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56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56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叶氏带着两个女儿在门边候着,明盛和哥哥跪在一起,给他打下手。

  明朗一边烧纸一边念念有词,“列祖列宗们,阿爹,今儿大年三十,韩氏子孙明朗给诸位祖宗上供,求列祖列宗们保佑我韩氏宗族来年家家兴旺。阿爹,儿子和弟弟给您多烧些钱纸,愿您......”

  明朗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小,叶氏娘儿三个已经听不见了。叶氏的眼眶有些发红,去年,还是韩敬平跪在供桌前给列祖列宗烧纸烧香,今年,就换成她十岁的儿子。

  梅香捏了捏叶氏的手,把兰香推给她,兰香抱住了叶氏的腿,叶氏赶紧忘了心头的悲伤,摸了摸兰香的头,拍了拍梅香的肩膀。

  等明朗上完了供,起身作揖,整个流程完毕。

  他转身对叶氏笑了,“阿娘,儿子放鞭炮,咱们吃年夜饭吧。”

  叶氏点头,“好,梅香,咱们把桌子摆好,今儿用大桌子。明朗,你去把耳房里的火盆端过来,放在桌子底下。弄个热锅子,加些炭火。”

  叶氏为了表明自己能够带着几个孩子过好日子,今儿做了满满一大桌菜。

  热锅子里头是羊肉,加了胡萝卜。其余鸡肉、鱼肉、猪肉和豆腐样样都有,还有油炸糖糕和油炸锅巴。

  娘儿五个人不多,也不讲座次了,叶氏带着兰香坐一边,其余姐弟三个一人坐一边。

  叶氏努力活跃气氛,“梅香,你吃些羊肉,这个暖身子,明朗明盛你们也吃。今儿晚上就别读书了,等会子吃了饭,咱们把火盆就放这堂屋里。一起包饺子,明朗你要看好香火,及时续上。”

  梅香一边吃一边笑,“阿娘,我这个冬天可胖了不少呢。”

  叶氏不停地往孩子们碗里夹菜,“你哪里叫胖了,头先夏天的时候你瘦了不少,如今长回来一些才好呢。”

  娘儿几个欢欢喜喜地吃了年夜饭,然后一起包饺子。梅香擀饺子皮,叶氏和两个儿子一起包饺。兰香就拿着火钳在火盆里倒腾来倒腾去,最后还烤了两个饺子吃。

  叶氏一边包饺子一边给孩子们讲她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明朗每隔一阵子就要洗手把香炉里的香火续上。

  包过了饺子之后,娘儿几个都洗了洗。叶氏打发梅香带着明盛和兰香一起睡觉,她和明朗一起守夜。

  姐姐弟弟和妹妹都不在,明朗这时候才像个孩子。

  叶氏让他坐到自己身边,伸手把他揽进怀里,明朗本来坐在小板凳上,位置比叶氏低很多,顺势就趴在叶氏的腿上。

  叶氏摸了摸他的头发,“我儿越来越能干了,家里多亏了有你们几个,阿娘干什么都有劲。”

  明朗用脸蹭了蹭叶氏的衣摆,“阿娘,等我长大了,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叶氏笑了,“阿娘不累,再说了,阿娘为你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倒是你姐姐,小小年纪,又是个姑娘,一直当壮劳力用。你们兄弟以后长大了,不要忘了照看你姐姐。”

  明朗小声说道,“阿娘,我听说有了功名后名下有免税的田地,到时候让姐姐把嫁妆田都挂到我名下。”

  叶氏又摸了摸他的头发,“我儿有志气,你若是能考上功名,帮你姐姐免税这是小事情,重要的是,到时候你姐姐有了儿子,你多提携提携外甥,这比什么都强。”

  明朗忽然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姐姐会有儿子的事情。

  叶氏笑了,“时间过得快的很,再有一个多月,你姐姐就要过十三周的生辰了。等她满了十六岁就要去黄家,年把两年就会有孩子。等你姐姐出门子后,你也大了,可以说亲了。”

  明朗顿时有些羞,“阿娘,我还小呢。”

  叶氏吃吃笑了,“你阿爹不在了,这些事情,阿娘以后只能跟你商量了,你是一家之主呢。”

  娘儿两个熄了烛火,围在火盆边,小声说着话,不时往火盆里添加柴火,再把香火续上,很快就熬到了子夜时分。

  叶氏重新点了蜡烛,她也没叫梅香。自己下锅煮了饺子供财神,和明朗一起放鞭炮、贴门神、接新年。

  做完这些流程,叶氏叫醒了几个孩子,一人吃了些饺子,然后一起睡了。

  大年初一一早,明朗又爬了起来。他如今是顶门立户的男丁,可不就得忙活,有些事情,谁都替不了他。

  吃了饺子之后,他就带着弟弟去和韩敬义、韩敬奇汇合,三家人一起去拜年。叶氏在家里守着,等会子许多晚辈族人都会上门拜年。

  梅香今儿不用做针线,家里也没什么活儿干,她难得又清闲了下来,就带着妹妹玩。

  等明朗和明盛回来时,带回了不少零嘴,当然,家里的零嘴出去的更多。上午是男丁们拜年,下午就是妇人和孩子们。

  大年初一,众人都是满口吉祥话,各家不管多困难,人家来拜年,多少都能拿出些吃食招待族人。

  忙过了初一,初二那天,叶氏带着孩子们回娘家去了。

  初三这一天,黄茂林来拜年了。韩氏带着孟姑爷和孩子们也回来了,只来三房坐了坐,叶氏招待了一顿上午茶,韩氏放下些礼,又回大房去了。

  今儿风刮的大,叶氏让梅香姐妹两陪着黄茂林在西耳房烤火,她去做晌午饭了。黄茂林自己穿的是新衣裳,他看梅香仍旧穿的是旧衣裳,悄悄对她说道,“等叔父满了周年,我给你扯布做新衣裳。”

  梅香抿嘴笑,“我不缺衣裳穿,新的旧的都一样。你手里有钱都留着,别胡乱花掉了。”

  黄茂林眯着眼睛笑,“给你扯布做衣裳,怎么能是胡乱花了呢,这都是正经该花的。你缺什么了,要是不好意思跟婶子说,只管跟我说。”

  梅香脸红了红,忙岔开了话题,“你们家什么时候开始上街卖豆腐?”

  黄茂林小声回答她,“总要等过了十五呢,无妨的,过年的时候,镇上各家铺子都会给门口的摊位免半个月的租子,赵老板那里肯定也是一样的。”

  梅香点头,“等过了十五,我和阿娘还上街去。”

  黄茂林点头,然后他四处张望了一下,忽然,趁着兰香低头吃零嘴的功夫,塞了一个碎银角子到梅香手里,悄声说道,“过年了,这是我给你的压岁钱。”

  梅香忙拒绝,“我哪里能要你的钱,我阿娘也给了我们压岁钱呢。我没有花钱的地方,我的东西,阿娘都给我预备的好好的。”

  黄茂林又把钱塞进她手里,“你拿着,花不了攒着也好。别推辞,仔细婶子听见了要说我。”

  说完,他趁着拉扯的劲头,顺势用脸在梅香鬓角边蹭了蹭。

  梅香顿时脸通红,不再拉扯,把钱塞进袖子里,正襟危坐。

  两个人继续在西耳房嘀嘀咕咕说着话,兰香听不懂,只管坐在那里吃零嘴。

  从初一到十五,各家都是一个样,走亲戚、招待亲戚,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梅香家亲戚不多,除了韩氏,再就是叶家两个舅父。其余韩文昌家的女儿,都是到家里来坐了坐。

  初六那天,叶家人来了,叶氏高兴地招待了娘家人。

  初七那天,三房人一起又去了韩氏家里。

  过年无事,黄茂林时常过来。偶尔也去韩敬奇和韩文昌家里,韩文富家里他也去过一回。

  韩敬博见了黄茂林之后,对他的评价是,虽有些市侩,却不失赤诚,可交。

  一晃,就到了上元节。

  作者有话要说:

  小时候的年味真浓啊,无比怀念~~

  第56章 上元夜摇骰玩龙

  正月十五对平安镇一带的人来说, 比过年还要忙碌,因为十五夜里的饭和过年规格一样。吃了十五夜饭之后,还要到先人的坟墓上送亮。

  所谓送亮, 就是在先人坟墓上点一根蜡烛, 用红纸围上。传说,这一天,故去的先人要回乡探望后人,每个人坟墓上点上蜡烛, 先人不会迷路。送亮要准备的东西多, 蜡烛、纸、炮、香,样样都不能少, 略微哪里不精细,就是对先人的不敬。

  除了伺候先人,夜里的饭食更不能马虎, 吃饭前还要和年三十夜晚一样在家里烧香上供。

  从初七八开始, 天气就越来越好了。到了十五这一天,地面已经全部干了,白日还出了太阳。

  明朗一个上午都带着弟弟在准备送亮用的东西, 打钱纸他已经学会了,唯一的困难是他的手太小,处理钱纸的时候不能像大人那样娴熟。且今天送亮要烧大量的钱纸,他又拒绝了韩敬奇来帮忙, 只得自己慢慢干。

  叶氏带着女儿操持家里的饭食。

  除了这些, 今天夜里,平安镇有名的玩龙队伍要到韩家岗来。

  从初四开始, 天黑后经常都有玩旱船的队伍从门前经过。

  玩旱船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妇人和一个汉子配合, 妇人打扮的花里胡哨的,抬着个小船在空地里转悠,一个汉子拿着船桨假装撑船。两个人一起面对面绕圈子,撑船的汉子一边绕一边唱,唱的都是随即编的词,旁边敲锣的打鼓的跟着奏乐,旁边看热闹的人叫好声不停,整个场面好不热闹。

  旱船队伍一般从青石桥开始,先在桥上玩一会,算是敬河神。然后挨个到各家门口唱一阵子,据说这样唱过了,第二年主家会万事顺利。主家为表示欢迎,会放小鞭炮、撒糖果,给旱船队一些吃食甚至铜钱。旱船队后面跟着庞大的队伍,都是看热闹的族人。平日里哪里有这样的热闹看,一到正月玩旱船,男女老幼都出来了。

  快到哪一家了,主家赶紧从队伍里跑出来回家做准备。若是旱船队从门口路过,你家紧闭门户,来年就要倒霉了。

  叶氏原来也会玩这个,她还是旱船队里的好手。但那些撑船的汉子有时候唱歌时不免会从言语上占便宜,众人也都一笑而过。原来韩敬平在时,族里那些兄弟们跟嫂子弟妹开个黄腔也无所谓,大过年的,谁也不会计较。如今不一样了,叶氏是个寡妇,她谨言慎行,再不肯去旱船队。

  众人也都明白,故而无人叫她,她只管在家里迎接旱船队伍就行。

  这些日子里,家里先后迎接了四五拨玩旱船的,有韩家岗的,有王家坳的,还有方庄的,一波接着一波,好不热闹。

  今天的玩龙队是好几个村子共同组合起来的,从镇上开始,各个村子绕,到韩家岗的时候,怕是都半夜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夜,给先人们送过亮之后,各家各户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玩龙队,孩子们都提着灯笼一起玩。

  叶氏娘儿几个忙活了一天,终于在家里祭拜过了祖宗,放了挂鞭炮后,开始吃饭。

  吃过了夜饭之后,叶氏带着四个孩子,用两个大竹筐装满了香烛纸炮出发了。明盛和兰香手里各提了一个红灯笼,灯笼里头插了一只小蜡烛。有这两个灯笼照着,娘儿几个到了韩氏家族的坟山。

  坟山上已经来了好多人家了,都是韩氏子孙,倒也不用害怕。

  按照规矩,各家先去韩家老祖宗坟墓上烧纸。韩家的老祖宗据说是逃荒来的两口子,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他们开垦田地、养育儿女,两百多年过去了,才有了如今韩家岗的兴盛。

  祖宗坟墓上的蜡烛要由族长韩文富亲自点上,其余人家都是烧些钱纸,磕几个头就好了。

  祭拜过了老祖宗,叶氏又带着孩子们去祭拜韩敬平的祖父母。老两口是合葬的一个大坟墓,顶上一高一低两个尖儿。因韩敬平不是长房长孙,尖儿上的蜡烛该由韩敬义来点。

  韩敬义还没来,叶氏就只烧了钱纸,放了鞭炮。

  再下来,是梅香的祖父,叶氏仍旧是只烧钱纸放鞭炮。

  最后,是韩敬平的坟墓。

  因韩敬平辈分低,他的坟墓在最边上。

  叶氏才走到坟墓旁边,立刻泪如泉涌,忍了两下没忍住,扑到坟墓上开始嚎啕大哭。孩子们见她痛哭,也忍不住都哭了。

  当年,韩敬平自家看中了叶氏,崔氏不同意,韩敬平自己托人上门提亲。还没成亲前,他整日往叶家跑。

  两口子成亲后,恩恩爱爱了十几年,忽然大雁单飞,叶氏当时悲痛的无以复加。后来,为了几个孩子,她放下悲哀,又一头扎进田地和油坊里。凭着一股毅力,带着女儿挑起了家业,供儿子们读书。

  这大半年,叶氏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事实,可一看到韩敬平的坟墓,那些被她遗忘了的恩爱岁月和悲哀伤痛,又全部涌上心头。

  叶氏的哭声引来了不少族人,妇人们纷纷劝解她,苏氏把她揽进怀里,“侄媳妇,你要是难过就哭一哭,等哭过了,日子还要过呢。你看看你身后,你有四个孩子呢。他们都没长大,像那窝里的小家雀儿一样,都张着嘴巴等着你喂食。这都是敬平的亲骨肉,你们夫妻和睦。就算他一句话没留给你,你咬着牙也要把这几个孩子好生带大了。”

  叶氏哭了一阵子后,擦了擦眼泪,“看我,一时没忍住,倒惊着婶子和诸位了。”

  苏氏拍了拍她的肩膀,“无妨,你好好的,敬平会保佑你们的。”

  叶氏点了点头,“我都晓得,婶子放心吧。”

  苏氏打发走了族人,自己也走了,把地方留给娘儿几个。

  痛哭了一场之后,叶氏平静了下来。她先让明朗在坟墓顶端点了蜡烛,插上四根筷子,然后绕着筷子套了个红纸圈,防止蜡烛被风吹灭。

  做完了这些,也是又让几个孩子跪在坟前,明朗打头,兄弟姐妹几个一起给韩敬平磕头烧纸。叶氏自己在旁边放鞭炮,顺带把坟墓上的杂草理了理。

  她的手触及到坟墓时,感觉那上头的每一寸土都异常亲切。整理坟墓,就好像她日常整理床铺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