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户部郎 > 户部郎_120

户部郎 户部郎_120

作者:枫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8:27 来源:免费小说

  猪圈之外,又有百姓在匠人的带领下造牲口棚。地下挖十字形的炕道,上面盖上石板,最上面再用三合土铺整齐。牲口棚的墙壁也非常坚固。

  “简直比人住得还好。”一个工匠感慨着,手上动作不慢,只在额头上的汗水快要流到眼睛里的时候,才抬手擦一下。

  另一个工匠咧嘴笑着用下巴点了点另外一边的工棚:“那肯定没人住得好。”

  那边是他们这些人暂住的地方,地基要比这边的牲口棚要高,底下自然也是有炕道的,墙壁坚固,地上除了三合土之外,墙壁内外都用石灰抹得雪白。

  这白房子刚盖出来,就引来了安长人的围观,很多人直接把这地方叫做雪房子。

  许明旭也是来了安长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原来还产石灰,质量算不得太好,可是用来粉刷墙壁也足够了。这个工棚不过是试验用的,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可以用来改善当地百姓的住房条件。

  现在大部分的人家房舍都是用的土墙,不易打扫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土墙容易干裂,如果碰上下雨下雪,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屋里面寒气逼人,每年冬天都是一场生死较量。有条件的人家会每年进行修补,但是安长气候干燥,修补的地方和原来的墙面无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往往一两场霜冻就能让墙皮剥落。

  条件稍稍好一些的人家,外墙会加入一些石块,这样墙壁当然会更牢固不错,但是中间用于填补空隙的泥土天长日久之后难免剥啄,最后成为一个个窟窿,成为一些野蜂的最爱。

  至于住着砖瓦房的人家,在安长还真的是少数。

  “想不到这石灰还能这么用。”夏天炎热,隔几天却也会下一场大雨。工棚是新盖的不错,可屋子里面竟然半点潮湿都感觉不到。有心思的工匠就暗暗盘算起来,“石灰又不是难得之物,不过是里面加一些草茎,回去之后我打算自己烧了,给自家的房子也抹一遍。”

  这石灰现在看着倒是不错,但是真的是不是经久耐用,他心里还不确定。但是摆在眼前的,屋子抹了石灰之后,从原来的灰扑扑变得洁白,看着干净又亮堂,可比原来的房子好看多了。

  石灰他们自己就会烧,新县令这里用的秸秆,他们没那么多秸秆,完全可以用草茎,处理略微费事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是天天都有活计做,空下来的时间慢慢来就是了,并不费什么。

  其他工匠一听觉得有道理:“说的是,咱们回去后就先把屋子抹上一遍。”

  “全都是白惨惨的一片会不会不太好看?”

  “总比灰扑扑的好。”

  “往里弄点颜色还不简单?”

  “说得容易,你弄一个试试?”

  “试就试!不过咱们得先问过许大人。”

  一众工匠一想也是:“对,要问的。”

  “这方子是许大人的,咱们可不能随便就乱用。”

  “对,一定要问过许大人!”

  “什么事情要问过我?”许明旭骑着一匹毛色有些暗沉的枣红马,慢悠悠地小跑过来,轻健地跳下马背,拍了拍让马自己去玩耍。

  这是他从军营弄来的一匹战马,生了病刚治的差不多,今天可以出来跑跑,再过几天调养好了就要重新送去军营。

  围起来的草场上,像这样的战马还有十多匹。

  战马是相当珍贵的军事物资。他能够接触到这些战马,还是因为编纂的农经的时候认识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兽医,再加上姚管事的牵线搭桥。军营那边也就是最近才透口风,说是会送来几匹小马驹。

  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刷石灰墙的事情,许明旭完全不以为意:“此法民间多有流传,你们拿去用就是了。”又对着不远处正在和小羊玩耍的书童叫了一声,“小钟,回了!”

  “哎!”小钟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从小羊嘴上把自己订的小册子给抢了回来,顶着一身的草屑跑去套车。

  安长这边也有番商,只是和京城那边的有所不同,多是从西面过来的,言语不通之下,不仅交流困难,还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他家少爷说了,得相互学习,促进国际交流,以便坑人……不对,是为了互利互惠。

  主仆二人回到县衙之后,小钟继续勤勉地学习,许明旭提笔给屠浩写信。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只是信每天都写,现在却不像以前住在万春庄时那样方便,得隔上一阵子才能寄出去。

  屠浩每次收到的信都是厚厚一摞,内容不仅有文字,还有许明旭画的安长的各种风貌,最近一封上画了一匹匹精神奕奕的小马。

  看着信上说的将来带他骑大马,他高兴之余又有些忧心:“我觉得到时候我会长得很壮实,这些小马长得没我快,会被我压伤的。”

  戚七:“您别想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 大太阳o(*////▽////*)q:不骑大马,可以骑哥哥。

  小耗子 o(〃'▽'〃)o:这样多不好啊。

  大太阳(*/w\*):不,这样很好,坐上来♂。

  小耗子⊙▽⊙:噫!

  大太阳 ?(? ? ??):很好,现在可以快马加鞭♂了。

  关于墙上抹石灰的事情,其实是熟石膏,加入浆糊什么的←这些是根据久远而模糊的印象来的,貌似什么古建筑还是别的课上老师提了一嘴,别当真。古代浆糊基本都是用糯米烧的,挺费钱的,古代有钱人造陵墓啥的会用,一些城墙也会用到,一般苦哈哈的百姓家里面应该是不会这么干的。蠢作者文中作了略写,请不要追究细节。找了半天就找到一个日本刷墙用的熟石膏的做法,是用烧海藻布过滤得到粘稠的水,再加入蓬松过后的植物纤维,放入石灰进行充分搅拌。今天早上问了太后,太后说以前刷石灰墙就是里面拌秸秆,不然刷不上去,没其它东西。所以我纠结半天到底是为了啥_(:з∠)_

  第96章 培训班

  安长在大汉朝的西部地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县城, 每年往来商队不绝。只是安长的坊市没有京城那样规整, 别说是番商, 就是当地的那些摊贩都十分随性。

  其实原先的京城也是大同小异,但是京城的街道大多铺了石板石砖,又有专人时时清扫, 看上去并不如何脏乱。同样的情况换做几乎只有土路的安长,下雨天泥泞不说,晴好的天气便是满城的沙尘, 弄得整个县城的人都跟蒙了一层灰一样。

  修路放哪儿都是一件大事, 安长县的府库内的钱也就够日常开销的, 想要修路根本就不现实。至于在当地募集善款, 许明旭新官上任,根本就没有这个号召力。

  他也没将目标定那么远,直接下令在东城门那里设立了一个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不过是一块圈起来的平整的空地, 用砖石砌了一排排大小相同的桌子,租金一文钱一天, 其它地方禁止乱设摊。

  老百姓们完全没有反弹,因为以前得收城门税, 同样是一文钱,但是不管是不是做买卖,哪怕只是进城探亲,一样得收钱。

  老百姓们得了实惠,而且眼见着城里确实干净了许多, 倒是完全不嫌出门几步路的麻烦。其实现在虽说没人担着东西在城里叫卖了,但是买什么东西,到这集市上来转一圈,基本都能买全乎。

  至于满城的风沙,许明旭暂时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令人做了一些浇花的洒水桶,让城中一些孤儿隔一个时辰沿街洒扫一遍,另外安排了一些跑腿的杂事,以换取每日两餐和四季衣裳。

  安长县比起周边来,算不得穷地方,但是以前城里的这些孤儿也没什么人管,造成一些孩童依靠小偷小摸为生,还有一些孩童被拐卖。每年都会有一些孩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人们并不是不想管,然而单纯靠着一家一户或者几家几户,实在是管不过来。

  现在好了,这些孤儿有了约束,一些想行善举的人家只要直接把钱交到衙门,告诉负责的师爷这钱的用处就行了,也不用担心钱财被吞没。衙门前的告示栏上每个月都会贴一张收支清单,一笔笔十分清楚。也不用担心账目不实,只要捐钱捐物的,随时都能去查账,特别硬气。

  县衙门其他的官员倒也不是不支持。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在街上帮着做事的一些孩童,多半已经有个十来岁,再过上三四年,他们就能到养猪场也好,或者是到正在兴建的那什么社区也好,去从事一些略微有些繁重的工作,哪怕是去给地主人家放羊,总也能赚一分足以糊口的钱。这样再过上个三四年,这群现在的孩童就能够长大成人,自己立户了。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