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薛蟠之闲话红楼 > 薛蟠之闲话红楼_64

薛蟠之闲话红楼 薛蟠之闲话红楼_64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6:28 来源:免费小说

  这是绝对是满意了!薛蟠的心中却是有了不爽,等几天后谢穆那个大黑个回来,先把他揍一顿再说,不要问为什么。将要把她妹妹拐走的大混蛋。什么?谢穆会看不上这门亲事,那么薛蟠会直接让这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

  宝钗看着哥哥变化莫测的脸色,心里面也是很复杂,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这样的一个哥哥,有这样关爱她的家人。女子的婚事从来就是决定着她们后半生的幸福与否,能有薛蟠关照着,加上自己的智慧,这场婚姻宝钗还是期待的,他们也许没有浓烈的像是话本中的感情,却也能让自己过上简单满足的生活。这已经很不错了。

  ****

  “咳咳,蟠子,我们以后就是亲家了,感情也是要培养的,能不能让我与二姑娘通个书信之类的啊?”谢穆回到了京城后,薛蟠就直截了当地问了他的想法,果然谢穆很乐意。谢穆觉得薛蟠的性格不错,他的妹妹一定也很好,薛家的事情他听过,是个美满的家庭,没有乌七八糟的事情。加上有时候薛蟠会收到宝钗的信,多多少少谢穆猜到了这个姑娘的秉性大气。谢穆原先是有点不敢想的,自己以后不能久在京城,呆的地方可能也不是富足之处,怕姑娘家会不愿意。但想不到宝钗倒是一个渴望看看外面风貌的人,这简直是天作之合有没有。

  谢穆觉得要给皇上一个媒人红包,按照薛蟠的性格是不会主动想起来的,一定是皇上念着自己的学识过人,起了撮合的心思,真是好人啊!

  薛蟠看着谢穆这张想太多的脸,手又痒了怎么办?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压榨黑大个。对了,关于前朝宝藏中些书籍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可以让谢穆先忙上一阵子。

  94第九十四章

  薛蟠在压榨谢穆这件事情上根本不留余地,但有个前提就是要把让他做什么事情都一步一步安排好才行。他答应了谢穆可以与宝钗适当的通信,他们反正都已经订婚了,需要一些交流更利于以后的生活。之后薛蟠就回到了宫里,说来还有一件大事没有解决,就是要与郇昰讨论起了关于前朝宝藏的收获与处置。

  “除了那些金银珠宝外,其实最值钱的还是这些书籍。”郇昰目,上面有许多是已经失传了的书本,在宋蒙金的混战中出现了一个文化断层,万幸的是蒙古并没有统一称帝,才不至于让璀璨流传的文化真的毁于一旦。

  洛氏王朝崛起于混战之中,与从前起兵于微末的朱家明朝不同,洛氏王朝起源于隋唐之后的世家子弟,他们的骨子中带着一种风雅,也是这个原因,让他们不遗余力地想要让中华文化重现它的风采。前朝的历届君王都在搜罗这些书籍可以说经史子集皆有涉猎,其中更是有汇编的农书、医术、机关图纸等等,范围之广让人惊叹。

  除了薛蟠在库页岛上找到的那几大箱子,里面还有藏在其他省份的书库分布图,有的也是藏在了石室中,有的则是委托人进行了保管。也不知道洛氏皇帝是怎么想的,他留下的人脉中都是为了守护这些藏书而存在的,除了书没有其他东西了。

  想要获得这些书,唯一认得就是令牌,而不是他们的后人血脉。也许洛氏皇帝十分清楚,能将这些书籍真的发扬光大需要一个强大的平台。

  “洛氏一族真的很有意思。”郇昰忠恳地评价到,“他们当年能把这些东西运到大海一侧的小岛上,也是费了不少功夫吧。他很清楚后来人,不管是不是他的后人,要想拿回这些东西,都要有足够的实力,起码他要有着能航行于海的大船。”

  薛蟠也想到了洛氏帝王的用心良苦,当国破已经是避不可避,他到了最后想要保留的不是所谓的血脉传承,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费劲心思要保证的是,后来人有能力将这些传承下去,这种带着超然感情的做法,也是让人嘘唏不已。薛蟠想起了前朝真衰败的原因,虽然相隔百年,当年洛氏的败落其实是源于激烈的内斗,而给了先皇的父亲一个钻空子的机会,这样的传言未必不实。

  “五哥,我们应该把这些书籍好好的利用起来。”薛蟠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大庆读书人虽多,但是寒门子弟想要真的读好书还是很困难的。朝廷应该想办法给他们一个平台。自古以来总是有藏,讲究的是一个‘藏’字,为的是代代相承,但是这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味道。对于书籍,特别是一些不涉及关键技术的书籍,我们应该是抱着开放的胸怀让更多的人读到才对。”

  郇昰瞬间懂了薛蟠的意思,藏是国人喜欢建的东西,自古有之。但是一代一代中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当家族力量式微时,渐渐不能守住了,久而久之那些美好的知识失去了传承者。按照他们希望开化民智的想法与打算,对于有了一定基础的识字的人,更应该提供好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这些书籍。“蟠儿是想建造一些地方,将这些书免费给学子们看?”

  薛蟠真是有了修建图书馆的想法,“蜀地的印刷技术,五哥应该已经看到了,他们可以每月刊印报纸足够份数,说明了这种技术已经成熟。报纸这样的东西在蜀地可以流行,但是在京城还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好,报纸毕竟要花钱买,还涉及到了上面刊印内容的甄选,以及主编的人选等等,现在朝局还没有真的稳定下来,不宜大规模地兴办。在这之前不如先在各省造起图书馆,让天下想要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郇昰转念中就想到了图书馆建立带来的重大好处,能让朝廷的威望上升一层不说,更加是能让被一系列事情搅得有的人心浮动的局面给抚平了。虽然沙俄突袭输了,他们也是捞到了一大笔银子充实了国库,但是那些大臣们总是有着动武有伤天合的老想法,给他们一点事情做做也是好的。

  “蟠儿这个主意能让那群人消停好一阵了,打出了要让天下读可读的招牌,也能让那些歪歪唧唧的人闭嘴一段时间。就是这样一来,世家子弟的一些原有的优势可能就没有了。”

  “五哥,人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长起来。”薛蟠笑了笑,在这个年代,图书馆的建立确实会让一批自认为比寒门子弟占有先天资源优势的人产生危机感。但其实不是那样的,要想真的在官场上混出一点成绩来,光靠书读得多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有人脉与资源,这些东西是图书馆提供不了的。薛蟠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为一种善读的文化撒下一些种子,建造图书馆一方面是给一些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况且江南那些人不正是闹得厉害吗?给他们找一点事情做。”

  郇昰想到了江南那一带就心烦。要说这事情爆发起来还是薛蟠制造的大船闹的。

  东平王被斩立决了,大家没有去围观他脑袋掉下来的样子。大庆每天都有人死,像他那样作死的,多一个不多。

  而聪明人走一步看十步,他们关心的是薛蟠的大船。为什么要造大船?造了之后自己能得到哪些好处呢?

  沿海地带的人比内陆更加关心这个问题,海船巨无霸的出世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重新分配。福建与广州可以说是抱着支持的心态,他们距离琉球岛很近,也是直接与洋人们做生意,当然是希望可以建造更多的大船,然后登录并收复琉球!那里现在还是红毛占着呢,这可不是好事情。就薛蟠所知,因为历史的蝴蝶,现在那里还被荷兰人占着一大块,也许大庆海军的第一战就是与红毛之战。可琉球的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海军的建立更是要一个契机。

  相比而言,江南与两淮的心态就微妙了。不是说海船不好,而是这样一来漕运就会受到冲击。

  漕运是条多肥的鱼,谁肯撒手啊!没看到做到了与漕运有关的位置上,都能赚的流油吗!能在漕运一带的位置上坐着的人,没有笨的,所以不收钱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是不可能做的。就是清官也能得到很多不出格的孝敬了。都说了清官不是不要钱,而是不要沾着血的钱。

  想要动漕运,无疑是触了太多人的神经。薛蟠这一把玩的够大,这可是要伤筋动骨的架势。

  可是偏偏这时候,他被皇上弄成了隐形太子的老师,身上不做别的事情了,他们想要找晦气还要看看时机才行。

  为了这件事,两淮与江南已经是炸开了锅,林海被闹得脑仁痛,许多人要他上书遏制这种大船的建造。但也有一些本来没在漕运中捞到的人,希望他可以支持造船技术的发展。

  被闹得还有黛玉的亲家韩家。在江南,他们算是八风不动的家族,大家都观望着韩家的态度,算说心有不甘,但是韩家看似中立却带有一丝的偏向,往往是事态发展的最后走向。不是说这是韩家在背后推动什么,而是韩家的判断力很好。所以,那些林林总总的小集团们都在等一个结果。

  “先生,甄家来帖子想要来拜会您。”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双手呈上了一份拜帖,交给了湖畔书院的老院长韩琪。

  韩琪看了眼上面的名字就放到了一边,当做是没有看到的样子,甄家的人他怕见了眼睛疼。“最近关于造船的事情挺热闹的吧?”

  牛松点了点头,他闪过了一丝无奈,“大家都觉得海船一出,就是为了遏制漕运而生的。”

  “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些地位的人,没有哪个是没有脑子的。不过像是邵勤那样,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的,都是被野望冲昏了脑袋,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啊。所以,松之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吧?”韩琪看似答非所问,抿了一口茶,看着身边的青年人,牛松是镇国公牛清重孙子,到了他这一代爵位本应要向下降一等,但是郇昰却是仍然让他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算是在八公中的独一份了。

  “弟子明白。黄河自古已有了几次大改道,二三十多年前先皇要大力重修两淮堤坝的时候,也是为了防止黄河改道带来的决堤。虽然堤坝是修好了,但是从上游携带而来的滚滚泥沙却是除不尽的。从长远上来看,海运代替河运是必然的。但是事情不到重要关头,不等到运河中的泥沙淤积成灾,大家都不会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利益。这次薛楸枰弄出的大船,等于是把这样的重新分配提前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牛清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当下的状况,他对于京城的薛蟠有了一点好奇,薛蟠这么做从大局上来看是百年的功绩,因为万事真的事到临头再想改道就难了,如果真的等到漕运的体系崩溃,再来探索出一条海运的道路,其中损失必然会巨大而惨烈。但要是能提前百年用海运分担了漕运的重担,那么运河中的淤泥也能同时清理起来,这样等于是给了大庆南北商贸一条新的道路,也能让老的那条被更好的维护。

  只是,很多既得利益者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难道薛蟠还能铁口直断黄海什么时候再次改道吗?

  95第九十五章

  薛蟠又不是神棍,他当然不知道黄河会在具体哪月哪天大改道,再说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什么奔流至下三千尺的突变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百年中黄河确实会有大改道发生,这些年来接连的决堤泛滥,让运河的河道也是受到了很多次的击,大量的泥沙已经开始堆成在其中,河床被抬高之后,反过来会使得黄河频繁的出现倒灌的可能性。同时,例如洪泽湖这样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坝一旦坍塌还会造成无法蓄积足够的水量,而让漕运船只被困的复杂局面出现。

  所以,制造海船同时开放海运这件事,从长远利益上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朝中有着一批人上书谏言此事未免劳民伤财,距离太上皇的过世还不满一年不宜大兴土木等等的原因,想要让皇上打消正式制造海船一事,但是郇昰并不是一个被牵着走的皇上。

  就听到有大臣说到,“皇上,虽然遇到了汛期,运河会偶有不通,但官船的运输也已持续了几百年,各方面都运作成熟。相对而言,大海上风浪湍急,要是把粮食的运送放到了那上面,万一天有不测风云,风暴来临,必然是损失惨重。”

  大家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也是点头附和着,“皇上漕运一路建成已久,要是改道海运,其中许多人的生计也面临着问题。”

  其实,漕运还是海运,不过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扯皮,郇昰知道想要一下子让原来能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人放弃握在手中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制造海船远远不止是为了代替漕运这样简单。

  “好了!说什么海上危险,粮食易发生霉变,朕有说过要让用海运运粮这件事情吗!”郇昰听着朝堂上那些人的你来我往,冷冷地为问了这么一句话。“漕运管着官粮的运输,不能轻易动,朕当然知道。”

  太和殿里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人面面相视了一番,好像从头到尾皇上确实没有说过要把运粮的重责交给海运。漕运本来也就是负责粮食与官货的运输,而商人那一块他们自然是管不到的。

  那么您是什么意思啊,给个明确的答案吧,不要吊着大家的胃口。这股风都吹了这么久了,都担心着海运挤掉漕运的位置,现在您说不是用来运官粮的,那么建那些个大船是为什么啊?

  总不会是为了打仗吧?

  “东平王一事诸位想来都是知道了,他手中所集结的那些船只与火器,诸位就没有什么想法吗?”郇昰这个问题一来,大家瞬间明白了,还真的是为了打仗。

  郇昰让孙公公传了几份折子下去,让大臣们传阅起来。上面记录的正是东平王招供的关于那些战船的购买来源,其中有向荷兰人买的,也有向葡萄牙人买的,也有向英吉利人买的,都是那些国家上了年份的船,不是好的配置,但是价格却都不低,合计起来十来艘船只也是百万两银子了。“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