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裂明 > 第364章 安北都司

裂明 第364章 安北都司

作者:泥潭蚂蚁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0 04:17:11 来源:88小说

就在易飞率领大军徐徐回返山西之时,京城之外的多尔衮也是志得意满的开始向蓟镇外缓缓而退。这一次虽然抢的东西比预想中要少的多,但是好在没有了镇西军前来折腾,只有高起潜慌慌张张带来的三万不到的关宁军还算的上是一些麻烦,但是也是仅仅是麻烦罢了。

高监军这一次到来祭出的依旧是抱成一团,以监视为目的的勤王行动。但是这一次,他却是错的极为离谱,不仅是误判了形势,而且对于己方的军心士气萎靡不振的情况也是没有估料到。他作为这一次仅有的勤王大军,再也没有了友军为他牵制清军,于是也是终于让他明白了坚守根本是守无可守的道理。

清军只是一个冲击,就来到了大营之外。然后事情便简单的多了,在一排身披数层重甲的死兵拉倒栅栏之后,关宁军就连基本的抵抗也没有,立即作鸟兽散。幸亏这是准备精良,骑兵众多的关宁军,依靠着众多的骑兵,清军的战果其实并不是很大。

但是关宁军的溃败也是让清军再无顾忌,甚至连追杀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已经快要断粮的清军兴趣更大在于各个城池之中,在扫灭了这一支连麻烦都算不上的勤王大军后,整个京畿便是如同脱光的娘们一般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半个月下来,京畿各地二十余座城池便陷入滚滚狼烟之中,无数的大明百姓和他们的钱粮便汇聚于清军的营中,每一日,清军便庞大了一分。每一日,都有一座甚至数座城池沦陷,那熊熊的大火甚至可以让黑夜为之黯然!

那是一座座被压抑已久的清军屠城后造成的情景,无数的尸体在烈火中被焚为灰烬!鲜血柒红了每一寸土地,这次清军在吃了大亏之后,更是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百姓头上,所到之处,最先攻下的数座城池都是被屠戮一空!

半个月后,已经抢得足够财物的多尔衮也是不敢多做停留,向山东方向虚晃一枪,吓退山东总兵刘泽清之后,清军不敢多做停留,直接押解着人口财物快速的向关外而去。但所走之前更是重兵耀武扬威于北京城下,让崇祯脸色铁青之下,却是丝毫办法也无。

不久后,杨嗣昌也是匆忙带着大军返回京畿,但是留给他的除了一片白地之外,清军早已经不知去向。这次清军入寇虽然时间最短,但是所造成的破坏却是远远过于任何一次!至少三百万人口被杀或被掳走,各类物资和钱粮的损失更是多的无法统计!而且耀武于京城,更是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北京统治更加变得脆弱!

杨嗣昌匆忙带兵来援,流寇更是趁机尾随而来,很是打了数场胜仗。这也是杨嗣昌迟迟难以到达京城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则是,杨嗣昌发现麾下的官军已经不再如同之前一般的听话了,众多官军在建奴面前也是表现出了极为保守的态势。尤其是之前刚刚策封了平寇将军的左良玉,更是直接借口湖广匪患为重,拒绝听调入京。

但是杨嗣昌发现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左良玉,带着数万陕西兵,河南兵奔赴京畿。这一次他也体会到了孤立无援的痛苦,内无可昂然而战的战兵,外有强敌虎视京畿,杨嗣昌一个月的时间便是老了十多岁。

与其说大军入京勤王,还不如说是官军一路磨蹭着等待着建奴退兵的消息。快马二十天的距离,官军整整走了一个多月,前锋甚至还未踏入京畿三府的范围之内!而一听到建奴撤兵的消息,官军士气顿时大振,速度也是提高了数倍不止。仅仅两天后,便是出现在真定府范围,五天后便已经接近顺天府。可以说,杨嗣昌此次回军入援,一点效果也无,更是将剿匪的大好形势也付诸东流。

崇祯十二年八月中,在建奴已经退兵半个多月以后,杨嗣昌终于风尘仆仆的带领勤王大军到达京城之外。但是此时的京畿已经成为了一片焦土,更是千里不见人烟,形同鬼域!对于杨嗣昌,崇祯并没有太过苛责,但是杨嗣昌却是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到了现在,对于易飞的恨意更是直欲冲破九重天!在他看来,若是易飞不出塞,或者说听闻京畿之变后迅速入京救援,那也许事情就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尤其是听说,易飞竟然在距离宣府外极近的地方,不直接穿越宣府前来,而是缓缓退军至山西镇。然后筹措钱粮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筹措完备的消息后,更是破口大骂易飞儿狼子野心,无君无父之辈!

但是暗地里骂归骂,杨嗣昌却是丝毫不敢在人前如此,如今他也是知道易飞对他的恨意。若是他敢于公开质疑易飞,做出朝廷都不敢轻易动作之事,那易飞几乎八成的可能会直接起兵清君侧,以如此暗弱的明军对阵战无不胜的镇西军,杨嗣昌觉得最后自己肯定会和汉时的晁错一般,被皇帝拿出来挡替罪羊。

若是如此憋屈的死在易飞手中,那杨嗣昌绝对是不会愿意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施彼人之身的做法,也是让杨嗣昌品尝到其中的苦涩。尽管他心知肚明,易飞这是故意让他的四正六隅计划无法进行,但是他却是根本说不出来。毕竟之前易飞上书出塞之时,也是他鼓励皇帝同意此事,毕竟在当时的杨嗣昌看来,易飞要么深陷于塞外,数年内不能抽身,要么就得在塞外不断的流血和消耗,无论哪一条都会让易飞慢慢的衰弱。既能实现兵不血刃的平了易飞的势力,又能让其无法在自己剿匪之时出来捣乱。

当初一举两得之举,现在却成了让自己功亏一溃的障碍,这也是让杨嗣昌恨透了建奴,更加恨透了易飞!

“杨阁老,宁武候上书了!陛下派人前来请阁老入宫协商。”这时,一个家丁进来禀告道。

“那易飞都说了什么?”杨嗣昌几乎是咬牙切齿的问道。

“听宫里的公公言道,似乎宁武候有重开安北都司之意,皇上圣意难断,特请杨阁老前去详议!”家丁显然早已经打听好了,毫不迟疑的说道。

“贼子!”杨嗣昌恨恨的道,京畿危亡之际,不思报效朝廷,反而擅开边衅,哪有为臣之礼仪?

当杨嗣昌匆忙到达东暖阁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相互对眼算是打一个招呼,杨嗣昌便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安稳坐下。自去岁温体仁倒台之后,周延儒也是顺利成章的步上内阁首辅的宝座。但是他也是很快发现,这个位置已经不象是以前那么的让人羡慕,而是如同一个烧红的烙铁一般,烫的人根本不能安稳的坐着。国家多事之秋,无论是流寇,建奴还是皇帝本人,都不是好对付的。但是既然坐到这个位置上,崇祯根本不可能再给他选择的机会,但是对于目前一片糟糕的局面,他也是束手无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对策,只能少做少说。

少做便是做的少,出的错也会少,少说也是同理。但是身为大明首辅,若是一直不说话,也是一种错。见崇祯的目光投向自己,他干咳一声,组织了一下言语,“陛下,老臣以为,如今东奴,北虏势大。既然宁武候有此心,那便准了他所奏,重开安北都司,有镇西军坐镇北疆,日后北疆会少许多战事。”

杨嗣昌一愣,如今的他是最见不得有人替易飞说话,刚要开口,一向与周延儒走的近的工部新任尚书苑景文立即表示附议。

苑景文这一表态立即将杨嗣昌给激的大怒,愤然起身道,“易飞!****耳!国难当头,不思报效皇明厚恩,相反挟势以邀朝廷,此辈乃祸国秧民之辈,若再助涨其势,何以制之?”

周延儒冷冷一笑,阴阳怪气的道,“杨大人此言是否言过其实了吧?众所周知,崇祯十一年东奴入寇,易飞可是率部与建奴连连血战,丝毫没有退让,所部损失之巨,和斩获首级之多可是有目共睹!至于易飞从何时转变,为何一怒而回山西,那也是人皆尽知之事,杨大人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小吧!”

这一番夹枪带棒的话语立即让杨嗣昌勃然变色,尽管他在卢象升战死唐水河畔之事中所起的作用可谓极大,但是这事做的十分隐秘,而且杨嗣昌历来备受圣宠,根本无人敢于提及此事。但是周延儒如此直接的说出来,也是让他顿时狼狈不堪,但语气依然十分强硬,“周首辅些许本官听不明白,周首辅可拿的出来证据?!”

眼见大明首辅与皇帝宠臣杨嗣昌大战在即,刑部尚书刘泽深,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事不关已之辈,也是弯腰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似乎想将鞋子上那灰尘一颗颗全部数清楚一般。

“行了!”就在气氛就要向骂街上面转移之时,崇祯冷冷的声音也是及时传来。

杨嗣昌有些愕然的看向崇祯,却是发现崇祯皇帝冷冷的目光也是一下子逼了过来,原本气势汹汹的杨嗣昌顿时惶恐跪倒于地,这事要说崇祯一点证据也没有,哪是根本不可能之事,而且杨嗣昌也是明白,崇祯对于因卢象升一事,让易飞对于朝廷产生巨大的裂隙之事也是极为不满。顿时低下了头,一声不敢再吭。

“就以周爱卿所言,内阁写个章程给朕过目!”崇祯威严的目光扫视完整个大厅,冷冷的扔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东暖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