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方外之消失的八门 > 145、驻颜果

方外之消失的八门 145、驻颜果

作者:徐公子胜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2:34:58 来源:免费小说

  次日丁齐等师徒四人没有出门,留在各自的房间里抓紧时间读此地的典籍,有很多东西并不是在外面转一圈就能了解的,而且今天也下起了细雨。

  丁齐已将《真约全书》、《天国史》以及《天国物志》前三册都看完了,后面六册还在三名弟子手中。他并没有着急去隔壁取来新的典籍,就在二楼房中放下书卷定坐行功,没有双腿盘坐,就是靠在椅子上端坐,看似闭目养神,却已神游方外。

  他在练功,修炼兴神境功夫,假如换一名道家修士,可能会认为他是在修炼元神外景,但丁齐修炼的就是他独创的方外秘法。坐在屋中闭目展开元神,意识仿佛已超脱了寻常的感官之外,延伸到神祠外的村社中,依稀可见此地社民的生活景象。

  兴神境讲究与天地共情,首先就要能见身外的天地,这不仅是丁齐最初摸索方外秘法时的体会,也是修为突破兴神境后很直观的感受。这一阵子他在凝炼心盘,而凝炼心盘的根基就在于有一个现实世界为依托。

  坐在屋中能见到村社情景,还不算是心盘,要将这一切融入元神凝炼成某种认知或者意识印象,那才算是心盘,而丁齐此刻只是在观察。

  雨天不出远门,很多人留在屋中劳作,比如编竹器、织布,也有人去了近处的田地,还有人到离村社较近的水边捕鱼、捉虾、抓几只青蛙,顺便照料庄稼。

  这里没有油纸伞。虽然油纸伞的工艺对此地人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材料还是奢侈了一些,大家用的是竹叶伞,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制式。用细竹篾扎成圆锥形的框架,再用那种可以包粽子的宽边大竹叶,像盖瓦片般一片片编上去,既轻便又透气。

  伞柄就是一根竹棒,而且这根竹棒还可以卸下来,将竹叶伞直接当帽子戴在头上,两边用带子在下巴上系住,箬笠和雨伞两用。除了箬笠还有竹叶编的蓑衣,围在肩上可挡雨,主要是在野外干活时穿的。

  学童们来神祠里上课了,这是丁齐昨天特意叮嘱的,不要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打扰这里的日常生活。小学加大学只有十几个孩子,却在村社中央的空地旁修了两座联排别墅式的二层楼,因为学舍也是临时的驿馆。

  比如邻村有人来了,办事情耽误了时间,天黑之前没法赶回去,就住在学舍中休息。小学八名孩子在前厅上课,桌凳都从厢房中搬了出来,他们主要学写字和算数。认字就从背诵《真约全书》开始,一边背一边学上面的每一个字,算是此地的开蒙方式。

  大学课堂在神祠的后厅中,也就是丁齐住的房间楼下,但老师只有一位,就是元帅肖博知。肖博知通常分别给大学和小学个讲半天的课,隔天则让孩子们自习。需要自修的内容很多,比如《天国物志》一类的课程都是学生自己看书,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肖博知还有两名助手。

  这天上午肖博知在给大学孩子讲《量数之术》,很快就吸引了丁齐的注意力,丁齐也坐在楼上听讲。肖博知所讲的内容居然是“堆垒论”与“筹算论”,这应该是借用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名词称谓,至于有什么而不同之处,丁齐倒不是很了解。

  当年太平天国残部中未必有这样的数学家,可是此地有这么长的历史,虽然受到生产条件以及应用技术的限制,但数学也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真正需要运用数学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并非账房先生,而是“大匠”,那些大型工程的设计者与施工组织者。

  堆垒论是一种比喻。比如将一堆同样粗的木头堆在一起看截面,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计算里面有多少根木头,或者在已知数量的情况下,计算要有多大的空间才能堆下,进而推广到各种复杂形状的面积与空间丈量计算。

  几何学中的祖暅原理,又称幂积原理或卡瓦列利原理,就是在堆垒论的基础上得出的。这里的大学孩子已经学了一段时间,肖博今天讲到了“移细目修填法”,用以计算复杂形状的面积或体积,感觉有点像围棋里的算目。

  丁齐有种感觉,这种理论已经很接近于微积分了,其实再进一步就是微积分了,甚至连一些具体形状的计算公式都出来了,但就是这么差了那么一层尚未总结。

  当肖博知再讲到“筹算论”的时候,就有点超出丁齐的知识范围了,因为丁齐毕竟是学精神卫生专业的。此地课程并不强调理论,就是为了应用,肖博知讲的是如何计算建筑各个部分的重量以及各个部位的受力,并进行空间结构的分解。

  这不就是结构力学吗?或者说是结构力学的一种运用与计算方式,虽然只是其中最简单的原理。这也是丁齐在大学里没有学过的,他居然听得津津有味,但学堂里有几个孩子显然觉得很枯燥无聊,他们也不想当盖房子修桥的工匠,而且村社里很少盖新房子。

  丁齐感到有些惊讶,这里的孩子只接受两年的“义务教育”,居然就已经讲到这么深的内容了?须知外面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还只是百位以内的加减乘除呢。

  当然了,这里和外面的情况完全不同,外面的很多课程这里是没有的,孩子年满十二岁上“小学”,年满十三岁上“大学”,教的东西其实都是将来的生产活动中会用到的,内容很简练,不指望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各有一部分人会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