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173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173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夫妻两个吃了饭之后,先把泰和哄睡着了,然后也一起歇下。

  黄茂林先醒过来,外头还热着呢,且梅香上午的模样吓到了他,他也不敢离开,就一直守在堂屋里看账本子。

  梅香带着泰和一觉睡了好久,等起来之后才彻底恢复,头也不晕了,也不犯恶心了,没感觉到燥热。

  泰和起来之后按照惯例先喝奶,然后就要下地去玩。

  梅香看了看太阳,没有晌午那么吓人,让王聚宝和贵仁一起跟着泰和。

  黄茂林让细月把吊在水井里的那个西瓜切了,给前院儿也送去一些,众人一起分吃。

  等到太阳快落山了,夫妻二人带着泰和一起出门了,先去给青莲买了一些上学用的东西。两口子不识货,那什么竖笛、围棋,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叫好。

  但黄茂林知道一个道理,人不识货,钱识货,只管买那贵的就是了。

  梅香偷偷笑话他,“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暴发户!”

  黄茂林咧嘴,“店家最喜欢我这样的!”

  等买过了东西之后,夫妻二人先回韩家接了女儿,又去学堂接了儿子,然后一起慢悠悠往回走。

  一路上,青莲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说李先生知识渊博,一会儿说李先生弹琴好听。

  慧哥儿在一边插嘴,“李先生家的儿子孟大郎今儿头一天去我们学堂里,学问扎实的很,舅舅问的功课,就没有他答不上来的。”

  黄茂林摸了摸大儿子的头,“既是个好孩子,你就与他多来往,请教学问也好,多交个朋友也罢,他们母子远道而来,我们也该尽些地主之谊。”

  一家四口说话的功夫就到了家,慧哥儿进门后先帮着劈了些柴。

  这是黄茂林规定的,每天要帮家里干些活。挑水劈柴扫地,不拘什么都行。一来免得养懒了身子骨,二来也知道生活的艰辛。

  青莲也帮着梅香一起收衣裳,一一叠好之后放到柜子里。

  等做完了这些事情,兄妹二人一起读书去了。

  自此,青莲也开始了每日外出读书的生涯。好在韩家离得近,倒不费事。黄茂林每天早晚接送两个孩子,其余时间要么在家里陪着梅香,要么就到处跑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清净平和。

  青莲不在家,梅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泰和身上。

  泰和长得飞快,才几天的功夫就走得稳稳当当的了。伴随着他走路稳当的过程中,梅香发现了一件让她吃惊不已的事情。

  才刚刚一周两个多月的泰和,一只小手就能轻轻松松拉得动二三十斤重的东西。

  头一回看见泰和把太师椅打翻,一只小手拉着到处跑,梅香吓得赶紧过来夺下了椅子,又看了看儿子的小手,上面也没受伤。

  梅香对着泰和的小手吹了吹,“乖乖,疼不疼?这椅子这样沉,你拉它做甚?”

  泰和听不懂,冲着阿娘嘿嘿直笑,又要去拉椅子玩,梅香这才发现那沉重的太师椅在泰和手里就跟个小板凳一样。

  梅香的心顿时揪到了一起,难道这孩子也是个大力气的?老天爷,这可怎么是好!

  等黄茂林回来之后,梅香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黄茂林没有吱声,先逗着泰和拉着椅子跑,又让他拉更重的东西。逗了一会之后,黄茂林才相信了梅香说的话。

  他见梅香一脸忧色,忙着安慰她,“不用担心,泰和是个男孩子,力气大一些也无妨。我们好生教导他,让他不要随意欺负人,力气大一些也不是坏事。”

  梅香想到了自己幼年时候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因为力气大,阿爹阿娘从来不敢让我出门,怕我打伤了人家,又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泰和虽然是个男孩子,也不知这事是好是坏。”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不要急,他还是个小孩子呢。小娃儿有时候爆发力大,长一长说不得就正常了。”

  黄茂林一再相劝,梅香这才暂时把这事情丢在一边。

  才操心完了泰和力气大的事情,这小家伙又开始给梅香找新的麻烦。

  他除了力气大,吃的也多,跟同龄人比起来,他两天吃的东西抵得上人家吃三天的。

  这也就罢了,家里又不是养不起,多吃一些身子骨长得结实。

  除了这些,泰和的小脑袋瓜子也精的很。你看他虎头虎脑,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孩子憨厚,其实就是个小精豆。

  家里谁也别想瞒着他吃东西,但凡闻着点味儿,他就能把吃的东西翻出来。因他年纪尚小,许多东西还不能给他吃。哥哥姐姐有时候背着他吃点心,他一听见人家嘴巴动,立刻跑过来仔细查看。

  慧哥儿和青莲立刻紧闭着嘴巴一动不动,泰和仍旧不相信,非要扒开哥哥姐姐的嘴巴查看一番。若发现你嘴巴里有东西,立刻要掏出来。有时候哥哥姐姐不肯让他查看,他就对着人家的脸呼呼拍两下。

  泰和不让家里人背着他吃东西,他自己却偷偷吃东西。

  柜子里面有许多点心,因慧哥儿和青莲大意,拿点心的时候被泰和看见了,这可了不得,他的心就挂在上头,无时无刻想去拿东西吃。

  梅香没有办法,把点心换了地方,要不了两三天又被他发现了。

  梅香气得和黄茂林抱怨,“这孩子嘴巴真馋,整日又没饿着他,见了什么都想吃。”

  黄茂林抱过儿子,对着他圆圆的大脑袋亲了两口,“小娃爱吃,才能长得更好。”

  泰和见阿娘总是把点心换地方,他也学精了,一旦找到放点心的地方,自己偷偷拿一些藏起来。

  有时候他能记得起来,趁着人不注意拿出来吃。但小娃儿记性差,经常忘记,那点心就放坏了。

  到后来梅香干脆不在家里放点心,每次少买一些,回来分一分,全部吃光。

  你以为这样就能难倒小泰和吗?

  他自己要出门买!

  泰和渐渐知道了钱可以换东西吃,故而时常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去抽屉里找钱,然后让阿爹阿娘抱着他上街。就和当初慧哥儿小时候一样,凡是他进过的店铺,再次走过门口,一定要进去买些东西才行。

  日子呼啦啦的过,一眨眼到了中秋节。

  这是一家人头一回在县城过中秋节,梅香异常重视。

  节前两天,梅香去点心铺里买了些上好的月饼和糕点。往叶氏那里送了一些,豆腐坊和油坊里送了一些,又往左邻右舍以及黄茂林的那些生意伙伴那里送一些。

  当然,各处也都有回礼。特别是叶氏那里,明朗收到了许多人送来的礼,叶氏除了送给张县尉家,也只能往女儿这里送了。

  中秋团圆日,黄炎夏忽然有些想回家,他的根在平安镇,平日倒也罢了,一到年节就会想回去。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因为水玉坊里太忙碌,他还要帮着黄茂林带徒弟,也没工夫想回家的事情。

  这回中秋节,水玉坊已经能周转的开,徒弟们也渐渐能做许多事情,黄炎夏就萌生了想回去的意图。

  黄茂林与他商议,“阿爹,要不我把阿娘和弟弟一家子都接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等过了节之后,茂源一家子人就回去,阿娘若是愿意,留在这里也使得。水玉坊里暂时还离不开您呢。”

  黄炎夏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是这样没出息,总惦记着落叶归根。你说这县城里多好,整日人来人往,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能想得到。但我时常还是想回大黄湾,惦记那几间破房子。”

  黄茂林笑了,“别说阿爹,连我都经常想回大黄湾。我在那里长大,时常做梦能梦见那个地方,不管是镇上的屋子还是县里的宅子,梦里面从来都不会有,只能梦见老宅。”

  黄炎夏也笑了,“那是你最初的根,忘不掉也是正常的。”

  黄茂林托人往平安镇带了信,八月十五那天上午,黄茂源自己驾着车,带着妻儿和老母亲一起来了县城里。

  泰和满周岁的时候,杨氏带着二房一家子来过,这回是熟门熟路,也不用人接。

  中秋节那天早上,水玉坊照常营业,半上午的时候都关了门,所有人都去黄茂林家里过节。油坊那边,韩明辉兄弟二人被叶氏接走了。

  梅香提前让家里人买了充足的鸡鱼肉蛋,准备好生过个节日。

  黄炎夏等人先到,梅香亲自上了茶点,“这些日子辛苦阿爹了。”

  黄炎夏摸了摸泰和的小脑袋,“你也辛苦,给我养了这几个好孙子。”

  泰和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看着旁边茶盘子上的果子,黄炎夏连忙拿了一块软和的东西给小孙子吃。

  梅香打过了招呼之后就去厨房,让慧哥儿和青莲一起在这边陪着阿爷说话。

  今儿要做两桌酒席,黄家自家人一桌,黄茂坚昨儿已经回老家去了,外头剩下的伙计们和下人坐一桌,王妈妈带着几个丫头到时候在厨房里吃。

  梅香刚和王妈妈把菜色定好,黄茂源一家子到了。

  梅香和黄茂林一起出门迎接,把二房一家人引进了正房。

  双方互相厮见行礼,然后各自落座。梅香问候了杨氏,杨氏也客气的问候了梅香一家子,还让梅香转达对叶氏的问候。

  说过了客气话之后,梅香让慧哥儿带着榜哥儿去玩儿,红莲要跟着梅香一起去厨房帮忙,堂屋里只剩下黄炎夏夫妇和黄茂林兄弟。

  黄茂林问黄茂源生意情况,后者大略说了说,总归是没有太大起色,自然也没有退步。

  说过了生意上的事情,又说田地,这是黄炎夏比较关注的。

  黄茂源认真回答父兄的问题,“今年收成还可以,这回是各家都在田里忙活着呢,等回头租子都收上来了,我给大哥送过来。”

  黄茂林点头,“田租的事情不着急,你如今还是两辆车吗?杨大郎干的如何?”

  黄茂源看了一眼杨氏,见杨氏把头转向一边喝了口茶,也不避讳她,“大郎干的还可以,我上个月又添了一辆新车,这回找的不是亲戚。”

  黄茂林点头,“只要可靠就行,未必一定要用亲戚。”

  杨氏许久不见黄炎夏,关心的问候他的生活,“当家的身子骨可好?我总在家里担心你,你如今也上了年纪,可要保重身子。”

  黄炎夏点头,“你放心吧,我好得很。豆腐坊里又有伙计又有徒弟,我只动动嘴皮子就行。吃穿上头茂林和他媳妇周到的很,就是认识的人少,没个说话的。”

  杨氏笑了,“老家的人如今都羡慕当家的,到县城里享福来了。”

  黄炎夏想到前几日黄茂林跟他说的话,问杨氏,“你在家里也无事,愿不愿意留在县城里跟我一起住?”

  杨氏瞟了一眼黄茂林,“我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

  众人都知道杨氏的心思,她想留在这里。整个平安镇的人背地里都窃窃私语,后娘就是后娘,黄掌柜发达了搬去了县里,把亲爹接走了,后娘还留在老家。外人可不管黄炎夏是不是来帮黄茂林带徒弟的,人家只觉得他是来享清福。

  杨氏刚开始也没往这上头想,等流言传到她耳朵里,杨氏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今日黄炎夏这样一问,杨氏立刻心动了,但又怕黄茂林不同意。

  黄茂林心里明镜儿似的,立刻接口,“阿娘若是不嫌弃,就留在县城里跟我们一起过。”

  杨氏尴尬的笑了笑,黄炎夏帮着解围,“孩子们的一片孝心,你就留下吧,跟我一起住在水玉坊,我独自一人住了间大屋子,你留下帮着给大伙做饭,只洗我一个人的衣裳就好。”

  杨氏见他们父子都这样说,这才就坡下驴,“那我就留下了,别的不说,做饭我还是会的。”

  黄茂林眯着眼睛笑,“那就有劳阿娘了,我给阿娘开工钱。”

  杨氏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不过是做饭罢了。”

  梅香正好带着红莲进来,也跟着说客气话,“那就要劳累阿娘了,本该我去的,只是家里孩子多,我也走不开。若是让下人去也不合适,显得我偷懒似的。以后我每日打发个丫头过去,给阿娘打下手。”

  杨氏笑眯眯的客气,“不妨事,我在老家也无事可做。榜哥儿每日去读书,家里的事情红莲都能操持的过来,我这把老骨头都养懒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茶吃点心,一边说闲话。

  黄炎夏看着满屋子的儿孙,心中无比熨贴。

  杨氏看到虎头虎脑的小泰和,心中羡慕不已。榜哥儿都这么大了,红莲也没说再生一个。

  红莲心中也叫苦,她如何不想再生两个,可她就是怀不上,能有什么办法呢!

  榜哥儿许久没见哥哥和妹妹,跟着一起在大伯家里乱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