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呸我才不想当学霸 > 第七十七章 冰雹猜想

呸我才不想当学霸 第七十七章 冰雹猜想

作者:无聊的钢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7:46:57 来源:88小说

叶秋对能否与陶哲轩面对面交流兴趣不大。

倒是对这位顶尖数学家,会出什么样的考题,他挺有兴趣的。

过去一个月,叶秋天天辅导陆晚晚解题,对于imo一系列试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平均每道题花费时间不到二十分钟。

即使遇到少数几道难度极大的题目,他最多花上一两个小时时间,就能解出来。

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即使最顶尖的imo竞赛题,对叶秋也已经形不成什么挑战了。

至于为什么对陶哲轩出的题有期待?

很简单,今天是省数学联赛考试的日子,陶哲轩出的附加题,首先不影响正常考试。

因此,能够尝试附加题的学生,实力肯定都很强,至少能够做完全部题目。

同时,这道附加题应该和传统的竞赛题完全不一样。

否则的话,出不出附加题没有意义。

叶秋虽然有些期待,但还是首先得把一试二试的卷子做完才行。

接下来的时间,波澜不惊。

一试的卷子比叶秋想象得还要简单,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叶秋就答完全部题目,检查一遍确定没问题后。

叶秋便趴在课桌上拖时间了。

……

同一时刻,江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办公室内,孙建章院士看着坐在他对面的陶哲轩,哭笑不得道:“陶教授,你这道附加题出的,不管换谁来也解不出啊!”

陶哲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孙教授,不要小瞧年轻人,年轻人思维活跃,特别是在数学领域,往往年轻人能够做出很多出色的成绩来,我们这些人都是老家伙了,接下来是年轻人的天下……而且我也想看看,中国内地的学生们会用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去解这道题……”

孙建章无语道:“我五十多了,是老家伙没错,你小子才三十五岁,老个啥!”

陶哲轩可算得上是数学界近年来少有的天才,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金牌;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学位;17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2006年31岁时获得菲尔茨奖、拉马努金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2008年获得艾伦·沃特曼奖……

陶哲轩笑道:“我感觉自己已经老了,这次来中国,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潜力的好苗子,带回去好好培养培养……”

……

叶秋并不知道发生在院长办公室的这一幕。

顺利完成一试后,休息半小时,上午十一点,二试正式开始。

五道简答题,整体难度和往常的模拟试题相当。

叶秋只花了半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五道题的解答。

最后,他翻到了附加题所在的页面。

题目很简单,任何经历过小学教育的人基本上都能看懂。

“求证: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n,并且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

如果是个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

如果是个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

无论n是怎样一个数字,最终都无法逃脱回到谷底1!”

叶秋一脸懵逼地看着眼前的题目,这个命题很简单,甚至可以说不证自明。

但简单,意味着坚不可摧!

一整座数学大厦,都是由底下一些不证自明的坚实公理组成的。

比如欧式几何中的五大定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原理等等。

恰恰是这样简单的命题,想要证明它,却难如登天。

比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哥德巴赫猜想,整个命题仅有一句话: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然而,自1742年哥德巴赫在写给欧拉的信中提出这个猜想以来,距今已经268年,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依旧没有人能够证明。

眼前这道题目,已经让叶秋隐隐感受到如同哥德巴赫猜想那种的大道至简的感觉。

“陶哲轩该不会拿出某个数学史上的着名猜想,让我们去解决吧?”

叶秋的脑海里,蓦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叶秋如果稍微了解一下数学史,恐怕都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因为眼前这道题目,正是数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考拉兹猜想,又称作冰雹猜想。

这个问题自1937年一经提出,就风靡全球,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师生都为之着迷。

数十年来,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等都对此进行过研究;涉及的数学领域也很广,有数论、遍历理论、动态分析、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随机过程与概率论和计算机科学等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始终没能被彻底解决。

而这一问题之所以被称之“冰雹猜想”,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冰雹猜想在演算时数值时大时小,恰如天降冰雹时尺寸的忽大忽小,所以得名。

比如,从n=6开始:6是偶数,除以2变成3;3是奇数,乘以3再加1变成10;10是偶数,除以2变成5;5是奇数,乘以3再加1变成16;16是偶数,除以2变成8;8是偶数,除以2变成4;4是偶数,除以2变成2;2是偶数,除以2变成1。

大家注意,此时数字已经变成了1,而1是奇数,乘以3再加1又等于4。于是,这个数列就会陷入4-2-1-4-2-1的循环了。

比如从数字7开始,数列最大会变成52,但是经过16步操作,还是会回到1。

从数字27开始,数列最大会变成9232,但是经过111步,还是会回到1。

实际上,人们已经尝试了2的68次方以下的每一个整数,从任意一个数出发,最终都会回到1。

1937年,德国数学家考拉兹提出了这个猜想,称为考拉兹猜想。

由于这些数字总是上上下下的变化,最后变成1,就好像冰雹在空中总是上下运动,最终落到地面上一样,所以也叫做冰雹猜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