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131章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_第131章

作者:张小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6:40:18 来源:免费小说

  还剩这么多,谢景安皱起眉头,有心想强制叫百姓们种下去,只是话到嘴边到底忍住了,毕竟他是知晓土豆的产量,可百姓们并不知晓,心有疑虑也是自然的,不过这些土豆也不能白白放着,谢景安很是思索了片刻,忽的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崔同,道:“你去找一趟秦总管,问问本王皇庄有多少田地,可种下了东西?若是没有,就叫他让人将土豆种下去。”

  崔同应了一声下去办差,魏长史忽的道:“此等小事何须问秦总管,微臣就很清楚,若是微臣不在的这些日子殿下不曾叫人另辟新的田地,那殿下共有田地约五十余亩,即便这些全都种下那新食,也远远不够啊。”

  谢景安还是头一回知道自己就这么点田地,难怪他刚穿越过来时整个王府穷成那样子,虽然钱是个好东西,但在这个时代,对他这个藩王来说,还是粮食更实在些,因此谢景安想了想,转而看向刘主薄,问道:“你方才说,春耕之后,还能剩下些时间开垦荒田?可是真的?”

  刘主薄道:“回殿下的话,自然是真的。”

  谢景安点点头,道:“那便这样,本王安排秦总管去向百姓们买这些荒田,荒田刚开垦出来还种不了什么东西,总要等个一两年肥肥土,可对新食来说却没这个麻烦,本王拿真金白银去买,相信那些百姓不会拒绝的。”

  这件事定下,又简略的商议了一番封地上其他的事务,又一起用了晚膳后,谢景安便借口疲累,将其他人都赶了回去,唯独留下林言在书房议事。

  对此魏长史有些意外,其他人却很习惯了,不用谢景安多说什么,就自觉的出了书房。

  林言原以为谢景安留下他是要互道情意,亲热一番,不想出去的人才将门关上,他还没想好要说些什么好听的话,就听谢景安带着三分怒气七分兴奋的道:“林言,你说我要是这个时候上折请求回长安,父皇会答应吗?”

  谢景安要回长安?林言显然没想到,不禁愣了一下,迟疑道:“此次平州大捷,又夺回丢失多年的檀平关,这般大的功劳,你即便要再重的赏赐陛下也不会拒绝的,只是你这个时候回长安为何?你不过才去平州半个月,封地就堆积了如此多的事务,而长安离莫州千里之遥,一来一回少说几个月,你不怕刘主薄等一干王府属官累病吗?”

  谢景安也知晓他身为藩王,这个时候回长安实在有点任性,只是他太想揍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出出气了,一想到他们欢庆一般答应颌曷的条件们用康安去和亲,谢景安就气的七窍生烟,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愤怒的拍着桌子道:“为何回长安,自然是找人算账的,康安才八岁他们就忍心让她去和亲,我当然也忍心揍他们一顿替我和康安出出气,就连太子我也不打算放过,大不了被父皇训斥一通,只要不夺了我的封地我什么都不怕。”

  林言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是因为这个原因,愕然之下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他经过这些日子与谢景安的相处,直以为从前那些传闻都是混说的,如今倒有几分相信,失笑的摇头道:“你就为这个丢下封地事务,千里迢迢跑回长安?你不怕魏长史刘主薄说你行事荒唐,不成体统?再者朝中同意康安公主和亲的大臣何其多,你总不能一个一个都揍过来,更何况太子身为储君,你打别的大臣就罢了,可若是动了太子,只怕你即便立下如此大的功劳,陛下也不会轻饶了你。”

  “只要不夺回我的封地,其他就没什么,”谢景安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道:“再者我只是小施教训,又不是要打断他们的胳膊腿,父皇也不会太过为难于我的。”

  话是这么说,但事实上谢景安心里并没底,他也在回平州的路上想过十年报仇君子不晚,不如先这么算了,日后再报复。

  只是他到底不是个能卧薪尝胆的人,若是当真不让他报此仇,只怕他得憋气好几个月,说不得还会憋出什么病来,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以及他也不是什么君子,谢景安决定他还是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好好折磨那些道貌岸然的的朝臣们一番。

  第188章 赏赐

  谢景安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既然决定了, 当下就亲自动手铺开了笔墨, 琢磨要怎么写奏折, 才能让康平帝感受到他思念父皇母妃妹妹的心,应允他回长安。

  谢景安虽不擅做文章, 但前世看多了小说里电视里卖惨的剧情台词, 倒也不是无从下手,只是他写着写着, 又忽的想起一事来,看着林言道:“说起来,也是时候为你父亲翻案了,对于你父亲的案子, 你知道多少?”

  提到要为父亲翻案,林言眼睛一亮,神情上也带了几分激动之色,哪还有平日里冷淡的样子,拱手一躬到底,感激道:“殿下大恩大德,末将无以为报,只愿从今往后时时陪伴在殿下身边, 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林言不是个能言善道的人, 能说出这种话足可见对谢景安的感恩,谢景安亦有所动容,他有心宽慰两句, 可话到嘴边又不知说什么好,不禁怔然了片刻,才笑着将笔搁下,伸手将林言搀扶起来,索性奏折也不写了,拉着他在椅子上坐下,看着他道:“什么无以为报,你不是将自个儿都给我了吗?若是令父活着,按规矩来说,我私底下还能喊一声岳父呢,既然是岳父就算自己人,我说什么都不会让他背着这样的冤屈的,必然要还他个清白。”

  林言本心情甚是沉重,一听他这话,顿时沉重不下去了,有些啼笑皆非,但心中还是有些感动,看着谢景安诚恳道:“殿下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中,我除了会些武艺,也实在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只要殿下一天愿意见我,我就一日陪在殿下身边,除非殿下赶我离开,不然我说什么都不会走的。”

  两人坦白心意,在一起也有些日子了,林言还是第一次这般郑重的对谢景安说这番话,谢景安不感动是假的,只是他听着总觉得这话有些怪,好似林言在一起并不是喜欢他,而是单为了报恩一般,不由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道:“你说这话是何意思?莫非你同我一起,并不是心里喜欢我,而只是为了报恩?”

  林言只是很认真的想将心里的话表达出来,并没想到谢景安是这般理解的,不禁有些慌乱,下意识的一把握住谢景安得手,为怕他挣脱,还用了些力气,一字一句极为认真的道:“不,不是,我一开始跟在你身边,的确是为了报恩,可之后……就不再是了,我虽没尝过什么儿女之情,却也知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我很能确定,我是……喜欢,而不是为了报恩。”

  这话林言说的有些磕磕绊绊,脸颊也红极了,但还是坚持着说完了,谢景安看他神情不似作假,又想着依他的性格若当真报恩,必不会用这种方式,便将心里的不快抹去,重新露出一副笑模样,道:“你我虽相处不久,但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是清楚的,我自然知晓你说的不是假话,不过无以为报上刀山下火海这种话以后不许再说,你我的关系,哪须如此,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愿意为你做。”

  两人很是互诉了一段衷情,才说到正题,谢景安又将方才问林言的话问了一遍。

  林言沉思了片刻,似在仔细回想,半晌才道:“父亲是在归州做官,因祖父母身体不好,便没有带着我和母亲去上任,是以这些年我一直留在长安,对于他的事所知不多,就算偶尔见一面,却也是说些家里的事,并不曾提起公务,不过我倒是听祖父说过,归州多雨水,每年夏日隔几天就要下上一场大雨,为怕决堤祸害百姓,归州的官员每年都要将河堤修了再修,虽说这两年水位一涨再涨,但河堤修的结实,还加高了几寸,倒也不担心会决堤,父亲获罪的那年写家书时还提起,那年的大雨比往年要少些,水位也降了,他又是初春时才修的河堤,那年定然也安全无虞,我当时看到这封家书还很高兴,想着等夏日彻底过去,就向太子告个假,带些长安父亲最喜欢的特产去看望他一番,想必他也很高兴,只是没等我收拾好行装,就传来归州决堤,洪水淹了好几个城镇的消息。”

  说这些话时林言声音还很沉稳,但眼睛却是忍不住红了,握着谢景安的手也下意识的攥紧了,不过他紧接着也反应过来,立即松开了手,但谢景安的心还是像被攥住了一样,酸疼的难受。

  今年林言还没过生辰,尚只有十六,他父亲是两年前获罪的,那他当时只有十四,一个才十四的孩子,尽管天生性情沉稳,可骤然遇到这样的变故,只怕也会心中彷徨不安,害怕不已。

  更何况他还随着父亲流放千里,接连失去父亲兄长,谢景安简直无法想象他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换位思考一下,若是他自己,只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谢景安想着想着不禁又想到了第一次见到林言的场景,那时的他极瘦,脸颊都凹了进去,浑身都是伤口血污,狼狈极了,就连脸上除了一双眼睛也没有哪儿干净的地方,这是要遭受多大的折磨才能让他成为那个样子。

  谢景安越想越心痛不已,只恨不得将陷害他父亲的人千刀万剐,脑海里设想了许多折磨人的酷刑,脸上的神情也不好看,冰冷中带着戾气,很恨的道:“你父亲在归州为官多年,往年大雨不停,修缮过的河堤尚没有决堤,更枉论那年雨水并不多,再者初春时又是才修缮过河堤的,按常理来说不可能决堤,除非有人在修缮河堤的材料上动了手脚,你父亲可有跟你说过他手下得用的都是哪些人,负责盯着修河堤的又是谁?”

  林言流放到檀州的这两年,也一直在思索原因,谢景安说的这种可能性他不是没想过,因此下意识的答道:“我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只是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写家书回家也是寥寥数语,更不会提公务上的事,祖父倒可能知晓,只是当时祖父年事已高,被捉拿下到狱里不过几日就病去……”

  林言越说声音越低,神色也黯淡下来,不过就在谢景安心里想着这事有些棘手,看来还得从长计议时,林言忽的想到了什么,精神一振,眼睛都亮了起来,高兴道:“我想起来了,我记着,当时我们全家被下狱时,有个父亲昔日的同窗来看过他,父亲跟他说了一句话,好似是个地址,那人也像是早就知晓似得,并不奇怪,听完后就匆匆走了,你说……那个地址是不是父亲藏了什么证据在里面,不然父亲为何不说别的,单单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谢景安仔细的将林言的话听完,又很是分析了一番,缓缓道:“你说的倒有可能,只是事实如何,总要查了才知晓,你说那个来探望你父亲的人是你父亲的同窗,那你知晓他的名字,出身何地吗?是不是在长安做官,若真是在长安,那我更要回一趟长安了。”

  林言现在心乱如麻,也想不出劝诫他的话,等他稍稍冷静几分,打算劝说几句时,谢景安却突的想到了什么,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一下从椅子上站起身,立即走回书案旁,迫不及待的拿起笔,奋笔疾书起来。

  谢景安在莫州计划着回长安报仇和帮林家翻案一事,八百里加急递往长安的公文,也终于传进了宫中。

  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谁也不敢相信,纷纷觉得是自己出现幻听了,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消息,可等他们证实不是幻听的确是边关大捷时,众臣有的喜出望外,但更多的是脸色一沉,一副大难临头的表情,尤其是最初主张谈和以及和亲的太子等人。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件事,顺王立此大功,他会不会仗着这桩功劳,从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比如说打断他们的腿,亦或者敲掉他们的门牙,毕竟这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从前被敲掉门牙的那个大臣现在说话都漏风,本也是一个相貌堂堂文采斐然的文人,就因为非议了康安公主一句话,就葬送了前程。

  想到那位大臣的下场,就连身为储君的太子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心里的不安越来越浓。

  众大臣忧大于喜,康平帝却很高兴,不顾已过了早朝的时辰,硬是派宫人挨个挨个府邸通知,又开了一场朝会,将顺王夸了又夸,夸的实在想不出什么新词了才消停了一会儿,转而说起赏赐一事。

  按康平帝的意思,这种大功,赏赐什么都太薄,最好的就是给他换个封地,换到扬州等最繁华的地方去,再给个特旨,允他可自开科举,亲军人数也扩到一万,再赏赐些金银,就差不多了。

  可在太子以及众朝臣听来,却大惊失色,尤其是太子,一张面皮都黑了,忍了又忍才没说出什么过激的话,但到底脸上的表情不大好看,待康平帝话音一落下,就上前一步沉声道:“儿臣以为,这等赏赐实在骇人听闻,从未有之,还请父皇三思。”

  自打太子被禁足过两回后,太子就乖巧了许多,康平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只照着做,从不反驳,原本康平帝都快忘了他从前做下的惹自己不高兴的荒唐事,如今一听太子这样说,顿时又想了起来,看太子的眼神就不复之间的亲和,只是到底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康平帝还是给他留了几分面子,硬生生将自己欲出口的刻薄话咽了进去,淡淡的问,“那依太子看,顺王这般大的功劳,朕该如何赏赐?”

  第189章 嘴仗

  因消息来的太急, 不等太子细细思索找两个人商议一番, 就收到了康平帝广请朝臣们进宫的消息, 于是他虽从心里到口上都反对了康平帝欲给顺王的赏赐, 但真要问他意见, 还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只是康平帝都这样问了, 太子不答也不行,心念急转之间,太子忽的灵机一动, 想到了法子,急急的控制好自己的神情, 假装一副从容的模样淡淡道:“儿臣以为, 三皇兄立下如此大功,自然该赏, 只是赏也要按着老祖宗的规矩来, 骤然换封地是不妥,毕竟三皇兄才之藩不久, 刚将封地治理出个样子, 这个时候若给他换封地,那先前那些百姓该怎么办呢?儿臣认为, 换封地不行, 但扩封地还是可以的, 如今三皇兄的封地只有河北道的十三个州,父皇大可将河北道剩下的州也赐给他,若是嫌赏赐太轻, 河东道也可封给他。”

  这主意听着算是厚赐,但仔细想想,仍比不得顺王立下的功劳,还有些敷衍打发的意味,康平帝原就有些不大高兴,如今一听,更是皱起眉头,正要张口驳斥,就听太子抢先一步又道:“再者三皇兄年纪也不轻了,早就到了该娶妃的年纪,从前不曾娶亲是三皇兄还未曾定性,而今三皇兄已之藩,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论情论理,父皇都该赐他一门极好的亲事,父皇意外如何?”

  先前的主意有些馊,后面的主意倒说在了点子上,康平帝原本脸已经沉了下来,待听完这些话后,神情就变成了深思。

  太子见有戏,急忙趁热打铁,又道:“据儿臣听说,吕尚书尚有一名幼女未曾出嫁,今年正好及笄,长的是花容月貌,又知书达理,自小就跟在吕夫人身边学习如何打理家事,让三皇兄娶她为妃,不正合适?三皇兄就缺一个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王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