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冲天斗神 > 第五十五节 文儒

冲天斗神 第五十五节 文儒

作者:黑天魔神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4:45 来源:免费小说

  玲珑宝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寻宝探测器。它对金银珠宝几乎没有反应,只有接近某种特殊锁扣配件,或者对其自身有用珍宝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强烈的热感。

  沿着这股热能的方向指引,杨天鸿抬起头,目光越过孟雄、孟奇父子两人中间的缝隙,落到了远处门房敞开的厅堂内部。在那里,黑色沉香木制成的案几上,摆着一块三尺多高的珊瑚。此物通体呈大红色,蔓生的枝岔向上伸展,仿佛一团被法术牢牢固定的异样火焰。

  楚国临海,珊瑚这种东西很常见。在海边渔村里,经常可以看到用珊瑚当做玩具打闹的孩童。不过,孩童把玩的珊瑚都是小块零碎,谈不上什么造型,颜色也多为灰白。一般来说,尺把高度的珊瑚就可以成为商品,售价也颇为昂贵。尤其是通体鲜红的珊瑚,由于生长位置处于深海,采集不易,加之体型巨大,用价比黄金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以孟家这种巨富而言,类似的珊瑚最多只能算是奇物,算不得珍物。当然,其价值,更是远远不及一颗元气丹。

  想到这里,杨天鸿收回目光,对着站在面前的孟氏父子微微一笑,拱手回礼:“孟先生好,您客气了。”

  孟奇站在父亲身后略后的位置,脸上挂着笑意。他当然清楚元气丹的价值,也明白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一颗元气丹的人,不是显贵就是修士。无论攀上哪一种,对自己都有利无害。只不过,在这种场合,显然是父亲出面比自己更加合适。若是想要加深与杨天鸿之间的个人私交,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孟雄身穿一套茶色湖绸员外衫,头戴折角软帽,服侍花纹只是普通的松木。只有走到近前细细观看,才会发现所有花纹都是极细的银色丝线绣成,虽然豪奢,却并不显眼。

  “时值盛夏,鄙舍荷花盛开,前日偶得大鱼,甚为鲜活。若是老夫一人独享,未免太过于奢靡。小儿无意间提起与杨公子乃是至交好友,想要相邀饮宴,老夫今日也打算宴客,于是二事并作一事。呵呵!正所谓:众乐陶陶,乃人生快事也。”

  孟雄说话带上了许多文绉绉的字眼。也只是在这种特殊场合,他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诗文功底。如果换了与其他商人之间的交流谈话,肯定就要直白浅显得多。

  杨天鸿微笑着再次回礼,视线落到了站在孟雄身侧,,身穿儒生服饰,形貌不俗的两名客人身上。

  孟雄侧身让开,先介绍左边那位须发花白,面带浅淡笑意,眉眼间隐隐有所倨傲的长者:“这位是我的好友,大楚国子监司业崔籍,字文清。”

  崔籍,崔文清?

  听到这里,杨天鸿微微动容,连忙整理衣冠,神情严肃,双手高举过头顶,朝着崔籍恭恭敬敬行了个礼。

  国子监司业虽然只是六品官员,却相当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清华、北大副院长。官职大小与否并不重要,在文人圈子里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崔籍有些意外,慢慢撸着胡须,皱起眉头,问:“我与你素不相识,只不过今日孟干城(孟雄,字干城)邀约赏荷鱼宴,这才得以相见。你并非学文之人,老夫区区一介文儒,何德何能值得你行此大礼?”

  杨天鸿弯着腰,恭敬地回答:“我自幼父母皆亡,听府中老人们提起,先父在时,对文清先生之名很是崇拜,即便上阵领兵杀敌,随身行囊里也总会带上一本先生所著的《听涛文集》。”

  崔籍的目光有些闪烁。看得出来,杨天鸿的回答让他很是意外,却很是受用:“哦!真有此事?”

  杨天鸿认真点头道:“府中老人均为当年跟随先父的亲卫。世间之人欺瞒哄骗,为的,不外乎“名利”二字。他们若是欺骗于我,无可得名,也无可得利。何况,父亲留下的那本《听涛文集》还在,纸业通篇都是父亲当年留下的阅读心得与注解。先生若是不信,待我这就命人回府中取来,一看便知。”

  这番话说得通俗直白,利害关系剖析深刻,不由得人不信,即便是崔籍自己,也微微点头,神情和目光都变得柔和,带有一丝快慰和骄傲。

  杨天鸿很清楚如何恭维一个人。

  文人与武将不同,他们更注重名声。杨府家中的确有崔籍所著的《听涛文集》这本书,但父亲是否看过?杨天鸿就不得而知。当然,杨大山和杨大海等老人从未说过骠骑将军上阵也要带书之类的话。以崔籍的名望,断然不会当众要求自己把旧书取来一观真假。即便事后提起,杨天鸿也有充足的时间提书做旧。

  这也是一种赌博,赌得是人的心理,以及文人的骄傲本质。

  旁边,另外一名身材比崔籍略矮,身材清瘦的中年人抚掌大笑:“骠骑将军文武双全,此事民间早有传说,如此看来,倒也非为虚假。文清兄,你那《听涛文集》从此可以名扬天下。说不定,本朝武将也会纷纷跟风,人手一本。”

  孟雄连忙上前,指着此人,对杨天鸿介绍:“这是我多年好友,翰林院编修毕元,毕安常。”

  杨天鸿侧身行礼,语气同样恭敬:“先生大名,天鸿已是久仰。”

  毕元属于那种性格洒脱的人,他对杨天鸿的话感到好奇,抬起右手,指了指自己,不太相信,带有几分讥讽地问:“怎么,你居然知道我的名字?”

  虽然是翰林院编修,可是毕元的名望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崔籍相比,有此一问也是正常。当下,站在院子里的几个人纷纷把目光投注到杨天鸿身上。尤其是崔籍,更是皱起眉头,锐利的目光在杨天鸿身上来回打量,仿佛他就是一个故作恭维的骗子。

  “我怎敢欺骗先生?”

  杨天鸿摇摇头,恭敬地回答:“天鸿乃是归元宗门下弟子,宗派里的各位师兄,来自各国州府。其中,有一位柴宁师兄来自北地燕国常宁府。他不止一次提起,常宁府地处偏僻,文风不盛,毕先生自幼家境贫寒,仍然刻苦研读。由于战乱,毕先生一家辗转来到我大楚,虽然参加科举,案卷填报仍然还是用的“燕国常宁”籍贯。荣登进士榜后,毕先生从未忘记过故国身份。此事在常宁当地人之间传为美谈,并非小子我刻意编造。”

  听到这里,毕元脸上的讥讽之色渐渐消失,神情变得庄重而感慨。

  “没想到故国旧地,仍然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我早已入了大楚之籍,祖先之地的人却对我念念不忘。果然是亲不亲,家乡人啊!”

  此话一出,再也没有人对杨天鸿抱有疑问。尤其是“归元宗”三个字,更使他身上平添了一层高贵神秘的光环。

  修士,乃是方外之人。无论是谁,对于修士总有一种本能的亲近。

  孟雄看见有些冷场,连忙招呼众人进入宴会厅:“来,来,来,诸位今日来此,是为了赏荷品鱼。杨公子天资聪颖,文清和安常两位先生也是儒道高人,与其站在这里,不如大家坐下来饮酒作诗,岂不美乎?”

  ……

  酒宴就摆在荷花池旁边的长廊上。透过旁边敞开的房门,可以看见客厅案几上那颗硕大无比的红色珊瑚。

  孟雄准备了十多条金色鲤鱼,每条都有两斤上下,鲜活无比,养在一个巨大的青瓷水缸里,来回游动。

  各人面前都有一张黑漆食案,调料不外乎酱醋、茱萸、姜蒜之类。一名身穿短衫的庖厨从缸中捞起鲤鱼,刀光上下飞舞,鳞片一层层剥落下来。厨师手法极快,鱼鳞刚刚刮净,不取腮,不剖内脏,体表带有血丝的活鱼正在翻跳挣扎,就被递给旁边负责切片的另外一人。雪亮的刀光再次翻滚,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鱼肉已经装盘摆好,如同朵朵盛开的花瓣。

  大楚临海,水网密布,国人自古就有生食鱼脍的习俗。发展至今,无论蘸料还是剖鱼技法,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杨天鸿用象牙筷子夹起一片鱼肉,对着阳光,可以看到晶莹剔透的玉石颜色。连声赞叹之后,鱼片浸入蘸料,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一股自然的甜香鲜美滋味,瞬间在舌头尖上弥漫开来。

  一位美貌婢女提着酒壶走过来,笑吟吟地把杨天鸿面前银杯倒满。酒是陈年佳酿,颜色已经变成淡黄,粘稠得如同蜂蜜,酒壶提起的时候,杯口与壶嘴之间还连着细长滑丝,久久未断。

  望着回廊下面多达十余亩的莲叶荷花,杨天鸿品了一口酒,不禁赞道:“美食美景,美不胜收。孟公府上这荷花果然鲜艳无比,只是可惜少了些。否则,若是面积阔达万顷,那必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此言一出,首座上的主人孟雄,分作两边客座的崔籍、毕元三人,纷纷放下手中的筷子,脸上露出惊讶和古怪的神情。

  生性豁达的毕元连连抚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果然是好句。不知,可还有下文?”

  杨天鸿微笑着拱手行礼:“小子也是一时偶有所得,凭空吟来。若论是此文章,无论如何也不及文清、安常两位先生,又怎敢班门弄斧?”

  不等毕元说话,杨天鸿迅速转换话题,把目光转向摆在面前的鱼脍:“此鱼滋味儿甚美,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孟公以特殊手法在池中养成。”

  “哦?”

  孟雄三人眼中精奇之光更甚,崔籍干脆放下筷子,颇有兴趣地注视着杨天鸿:“说说看,你觉得此鱼应该是如何养法?”

  杨天鸿夹起一片鱼肉,笑道:“此鱼肉质极紧,显然是活水池塘中常年游动所致。鱼和人一样,吃饱了就会慵懒犯困。所以,投放鱼食数量决不能多,如此一来,群鱼才会为了食物相互争抢,进而肌腱扎实紧凑,不至于松软棉烂。”

  “此外,池中鲤鱼数量绝对不能多,否则活动空间不足。投放鱼食也必须鲜活,最好是虾虫之类。我观孟公府上水池构造特殊,想来,这养鱼之所应是围绕回廊而建。鱼群想要就食,必须沿回廊不断游动。其间,驱赶之法应该是以清水溪流为引导,以阴晴天气不同为辅助,进而使得鲤鱼肉质肥美,紧绷却不失口感。”

  崔籍直接把视线转向坐在上首的孟雄,问:“此子所言,对否?”

  孟雄面带惊讶,点头道:“的确如此。”

  毕元对杨天鸿的说法颇为好奇:“我观你是首次来此做客,怎会对此地养鱼之法如此熟悉?”

  杨天鸿继续笑道:“家父乃是本朝将军,世间之事,总有“规矩”二字。无论军阵还是养鱼,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勇士必须在战阵之中杀人立威,鲤鱼也是为了活命争抢食物。二者道理都一样,区别不过一为人,一为鱼而已。”

  馒头白发的崔籍双眼紧盯杨天鸿,口中不断赞叹:“好一个万变不离其宗。之前你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必也是出于此。老夫与安常的兴趣一样,快说说你的下文。”

  杨天鸿脸上露出几分尴尬之色,他从食案前站起,对三人作了一拱,诚恳地说:“那的确是偶感而发,小子家学乃是武道,无论如何也不及二位先生。现在感悟已消,能够得此两句,已是满足,又何来下文之说?”

  毕元却不愿意就这样放过杨天鸿,他端起酒杯,大笑道:“骠骑将军文武双全,你身为他的嫡子,就应该继承父亲之道。好了,我也不勉强于你,既然感悟已消,那我们就从头再来。反正都是在孟公府上,玩笑话也不会传与外面得知。这样吧!我们就以各自擅长的方面作些诗文,评价方式也做些修改,只看各人意境,不论文仄平调,你看如何?”

  这相当于给了杨天鸿一个台阶。毕竟,崔籍和毕元年纪见识远远超过杨天鸿。若是几人在诗文方面拼斗,说出去未免给人以大欺小的感觉。若是转为兴趣方面,也就是普通的饮酒作乐罢了。

  这提议不错,最为年长的崔籍慢慢颌首,孟雄也笑着说:“那么,作为彩头,总得有些好处才是。这样吧,我就拿出……”

  “等等!”

  话未说完,杨天鸿已经抬手制止了孟雄。他对着三人诚恳地说:“安常先生已经说了,诗文只看意境,不论文仄平调。既如此,孟公若以重金珍物作为彩头,未免有些惹人闲话。不如这样,我们每人就以各自喜欢,以现在就能看到,或者拿出的一件东西为注。不知诸位先生,意下如何?”

  说着,杨天鸿取出一只玉瓶,摆在桌上:“这是三枚锻体丹,乃是我归元宗授业传师亲手炼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小子并非故意炫耀,三位年龄都是我的长辈,尊敬师长,理当如此。对于文清、安常两位先生,小子仰慕已久。就请给天鸿一个考校的机会,不如意下如何?”

  一时间,酒席上气氛变得沉默下来,孟雄颇为担忧地看着杨天鸿,崔籍和毕元也很是意外,相互对视。

  毕元的提议,在文人酒会上很常见,不外乎诗文和酒令而已。只是没想到杨天鸿居然偷换概念,将此事变成了相互之间的礼物馈赠。

  文人都有冷傲的风骨。然而,这种事情也要分分对象和物件。骠骑将军杨靖虽然在楚国内部威名显赫,却毕竟是一个死人。杨天鸿尽管是他的嫡子,却只是年满十六而已。崔籍和毕元与杨家从未有过交集,如果不是孟雄相邀,说不定,与杨天鸿之间永远不可能谋面。

  然而,杨天鸿摆在桌子上的东西,却崔籍和毕元无法拒绝的锻体丹。

  这可不是寻常氏族所用的锻体药,而是真正由修士炼成的丹丸。何况,杨天鸿已经说了,此物可以延年益寿。

  只要是人,都怕死。

  即便是崔籍和毕元这种文坛领袖也不例外。

  看着崔籍、毕元二人相互交流的眼神,杨天鸿在心中暗自发笑。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来孟家做客,居然会遇上这么两位有名的文人。

  想要成为毅勇候,就必须得到方方面面的援助。如果能够拜在崔籍门下,自己的身份无疑就会瞬间提升一大截。虽然文人素来轻鄙武将,但只要有着这么一个赫赫有名的师傅,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杨天鸿并不清楚崔、毕二人与孟雄之间的交情深浅。但无论如何,从之前的言谈举止就能看出,他们并非真正淡薄名利之人,而是同样需要食烟火的普通人。正应了那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弃千金难买的锻体丹。区别在于,付出与得到之间,是否成正比?

  果然不出所料,沉默片刻之后,崔籍、毕元二人把视线集中在杨天鸿身上。

  崔籍淡淡地问:“你想要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