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13章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13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7:04 来源:免费小说

  黄炎夏很快把一锅豆浆处理好了,就等豆腐成型。那边,黄茂林正不停地搅拌另一口锅里的豆浆。

  黄茂林不怕杨氏不好好烧火,若因为火不好弄坏了一锅豆浆,阿爹头一个要问她的错,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等天将将亮的时候,黄家的豆腐终于都做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晚上好~~

  作者今天加更这么多,喜欢的亲请记得一定要收藏文章和作者呀,爱你们~~

  第23章 挑担子独自上路

  黄茂林今儿要独自开始挑大梁了,以前,他都是和黄炎夏一起出门去卖豆腐。

  黄炎夏卖了十几年豆腐,十里八乡,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哪些人家难缠,哪些人家和善,这几个月的功夫,黄茂林都记了个**不离十。

  黄家父子卖豆腐,不逢集市走的迟一些。每到一个村子,一边摇铃一边吆喝,“豆腐,卖豆腐”,清脆的铃铛声配着吆喝声,在寂静的清晨,能传出好远。

  谁家需要豆腐了了,听见这个声音,有的带了黄豆出来,有的拿了钱出来。庄户人家基本上都是用黄豆换,若家里黄豆没有了,又来了客人,倒是会咬牙摸出两个铜板来买豆腐,只有住在镇上的人家才会回回都拿钱买豆腐。

  黄家离镇上只有四里路,倒不是很远。黄炎夏每日带着儿子以他家为中心,方圆五里路之内,他都会走个遍,包括镇上。

  逢集的时候,黄炎夏会走的更早。他要先把周边远一些的村子走一遍,然后再去镇上摆摊子,离镇上近的人家都会去镇上买豆腐。

  前些日子农忙,逢集的时候,他一大早把黄茂林送到镇上看摊子,自己回家栽秧。背集的时候,他一个人走街串巷卖豆腐,把黄茂林留在家里干活。

  这几日,黄家十几亩田的秧都栽完了,爷儿两个又恢复了每天早上担挑子卖豆腐的惯例。

  卖了几日后,黄茂林忽然与黄炎夏商议,“阿爹,咱们两个每日一起,要走好远的路,回来时都半上午了。不如咱们两个分开,一人挑一些,一来担子轻一些,二来,也能早些回来。”

  黄炎夏刚开始觉得儿子胡闹,卖豆腐是那样容易的?你一个半大小子,人家定然要欺负你。

  杨氏也不答应,“茂林,你才多大,家里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让你挑大梁。你就跟着你阿爹一起,总要多打磨几年才好放你一个人干。”

  黄茂林软磨硬泡,“阿爹,要不,这几日您就在后头跟着不要说话,您看我一个人能不能挑得动担子。总是让您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儿子也不忍心呢。”

  黄茂林这话半真半假,他心疼黄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黄炎夏就喜欢听这种体恤人的暖心话。如杨氏,抓住了黄炎夏的喜好,整日对继子笑眯眯的,黄炎夏就觉得杨氏不算太坏。

  果然,黄炎夏听儿子这样说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儿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愿意多干,做阿爹的总不能一直拦着,若拦狠了,他灰了心,变成个懒汉岂不更糟。

  黄炎夏索性就听儿子的,自己在后头跟着,让黄茂林挑着担子在前头走。

  有人来买豆腐时,黄茂林卸担子、称豆子、切豆腐,样样都利索的很。

  有人开玩笑,“黄老爹,你可算熬出头了,儿子也得力了。”

  黄炎夏咧嘴笑,“他还小呢,全靠乡亲们照看他。”

  黄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脸对人。有他跟着,并无人为难黄茂林。且黄茂林天生笑颜,长得也不差,谁看着心里都舒服。

  这样跟了几日后,黄茂林再次提出单独去卖豆腐的要求。黄炎夏仔细想了许久,不顾杨氏阻拦,答应了儿子。

  今儿,是黄茂林独自出门的头一天。黄炎夏只给了他两大板豆腐,让他去西北边几个村子卖。西边几个村子因良田多,乡亲们家里略微殷实一些,难缠的人少。

  今儿是背集,爷儿两个天一亮就出门了。

  没有黄炎夏跟着,黄茂林感觉又新鲜又紧张。他只挑了两板水豆腐,担子比较轻,走起路来比较轻快。

  先去了王家凹,众人见他独自一个人来的,不免惊讶,也少不了打听。黄茂林始终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认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气地岔开话题,不会让人家觉得尴尬。

  一路走过来,他都很顺利。到了韩家岗时,担子里的豆腐没剩多少了。

  梅香听到吆喝声,愣了一下,然后拿出碗,摸出两文钱,牵着兰香的手一起出门去了。

  因兰香非要亲自拿着那两文钱,姐妹两个出门后黄茂林已经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后头喊,“黄家大哥,且等一等。”

  黄茂林听见有人喊,回头一看,一眼认出了梅香。

  他放下担子,“大妹妹买豆腐?”

  梅香点点头,“明儿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们来不来,我先买一些备着。上回欠您的半文钱,前几日还给黄老爹了。”

  黄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说过了,明儿我还来,大妹妹今儿不用买太多。”

  梅香点点头,“那,我就要一文钱的水豆腐。你明儿过来,给我带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爱吃那个。”

  黄茂林笑着点头,“行,我给大妹妹带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个不好克化。”

  黄家水豆腐是一文钱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块呢。

  梅香用碗接过豆腐,让兰香给黄茂林一文钱。兰香乖巧地把一文钱递过去,黄茂林接过钱,见兰香歪着头看着他,颇是可爱,轻轻摸了摸兰香头上的小揪揪,兰香忽然冲他笑了笑。

  黄茂林也对着兰香笑了,这下兰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后。

  梅香摸摸兰香的头,“咱们回去吧,黄大哥慢走。”

  黄茂林点点头,笑道,“大妹妹客气了。”

  梅香转身就牵着妹妹走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的背影,都说韩家大妹妹变厉害了,可我看她又讲道理又能干,父母不全的孩子,难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黄茂林挑起担子,也转身走了。

  第24章 慈父心攒钱能手

  黄茂林回家后,黄炎夏还没回来。

  他一进门,杨氏立刻迎了上来,“茂林,今日如何?可有人为难你?”

  黄茂林放下担子,笑道,“阿娘,我今儿顺利的很。家里可还有饭?我饿得不行了,先让我吃两口饭吧。”

  为了不想让杨氏继续追问,黄茂林担子还没放下,就说肚子饿了。杨氏一向以慈母自居,自然不能不让他吃饭。

  杨氏本来想问账目的事儿,听见黄茂林要吃饭,她也不好再追着问,只得勉强笑道,“都给你留着呢,稀饭在锅里,菜在碗架子上,稀饭锅旁边还贴有两块锅盔,你和你阿爹一人一块。”

  黄茂林把担子放到豆腐坊里,出来后一边往厨房走一边笑着对杨氏说道,“辛苦阿娘在家做饭了。”

  杨氏扯了扯嘴角,“你们爷儿两个出去辛苦,我做个饭是应该的。”

  黄茂林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又对杨氏说道,“阿娘去忙您自己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会照顾自己的。”

  杨氏也不再跟着他,“那你慢些吃”,说完就回正房去了。

  黄茂林盛了一大碗浓稠的稀饭,拿了一块锅盔,夹了几筷子菜,端着碗就坐在灶门下的小板凳上吃饭。

  黄家正房是黄炎夏夫妇和淑娴居住,东西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东耳房是放粮食和黄豆的地方,西耳房空着的。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一间杂物间,西厢房两间屋子,黄茂林和黄茂源一人住一间。

  倒座房共有四间,最东边是门楼,往西边来是豆腐坊,占了两间大屋子,最后一间是库房,里面存放了许多农具。

  库房和西厢房之间的院墙上开了个小门,小门里面用一扇影壁挡着的。绕过影壁,进去后发现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牛棚、猪圈、鸡圈和柴火棚子,茅房也在这里。

  杨氏回正房后,去了女儿的西屋。

  黄茂源早晨起来后,把牛牵出去放了两圈,回来吃了早饭就跑出去玩了。家里秧栽完了,他除了放牛也没有别的事情干。

  黄茂源读了一年的私塾后就说脑仁儿疼,死活不愿意再去读书,整日到处疯跑。淑娴正在房里,杨氏近来正压着她做针线。

  见杨氏进来了,淑娴忙起身,“阿娘,大哥回来了?”

  杨氏看了看她手里的活计,“你忙你的,不用出去。”

  淑娴又坐下了,“二哥到哪里去了?阿娘,大哥跟二哥这样大时,都知道跟着阿爹滤豆浆了。”

  杨氏摸了摸她的头发,“你还小呢,不用操心那么多。上午就把这两行线走完了,然后歇一会子,别把眼睛看坏了。”

  淑娴点了点头,“阿娘放心,我做完这个就不做了。”

  说起黄茂源,杨氏也有心操心。黄炎夏预备找个地方让黄茂源去当学徒,杨氏不答应,当学徒多苦,整日挨打挨骂。但若说让黄茂源跟着磨豆腐,杨氏又心疼,磨豆腐更苦。

  两口子争执不下,黄茂源就一直闲着。大儿子这样勤快,老二如今虽说只有十岁,以后的路子也要开始预备起来了,总是这样玩,也不是回事。杨氏心里也发急,但她一来舍不得这份家业,二来又舍不得儿子去吃苦。如今只能这样混着,最好永远不用分家才好。豆腐坊让老大管着,挣了钱是大家的。

  但不管杨氏怎么想,她也不敢说出来。

  黄茂林在厨房吃了一大碗稀饭和一块锅盔后,肚子有个七八成饱了。这会子吃早饭本来就有些迟,他不敢吃多了,等会子中饭再吃吧。

  他才放下碗,黄炎夏回来了。

  黄茂林忙迎接了过去,“阿爹回来了,先吃饭吧,我才放碗。”说完,他立刻又拿了只干净碗,把剩下的一大碗饭全部盛给他,剩的菜也倒进他碗里,又把那块锅盔放在上面,双手端给了黄炎夏,顺带搬了张凳子,放在正房廊下。

  杨氏也出来了,“当家的回来了。”

  黄炎夏点点头,嗯了一声,洗了手后,接过碗坐在廊下就开始吃饭,一边吃一边问,“你今儿如何?可还顺利?”

  黄茂林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堆铜板,一边笑道,“今儿再顺利不过的,阿爹,钱都在这里呢。两大板水豆腐,卖到最后几家一家多给了一二两,一共五十四文钱。二十斤千豆腐,一共三十文。两样拢共八十四文钱,都在这里。”

  黄炎夏心里有谱,两大板水豆腐一共八十斤出头,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

  他一边吃饭一边说道,“头一日能卖得这样好,果真不错。卖到最后都是要添一些,明儿你换着方向走,如果总是一样的路,每次卖到最后都是那几家,旁人家得不到优惠,时间久了也不好。”

  黄茂林点点头,“我听阿爹的。”

  杨氏看了一眼放在旁边小凳子上的一堆铜板,笑着说道,“茂林真是能干,头一日竟没让人占了便宜去。”

  黄家有一件事情最让黄茂林满意,那就是家里的钱都是黄炎夏在掌管。黄炎夏需要知道豆腐坊的出息,故而一直亲自管账。

  黄茂林的一应开销,都是直接从黄炎夏手里走。唯一能让杨氏钻空子的地方就是黄茂林的衣衫,黄炎夏给了钱,买什么样的布不还是杨氏说了算。

  杨氏给黄茂林纳的鞋底都比旁人薄一些,非常容易破损。黄茂林的鞋底总是破,杨氏只笑眯眯说不妨事,刚开始他以为自己的脚太费鞋,还有些内疚。

  有一回,他回外祖郭家,走着走着鞋底磨破了。等到了郭家后,他舅妈让他脱了给他补一补。精明的郭舅妈一眼就发现这鞋底比正常鞋底要薄很多,禁不住大骂杨氏,“黑了心的贼婆娘,既然给人做了后娘,不管你心里愿意不愿意,该你做的事情你总得做好。若不想做后娘,当初就正经找个大小伙子去做原配嫡妻,别贪图黄家有田地有作坊要嫁过来。黄家的豆腐坊,可是我们姑奶奶在的时候一起置办的,如今你好处都得了,平日装个好人样,背地里却这样刻薄我们姑奶奶唯一的骨血,也不怕将来穿肠烂肚而死。”

  黄茂林听见继母玩这样的小手段,心里也灰了心。郭家舅父原要跟着黄茂林一起回来问黄炎夏,当时才十一岁的黄茂林拦住了外家人。他自己回去后想了很久,直接把这事儿告诉了黄炎夏。

  黄炎夏心里也有些生气,在听见儿子没让外家人来闹之后,他心里满意儿子的懂事。他知道想让后娘对继子如同亲生的一样太难了,杨氏还愿意给黄茂林做鞋,附近别的几家在后娘手底下讨生活的孩子,有的连鞋都没得穿。

  黄炎夏不想和杨氏为这个事儿吵嘴,毕竟杨氏也给他生了一儿一女,闹出去了,一家子脸上都难看。但他要给郭家一个交代,也不能让大儿子小小年纪就对家里寒了心,更要对得起死去的郭氏。

  黄炎夏想了许久,决定把新置办的五亩上好的水田直接写了黄茂林的名字。郭家听说此事后,看在黄茂林的面子,没有再提此事。能提前把田地写上外甥的名字,总好过以后便宜杨氏那贱人。

  杨氏当时极力反对,“当家的,茂林还小呢,写他的名字,说出去旁人要说这孩子不孝了。”

  黄炎夏直接对她说,“你我不说出去,谁知道呢。再说了,迟早总是要给他们兄弟的,早点写孩子们的名字,以后也省得再改,多跑一趟衙门,多费一道钱。”

  杨氏被噎的半天没说话,黄炎夏直接堵死了她的嘴,若外人知道了,就是你说出去的。

  杨氏后来知道了鞋底的事情,不敢再马虎,用心做鞋。她若是哪里做的不到位,黄炎夏也不说她,就私底下补贴大儿子,三十五十的,没少给黄茂林钱,过年过生也都有红封,连郭氏以前的银首饰和其他的贵重嫁妆,黄炎夏都给了大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