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十八章 士人的蜕变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十八章 士人的蜕变

作者:猛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22:25:14 来源:88小说

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范直昌坐到榻上,伸手拍拍李虎的后背,问道:“你说大宋人至今不能认同你和虎烈军,到底是哪些大宋人?”

李虎听出范直昌话里有话,随即坐了起来,“大宋士人,他们一直称呼我们北方汉人为汉儿,汉虏,硬生生地把我们分裂出中国,这帮人是我们最强劲的对手,也是叛乱的主要力量,但问题是,我在中土建立王霸大业,在中土治国,就不能不依靠他们,不能不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也是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的事。”

“这是你的看法?”范直昌问道。

李虎点点头,“我至今推行的变革尚没有触及到商贾的利益,也没有触及到僧尼的利益,更为大宋百姓浴血厮杀,所以大宋的商贾也罢,普通百姓也罢,包括那些僧尼,还不至于听说我独揽权柄就立马叛乱,但大宋士人遍布天下,上至朝堂,下至山野,都有他们的存在。这些人拥有相当大的权威,只要他们带头鼓动,那造反者很快就遍及天下,我即使是个空前绝后的大英雄,也会迅速变成空前绝后的大奸贼。”

“我也曾想过设法拉拢士人,但大宋士人太多。大宋的乡县府有大大小小的学堂,京师有国子监和太学,各地还有成百上千的私家学堂、书院,可以想象,大宋的士人有多少,而且这些士人还从师于不同的老师和学派,不要说我个人,就是朝廷也无法满足这么多士人的利益需求。”

“如今朝廷以新关学为官学,关学弟子的仕途因此得以解决,所以我得到了关学士人的拥戴,但诸如新学、洛学、朔学、蜀学各学派的士人却被朝廷拒之门外,无形当中我得罪了这些学派的士人,我的仇人太多啊。”

范直昌微笑点头,“那么我问.你,关学弟子有多少?他们能满足朝廷的需要吗?”

“这当然不够。”李虎说道,“目前除了.元佑党人和他们的门生弟子,以蔡京为首的新党人士和他们的门生弟子,还有东南叛逆的门生弟子外,其它士人都有机会进入朝廷和各级府署。”

“这些士人是否包括新学、洛学、.朔学和蜀学等各

大学派的弟子?”

“这当然包括了。”李虎说道,“党锢的对象不是学派,而.是朝堂上的政敌和他们的门生弟子,各学派的其它弟子不过是受到牵连而已。”

“那么,是党锢对象的门生弟子多,还是各学派的门.生弟子多。”

李虎听明白了。在大宋,绝大多数的文士终其一.生都在读书,参加科举,以便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士人把毕生精力用在研究学问和教授学生上。比如关学第二代大儒李复,同样热衷于仕途。像李复这样的大儒其实和普通士人没什么两样,不过热衷仕途到了他们这一级的大儒嘴里,就是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了,不再是那种贪图功名利禄的庸俗嘴脸。

范直昌的意思.是,李虎把事情想错了,就目前新朝廷的取士对象来说,李虎的党锢政策虽然遭到了一部分士人的仇恨,但满足了大部分士人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取士的公平和公正。

过去,朝廷取士,被既得利益团体的官僚阶层霸占,普通士人若想走上仕途,只有走科举这条路,但即使你中举了,同样要走上层路线,否则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机会,比如宗泽,一辈子做小官,到老了,换了皇帝了,才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宗泽其实也算幸运的,好歹做个小官,大宋历朝都有相当一部分举人一辈子都没有获得实职的机会,空有一身学问,却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原因就是没有门路,没有靠山。

现在是乱世,天下又三分,新兴霸主改朝换代,旧的官僚阶层和依附于他们的门生弟子都被扫地出门,新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旧日那些没有出头之日的士人大显身手的机会,所以不论是长安,还是各地路府,士人即使没有认同李虎和来自北方的汉人,但同样也不至于背叛,背叛的代价太大,这些人承受不起。

“你看看幽燕、河北和山东那些被女真人占领的地区,有没有士人造反?钱定功、刘豫这些大宋臣子甚至认贼作父,帮女真人攻打汴京,屠杀同胞,为什么?“范直昌嘲讽道,“大宋的官学教育从立国开始就出了问题,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宋士人早把儒学的忠

孝仁义礼丢到了脑后,他们心里只有利益,眼里只有钱财,为了利益,为了钱财,他们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背叛自己的君主,背叛自己的亲人,背叛自己的良心,甚至心甘情愿做蕃虏的狗。”

“你看看,在幽燕、河北和山东抗金的都是哪些人?百姓,普普通通的百姓,大字不识的百姓,饱受大宋官僚欺压的百姓,他们在中国最危急的时刻,赤手空拳,保护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君主,保护自己的亲人,他们才是大宋真正的脊梁。”

李虎至此总算听懂了,大宋士人根本不足为虑,真正威胁到李虎和虎烈军的不是这些大宋士人,而是大宋的百姓,只要让大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满足大宋百姓的需求,就没有叛乱,更没有人造反。

李虎精神大振,一扫先前的颓废,大手猛拍范直昌的后背,“兄弟,说得好,说得好,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啊。”

“坚持变革,坚持按照我们的思路变革,坚持国强民富的变革策略,利用天下大变一切百废待兴的大

好机会,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实施变革,我们一定能统一天下,一定能给中土带来和平和稳定。”范直昌挥舞着手臂,激动地说道,“为了确保变革的成功,你一定要牢牢控制权柄,一定要做摄政王,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看到希望,才能实现王霸大业。”

李虎却没有任何激动之色,范直昌这番话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因为朝廷的财政危机依旧存在,财经制度变革迫在眉睫,而若想满足国库需要就要大量征缴赋税,这显然要横征暴敛,要剥削百姓,所以,叛乱的危机依旧没有解决。

范直昌稳定了一下情绪,问道:“总帅认为,如果有叛乱,应该在哪些地方率先爆发?”

“我做摄政王,野心暴露,如果士人都像你说的一样,不敢公开背叛我,那么接下来,我要推行变革,首要变革的对象就是财经制度。”李虎说道,“财经制度改革牵扯面极大,直接牵扯到士、农、工、商的利益,稍有不慎,百姓就会造反。”

“西北贫瘠,中原战事不断,川蜀和荆湖是朝廷主要的财赋征缴区,如果爆发叛乱,川蜀和荆湖首当其冲。川蜀和荆湖一旦乱了,朝廷财政崩溃,西北军极有可能乘势而起。”李虎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财政危机需要改革财经制度,财经制度的改革又势必危害百姓利益,而百姓一旦造反,西北军就要乘火打劫,这几件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满盘皆输。”

范直昌连连点头,“那么,总帅在财经制度变革上的原则是什么?”

“当然是绝对不能损害百姓利益,农、工、商,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损害。”

“那这样一来,财经制度的改革,包括赋税制度的改革,虽然会受到百姓的欢迎,但会导致赋税收入骤减。”范直昌说道,“从蔡京主政以来,朝廷赋税收入不断增加,都是因为朝廷横征暴敛,以损害百姓利益为代价,如今你要反其道而行之,赋税收人必然减少。赋税收入减少,而朝廷开支却增大,虽然现今军队保持在四十万,朝廷和各级府署机构也精简

合并,官员大量减裁,各种不合理的调拨费用也全部停止,但因为整体赋税的锐减,朝廷必然入不敷出,财政危机不但不会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范直昌摇头苦笑,“总帅,没有钱粮,我们拿什么打仗?拿什么统一天下?”

“我有个设想。”李虎说道,“我打算把西北、川蜀和荆湖的巨商富贾请到长安来,请他们和朝廷共同商议财经变革制度。”

范直昌眼前一亮,顿时明白了李虎的用意,“总帅打算从这些巨商富贾的手里赊借钱粮?”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凭借着双方的智慧,总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解决办法。”李虎说道。

范直昌想了一下,说道:“但是,这可能会影响到变革原则,甚至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只要在短期内不损害普通百姓的利益,那么这个制度就可以用。”李虎说道,“等我解决了党项人,平定了东南,朝廷的

赋税收入增加了,国力增强了,我就可以再次修改财经制度,前提依旧是不损害普通百姓利益。”

“国家利益不受损,普通百姓利益不受损,那谁的利益受损?”范直昌质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