都是吃掉的人骨头,谁能活下去都是看造化,比起来,长老的地方真是天堂,起码活着很容易,怕什么,小子你是哪里人啊。”

  胡三七不愿谈起太多,却是打岔道:“大爷,现在老家还好吗,您这是又出来了……”

  “不一样,不一样啊,日子可好的很,我家几个小子,都在生产队里,每天干活拿钱,家里也不种地啦,不过我这不是琢磨着也不是事儿,这里却是招人给地,只要我在这里,种满了三年,一百亩地就是我的了,几个小子娶媳妇的彩礼可都在这里啦。”

  说起这个就是一把辛酸泪,长老们哪怕百般计策,也不过是改进了帝都和周边很小的地方对于婚恋的意识,简朴朴实才是根本。

  但在其他的地方,前些年战乱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明末的大害,首屈一指的不是农民军的造反。

  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让农民军正式写出李自成剿兵安民檄,这文章哪怕不是李自成本人亲自所写,其白话文的内容,只怕也是得到了李自成亲自把关的。

  “……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各营有擅杀良民者全队皆斩。”

  政府军第一次被造反派痛骂抢劫老百姓的钱财,奸**女,而以十辈子都是务农百姓自诩,当真是觉得当官的人脏的很。

  而其擅杀良民全队都杀,就已经显示出这支队伍的不同。

  而大灾大难依旧征税不止,中饱私囊的儒生才是给民生沉重的打击,崇祯自己下诏所说:加派之征,势非得已,近来有司复敲骨吸髓以实其橐。

  也就是说,他自己知道加税是不对的,但是真正造成问题的是,收税的部门敲骨吸髓,上面收一块钱他们拿走十块钱充实自己的腰包。

  而任何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都会被儒生阶级以祖制这个借口压制,而以东林党为核心的儒生阶级,对于任何企图增收税金,使得他们收入减少的行为都进行了抵抗,无论是茶税还是盐税都只能以个位数计算。

  这给大明朝造成的危害是,上上下下全都是明白人,全都知道这样下去会完蛋。

  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是贪污贪污,不管别的。

  战乱第一件事就是造成了人口的稀缺,逃亡,饿死,明末有着无数笔记和记录,都证明这些死亡的残酷。

  当然了,对于后世愤愤不平的质问,如果没有张李等人,无内患之忧,崇祯皇帝可以一心一意抗击满清鞑虏,大明王朝至少延续二百年吧,这些人在国难危机之时,是趁火打劫,还是也说替天行道?

  后世的中国,又成为了地主的后代控制的国家,因此社会意识已经开始走向批判农民起义,宣扬何不安安做饿殍【的时代,针对农民的恶毒言论,以及恨国主义者成为了社会主流。

  而那种时刻,消费被削减,逃亡成为了主流,哪怕是有土地的农夫,也开始减少生育,只求留存着自己的生命。

  吃人肉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生下孩子后直接抛弃也成为了主流行为。

  这导致了十几年后,男女供需的不配合,卖煎饼的老汉也对胡三七絮叨不少这个话题,他神神秘秘的跟胡三七打听,当兵的大兵是不是真的能领到媳妇?

  胡三七尴尬起来,在任何的官方文件里,都绝对绝对不可能有给退伍兵发女人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这种事太low,而是处于现实利益考虑。

  任何一对男女,由于思维和意识上的必然差别,争吵和磕碰是必然的,大闹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自由恋爱,这对男女往往无处后悔,只能怪自己。

  反而是包办婚姻,或者说盲婚哑嫁,喜闻乐见的,还可以去怪罪父母或者命运,多好啊。

  这也是原因之一,原则上,长老会的军队不可能在你退役的时候给你女人的。

  但是,就怕但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长老会的治理原则,就是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自然无往而不胜,将真正的权力收束到各种委员会之中,而在社会管理方面,放权进行有限度的自我管理,当然了,不能放任。

  士兵委员会管理服役士兵的福利和利益,退伍老兵委员会负责退伍老兵,虽然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老兵委员会确实可以与许多部门对接,安排老兵去不错的岗位,或者是优先权的竞拍某些来历不明的女人。

  直接管理一万人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而将这个任务丢给几个人却是轻轻松松,至于这些人趁机捣乱,收取好处,拜托,一个半官方组织,每过三年改选一次,不得连任三次以上,轻轻松松解决。

  胡三七也是知道,虽然作为一支崭新的部队,长老军真正的老兵其实不多,这些半生颠沛流离的老人儿只要不是被强制退役,都舍不得离开生活待遇远超一般地主的地方,只有年纪太大,老兵油子或者伤残者才会被劝退,尤其是第一批,跟着李自成作战的农民军,这些人在历史上大多数都奋战至死,其实大部分都是1640年后组建,谈不上百战精锐,基本上也都清退了事。

  不过钱是真的。

  这些人大多数没有回到家乡,反而就近在帝都买地生活,娶媳妇自然也很顺当,这也是传说中当兵可以发女人的起点,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伤残的老兵,为了安抚一下他们的心灵,或者说不要因此自暴自弃,给予他们的优惠也是空前的,发个女人,尽快生育,可以给予这个立功人士子女优先的教育权。

  所以这个问题很尴尬。

  不过,这位山东老乡,还是浑身充满了干劲儿,按照他所说,他分到的一百亩地,由于缺乏人手,种的是一种草,种草虽然奇怪,但更奇怪的是,长老们真的收购这些杂草,只要到了春天,雇佣人手把杂草割掉,晒干,就有人来港口运走,一亩地一年大概可以收万斤干草,卖十两银子,刨去本钱,也有四两剩余,每年这四百两银子赚的是简简单单。

  而他下一步,却是打算把所有的儿子都找来朝鲜,再想办法去求更多的土地。

  胡三七忽然想明白了什么。

  政治课上,长老教官很少把话题说的太深奥,说的却简单的很,易于理解。

  “一亩地如果种草,可以养20头羊,够300人吃2天,也就是说,你拿下一块土地,里面有多少亩耕地,祖国的人民就多出来多少头羊吃,还是最肥的山羊肉。”

  “所以对外征战就是最大的正义,为了我们的羊肉串!”

  那是一个中午,请来了外面的烧烤店招待了一顿烧烤后的演说。

  “你们的背后就是父老乡亲,就是大伙儿的好日子。”

  胡三七知道,山东人多地少,历来就有逃荒的传统,人口繁衍下,内卷压力巨大,这也是胡家为什么变身劣绅巧取豪夺杀人夺产的缘故,不然如何养活那么多家人?

  也就是说,保证了朝鲜的太平,就意味着保证了眼前的老大爷一家子的希望,他们要在朝鲜求生,种地牟利,免除农业税后,长老们的军队的核心动力,从当兵吃粮,变成了保卫胜利果实。

  不搞土改,依然延续着明末那种,十个农夫,只有一个勉强耕种着自己很少的土地,勉强活着,其余九个都是朝不保夕的佃户,最夸张的是四川,七成土地归属蜀王,两成是官绅所有,一成才是某些幸运的农夫所有。

  四川的这种极端情况当然是少数,但是拥有几十万亩土地的徐阶,作为一个清官善终,自然也是一个大笑话。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朝灭亡后,为大明战斗到最后时刻的,是李定国了,因为李定国在大明朝一亩土地也没有。

  而对于地主来说,只要保证他们的财富,他们就可以拥护你。

  这也是为什么,在江南毫无所为的东林才子,一旦到了我大清怀抱,留着那猪尾巴,回到家乡后,马上变成嗜血屠夫,帮助我大清绞杀泥腿子,杀死几十万人也沾沾自喜。

  基本抛弃原本属于大明的地主,长老会当然没有真正的对他们下刀,而是搞起了经济战。

  经济战往往是最不经济的,但也是最有效率的。

  他们的核心思维就是,以东北廉价粮食,补贴运费后,随着产量不断提升,疯狂打击关内的地主阶级,这些地主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起地主纠集族人杀死外来粮商的事件。

  开个头就很好。

  不搞土改的原因不是因为洁癖,而是效率问题,但一旦需要了,对于那些企图以武力阻挡历史的车轮的,基本上都会被碾压的很惨。

  胡三七的战友们,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在这些战斗中立功,有时候,半个县城的地主都被灭亡一空,然后那些土地就变成了集约化农场,进行订单式的生产活动。

  没有任何地主可以在长老那得到真正的订单,哪怕是用海船从朝鲜运干草也花费的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