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49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49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刚过了青石河没多远,遇到了迎头而来的黄茂林。他与前面的韩敬奇等人打过招呼之后,就到后面陪着叶氏和明朗。

  黄茂林悄悄和叶氏说道,“婶子,今儿发财哥正好在呢。”

  叶氏笑了,“今儿有劳你了。”

  前面牛车和驴车慢慢地走,他们几个在后头跟着。等到了镇上交粮税的地方,已经来了不少人了。

  张里长和王里长都在,县衙里来的衙役都在,不光有衙役,还来了个书吏。一年两季的粮税是朝廷的大事,县太爷把钱粮师爷和县衙六房的书吏们都派到各个镇上,再三交代,务必要办妥此事。

  平安镇来的是户房书吏,姓宋。宋书吏坐在那里不说话,任由两名衙役和两位里长在那里忙活。

  衙役给来交税的人都发了号牌,一家一家来。查看粮食成色、称重、记录,各家有多少田地,里正那里都有记录,该交多少粮税一清二楚。

  韩家岗今儿除了韩敬奇三家,还有别的两家,众人都耐心等候。

  黄茂林跑到前头去打听了,回来跟叶氏等人说道,“二伯,婶子,前头还有十六七家呢,咱们至少得等大半个时辰。”

  韩敬奇点头,“不急,咱们慢慢等。”

  等到了韩家人交粮时,韩敬奇打头,然后是叶氏带着明朗。

  叶氏头一回干这活儿,有些忐忑,明朗走到叶氏前头,带着自家的号牌去了。

  那衙役见他一个小孩子,不免有些轻视。等汗敬杰帮着把粮食抬了过来后,衙役就开始挑挑拣拣。

  王里长管着韩家岗那一片,见到明朗,不免和宋书吏说了几句韩家的事情。王里长晓得那些衙役全靠这个时候多扣秤来盘剥百姓,但衙役吃饱后走了,挨骂的就是他了。韩家丫头听说野蛮的很,若是惹急了,回头抽冷子到他家报复,他可吃不起。

  张里长在一边听到了,也跟着说了两句。镇上这一片归张里长管,韩家母女正经干营生,从不闹事,且黄茂林托张发财在张里长面前说好话,张里长答应了,若是被为难,好歹照看一些。

  书吏们都是明白人,凡是里长们能帮着说两句的,自然是不能盘剥狠了,把里长们往死里得罪也不行。宋书吏笑了笑,“既然家里读书郎多,必定是实诚人家。”

  他又高声对正在挑拣的衙役说道,“小王,快一些,莫要磨蹭。”

  衙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他不要存心为难,立刻又换了口气,“虽然毛病多,好在干净,也晒干了,算中上等吧。”

  叶氏忙向衙役道谢,能算中山,就算很好的了。

  等三家人都交过了粮税,都快到晌午饭时刻了。叶氏往黄茂林手里塞了两块锅盔,又倒了杯水给他喝,然后打发他回家去了,自己跟着韩敬奇等人一起往韩家岗回去了。

  忙活一上午,众人肚子里都空空的。叶氏拿出锅盔,一家送几块,剩下两三块她和明朗就着已经凉掉的水吃了,垫垫肚子。

  又过了两天,黄茂林家里也交了粮税。交完粮税,今年的大事算是完成了。对别人家来说,总算能歇歇,对黄家来说,即将又要操办一件大事,那就是去韩家下聘礼。

  黄炎夏给了杨氏一部分银子,让她买料子、糕点之类的东西,其余牲口干货之类的,黄炎夏自己预备。

  杨氏才吃了亏,这回不敢妄动,认认真真置办各色聘礼。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复工了,过上了和叶氏母女一样忙碌又充实的日子。白天工作、写文,晚上回家后带娃。

  春天来啦,等疫情过了,可以去郊游了。

  祝亲亲们生活愉快~~

  第52章 收租子黄家下聘

  交过了粮税, 叶氏心头的大石头算是落地了。她一个寡妇,这等外头的事情,操持起来异常艰难, 好在有众人相帮。总算都顺利熬过来了。

  韩敬杰家里还好, 因为时常要用梅香家的牛,帮着干活也算还人情。但韩敬奇那里,就得另外想法子还人情了。

  头先韩敬奇帮着干了半天农活,夜里帮着看稻子, 前些日子送的油炸糖糕都不够还那个人情的, 这回又欠下一笔人情债。

  叶氏心里有些烦躁,想了想, 等过些日子,黄家若来下聘,把二房人都请来吃顿饭, 其余的, 慢慢还吧。

  交过了粮税,叶氏清点了家里的存粮。她自己只种了五亩地,一亩地产粮三百多斤, 但这回交粮税却是交的二十七亩地的税,她自己收的粮食去掉了不少。这一年的结余,主要还是靠收上来的租子。

  还没等叶氏去催,韩敬杰自己送来了今年的租子, 十五亩地, 一亩地一百八十斤,总共两千七百斤粮食。

  韩敬杰自己把粮食扛了过来, 一袋又一袋,都堆放在院子里。叶氏怕地面回潮, 还往底下铺了稻草

  韩敬杰放下最后一袋子粮食后,擦了擦汗水,“三嫂,您查看查看。”

  叶氏客气道,“兄弟交的粮食,自然都是好的,你三哥以前总跟我说,旁人家的定要看看,敬杰兄弟家的再不用担心。”

  韩敬杰笑了,“三嫂,三哥看得起我,我自然更不能对不起三哥三嫂。您仔细查看查看,不然,我也不放心走呢。”

  叶氏听他这样说,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面子了,仔细查看了各个袋子的粮食。

  韩敬杰果然就是韩敬杰,他交的租子,和交给朝廷的皇粮一样,干净、干燥,再没有一丝不好的。

  叶氏把最后一个袋子口扎好,“我就说,你三哥再不会哄我的。”

  韩敬杰笑了,“三嫂看过了,咱们都放心。既粮食都无妨,我就先回去了,这麻袋明儿我再来拿。”

  叶氏笑着把韩敬杰送出了大门。

  等回来后,叶氏和梅香一起,把家里提前预备好的麻袋都拿了出来,将粮食从韩敬杰家的袋子里全部换进自家的袋子里,然后统一放到东耳房里。

  收割之前,叶氏就把东耳房又整理了一遍。上年剩下的粮食放在外面,今年新收的,准备放到里面。庄户人家都是这样,先吃陈粮,若陈粮不多了,新的旧的掺着吃,若陈粮食太多,不先吃了,放久了搞不好会发霉。每一粒粮食都是汗水换来的,从下谷种到收割,这中间多少个环节,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家人明年就要喝西北风。

  加上韩敬杰送来的,梅香家已经有三千多斤稻子的存粮,等韩敬义送来租子后,就有四千多斤新鲜稻子。

  一年一季稻子一季小麦,还有红薯、豆子、花生等各色杂粮,叶氏娘儿几个能吃多少呢,等到了明年快要收麦子的时候,可以卖掉一批稻子。

  原来叶氏问过韩敬平,为甚不在刚收好稻子的时候卖。韩敬平告诉叶氏,天时难预料,谁都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有天灾。若风调雨顺之时不多存些粮食,万一遇到大灾,只能活活饿死。

  叶氏当时听得心惊肉跳,现在轮到她当家了,她谨记韩敬平的话,粮食一定要多存一些。

  有了这几千斤粮食,叶氏夜里睡觉都能更安稳。

  韩敬杰送过了租子后,叶氏久侯韩敬义不至。

  叶氏心里冷笑,怕是老大想赖租子了。

  叶氏在心里盘算,再给他几日功夫,若不来,我就得去催了。

  黄家那边,杨氏得了黄炎夏给的银子,按照时下的规矩,开始置办聘礼。

  庄户人家的聘礼简单,但黄炎夏是个要面子的人。他大哥黄炎斌是个木匠,他是磨豆腐的,虽然干的都是辛苦活,但兄弟二人的家资在整个平安镇都能排的上号。

  因兄弟二人差的岁数大,黄炎斌家的儿媳妇娶的早,孙子都和黄茂源一般大。但乡下的聘礼规格多少年都没怎么变过,黄炎夏照着大哥家娶儿媳妇的标准来置办聘礼。

  杨氏那头,头一样最重要的,是尺头料子。杨氏带着钱,去赵老板店里买了细棉布、粗棉布、细麻布和绢布四种料子,这些料子都是单色的,上头没有花纹。她又另外扯了四种颜色的花布料子,给梅香做衣裳穿。

  黄炎夏虽然打劫了杨氏的私房补贴了儿子十两银子,但那是私下的行动,也不好说出来。银簪子的事儿,他也有责任。为表歉意,他又让杨氏给新媳妇买了一对银耳环和一只银戒指,算在聘礼里头。

  除了料子和首饰,再就是牲口,这是黄炎夏亲自买的,他定了两头羊、两扇猪肉、一对活鸭。羊暂时还放在主家,等下聘前一日去牵过来,猪肉也是和屠户商量好了的,等到了那一日,屠户送一头猪上门,劈成两半,正好是两扇猪肉。鸭子是自家养的,随时都能逮。

  牲口准备好了,再就是要准备一担喜饼。街上有专门做喜饼的,给了定钱后,到时候直接去挑就是了。说是喜饼,其实就是馒头。最好的是白面馒头,还有掺了玉米的黄面馒头。黄炎夏自然要定白面馒头,这是脸面问题,不能含糊。

  还要准备一担干果,黄炎夏家里有花生、芝麻、红豆和绿豆,这几样就够凑半担了,再从茂松家里淘腾了一些山菌,又从镇上买了一些红枣,再加一起自家晒的豇豆和茄子,零零总总又是一担。

  还得有一担喜果,这个也要从街上买一些。果子可不便宜呢,糕点铺的东西,都是糖和油堆出来的,可不得费钱了。

  黄炎夏从糕点铺买了几斤鸡蛋糕、几斤糖果子和几斤芝麻糖片,然后再加几斤馓子,凑成半担。剩下的半担,杨氏自己在家里开油锅炸油条,几百根油条又塞满了半担。

  吃食和料子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聘银了。黄炎夏比照着大房娶媳妇,下了十两聘银。杨氏心疼的直抽抽,但一想到茂源娶亲时也能有这么多,顿时又不吱声了。

  就在黄家热热闹闹准备聘礼的时候,韩敬义磨蹭了几天,仍旧没送来租子。

  叶氏上街的时候,与杜氏通了气,请求娘家兄弟上门来帮忙收租子,黄茂林听见后,也要一起去。

  第二天一大早,叶厚则带着兄弟子侄一起上门了。黄茂林卖过豆腐后,直接连家都没回,把担子放到梅香家里,在梅香家吃了早饭,要陪同着一起过去。

  叶氏见到娘家人之后,心里很高兴,忙着给叶厚则等人搬凳子,“大哥吃了早饭没?家里如何了?还忙不忙?”

  叶厚则坐下了,“都吃过了,这几日不忙。昨儿你大嫂回来后跟我说了,我们今儿上午都过来了。这样,厚福,你带着孩子们先在这里等着,我与你姐姐带着明朗一起去。毕竟都是血亲,不能闹大了。若是能说好了,你们直接过去搬粮食,若是说不好,你们再过去。”

  叶厚福点头,“都听大哥的,若是说好了,您让明朗回来说句话,我们一起过去搬粮食。”

  叶厚则立刻起身,吩咐叶氏和明朗,“走吧。”叶氏兄妹走了之后,梅香在家里招待二舅和表兄们。

  叶氏三人到了大房后,韩敬义见叶厚则来了,忙起身来迎,“叶兄弟来了。”

  他比叶厚则大一些,故而喊句兄弟也不为过。

  叶厚则笑着寒暄,“韩大哥在家呢,伯母在不在?”

  崔氏正好出来了,叶厚则立刻给崔氏问好,“大娘,好久不见,您老身子骨怎么样了?我阿娘也时常念叨您呢。”可不时常念叨,叶老太太时常背地里把崔氏骂个臭死,自己的亲骨肉她也要作践,吃屎长大的死老婆子!老天爷不长眼,女婿那么好却没了,咋不让这个死老婆子去伺候公婆去!

  崔氏见叶厚则给她问好,立刻笑着应了,“大侄子来了,好久不见了,我好着呢,你阿娘身子骨好不好?快进堂屋坐。”

  韩敬义把叶厚则迎进堂屋,并让他坐在了东边大椅子上。

  叶氏也带着明朗给崔氏问好,崔氏见她娘家人在,笑眯眯地和叶氏说话,“你都忙好了?要是还没忙完,来说一声,你大哥去给你搭把手。”

  叶氏笑了,“多谢阿娘关心,都忙好了,前儿二哥带着我们把粮税也交了。”

  崔氏笑道,“那挺好,你们是亲兄弟,搭把手是应该的。”

  那头,韩敬义和叶厚则一直寒暄着,东拉西扯,从地里收成说到孩子婚嫁,又说到田亩价格,扯了半天,他也没说租子的事情。

  叶厚则笑了,“韩大哥果真是忙碌,这不,怕你太忙没工夫,我妹妹特意托人叫我来帮忙收租子,省得你还要送过去。你家里老人孩子一大堆,要操心的事情多着呢。”

  韩敬义的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半晌后,继续把那个笑容扯开,“可不就是,事情总是多,就没来得及给三弟妹送过求,倒劳烦叶兄弟亲自来了。”

  叶厚则笑了,“都是实在亲戚,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倒是韩大哥,妹夫不在了,你们帮着种田地,一亩地还要给一百六十斤粮食,这才是关爱后辈呢。”

  韩敬义脸上的笑容愈发僵硬了,他敢不给吗?不敢,韩文富会盯着他的。但他就是拖拖拉拉的一直没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拖什么,仿佛多拖一天能少给一斤似的。让他早给一天,他心疼肉疼。

  叶厚则上门了,韩敬义见实在赖不掉了,只得吩咐董氏,“你带着春香,去厢房里装几袋粮食。”

  韩敬义家的粮食都用谷圈装了起来,没有装袋子,需要的时候,直接从谷圈里头舀。

  叶厚则见状,给明朗一个眼色,明朗笑着和崔氏打过招呼,就回家叫人去了。

  还没等韩敬义搬好粮食,叶厚福带着孩子们呼啦啦全来了,叶思贤兄弟、黄茂林、梅香和明朗都来了。

  董氏嘴角扯了扯,好家伙,不过一千出头的粮食,倒来这么多人,跟土匪似的。韩敬义等人听见动静,都往这里来了。

  叶思贤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给大房长辈们问好,并拿出了手里的袋子,“姑妈,表妹刚才把家里剩下的麻袋都拿过来了,秤我们也带过来了。韩大伯,您别往你的袋子里装了,直接用我们的袋子吧,省得还要换过来。”

  说完,叶思贤就拿过旁边的木锨,让弟弟们牵好袋子口,他自己开始装粮食,“大伯大娘歇会儿,让我来吧。”

  黄茂林家里年年收租子,他在一边仔细看过。韩敬义家的粮食都混在谷圈里,倒不用分好坏。要是他都装到袋子里,才要当心呢,出了这个门,袋子里有土坷垃也得自己认了。

  叶厚则在一边打圆场,“韩大哥,让他们小孩子动手吧,别累着嫂子和侄女。”

  韩敬义笑的很勉强,“兄弟家的孩子们都能干的很。”韩敬义这话是发自肺腑的,他亏就亏在第三个孩子才是儿子,他家大丫头比叶思贤还大呢,若是大丫头是个儿子,他都能抱孙子了。

  可再一看韩明全,还不满十三岁呢,娶亲还要好几年,家里重活也干不了,若不是儿子太小,他也不用这样费尽心思地想多攒些家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