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46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46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叶厚则点头,“天太晚了,我再住一晚上,明儿早上我就走。”

  叶氏想了想,“大哥,我明儿跟你一起回去吧。我虽然干活慢,多少也能帮些忙。我家里都忙好了,晒稻子梅香也会。”

  叶厚则摇头,“不必了,你家里离不得你。梅香再能干,她还是个孩子。后天还要去镇上,难道让她一个人挑着担子天不亮出发。再说了,明儿你一个人摸黑回来,我也不放心。”

  叶氏心里有些愧疚,叶厚则笑了,“莫要多想,等过一阵子,我让你嫂子和侄媳妇还跟着你卖菜,我们也不交租子,也算跟着你沾光。”

  叶氏心里终于好受了一些,“大哥说的哪里话,你们能去,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叶厚则点头,“是这个理,咱们亲骨肉,相互帮衬是应该的。等以后外甥若能考上功名,我做舅舅的出去了脸上不也有光。”

  说话的功夫,饭也吃完了。

  叶厚则过来也没带衣裳,家里还剩有以前韩敬平的衣裳。叶氏有些为难,按理来说,故人的衣裳给大哥穿不合适,但大哥昨儿就没换衣裳,这一身臭汗总不能再捂一天。

  叶厚则看出了妹妹的为难,“我和敬平亲兄弟一样,不怕那些忌讳。他的衣裳,你都给我,我带回去穿。”

  叶氏忙拿了几身衣裳出来,“大哥,这几身衣裳,当家的还没上过身,都是新的呢。他贴身穿过的,我都给他带走了。”

  叶厚则笑了,“这才对,新衣裳,扔了多可惜。”

  第二天一大早,叶厚则吃了早饭就回去了。叶氏去东耳房看了看,去年剩下的咸肉不多了,只有两大块。叶氏把那一块大的装到篮子里,估计有七八斤呢。又加了三十个鸡蛋,又打了五斤油,一起放到篮子里,一定让叶厚则带回去。

  家里稻子都收回来了,叶氏松了一口气。

  从开镰开始,叶氏心头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一样。她一个寡妇,孩子小的小伤的伤,五亩田啊,壮汉都要干好些天,她一个人要如何把田里的稻子都收回来。

  就在她忧愁的时候,先是黄茂林来了,再是韩明文和韩敬奇等人,最后是娘家兄弟侄子们。叶氏一边在院子里晒稻谷,一边心里默默对韩敬平说道,当家的,你看,我把稻子都收回来了。我娘家人、女婿、二哥和族人们都来给我帮忙,今年头一年艰难些,明年明朗大一些,梅香的伤好了,日子会越来越容易的。

  你放心吧,我们都能过得很好的。

  叶氏现在想到韩敬平,不再是当初那样的悲痛。她的内心仿佛被一股柔软的力量包裹着,支撑着她一直勇往向前。

  叶氏晒过了稻子,嘱咐梅香在家好生看家,自己往稻场去了,稻场里还有许多稻草需要打捆。

  梅香忙完了家里的事情也去给叶氏帮忙,她力气比叶氏还大一些,堆草垛子的时候,需要下力气,梅香冲到了叶氏的前头。

  叶氏背着女儿偷偷摸了摸眼泪,暗自想着,等过几年女儿出门子,除了女婿给的钱,她再添一些,多买几亩地给女儿陪嫁。

  大半天的功夫,母女两个把稻草都处理好了。

  这个时候,韩家岗至少有一半人家的稻子都还没收完。众人都觉得叶氏一个寡妇,今年定然要吊着尾巴,没成想她竟跑在头里,赶着八月十五前一天把稻子都收了回来。

  等下午把明天上街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夜里吃饭的时候,叶氏与梅香商议,“明儿过十五了,你有什么想吃的?”

  梅香笑了,“阿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阿娘给弟弟妹妹们买几块月饼吧,最近农忙,总是吃肉,倒不馋肉吃。只是二伯和明文哥几个人来给咱们帮了忙,阿娘看送点什么东西去呢。”

  叶氏想了想,“那明儿就不买肉了,我想着,明儿咱们开油锅榨糖糕吧。街上的月饼不便宜呢,要是一家送几块,得不少钱。不如咱们自己炸糖糕,炸过的油还能再用呢。再有,茂林这一阵子总来帮忙,你赶紧给他做两双鞋。等过一阵子天凉了,你再给他做两身衣裳。冬天的时候棉袄和棉鞋都要做,等种麦子的时候还要他帮忙呢。”

  梅香点头,“我都听阿娘的,只是,舅舅们来帮忙,咱们要不要送些东西去。”

  叶氏摇头,“以后你舅妈常年跟着咱们卖菜的,咱们别要租子。再有,冬天再给你外婆做一身棉袄。等你表哥表姐们婚嫁的时候,咱们礼送的重一些,也能赶得过来这个人情。”

  明朗在一边听力,心里暗自立志,一定要考上个功名,听说功名越高,名下免税田越多,到时候也能照拂到舅舅们和姐夫。

  八月十五的早上,叶氏把家里弄好了之后,就带着梅香去镇上了。

  今儿赶集的人肯定多,打油的人也多,叶氏多带了二十斤油,菜园里的各色菜凑了一桃子。什么冬瓜南瓜苦瓜装了半挑子,如今绿叶菜少了,就这些瓜多。

  梅香按惯例给黄茂林带了些吃的,今儿没有炒饭,是几个菜饼,这还是一大早赶着做得。

  黄茂林三两口吃了菜饼,抹了抹嘴,“婶子,今儿八月十五,您预备买些什么回去?”

  叶氏笑了,“前儿吃了鸡,昨儿吃了肉,嘴都吃油了,今儿就不买肉了。你家里忙的怎么样了?”

  黄茂林笑着回答,“忙了有一大半了,我阿爹说明儿开始仍旧让我每天都出去卖豆腐呢。”

  叶氏点头,“你阿爹阿娘能干,你再出去卖豆腐,你家里的日子要越来越兴旺了。”

  黄茂林嘿嘿笑了,“婶子先忙,我去卖豆腐了。”

  果如叶氏所料,今儿打油的人特别多,七十多斤油,个把时辰就买完了。平安镇这边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有开油锅的习惯,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都会炸些油条、糖糕和果子吃,比街上买的点心月饼还是划算多了。

  黄茂林卖完豆腐后,急匆匆跑去买东西去了。过了一会子,他手里拎满了东西,往自己的摊位上放了一些,剩下的全拎过来了。

  “婶子,这是二斤肉,我阿爹今儿特意嘱咐我的,按着规矩,我今儿该往您家里送节礼的。这是五快月饼,婶子和弟弟妹妹们香香嘴。我刚才给您留了一块水豆腐和三张千豆腐,等会子用碗装了给您。虽说前两天婶子家里荤菜不断,今儿过节呢,八月十五这么重要的日子,岂能不吃肉。”

  叶氏忙推脱,“茂林,你天天给我干活,还要破费买这么多东西作甚。快都拿回去,要吃肉,我自己会买的。”

  黄茂林强行把东西塞到梅香旁边的空担子里,“婶子不要,我回去了怎么跟阿爹交代呢。这是礼节,婶子可不能让我难做呢。”

  还未成亲的女婿往丈人家送节礼,这是平安镇这一代的规矩。因黄茂林天天帮着干活,叶氏心里根本就没想过还要收节礼。但听见他这样说,叶氏又有些为难。

  梅香笑了,“阿娘,过几天,我给茂林哥做身衣裳。还有,茂林哥,你明儿就在自己家里忙活,别过来了,我家里都忙完了。下回再见面,你把你阿爹阿娘的鞋样子都给我带一份,我给二位长辈一人做一双鞋。”

  叶氏眼睛一亮,“对对对,梅香说的对。”

  黄茂林笑了,“那,那我就等着穿梅香你给我做的新衣裳了。”

  梅香抿嘴笑了,“我手艺不好,你别嫌弃。”

  黄茂林嘿嘿笑着挠头,“你做的定然是最好的。”

  叶氏看了傻女婿一眼,搬凳子让他坐下了,“茂林,你是先回去还是等我们一起?”

  黄茂林先跑回去把自己的凳子搬来了,“婶子,既然您家里都忙完了,我明儿就不去帮忙了。但我明天早上卖豆腐还是会路过你家,我把鞋样子都带过去。”

  叶氏笑着点头,她越看这个女婿越和当家的像,心里对这个女婿越发满意,只要对女儿好,管他是不是读书的呢。明朗以后也不比王家小子差,总能给女儿撑腰。

  叶氏既然决定了让梅香给女婿做衣裳,当即自己去后面赵老板家,扯了新布匹。

  赵老板笑眯眯地接待了她,“弟妹家里农活都忙完了?”

  叶氏客气地回答道,“劳您挂心,亲戚们都来帮忙,昨儿都忙完了。”

  赵老板忽然神秘地笑了一下,“听说黄家小子给弟妹做了女婿?”

  叶氏笑着点头,“是呢,这孩子真不错,他父母上门求娶,两个孩子也说得来,可不是门好姻缘。这些日子三天两头上门给我干活,刚才又买了肉买了月饼给我。这不,我扯些布,让女儿给他做身衣裳。”

  赵老板大笑,“好好好,我也喜欢这个孩子呢。要不是弟妹你动作快,我都想给他说门亲。”

  等算好了价钱,赵老板还抹去了三文钱的零头,叶氏再三道谢,拿着布匹出去了。

  黄茂林听见说这是给他扯的布,当即就要给钱,梅香按住了他的手,“这是我头一次给你做衣裳,你给什么钱,说出去了,别人不说我小气。”

  梅香的小手按在他的手上,黄茂林感觉着那温柔的触觉,顿时心里又开始怦怦直跳,但叶氏在场,他一点异色不敢表现出来,“那,那这一回就让婶子破费了。”

  叶氏摆了摆手,“你既然和梅香定了亲,在我心里,就和我的孩子是一样的,这些客气话就别说了。”

  等叶氏卖完了菜,双方别过,各自回家去了。

  黄炎夏见儿子回来了,头也不抬地问他,“给韩家买了什么东西?”

  黄茂林把担子放下了,“按照阿爹的吩咐,我买了二斤肉,还给了五块月饼,剩下的二斤肉和月饼我带回来了。刚刚韩家婶子在赵老板家扯了布,说要给我做衣裳。还让我把阿爹阿娘的鞋样子带过去,让梅香给您二位一人做一双鞋。”

  黄炎夏笑了,“你丈母娘是个知礼的,等会子让你阿娘给你。”

  提到杨氏,黄茂林心里暗自笑了两声。这些日子,杨氏老实的跟个鹌鹑似的。

  吃饭的时候,黄茂林问她要鞋样子,杨氏让淑娴拿给了他,并未为难,还夸了梅香两句,“媳妇还没娶进门,我倒是先享上媳妇福了。”

  黄炎夏笑了,“亲家母是个知礼的,她的闺女定然也是不差的。”

  黄茂林得了后娘十两银子的私房钱,也不再计较银簪子的事情,一家人仍旧如往常一般,和睦的很。

  梅香回家后,吃了饭就开始裁那块布料。叶氏知道女儿的手艺不差,也不再过问,自己去菜园里干活去了。菜园里的菜越来越少了,她要赶紧补种,过几天还要扒红薯呢。

  说起红薯,叶氏准备下个集弄一些红薯杆去卖。那脆脆的红薯杆子,剥了皮和辣椒一起炒,才好吃呢。

  黄茂林的尺寸梅香已经记在了心里,她从六七岁就开始学针线活,刚开始只是走线,等她走线走的又密实又匀称之后,做袜子、拉鞋底,一样样学了起来。

  梅香以前不出门,在家要么做饭洗衣裳扫地,要么就是针线活不离手,也就到了晚上叶氏才不让她干活,怕她小小年纪熬坏了眼睛。就这,她也不肯闲着,还要跟着明朗认字。梅香从小就知道自己异于常人,就拼命学女红、认字,在家不出门,期待让自己变得知书达理,文文静静。

  她确实做到了,还做的很好。

  以前,谁提起韩掌柜家的大闺女不是翘起大拇指。长得排场,又能干,还识字,王家当时定了这个媳妇,喜得合不拢嘴。哪知韩敬平一去,梅香的闺秀生涯彻底结束。

  如今梅香万分感激父母,当初把她关在家里学针线学识字,如今她有这么多技艺压身,到哪里都不怕。她虽然只有十二岁,做得衣裳丝毫不比经年的主妇们差。她纳的鞋底,又厚又结实。

  梅香裁完了布料,摊平放到一边。恰好,也到了做晌午饭的时刻。

  叶氏走前吩咐她把黄茂林给的那块肉做了,但二斤肉太多了,梅香留下了一半,剩余的都切成块,用热水稍微煮了一下,然后放油,加葱和辣椒爆锅,下肉开始炒。等吵到肉块两面金黄的时候,她又加了些水,等水烧开后,连肉带汤一起放进肉罐子里。

  里锅正好要煮米饭,她把肉罐子放进里锅灶门里,等肉快要熟了,加些红薯粉做辅料。

  光吃肉腻歪,梅香炒了把空心菜。

  等叶氏回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吃饭了。

  叶氏先看了看梅香裁的布料,不住点头,“裁的不错,剩的布头子留着糊鞋帮子。”

  梅香点了点头,和叶氏商议,“阿娘,光给黄家大伯大娘做鞋,他家里弟弟妹妹要不要做些小物件?”

  叶氏想了想,对她说道,“我头先不是给了你一块花布,你给他妹妹做一块手绢。今儿这料子剩下的布头子,给他兄弟二人一人做个荷包,上头绣几根竹子,又简单又清爽。”

  梅香应了,“阿娘快吃饭吧,吃了饭咱们榨糖糕。”

  叶氏笑了,“炸了糖糕后给你阿奶和你二伯家里送几个,还有你七爷爷二爷爷家里。”

  梅香一边用勺子往叶氏和弟弟妹妹们碗里舀肉,一边点头,“阿娘,这糖糕还是您来炸吧,我给您烧火。”

  叶氏把一块肉塞进兰香嘴里,“你也学的差不多了,有我看着你,你怕甚。”

  娘儿几个吃过了饭,叶氏就带着梅香开始忙活了。

  家里仅剩下头先李氏送来的几斤糯米,叶氏取了一部分放在小地窝里都砸成细粉,和面粉一起,加一点酵头子,一起搅成糊糊,放在那里醒一会子。

  叶氏炸糖糕喜欢加馅儿,这回她预备加些芝麻。把芝麻、面粉和糖一起搅成糊糊备用。

  等面糊糊醒好了,锅里倒油,不等油烧沸,用铁稀饭勺子舀一勺面糊糊,连勺子和面糊糊一起放油锅里,等一会子又舀一点馅儿倒进勺子中间,然后再舀一勺面糊糊扣在馅儿的上面。上下两勺面糊糊,正好把馅儿包住了。

  用油炸了一会子后,轻轻晃动勺子,糖糕就从勺子上面自动脱落了。

  叶氏手法娴熟,很快就用了一半的料。她放下勺子,对梅香说道,“你也来炸几个。”

  梅香挽起袖子,系上围裙,洗了手就开始照着叶氏的步骤炸糖糕。

  一个个金黄软糯的糖糕放在了瓷盆里,梅香拿了三个小碗,给弟弟妹妹们一人装一个,让他们到一边吃去,还嘱咐他们别烫了嘴。

  娘儿两个合力,很快就炸了满满两盆糖糕。

  很多时候,自家人其实吃不了太多。韩氏宗族聚族而居,梅香家不管吃什么,崔氏和韩敬奇家里必定要送一些,韩文富和韩文昌家里也不能少了。还有那几个孩子的家里,虽然韩文富命令他们来帮忙。但农忙的时候,谁不是丢了自己家的事情来的。还有一直帮着家里干活的韩敬杰家里,多的没有,一家四五个糖糕总得送,这样算下来,一共十家,一下子就去了四五十个。

  叶氏总共炸了七八十个,用掉了不少油。等锅凉了之后,叶氏把用过的油装到一个大瓷碗里,留着炒菜用。

  趁着糖糕还没凉,叶氏留下三十个,其余全部装到一个盆子里,盆子里放几个小碗,带着明朗就出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