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大人,得加钱 > 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后我不收礼了

大人,得加钱 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后我不收礼了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22:23:02 来源:88小说

“第一,不许对外公布我的生辰,也不许公布夫人们的,更不许泄露小姐和少爷的...总之三节两寿什么的一律不许。”

“第二,过往冰敬,年敬,炭敬自我上任后,一律谢绝不收。”

“第三,不论任何人等拜访于我,不得收取门包,尤其我身边的人不得私受他人钱财,一经发现,严惩不怠!”

前往保定的马车上,贾六正在就新官上任注意事项做交待。

梵伟、栓柱、保柱、扎木尔四人团挤在对面,两个识字的认真作记录,两个不识字的在那努力做倾听状,并不时点头。

听没听进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保柱觉得自己得讲两句,便轻咳一声,道:“大人,千里做官只为财,这不收那不收,我们...大人岂不是亏了?”

“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没什么亏不亏的,我要挣的是大钱,不是小钱...那个以后你要讲话就举手,不要咳嗽,你是大人还是我是大人?”

贾六端起茶壶直接对嘴来了一口。

这要搁他前世随意打断领导说话,再大的能耐也得窝着。

他虽然不喜欢官僚作风,但一把手干久了,难免也有些动摇。

所以说官场就是大染缸,能保持初心者屈指可数。

一百个官,能有三五个清廉的,都是国家大幸了。

又吩咐栓柱和梵伟到了保定后,后者负责接管原直隶总督僚属,也就是直隶总督衙门下设机构及办公厅。

相当于县衙的三班六房。

几百年后将国家工作人员分成公务员同事业编制,这会本质上差不多。

不过一般意义上从七品以上才能叫官,从七品以下只能叫吏。

通常一个县的左贰官就三到四人,一是县令,二是县丞,三是主薄,四是典史。

县令主抓全面工作;

县丞主管赋税、人口;

主薄负责水利、粮马、派差;

等于两个副县长。

排名以资历为标准,通常是由举人担任。

有些大县、发达县高配进士。

典史则负责缉捕,也就是公安局长。

四人中,典史不是官,而是吏的头目,没有品级,属不入流。

三班六房的“三班”指的是“皂、壮、快班”,其实就是衙役、乡捕,类似刑侦、治安、税务局的机构。

里面的人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属于帮闲。

只不过这些帮闲有国家发给的衣服,掌握了国家赋予他们的某些特殊权力。

没有这身衣服,谁都敢打。

有,马大老见着了都得绕道。

“六房”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房,全面覆盖一个地方大到生死,小到吃喝所有环节。

办事员叫书办胥吏,需要一定文化,最低也得是个童生,因为六房需要一定的业务能力。

封建时代,三班可能时有更替,六房基本上是被地方乡绅垄断的行业。

家里没点关系的想进都进不了。

县往上州府乃至省,都配有三班六房这个僚属机构,只是叫法不同。

国家运转明面上看起来是一层层的官负责,实际则是一层层的僚属机构从上而下施展。

没有这些机构,贾六这个总督大人的命令都不定能出保定城。

所谓治理国家,治理地方,说白了是治理人。

因此,贾六想要把这个总督做实了,做强了,做美了,第一步就是必须全面接管总督衙门下设机构。

做到总督衙门行政运行快速化,效率化,之后才能对职权范围内的下属单位进行系列改革。

栓柱则组织贾办进场熟悉总督衙门工作流程,等业务方面顺手后逐步接替总督衙门下属机构。

“原机构办事人员,要组织一次考试,考试合格留任,不合格的...”

贾六原是要说将不合格的全部开除,但一想这不符合他宽政的工作姿态,便让梵伟将不合格的往下分配。

就是从省里分到市县,甚至乡镇。

这年头文盲率太高,会写字的都叫高端人材,没必要把人家一棍子打死。

一个刚上任就砸人饭碗的大人,显然不是一个好大人。

这是行政方面的初步安排,军队方面须缓一下,不宜操之过急。

这次随贾六前往保定的是四个营护军,连同卫队有两千多人,可以说现任封疆大吏除了丰升额那个异种,没别人上任有贾六这么拉风了。

“你们俩先下去,卧龙凤雏留下。”

贾六让保柱同扎木尔下去传达他的指示精神,不但是到保定后卫队同护军要秋毫无犯,沿途更是不得侵拢地方。

“告诉弟兄们,眼下开春麦子正长,倘若有谁践踏民田,我这个总督大人纵是不砍他脑袋,也得割了他辫子!”

说完朝后面跟着的马车嫖了眼。

尹江阿打出京后除了中途休息下来撒泡尿,其余时间多在车厢里研究佛法。

为了给这位新晋满章京解解乐子,贾六特意让人给他送了千佛名经一部。

佛经乍看倒是普通,就是里面真的夹了千两银票三张。

贾六是规定不许人给他送礼,但没规定自己不给别人送礼。

尹江阿虽只是四品章京,但他爹永贵是户部尚书,贾六要在直隶搞工业,不可能不同户部打交道,左右之前与尹江阿也狼狈为奸过,索性继续奸下去,不使这份友情随着时间澹化。

送礼这东西很讲究,比如信封上要写“梅花诗八韵”,说明里面就是八两银票一张。要是写耳顺则是六十两,六十而耳顺嘛...

千佛名经,就是千两起步,这已经是王公大臣送礼的待遇了。

然而贾六这边却又提高几个档次,直接皇帝送礼待遇。

常规千两,他就三千两。

总之,他不允许有人送礼比他还拉风。

正如他可能记不得谁送多少钱给他,但他肯定记得谁没送一样。

送礼嘛,要么别送,要送,就得突出印象,让人深刻。

尹江阿这会肯定很深刻。

兵部那个职方司郎中玉保因为品级关系,以及没后台原因,贾六当然不会当冤大头也给他送三千两,只叫栓柱去给对方送了个耳顺。

六十两足够打发了。

“我就任之后,全省财政必须摸清,你们费些心思找些专业人材给我搞一搞,嗯,可以直隶财政司名义办事...”

“大人,这两天我理了下,直隶财政主要收入来自地丁银、耗羡银、盐课、关税四个方面,大致每年赋税收入四百万两左右,其它如芦课、鱼课、茶课、落地杂税,契税、牙当矿税合一块,不到三十万两...”

直隶财政贾六听奎尼讲过一些,大致属于财政持平省,就是既不属于江苏、浙江这种财政富裕有能力往国库上交的省份,也不属于四川、广西这种财政赤字伸手跟朝廷要钱的省份,勉强混了个温饱。

这个倒也符合贾六的认知。

直隶这个地盘其实就是以河北为主,以天津为辅,另外还有一些山西、内蒙、河南地盘的大省。

经济上最好的地方肯定是天津那边,其它地方却是一般般,不少地方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属于贫困地区。

没办法,谁让直隶的精华顺天府不归贾六管呢,而且邻近顺天府的直隶所属州县的良田,有一半在国初就被八旗圈占了。

封建时代,地税肯定是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

良田成了旗产,当然会减少直隶财政收入。

贾六把地图看烂了,得出的结果还是必须在直隶发展工业,从而带动直隶经济腾飞,否则,这片区域因为京师的存在,老百姓甭想过上好日子。

他要不着手改变,任由历史往前发展,最终直隶地区的百姓就是以打工为挣钱的主要门道,地方想发展工业都没可能。

“富中堂免我今年夏税,届时能够动用的资金肯定要多一些,你们到地方后把账盘一下,要给我个准确的收入与支出细表,收多少,收在哪里,支多少,又支在哪里,账目必须分明。”

贾六现在只是将自己的大致思路给卧龙凤雏讲一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都没到单位呢,哪里可能一挥手打个喷嚏全省为之震动呢。

梵伟说省财政支出最大头无非三块,一是官员俸禄开支;二是驻军钱粮开支;三是水利河道开支。

这三个开支也是维系一个王朝稳定的根本。

但这三个开支往往理不清,或者说理不顺,而不管是哪块的开支都会起蝴蝶效应,导致出现灾难后果。

驻军工资发不出自不必说,直接出人命。

水利河道开支这一块也重要,要是因为工程款拨付不到位导致水利设施出问题,引发洪灾什么的肯定会有流民,也要命。

官员俸禄这一块,倒是有很大文章可做。

原因在于大清对官员工资开支不透明,稀里湖涂。

也就是官员收入最大的部分养廉银存在人为操作空间。

因为清廷规定养廉银是正式工资的十到一千倍。

那究竟是给十倍还是一千倍,便大有文章可做了。

贾六打算在养廉银着手,破天荒的在直隶首创工资一体化,也就是给官员发多少养廉银定个制度,而不是从前看人下菜。

正议着如何将直隶打造为公务员工资透明省时,前方来报,说是涿州官绅听说新任总督大人打这过,特意前来拜见总督大人。

就是希望总督大人能够接见他们一下,顺便给他们讲几句。

“都是地方父老,也都是地方干材,今后我的工作还要靠他们多多支持,既然来了,就下去见见吧。”

贾六本不想去见涿州的这帮人,但架不住栓柱在边上说什么来都来了,于是无奈下车在众人簇拥下过去看一看。

来都来了这话,不知道误了多少有志青年。

到地方一看,涿州知州吴同明领着一帮左贰官,并同几十个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正恭敬侯着。

接下来也是老一套,无非是先行礼,然后说什么总督大人前来保定上任辛苦什么的,地方怎么怎么的,最后则是按官场惯例奉上了一堆钱财。

有箱子装的银锭,也有竹筐装的铜钱。

银锭肯定是孝敬总督大人的,铜钱则是慰问总督大人随行的。

只是没想到总督大人随行队伍多达三千人,所以铜钱准备的明显不够,约摸十来筐吧。

贾六轻咳一声,栓柱立时上前扬声道:“我家大人有言在先,此来保定就职以往官场惯例概不遵从,还请各位将送来的东西拿回去!若是有心,治理好地方,善待好百姓便是!”

这话一说,顿时现场响起如云般的掌声以及阿谀奉承声。

听得贾六觉得自己好像两脚离地了,要飘。

果然,人就听不得真话。

然而,涿州官绅称颂了一番新任总督大人廉洁奉公后,却还是强烈要求总督大人必须把东西收下,说什么都是地方心意云云,总督大人要是不拿的话,未免寒了地方的心。

栓柱拿不定主意,扭头看少爷。

后方的尹江阿和玉保叫这边动静惊动,也摸了过来。

“罢了,”

贾六这人坏就坏在心软,也见不得别人为难,径直来到堆放钱财的地方,先是看了眼十几个银箱,估计大概也就三四千两的样子,还真是官场惯例的迎来接往。

不多,毕竟自己这个总督级别摆在这呢。

铜钱加一块顶天三四百两。

栓柱见少爷面有迟疑,便贴心低声道:“少爷,反正你还没上任,要不就收了吧?等上了任不收便是。”

“你当我说话是放屁?”

贾六瞪了眼财迷心窍竟想坏他道心的栓柱,眉头微皱,转身看向一众面带亲切笑容看着他的涿州官绅,“既然如此,那本官也不好叫你们寒心,这样吧,铜钱我收下,银箱你们拿回去。”

涿州官绅显然不认同总督大人收小不收大的举动,正欲公推吴知州劝谏,却见总督大人脸已经挂了下来,大有再敢进言者就地打板子的姿态,顿时吓得不敢吱声。

吴知州也是赶紧叫人将银箱抬走,免得污了总督大人的慧眼。

贾六这边象征性的同涿州官绅讲了几句,真就几句,一句没多讲,因为天冷影响他说话的速度,没办法发挥。

愉快的画面很快结束。

回马车的路上,梵伟不解:“大人,您要么不收,要么全收,光收铜钱...”

意思这样做不符合不收礼的规定。

“你们有所不知,铜钱乃我朝法定货币,我大清任何人等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本官身为直隶总督,怎么能知法犯法呢。”

言罢,迈上车箱,捧起暖壶继续取暖。

车外,梵伟同栓柱彼此看了一眼,均是从对方眼中发现商机:是不是以后他们收别人的铜钱就不算违反大人的规定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