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裂明 > 第116章 天下大乱

裂明 第116章 天下大乱

作者:泥潭蚂蚁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12-30 04:17:11 来源:88小说

易飞来到招待张维世的房间外,心中还在犹豫着这个高官是否已然起身。向前走近几步,却已经听到张维世与董卫国两人相谈的声音。

易飞也有些惊奇,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大明的官僚们应该连办公都不会太过于积极,更别说还能有早起的习惯。真实这倒是有些冤枉大明的官僚们了,虽然他们大多数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却摊上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开国元首,老朱的努力尽人皆知,他对于官员的认知也是觉得应该和他一样。早起上班,这从大明开国便被列入官员考核的条目之中,虽然此时吏治已经完全崩坏,但是高级官员们还是会注意自己的影响。

“卑职易飞,拜见大人!”虽然易飞并不知道这些,但是对于肯早起上班的官僚还是在内心十分的钦佩的,认真的行了一礼。

“原来新郎官来了!来,坐!”张维世遥遥伸手虚扶,等易飞顺势站起后,含笑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谢大人!镇羗所简陋的甚,大人还住的惯么?”易飞在张维世面前可不敢一屁股坐实,老老实实的挨了半个屁股坐下,客气的问道。

“易千户客气了,心所安,无处不安。这地方本官觉得十分舒适!”张维世含笑的回应道,接着将话题岔了开来,“易千户,本官正与董大人商议秋税之事,既然你也到了,不妨一起听听!”

“这个卑职如何敢……”易飞站起身刚开了个头,就被张维世伸手制止住,只好轻轻的坐下。

“无妨,只是私下聊聊罢了。董大人你将镇西卫所应交纳的夏粮秋税与易千户说说吧!”张维世淡淡的道。

“那下官就僭越了!”董卫国应了一声,向着易飞道,“今年秋税,上面已经开始催促了!我镇西卫起运秋粮计一千五百六十三石二十六升一合三勺每石征银八钱,共征银一千二百四十八两余,起运脚价银百十四余两。桑丝百一十五斤零一钱,征绢二百一十二匹,计征银九百一十六两五钱六分三厘。崇祯七年,我宁武加征银二百七十四两六钱四分五厘。以上共征银二千四百二十两余!”

“夏税秋粮,本所各存留仓米二十九石四斗,每石征银七钱。共征银二十两五钱八分,备本州官吏俸粮支用。夏税秋粮,本州各存留儒学仓米二百石,每石征银八钱,共征银一百六十两,备本州儒学师生俸粮支用。”

“而具体到你镇羗所,则为秋粮夏粮合计二百七十六石,桑丝征绢合共银一百六十三两!”

听到董卫国一口气说完这些,易飞小小的松了口气,这个数字还是难不倒自己,但是董卫国下一句话立即就让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当然,再加上火耗路损和各种摊派副税,这个数字还得翻上一倍!”董卫国有些不忍的扫了易飞一眼,这个数字他已经是一缩再缩之下才得出的。

易飞心中也是一寒,他明白董卫国眼睛中表达出的意思,如此亲近的关系也仅仅让步到这里,镇羗所距离卫城仅仅百里不到,税收就这么加了一番,那若是关系较远的又该负担何等之重?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关系的情况下又该如何?这一番税收下来,又该多出多少流民?

易飞的脑海中也是浮现出胡家堡那些难民的惨况,拖家带口,人人神情麻木,走着走着一头倒地不起,更有的一个不小心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只有路边一堆堆枯骨。为了一口吃的,不惜委身的小女孩们……

“大人,山西连年大旱,百姓困顿不堪,卑职……”易飞回过神来,开口便想劝说张维世能够减免百姓一些税粮,但是话一出口,立即就知道不对,立即停住。

“易千户不必担心,方才本官已经同董大人商议过了,你为国立了大功,此次本官便免了你这一年的税粮!”张维世误以为易飞是为自己求恳,当下含笑温言道。

“谢过大人!”到头来便宜了自己,易飞也是有些无言,但是能省则省,易飞也知道自己目前的斤两,虽然张维世对他有些看重,但有些事还不是他能掺合的。

“税粮之事,朝廷催促颇急,本官也不能多待于此,已经耽误了数日,本官今日便要赶回宁武,主持此事!”此次到来,主要是安抚好易飞这员悍将,如今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而税粮之事,崇祯一朝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对于怠慢此事的官员也从来决不姑息,张维世深知崇祯的脾气,这回是真的不敢耽误。

“我等送送大人!”董卫国和易飞忙起身行礼。

张维世出了房门,早有家丁准备好一切,张维世进入马车,易飞两人直送一行人等出城数里,这才折转而回。

而董卫国并未回城,在城外与易飞作别后,也是匆匆赶回卫城,税粮既然已经开始,那是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

崇祯七年六月,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多死,弓矢皆脱,虽然之后陈奇瑜一则轻信流寇,二则粮饷不足,不能久围,只能相信流寇投降的诚意,却最终让流寇死里逃生,犯下大错。

但是崇祯此时也是看到了全灭流寇的希望,既然陈奇瑜能够一点就将流寇全灭,只是短于粮饷罢了,至于粮饷,那还不好办,大明子民万万,再加一点不就成了?只要粮饷充足,那剿灭流寇自不难!

随着北京的一声令下,全国内轰轰烈烈的征粮收赋的运动正式开始!而崇祯七年,本来已经被官兵打败包围的流寇们也是十分庆幸的赶上建奴入寇官军这大批北调勤王这一良机,绝地逢生,从覆没边缘成功突围而走。

痛定思痛,崇祯有感于两线作战的弊端,这位一心想中兴大明作出一番大事业的皇帝,对于大臣所奏议的先安内,后攘外的策略十分赞同。于七月间再次下达了加练饷的诏令,每亩加收一分银,全国共加练饷二百七十余万两,以应对流寇起义军。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过崇祯这几年的努力,敢于为民请命的官员或贬或杀,剩下的官员在保住自己的官位身家和为民请命这两个不难选择的题目之间也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这些还是一些有正气的官员,而大部分官僚则是趁势火上加油,能够赶上这躺加税的顺风车,自己也从中大捞一笔!

无数各种名目的加税也是如同牛毛一般的出现,而各种火耗摊派更是让人咂舌,往往是正税的数倍,十数倍,甚至数十倍,各地农民纷纷破产,倾尽家产也是填不上这个窟窿。

再交尽最后一粒粮食之后,这些原本的农民发现辛苦一年所产出的粮食远远不足以用以交税,在万般绝望之下,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的流民。

而一些灾区更是苦不堪言,仅陕西一省,连年大旱之下,百姓早已衣食无着,但是朝廷根本看不到这些,没有免税不说,摊派的税粮更是亩地数两之多,这种数目的税粮别说灾年,就算太平年间风调雨顺的年增也是绝对交纳不起。大批百姓卖儿粥女也是难以为活,大批百姓纷纷饿死家乡,剩余的不死的则是纷纷远走异乡,流落乞讨。

远在北京的崇祯圣明天子不知道这些,也许知道也装作不知道,虽然大明内部已经完全是一片的哀嚎,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积极措施!一旦地方拖欠税粮,或贬或杀毫不手软,只是一心想着凑足粮饷从速剿灭为祸大明数年的流寇,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建奴。

而刚刚在郧阳刚刚大败而逃的李自成等也是避开官军主力,又一次窜入了陕西境内。遍地饿孚的陕西大地就象是一堆干柴,不,一堆干草!在李自成等微弱火星稍一引诱,立即遍地反旗。

李自成等本来大败之下,手下丁士锐减,许多头领更是凄惨的只剩下数十人,但是在陕西大地上随意一走,便是恢复起了大部,虽然战力却是远逊于之前,但是声势却是已经远超彼时!

此时,匆匆赶来的官军却发现,这些原本狼狈逃窜的流寇竟然又一次成了气候!而总督四省大军的陈总督却已被捕入京待罪,大军群龙无首,更畏于流寇声大振,纷纷裹足不前。

而最敢于战的卢象生却是远在山西监视建奴大军,不及于此,各路明军眼睁睁看着流寇席卷河南,却只是跟在流寇身后,并不与之交锋。

而新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在崇祯一再催迫之下,虽未完全整合明军却只能向流寇发起攻击,却是在凤翔府小挫,前锋左光先部官兵大败于流寇的埋伏之下。各路明军更是分崩离析,只是观望。

而洪承畴毕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一时小挫,但是趁李自成等忙于裹带流民入伙之时,已经整合了三边明军。虽然李自成等人数已经达到二十万,但是永济苪城一战,李自成等又是哀嚎遍野,在陕西再也站不住脚,东窜进入河南灵宝汜水等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