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80章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80章

作者:张小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6:40:18 来源:免费小说

  于主事恭敬的回道:“回禀殿下,新年前就已然准备好了,足足印制了数百份,每个村子一份恐不够,但州城县城镇上却是足够的,按着殿下的吩咐,本应多印些,只是会雕版的工匠实在难寻,即便是日以继夜,也只能印出这么些了。”

  这时代书籍印刷受雕版的限制,的确不能大批量印制,因此书价一直极贵,这也是为什么科举会被世家垄断,毕竟百姓温饱尚且勉强,又何来的银钱能供的起子女读书?

  谢景安沉吟片刻,虽然觉得为时尚早,但做个试验点倒是可行,便假装思索一番,灵机一动道:“雕一整版既花时间,又费功夫,还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那何不将字分开雕版呢?”

  “分开雕版?”于主事怔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谢景安的意思。

  谢景安笑了笑,道:“本王也是浑说的,本王是想着,既然整块的版能雕,那一个一个字单独雕刻,岂不是更容易些?若是要印制文章,只管将需要印的字挑出来按着文章重新排列就是,岂不是比用整块的版印制要简单些?”

  活字印刷术本就是巧夺天工,哪怕谢景安如今想着也觉得人民的智慧真伟大,更何况是从未听说过的于主事。

  谢景安一番话说完,于主事就直接呆住了,过了许久才一脸恍然,随后欣喜若狂的对着谢景安一躬到底:“某代天下读书人,谢过殿下,殿下此法,当真是功德无量,足可载入史册的啊。”

  谢景安被于主事夸的坐立难安,脸皮滚烫,毕竟这可不是他发明的,他借用可以,可不敢将这个名头安在自己头上,便摆摆手道:“于主事万万不可这么说,这个法子可不是本王想出来的,是本王在长安时曾出城秋猎,无意中遇一老道,那名老道向本王讨了壶水喝,又问本王要了只野味,随后告诉了本王这个法子,本王只以为天方夜谭,并不当回事,一度忘了,还是这些日子不时与于主事商谈报纸一事,这才想起来。”

  古时有不少山中遇高人的传说,谢景安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者他如今的威望今非昔比,因此于主事接受度良好,几乎没思考几分钟,就恍然大悟又带着些兴奋道:“某原以为是殿下天纵奇才,却不想是有此奇遇受仙人指点,既然是仙人指点的仙法,那定然是万无一失,某这就回府找工匠试一番,待大功告成之时,再来向殿下禀告。”

  第123章 报纸

  新年后没过几日, 天气果然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 离新年过去不过半个来月, 雪就开始渐渐化了, 谢景安又等了两日, 见天气没有反复的样子, 便再也不耽搁,从宿卫与巡城卫中挑出几人,又从林言训练的新兵中挑出些表现良好的, 便让他们揣上报纸,打马疾驰奔向各个州县。

  张家村位于定州最南边, 翻过几座山便是莫州的边界, 因村子所在的位置远离州城,便是镇上也离的颇远, 是以张家村的人如无大事, 轻易不会外出,每日就围着田地打转, 对村外之事知之甚少, 茶余饭后说的不是张二狗子又挨婆娘的揍了,便是谁家被偷了只鸡, 谁家又生了闺女, 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目不识丁, 唯有一个识些字,现下在镇子上的一家铺子做着掌柜,是全村最体面的人, 也是每个青壮羡慕的对象。

  因是冬天,还没到开春能下地的时候,张家村的人便大多窝在家中边取暖边说话,这一日也是如此,搬把凳子揣上一把瓜子就说了一上午,眼见着到了午饭的时候,正各回各家,才走到门口,就见一群小崽子在村子里边跑边嚷嚷:“张掌柜回村咯,张掌柜带着婆娘回村咯。”

  一群小崽子不过五六岁的模样,最是爱玩闹的年纪,轰隆隆一顿疯跑,转眼便跑出老远。

  张掌柜是村里村长家的长子,因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又在镇上做着掌柜,村民们便喊他张掌柜,喊的久了下面的孩子有样学样,便跟着也喊他张掌柜。

  走到门口的一群人原是准备回家做饭,听了这话顿时停住了脚,面面相觑的看了一眼,其中一个妇人道:“张掌柜回家了?不是过年前呆了好些天,前些日子才回去么,怎么这么快就又回来了?该不是差事上出了岔子,叫人家主家给撵回来了吧。”

  另一个妇人与她年纪差不多大,迟疑的道:“不会吧,都在人家铺子上干了好些年了,要出岔子早出了,咋会在这个当口叫人家撵回来,莫不是那铺子卖的不好,要关了吧。”

  “关了?”最先说话的妇人惊呼一声,脸色难看道:“不管是铺子要关了,还是叫人家撵回来了,终归都不是啥好事,我还想着等过两年,让他教我家二牛认认字呢,即便不能像他当个掌柜,做个伙计也好。”

  另一个妇人听了她这话,险些笑出声,心里腹诽着,还认认字,就你家二牛那憨傻的模样,割个猪笼草都不利落,哪儿像个能读书的,倒是他家狗蛋看着是个机灵的,说不定能行。

  妇人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敢说,只扬着脖子往村头村长家张望了一眼,问,“那咱们去瞧瞧?说不得是猜错了呢?若是没啥事,还能顺道问问,看教二牛识字行不行。”

  第一个说话的妇人听着有些心动,又眼见村里的人都往村头去了,便一拍大腿,道:“张掌柜轻易不回村子,一回来肯定有啥大事,午饭早吃一会儿晚吃一会儿饿不坏,我们先去瞧瞧再说。”

  说着两人结伴跟着人群往村长家而去。

  村里的人不管是看热闹的,还是真替村长家担心的,已是将村长家的院子挤满了,比过年时往村长家拜年还热闹。

  两个妇人挤了又挤才挤进去,垫着脚往前头张望着,随口问身旁的人道:“听说张掌柜回村了,不是前些日子才回来过一趟吗?怎么这么不正不当的日子又回来了,可是铺子上出了什么事,还是主家不让做了。”

  旁边那人也直往里头看,说:“我听了一嘴,好似并不是为了铺子,听说是带了什么报纸要给大家念念,上头有好多字嘞。”

  “报纸?”妇人一头雾水,“那是什么东西?是读书人用的纸吗?只是那上头怎么有字,纸上有字那不就是书吗?”

  旁边的人也不明白,摇摇头说:“我又不是读书人,我哪晓得,就算那什么报纸搁我眼前,我也看不懂嘞,你只管等着张掌柜念给你听就是。”

  两人说着话,挤进院里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都站不下了,便骑墙头的骑墙头,就连村长院里的歪脖桃树也挂上了人。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大家等的越发不耐烦,纷纷出口询问,年纪老迈但身子骨健朗的村长才从屋里走出来,搬出把凳子踩上去,双手往下压了压,高声叫道:“安静,大伙儿安静,有良回村不是铺子上出了事,而是上头官府发下来一份报纸,分到了有良手里,要念给大伙儿听,这才回到一趟,大家都不要说话,先听有良念报纸。”

  村长一连说了两遍,人群才渐渐息了声,转而将眼神放在了站在村长身旁的张掌柜身上。

  张掌柜自打做了掌柜起,每回回村都被这么双眼睛盯着,现下已极为习惯,轻咳两声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崭新的报纸,便抬头挺胸高声念了出来。

  张掌柜念的字正圆腔,初时村子里的人还安静的听着,可念了一会儿后,人群就渐渐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先前的妇人还是头一个忍不住说话的,扯了扯身旁另一个妇人的衣袖,眼睛目不斜视,嘴里却小声的道:“张掌柜这是念的啥?什么恭听有闻,我怎么听的迷迷糊糊的呢?像是听懂了,又像是什么都没听懂。”

  另一个也嘴动眼不动,道:“读书人才能听懂的东西,你自然听不懂了,你先别出声,等一会儿张掌柜念完了咱们问问,说不得是上头开恩,要免咱们赋税呢?上回张掌柜不还说,来了一位什么藩王,脾气可好了,比县太爷还为百姓着想呢。”

  “真的假的?”妇人不肯信,但还是带着期待安静下来,一直等着张掌柜念完了,才咋咋呼呼的问道:“张掌柜啊,你这念的啥咱一个字也听不懂啊,不如你给说说,是不是上头要免了咱得赋税?”

  张掌柜还是头一回用这么大的声音给人念东西,不免嗓子有些疼痒,直喝了好些水舒服了些,才又清清嗓子道:“报纸上说的不是免大家的税,而是记载了几件封地上发生的大事,其一就是今年雪大,几个州都成了灾,雪压塌了好些百姓的屋子,有个叫林言的将军,领着兵花了好些时间将人救出来,咱们的藩王,顺王殿下花银子买了好几座宅子安置被雪压塌屋子的百姓,施粥施衣,还给他们活干用来换取银钱,再用这银钱换取顺王殿下给他们盖屋子,那屋子……”

  张掌柜才说到这里,正要说报纸上登的第二件大事,就有人忽的打断他,高声道:“真的假的,大官将军不都是欺压百姓,想尽法子从咱们身上贪钱花,哪有为百姓散银子的,这莫不是在哄我们吧,再说了,什么给他们活干换取银钱,再用银钱让殿下给他们盖屋子,这一进一出,这钱不还是进了殿下的兜里。”

  张掌柜自从昨日接到这报纸后,就激动的一宿未睡,若不是当时天色太晚,不好赶路,只怕当时就回来了,哪怕过了一夜,也兴奋难耐,苦思冥想着怎么将报纸上的信息跟大家说说,如今见自己的话被人打断,还这样曲解,顿时不乐意了,沉着脸色道:“你这话是何意?莫不是在你看来,殿下给他们盖屋子是天经地义?”

  说这话的是村子里一个好吃懒做的赖汉,他只是看不得张掌柜这般出风头,这才胡乱说了几句,如今叫他这样一喝问,顿时脸色一白,强辩道:“我可……我可没这么说,你别想冤赖我。”

  赖汉还想再说几句,可看张掌柜的眼神越来越厉,村子里的人也看他神色不善,才有些慌张,摆摆手讪讪道:“我都是瞎说的,瞎说的,我这不是不识字么,听不明白,才随便问了问。”

  赖汉本就不招人喜欢,如今经这一遭,村里的人对他越发鄙夷,先前说话的妇人更是啐了他一口,骂道:“好你个不要脸的张赖,在村子里蹭吃蹭喝偷鸡摸狗不够,竟还把主意打到殿下头上,殿下是什么身份,看你一眼都是抬举你,凭什么要白盖屋子,是没长手还是没长脚,升米恩斗米仇,我看说的就是你这种人,依我看还是早点把你赶出村去,省的你给村里惹祸,连累了整个村子的人。”

  妇人这话一说,顿时有不少人响应,场面立即乱起来,村长不得不大喊了几声才让人群重新安静,厌恶的看了那赖汉一眼,道:“有什么话等张有良将报纸念完了再说,大家先安静,若是再有人管不住嘴乱说话,那可别怪我不顾情面,开祠堂请祖宗家法了。”

  一听村长说要开祠堂,赖汉顿时脸色苍白的如同纸一般,生怕会被打板子,或撵出村去,急忙闭紧了嘴巴不敢再乱说话。

  村长看他的确消停了,才看了张掌柜一眼,示意他继续说。

  张掌柜依旧脸色难看,愤愤的瞪了赖汉一眼,才平息了一下情绪,朗声道:“第二件大事,就是刘家鱼肉乡里,收租七成,逼佃户卖儿卖女,视人命如草芥,还私设赌坊、青楼,逼的不少百姓家破人亡,还在其他州县掳掠好人家的儿女贩卖赚钱银钱……”

  张掌柜此话一出,不等说完,人群就一片大哗,忍不住高声谈论起来。

  第124章 尸体

  张家村的事, 发生在谢景安封地的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或是惊奇, 或是唾骂, 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就连世家富户宅子里也要谈论两声, 不知不觉间,一切都向谢景安希望的方向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