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202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202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姐妹两个各自带着丈夫儿女一起到了梅香家里吃晌午饭,连襟二人一起喝酒,梅香嘱咐妹妹,“以后逢年过节就到我家里来,这里就是你的娘家。”

  兰香给姐姐盛饭,“好,我到姐姐这里来。姐姐要是想出门了,只管去我那里。”

  吃过了饭,兰香回婆家去了。

  叶氏一走,头两天梅香还没觉得有什么,等快到十天的时候,她感觉极度不适,她从来没有隔这么久不回娘家的。

  不光回不了娘家,儿子媳妇和女儿也不在家,梅香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好在家里还有泰和,每天泰和下学后,梅香陪着泰和一起读书写字,看着他习武。

  黄茂林见梅香意志消沉,主动带她出去逛,茶楼酒肆、戏园银楼,每天换个地方,总算能让她高兴一些。

  再说省城那边,慧哥儿到了之后,李先生虽然并不勉强他住自己家里,但坚决让他住在她的陪嫁宅子里,就是头先给青莲送嫁住的地方。

  慧哥儿有些不好意思,“总是麻烦先生。”

  李先生一再安慰他,“不要想那么多,我那宅子空着也是空着,我又不往外头租赁。你们住在里头,也多了些人气。若是在旁人家,媳妇娘家人来借住,还要担心给姐妹带来麻烦。我们家不存在这个事儿,我喜欢青莲比长俊还多。”

  长俊开玩笑,“阿娘,青莲才是您亲生女儿,我是上门女婿。”

  母子二人一起,打消了慧哥儿的疑虑,又送了两个仆人给他用几天。

  等慧哥儿安顿好了之后,把仆人还给孟家。慧哥儿跟着长俊去了衙门,郎舅二人在不同的公署,跟着不同的长官,从公文撰写开始,一样样学习。

  好在孟家是大族,李先生提前打点过了,郎舅二人在衙门只是为了历练,早晚要去考进士,也无人故意为难他们。

  锦屏住在别院之后,带着自家的仆人很快熟悉了附近的地方。慧哥儿把家里的银子都给了她,锦屏并不是个浪费之人,每日安静在家里打理家事,照顾慧哥儿的起居。青莲经常过来,送吃的穿的玩的。

  锦屏有些不好意思,“妹妹,你家里有婆母,还是不要总是送东西给我们。”

  青莲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嫂子不要担心,这都是我婆婆让我送来的。庄子上送来的多,我们又吃不完,我不给哥哥嫂嫂给谁。”

  锦屏接了好东西,时常做些鞋袜孝敬李先生,李先生都是毫不客气地接下,并和青莲开玩笑,“你阿娘娶的好媳妇,倒让我先享福了。”

  小夫妻二人渐渐在省城扎下了根。

  过了一阵子,慧哥儿熟悉了衙门里的事情之后,开始四处看宅子。

  李先生听说后,把他叫了过去,“你要买宅子?”

  慧哥儿点头,“我阿爹说让我看着买一处宅子住。”

  父母之命,李先生不好说什么,“你既然要买宅子,我那栋宅子就卖给你吧。”

  慧哥儿急忙摆手,“不不不,先生的陪嫁宅子,我岂能占了。”

  李先生笑了,“又不白送给你,你照着市价给我钱。我是想着那里一来离衙门近,二来离我家里也近,方便。再者,我这宅子不能总是空着,卖给谁不是卖。你放心,我不止这一处宅子。”

  慧哥儿知道李先生的好意,不好再拒绝,自己去打听了市价,给了李先生八百多两银子,买下这一栋省城比较靠中心位置的两进院子。

  买过了宅子,小夫妻手里的银子就更少了。

  李先生除了让青莲送一些庄子上蔬菜瓜果和活禽,从来不送钱。她知道亲家是送孩子来历练的,不经历生活的打磨,如何能历练。缺钱,是最好的打磨。

  好在慧哥儿终于能从衙门里领俸禄了,一个月的俸禄加上别的补贴,够小夫妻和两三个仆人过日子。

  慧哥儿每个月往家里送一封信,没提买宅子的事情,他怕阿爹阿娘急吼吼过来送银子。

  等入了秋,慧哥儿从衙门里拿的钱终于开始有结余之后,他正准备往家里送信说买宅子的事情,锦屏被诊出有孕了。

  慧哥儿喜得直搓手,围着锦屏转,“你怎么样了?想不想吐?想吃什么?”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五两银子,“这是昨儿上官给我的,你拿去买吃的。”

  锦屏接过银子,笑容温和,“官人真能干。”

  慧哥儿轻轻把锦屏抱紧怀中,“这些日子你跟着我受苦了。”

  锦屏摇头,“一点都不苦,我有吃有喝的,官人对我又好,日子美着呢。”

  慧哥儿轻轻摸了摸她的肚子,“我给阿爹阿娘去一封信,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锦屏低头对慧哥儿说道,“官人,我跟你说,不光我这里有喜信了,妹妹前几日也有好消息了。”

  慧哥儿瞪大了眼睛,“果真?怪不得长俊这几日告假了,我还以为他要走亲戚,居然不告诉我!”

  锦屏拍了他一下,“孩子才上身,哪有到外头嚷嚷的。妹妹前儿把如约打发过来告诉我的,要不是你要送信,我还准备过几日再告诉你呢。知道的人多了,吓着孩子。”

  慧哥儿哼了一声,“你们是亲姑嫂,我是外人。”

  锦屏笑了,“你是做大舅的,难道不希望孩子好。”

  慧哥儿又摸了摸她的肚子,“这下可好了,到时候他们两个一起出生。”

  青莲接到嫂子这边的信儿之后,惊奇不已。

  李先生也觉得又有趣,“这两个孩子居然一起来了。”

  长俊拍手,“这下可好了,我怕大舅兄嫉妒我,都没敢跟他说。”

  青莲嗔怪他,“胡说,我大哥才不会嫉妒你。”

  李先生立刻吩咐家里下人,往慧哥儿那边送了许多东西,还送去一个经验老道的嬷嬷,让她好生照看锦屏,并一再嘱咐她不可拿大,若对舅爷和舅奶奶不敬,严惩不饶。

  这回李先生不再提什么打磨孩子的事儿了,她知道慧哥儿两口子手里不是特别宽裕,凡是给青莲预备的东西,都往那边送一份一模一样的。

  黄茂林和梅香接到信之后,欢喜的差点跳起来。

  梅香立刻就要收拾行李,“茂林哥,不管你去不去,我要去省城看媳妇和女儿。”

  黄茂林立刻拦住她,“急什么,再等等。”

  梅香看向他,“你难道有什么计划?”

  黄茂林让她坐下,“两个孩子才有了身子,我们这会子去,她们又要迎接我们,不免劳累。再说了,媳妇是个好孩子,咱们去了,以她的性子,定要照顾我们吃喝,还要每日到你面前来陪着。咱们不在,她和慧哥儿倒没有那么多规矩,轻松自在。你若真想去,再等一等吧,等孩子稳了再说。”

  梅香听黄茂林这样一说,顿时止住了脚步。是啊,儿媳妇的性子,再不肯错一点,自己去了,反而给她添麻烦。

  黄茂林拍了拍她的手,“慧哥儿才买了宅子,手里定是空了,咱们托可靠的人多送些钱过去,比什么都好。你再等一等,最多明年,你要是想去,咱们搬到省城去也行。”

  梅香双眼发亮,“咱们也搬过去?家里怎么办?”

  黄茂林笑了,“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泰和也大了,张师傅跟我说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导泰和的。为了泰和的前程,咱们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你给我一些功夫,我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咱们虽然要搬走,这里也不能随意甩手,以后每年我单独回来两趟查账,你只管安心和孩子们在一起。”

  有了这个保证,梅香再也不急着去了,夫妻二人往省城那边送了信和钱,嘱咐孩子们好生照顾身体。

  等过了两三个月,明朗和明盛先后往家里送了信。明朗去了南边一个还算富庶的中等县做了县令,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游宦生涯。叶氏跟着他一起,到了南边后非常适应,还给梅香寄来了一些土特产。

  明盛第一站留在了京城,去了翰林院,再苦读三年,散馆后再谋出路。

  京城米贵,明盛算是寒门子弟了。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一个月给个二三两银子还不够吃饭的。他和婉柔只带了两个仆人,小夫妻节俭度日。

  好在明盛不是个死要面子的,除了去翰林院,他有时间就到外头接些私活,教孩子读书、做些文书上的事情。渐渐地,身边人发现他教孩子特别有一套,开始有达官贵人请他业余时间去家里教导家中子弟,给的回报自然也很丰厚。

  梅香接到信之后往两个弟弟那里先后回了信。

  时光悠悠,来年初夏,青莲先生了个女儿,锦屏后生了个儿子,两个孩子只差了半个月。

  慧哥儿本来还怕妹妹生了女儿孟家不喜,等看到李先生和长俊整日抱着孩子不撒手,这才放下了心。

  慧哥儿在这边也认识了许多同僚,他家在异地,衙门里的一些关系好的人都上门来庆贺他喜得贵子,长俊也跟着跑前跑后张罗。

  梅香接到信后,把那信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真好啊,她有外孙女了,也有孙子了。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脸,在镜子中照了照,头发仍旧乌黑,脸上一条褶子也没有,两只手白嫩的很,略微有些肉肉,手指中间还有浅浅的小梨涡。

  很多人都说,梅香长了一双有福气的手,你看她腰肢纤细,双手却有肉,一看就是享福之人。

  梅香忽然笑了,黄茂林正好回来了,“笑什么呢?”

  梅香把信给他,“你有外孙女和孙子了。”

  黄茂林欣喜地接过信,一目十行看完,眼中又有了些水光。

  他放下信,拉着梅香的双手,“家里的事情我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咱们下个月就走。”

  梅香问他,“要不要先送信过去。”

  黄茂林笑着摇头,“不送,省得孩子们为咱们破费准备东西。”

  过年的时候,因为锦屏肚子大了,不能奔波,小两口没回来。黄茂林去了信,已经和儿子媳妇透漏了自己要去省城的消息,具体什么时候去却没说。

  过了几日,黄茂林带着梅香回了平安镇,先去看望黄炎夏。

  慧哥儿中了举人之后,黄炎夏就搬回了平安镇。他已经快六十了,头上添了许多白发,但人却非常有精神。

  杨氏也老了,身上看不到一丁点争强好胜的气质,每日和黄炎夏一起,带着那个不大机灵的小孙子。

  黄茂源热情地招待了哥哥嫂子,听说他们要搬去省城,一家人都愣住了。

  黄炎夏最先反应过来,“好,好,去吧,你比我有出息,能去省城,咱们老黄家在平安镇算是头一份了。”

  黄茂源也也跟着高兴,并再三保证,“大哥大嫂只管去,平安镇这边的事情我替你们看着。”

  淑娴听说大哥大嫂回来了,带着方孝俊和两个孩子一起来吃晌午饭。

  方孝俊的学堂越办越红火,附近镇子的孩子们都来求学,他已经歇了继续科举的念头,如今的目的,就是把儿子培养出来。

  在家里吃过饭之后,黄茂林又带着梅香去了郭家,郭老太太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人有些糊涂,但仍旧认识这个外孙子,还让郭舅妈拿糖果给外孙子吃。

  黄茂林留下了一些礼物和银子,辞别了郭家人,又去叶家。

  在平安镇逗留了三五天,总算把各处亲友都拜访了一遍。

  回到荣定县之后,夫妻二人一起收拾东西,把金银细软都带走,粗笨的东西都留下,他们以后还经常回来的。家里下人带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由贵仁和细月统领。

  人心不可测,主人家长期不在,难保仆人会作乱。黄茂林又去拜访了张县尉,请他帮忙看着一些。梅香也去看了妹妹,请她家帮着看着两处田庄。

  常家是大地主,最擅长的就是管理田庄,兰香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五月底的一个早晨,夫妻二人租了几辆车,带着儿子和张师傅以及几个仆人,趁着天刚蒙蒙亮,为了不惊动旁人,静悄悄地出发了。

  才走没多远,忽然听见有人一直喊,“姐姐,姐姐。”

  梅香从车窗里往外看,见兰香坐了一辆车快速往这边赶来。

  姐妹二人相拥着哭了一阵子,梅香安抚妹妹,“妹妹,以后我们不在家,你要是有了难处,及时给我们送信。若有急难之事,可以去找四叔,也可去去找张县尉。你别难过,我以后还回来的。”

  兰香点头,“姐姐,我不难过,姐姐去和儿女们团聚,我替姐姐高兴呢。姐姐姐夫去了,要保重身体。家里的事情,我会替姐姐看着的。”

  梅香给妹妹擦了擦眼泪,仿佛她还是那个腻在自己怀里要糕点吃的小妹妹,“好乖乖,别哭,姐姐走了。”

  姐妹辞别后,梅香又上了车,从车窗里对着妹妹挥了挥手。黄茂林一打马鞭,带着妻儿往省城去了。

  天边,太阳升起来了,黄茂林看向省城的方向,心里有些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