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裂明 > 第257章 膨胀的基础

裂明 第257章 膨胀的基础

作者:泥潭蚂蚁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0 04:17:11 来源:88小说

位于镇西卫的匠坊是易飞最为喜欢去的地方,但是今日易飞却是不请算来,因为他得到一个消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来看上一番。

由于生产自生火铳的保密性,镇西卫火铳匠坊如今已经独立出来,在乔甸山铁矿的西北面。附近有一条叫屈野河的河流,水流也算湍急,在河边不远处,易飞看到了这具庞大的水力钻床,一个木石制的简单机械,在水流的作用下,石盘便带动钻头缓缓旋转前进。

这水力钻床看上去很简单,但优点却很明显,钻磨铳管时永远不会累,而且可以保持固定的精度与质量,不象人力操作一样,因体力与精力的原因出现偏差。

依易飞估计,就这简单的水力钻床,比起人力,工作效率至少提高几倍,一个工匠还可以同时照看几台钻床。如果以后有机会改进,或许一台水力钻床的效率更可以提高十几倍。

当然,这种水力钻床也是有缺点的,便是成本较高,操作时也经常需要更换钻头,易飞估计,这水力钻床成本与工作效率是一对一,不过易飞看来这还是值得的。比起将来的大量生产枪械,这些成本是易飞可以承受的。

而且依易飞目前的情况,对火铳的需求量庞大,镇西卫工匠也是缺乏,机械的推广,并不会出现抢夺工匠饭碗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影响古时机械推广的最根本原因。

看着这庞大的水力钻床,易飞赞叹不己,他问道,“程乐,用这钻床钻取铳管,几日可钻取一根铳管?”

程乐略略估计了一下,“回大人,往日用人力钻取铳管,需要近月时日,而用这种水力钻床,五日左右,便可钻取铳管一根!”

大明的火铳通常为八棱型,铳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做铳腹,细的做铳口,火铳初制时还是粗胚,镗内粗糙不平,这样的火铳,自然不能作战,便需用钻头将铳镗钻大钻光。钻镗技艺较精,人力也有限,在大明,好的钻头与挫刀都是采用上好的堕子钢,堕子钢己经算是当时上等的硬钢,但其实钢性与后世还是相差甚远,用堕子钢钻铳膛,还是很难钻,一个月才能钻光也可以理解。

而且铳膛钻好不就完了,还需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又制作螺丝后门等,所以当时打制一门鸟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与设备,产量还不会很高,大部分时间便是消耗在这铳管的钻镗上。

其实当时大明工匠中己经普遍使用一种人力钻床,便是用木料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进步不少,但还是很累,改进成水力后,便如虎添翼了。

易飞眼前的水力钻床,便是这种人力钻床的改进版,钻膛速度飞快地提高到六天一根,这效率的的提高可说是非常显着了。

听了程乐的话,易飞也是吃了一惊,“五天一根?”

他在这水力钻床的周边走了几个来回,就这简单的机械,可以六天钻取铳管一根?

建立了水力钻床两百座,一个月可以钻取铳管一千根,需要人手不过五十人。余者工匠都在打制其它部位,月可生产火铳近千门。

由于增加人手,加上新开设水力锻床数十座,盔甲厂一个月成品两百副全甲也很轻松。各厂规模的扩大,对铁料的需求急速增多,打制一千门火铳,需要熟铁四万斤。打制精良铁甲二百副,需要熟铁三万多斤。还要打制腰刀长枪等武器,各方需要铁料都是天文数字——相对此时的大明而言。

旺盛的需求下,乔甸山那个铁矿矿工急速增加到一千人,他们大量使用火药开矿,使火药厂的工匠也急速增加到三百多人。

论起生产能力,易飞现在的军工科在整个大明算是出类拔萃。

不过易飞也发现一个问题,就算以自己极为出众的生产力,火铳还好……从崇祯七年一直到现在几年中,自己门下打制出来的盔甲,竟比不过一次性从清兵手上抢夺的盔甲数目。

六月与建奴一战,此战自己夺回各样甲胄近万具,相当自己所有工匠日夜打造五年盔甲数。

虽吃惊这个发现,易飞也不会因此停下自己军中的武器打造与研制,造不如抢,那是流寇思想,易飞一向鄙视。

算算自己军中原来盔甲,还有从清兵手中夺回的盔甲数,朝廷拔下的盔甲等,易飞现在己经有盔甲一万六千余副。其中铁甲约二千五百副,还有众多的棉甲与锁子甲。

从清兵手中夺回的盔甲运回镇西卫后,镇西卫制作盔甲与军服的工匠日夜赶工,将它们改造成大明军队的甲胄样式。如果这些盔甲未来全部装备军队,镇西军豪华的装备阵容在大明各将稳排第一。

“自生火铳的打制进展如何?”对于与李闯一战中大出风头的鲁密铳,易飞也是十分的向往,但是他知道这种技术积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成行的,退而求其次,得到自生火铳也是十分不错。

“大人见谅,相比于鸟铳,自生火铳匠工们还不太熟悉,如今匠工们依旧在磨合,产量还是不尽人意。不过,平均每天一百五十杆火铳,卑职可以保证!”程乐答道。

易飞点点头,心情舒畅的详细观看各处厂房,从火药厂一直看到火铳厂。相比当初的凌乱,现在各厂完善了许多,也不再有工匠缺失之虑。

易飞解救回来的十多万百姓,加上那些流入平虏安东两卫的闯军流民,内中至少有好几千的工匠。这些工匠一一被统计出来,纷纷送入镇西卫各匠坊中,只要易飞钱粮跟得上,未来在几年之内,他都不会有工匠之缺。

易飞主要为燧发枪而来,这个技术在镇西卫算成熟了。他的军中,就有百多门张维世发给的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有了实物参照,打制起来就更容易了。

比起碍手碍脚,雨天无法使用,作战要拖根长长点燃火绳的火绳枪,燧发枪颇有优势。当然,燧发枪不是没有毛病,燧石冒出的火星经常不足以引燃火药,使哑火现象时有发生。扣动扳机需要很大的力度,从而影响精度。

燧发枪还有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延时发射。从扣动扳机到真正射出,有一个明显的延迟过程。任何对移动的目标开火,射手射击前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没有任何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虽说燧发枪有这一系列毛病,性价比远远比不过同时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火绳枪,不过历史证明燧发枪是未来火器发展的趋势,易飞还是决定大力发展。

有了燧发枪,就可以考虑用刺刀代替长矛,这也是大势所趋。

不过初期刺刀的安装与加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制造刺刀对钢质要求极高,相关冶金生产难度极大,没有优质钢铁,造出的刺刀没刺两下子,或是撞下盾牌就断了,然后被对方砍死刺死。

曾有例子,二战后期日军由于缺乏钢材,导致造出的刺刀质量飞速下降,刺刀刺入人体后飞快变弯或者折断。

没有优质钢铁,造出的不合格刺刀在肉搏上没有丝毫优势。而且要造刺刀,对火铳上套筒卡座之类的配套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对现在镇西卫手工工厂的生产是个严峻的挑战。

刺刀必须能快速装卸,装卸部分相对精密的零件容易损坏,增加成本。刺刀比大刀长矛之类的武器更容易损毁,原因其插上去前,充其量不过是一把轻匕首……

当然,火铳使用刺刀也有优势,因为不需要专门的长枪兵了。

这利弊间的权衡,让易飞还没决定军中是否要使用刺刀,还是暂缓数年,等技术成熟后再说?带着这个心思,易飞仔细巡察着屈野河边军工坊。

“盔甲火铳已经可以进行量产了,而平虏安东二卫的屯田到明年夏收之时也能见到成效,爆兵的基础也是有了。只要熬过这两年,就再也无惧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