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大人,得加钱 > 第七百四十七章 打仗靠的是勇气!

大人,得加钱 第七百四十七章 打仗靠的是勇气!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22:23:02 来源:88小说

武器装备理论上属国家的事,官兵出征国家给之,天经地义。

根本不劳贾六这个大将军王头疼发愁。

奈何,大清的国情比较复杂。

体制上,八旗军出征的武器分为官造、自造、饷造三部分。

官造主要指兵部和工部给发的武器装备。

自造和饷造则都属于自制兵器。

《大清会典》对此有明文规定,为“本身器械,或本人旧有军器。”

一般都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军械。

贾六家里就有贾老太爷留下的大弓。

也就是说旗兵出征,朝廷制度除特种武器,如火枪、火炮、药子外,其余马匹、盔甲、弓弩等军器,实际上是要自备的。

如果不够,需要旗兵本人自行花费购买。

这个制度搁在国初那会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本质上八旗就是个抢劫团伙。

旗主就是抢劫集团的头脑。

针对明朝、蒙古、朝鲜的抢劫回报率极高,因此八旗官兵人人踊跃自带干粮出征。

大清入关后,在整个华北圈地,以满足八旗的基本土地需求。

顺治朝定制八旗兵可以世代传承的土地为30亩。

此外国家每年都要给八旗军人军饷,军饷高低根据满洲、蒙古、汉军来分。

一名底层满洲八旗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每人月饷银4两,外加一年46斛米,相当于七品知县一年工资。

而满洲八旗家庭的所有男丁都能享受“皇粮”,刚出生的婴儿也有,相对少一些。

高工资,加上基本土地,还有军功斩获奖励,以及过去抢劫所得,使得国初那会满洲军人哪怕是最底层的马甲收入都相当于中产阶级。

这样一来旗兵自备武器就没什么经济压力,得了战功还有前程和赏赐,为国出征的积极性不是一般的高。

问题是百年下来,八旗子弟从上到下全部腐朽,一个个就知道吃喝玩乐,马骑不得,弓拉不了的。

长期坐吃山空肯定会导致家道中落,因此不少八旗子弟的田产大多典当,成为无地户。

与之相反,八旗人口急速增长,这就使得八旗生计出现困难。

试问连一家老小都养活不了,还能指望八旗子弟能够养好战马,跟祖先一样精心养护军械,国家一旦需要就能立即披挂出征么。

显然不能!

朝廷这边情况也差不多。

当今皇上乾隆爷有名的败家子,为了削减国库开支,乾隆二十一年特意颁旨说“今后出征官兵的盔甲和其它军器理宜自备,使用到一定年限也当由持有人自行补造,这样较官制更为坚固。”

也就是打那年起,工部那边除了火枪火炮还在造之外,其余八旗官兵需用的盔甲、弓箭、撒袋、腰刀、枷棍、海螺等,都概行停造。

等到出征时,就连过去的官造装备,也得旗兵自行购买,无疑增加他们的负担。

当初贾六那帮拜唐阿出征能够得到发给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八旗预备军官,且都是世爵子弟,并且人数不多。

真要去个上万人,怕是贾六得拉着家里那头老得走不动道的大黑马,背着他老太爷留下的大弓上战场。

现在连同宗室子弟八旗一次要出征四万人,吃的喝的还能凑凑解决,如此规模的铠甲武器搁哪弄?

难不成真要那帮八旗兵自个准备?

真是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要知道大清家底子都烂成这样,贾六说什么也不当这个大将军王。

没办法,只好让工部侍郎恩明去军机处问老富,老富回答很干脆:“照过去定制办。”

过去定制就是官造的火枪火炮发下来,其他的自行解决。

贾六理解的意思只要能弄来武器装备,老富才不理他是杀人还是放火。

盔甲、刀矛这一块,实际八旗兵基本都有,差就差些,但其它耗材真就不多。

如安亲王色大爷的新编正白旗护军三千人,按制度要配备的弓弩至少千付,可实际这支部队装备的大弓连同弩箭不到三百架。

主要武器就是制式长刀和长矛,另外还有一些看上去比较吓人的仪仗武器。

火枪这一块,基本装备为零点零几。

火枪哪去了?

大半都叫贾六偷了。

当初满城不祥事件后,为了充分武装自己,并在天津建立军工产业园,大力发展新式火器,从而提高自己武装夺权的成功率。

贾六背着老富和色大爷悄悄下令,将原工部管辖西直门内大街火药库,虞衡清吏司下属的军器科、军器案房、军器算房库存火枪、炮子、铅子及收储废铁炮子的炮子库,另外还有养心殿造办处库存军械连同技术人员打包了八成到天津。

工部管的几处火药库和军器房被清理到什么程度呢,那真是废铜烂铁都没给工部留一块。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武器装备被旗人私抢用于自卫。

结果就是朝廷回过神来时,大清几十年的军工库存就剩个裤衩了。

这两天工部拢共就往大营运了只够武装七千人左右的装备,内中不少都是当初贾六看不上的垃圾货。

这是贾六第一次真正统帅大军出征,上回山东平乱那次指挥权不太明朗,兵员也不算多。

因此,对于自己的出征处女秀,贾六不求最贵,也要求个最好。

起码,架势要有。

鲜衣怒马,明盔尖顶,战马奔腾,锦旗招展,刀枪林立才够排面。

所以,真心有点着急,把个工部派在行辕的联络员恩明骂得狗血淋头。

“王爷,下官亲自去看了若干库,能用的军械屈指可数,也就各都统衙门的铁器房还能勉强张罗一批。”

恩明不是不肯为王爷分忧,实是真的变不出来。

贾六揉了揉太阳穴,苦恼道:“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发个文给途经各省,让他们将库中军械都移交过来。”

恩明却是摇头:“王爷,怕是难啊。”

贾六不解:“什么意思?”

恩明说十多年前老四鬼子下过旨意,就是要求各省“不准另开耗铅火工”,其余军费开支“均照京城制造药铅火绳工料办理”。

也就是说除了京师可以开工打造军械,各省地方严禁打造武器。凡有军器需要,一律奏请朝廷由兵部核实,工部拨给。

贾六傻眼:“照这么说,本王带着大军出征,连个像样的军械都没有了?”

“有倒是有一些。”

恩明不敢说没有。

告诉王爷他在内务府造办处的铁器房找到了一批火枪,有1600余杆,此外铁炮4门,药子万余斤。

“快枪?”

贾六注意到恩明使用了“快枪”这一说法,顿时大感兴趣,问是什么快枪。

恩明便叫人拿来两杆给王爷看。

贾六接过一眼就发现这枪竟然没有火绳,再看结构处,竟是他让人在天津正在研发生产的燧发枪。

不禁感到无比兴奋和稀奇,问恩明:“这枪是咱大清自个产的?”

恩明说不是,称自大清征缅战争后,不少参战的将领向朝廷上折子,说是缅人所用火枪不像大清兵所使鸟绳,于风雨之中依旧能使,且威力巨大,因此请求朝廷出重金购置仿制。

当时分管工部的军机大臣福隆安,便请朝廷拨款派员前往澳门购置了一批燧发快枪,交由内务府造办处仿制。

前后共仿制了两千余杆,但没有推广,除部分用于打猎外,余皆库封在内务府。

贾六听恩明说后,端起燧发快枪朝大帐外瞄来瞄去,想了想让人装填火药,之后接过扣动板机轰的打响。

果然发射速度比火绳枪快了数倍。

“这么好的枪,为何不在八旗、绿营推广?”

贾六心中其实有答案,但还是想从恩明这里得到确切答复。

“当初皇上旨意说咱大清军队乃以骑兵征服汉人,夺取天下,故而骑射才是大清根本.下官以为皇上本意八旗子弟不堪使用,若不能专心学习骑射,一昧依赖简便的火器,则更加不愿学习了.”

恩明给旧主子找了很好的理由。

贾六听后没说话,除了防汉以及强调骑射外,老四鬼子不将新式火器推广,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此时的大清国防环境比较安定,没有大的外部压力。

将枪丢给边上人,吩咐恩明:“这些燧发快枪你从账册上抹掉,就不发下去了,本王另有用处。”

“嗻!”

恩明也是办事利索,提笔就将账薄上的燧发枪全部用墨汁涂黑。

又报了些其它军械,还说另有一批历年战事淘汰下来的火枪,有的作了简单维护,有的则是准备回炉重造。

贾六随手递给恩明一根烟卷:“有多少?”

恩明瞄了眼账薄:“四千多杆。”

贾六听后毫不迟疑吩咐道:“把这批优质火枪全部装备黄带子营。”

闻言,恩明不禁一怔,小声提醒王爷这批火枪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

贾六不以为然摆了摆手,“太祖皇帝当年仅以十三付盔甲就敢聚众冲击猛如老虎的明朝,并最终奠定我八旗强大的基础,也奠定我大清开国的根基!

此事说明什么,说明唯武器论使不得!

说明打仗靠的就是勇气!”

说到高兴处,贾六将腰间别着的两把当今世上最先进的手枪拍在桌上:

“倘若武器真的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那就不会有今日的大清!

本王坚信,只要我爱新觉罗子弟人人奋勇当先,就一定能保清灭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