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周郎周郎[三国] > 周郎周郎[三国]_117

周郎周郎[三国] 周郎周郎[三国]_117

作者:圆月一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2:58 来源:免费小说

  他在荆州时,常与几个知交好友聚而论及天下局势,仿旦月评品诸侯英雄。说起江东孙权,石广元与崔州平皆认为孙权为主,远好过年幼的孙绍,让权之举虽全了兄弟义气,但孙权此人却也因此始终少了一分上位者杀伐决断的果决之气。但他有过一段少年任侠的时光,平素里虽一副不羁于小节的模样,其实却最重义气。孙权重义而轻利,其实他是极为欣赏钦佩的,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替黄月英送信在前,又一路护送她到江东军中来。

  徐庶朝李睦深施一礼。胸怀激荡,热血万丈,仿似又回到了当年仗剑游侠,命酬知己的年月,意气风发,肆意飞扬。

  李睦虚扶一把,轻然一笑:“我与月英是知交好友,先生若有负她,纵有张良之才,也不复惜,还望先生切记。”

  徐庶一愣,但见她虽是玩笑口气,却是神色认真,随即朗声大笑:“庶思之不敢,求而不得,焉敢言负耳!”

  徐庶告辞离开,偌大的前院里就剩下了李睦和周瑜两人。身后各人的争论声依旧不绝于耳,尤其是吕蒙和程普,一个语声激昂,一个则中气十足,时不时还有拍案声一下一下传出来。

  李睦看了周瑜一眼,不觉莞尔:“程老将军惯来持重,不想倒在比他儿子还小的吕子明面前还能有如此火爆的脾气。”

  初冬之夜,说话时已经能呵出隐约白气,映着月华如水,李睦披着厚重的大氅,一扫方才礼贤下士,谦和疏朗的持重,眉眼弯弯似月,双目灿亮如星,灵黠的笑容好像个初春踏青,四处撒欢的孩子。

  周瑜握了她的手,牵着她并肩朝后院慢慢走。

  “我出兵时,你许我之事,可不准不认。”

  月光下周瑜的声音清清朗朗,仿佛从苍劲碧透的青竹上滑落的晨露,清清透透,直入人心。

  感觉到周瑜的手紧了紧,李睦侧过头朝他扬眉一笑:“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不等周瑜皱眉,她立刻又摇了摇他的手臂,补充道,“我虽是女子,说出来的话也是算数的。”

  他平安归来,三书六礼,缺什么补什么,她嫁他为妻。

  两人的手被宽大的衣袖盖住,十指紧扣交握在一起,随着同起同落的步子慢慢摇晃,李睦伸一根手指在周瑜手背上轻轻挠来了一下,又仰起下巴,眨一眨眼,开始谈起了条件:“我先嫁你为妻,然后继续做孙权,随你一起出征,好不好?”

  她冒认孙权,固然一开始是阴差阳错,之后也可以说是为保全周瑜的声名,保全自身安危。但做了那么久孙权,她从没有片刻后悔。只庆幸当时的临机决断,否则要她留在后宅,朝夕只等那一星半点的军报而全不知战局形势,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知道周瑜在阵前的消息……怕是这一辈子,她都要后悔。

  好像又回到了寿春那一晚,这个浑身湿透的女子倔强地将传国玉玺的印记往他面前一拍,横眉立目地叫他周公瑾,要他保其兄妹平安。

  笑意从唇角爬上眉眼,再从墨玉般的瞳仁里溢出来,周瑜握住李睦的手再紧了紧,缓缓点头:“好。”

  啊?

  李睦想了许许多多的说辞,原以为要说服周瑜带她同上战场要耗尽口舌,软磨硬泡,没准还要用上点非常手段,却不想他竟这么轻易地就答应了!

  看着面前的女子目瞪口呆,周瑜不由朗声大笑,紧接着又学着她方才口气来了一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说话间,待李睦回过神来,突然发觉他们已经穿过大半个院落,到了郡府的侧门。

  “半夜三更,你这是要带我去何处?”

  周瑜脚步微微一顿,眉梢一挑:“怎么,不敢去?”

  李睦又什么不敢的?

  事实证明,千古名将就是千古名将,即使这激将法用得如此拙劣,毫不用心,还是成功地在大半夜将李睦拐到西陵南城门口。

  一路上除了一队正常在街面上巡逻的兵士之外,宵禁了的内城里了无人迹。

  见李睦和周瑜并肩走来,巡逻的兵士纷纷躬身行礼,让两人先行,全没发觉宽袖下,李睦原想抽出手来,却被周瑜紧紧抓着不放的一场拉扯。

  城门口的守城兵士也没发觉什么不对,反倒是见了周瑜,走上来两步:“禀都督,船已备好。”

  李睦不解地看着周瑜——这是半夜三更,要带她巡视水寨?

  周瑜笑而不语,牵了李睦在渡口上了一条乌篷小船,这才放开手,拿起竹篙一点,小船悠悠一荡,就飘了开去。

  这时候水面上还没有结冰,这夜也没有起风,可夜色之中临水却总有几分透骨的寒意。李睦紧了紧大氅,往水面上四面环顾了一下,皱起了眉:“这不是去水寨的方向,你到底……”

  话没说完,小船划出渡口,划过一片稀稀疏疏的芦苇丛,就只见片刻前还漆黑黑的茫茫水面在月色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似天下银河倒悬,又似一条缀了漫天星辰的锦帛飘带,壮美静谧,摄人心神。而河的另一头,西陵的城门上竟是一片星星火光,将整座城门的形状都勾勒出来,凌驾于熠熠星河之上,仿佛乘风乘水,自天而降。一时之间,竟令人有分不出身在天上地下的感觉。

  “这是……”

  “这是水陆城门,”周瑜放下竹篙,任小船在水面飘着,再牵起李睦的手,一点一点指给她看,“水门在下,以铁索牵引,与陆门的门闩相连。城门上的绞盘收紧铁索,水门便慢慢提起,陆门的门闩落实,城中水军便能自水门出,经护城河绕到陆门敌军的背后,从而内外夹击。”

  从绞盘到铁索,只要不是木制结构,每一处的构造上都有点着火,星星点点也不大,却清清楚楚地将整座水陆城门的形态都勾勒出来。

  李睦一时说不出话来。初到寻阳时,她确实是对水陆城门的原理极为好奇,故而周瑜当时才会说起今后带她细看。后因战事繁忙,却终究只能先送她个木雕的模型。但这一年多来,李睦早就见过许多真正的水陆城门,不说其他,光是吴郡之中,就有数道这样的门户。

  却不想周瑜记至如今……

  弦月如坠,无云无雾,月光柔和得好像情人的手,拂过皎洁朗朗的水面。轻舟一叶,悠悠飘荡,飘到稀稀疏疏的芦苇丛中,带起一阵轻微的悉索,好似情人窃窃私语。

  静夜无声,天地寂寂。只有船中两个人上不着天,下不及地,在船中用一些非常手段,做一些情人爱做的事情。

  ☆、第一百三十六章

  徐庶说的乱象比所有人预料的来得都要快。

  李睦和黄月英正埋头在船坊中研究如何在船下安装轮叶,取人力踏轮之创,克服船只在江面上受风力风向所制的缺点,荆州刘表突然暴毙,两子争位的消息就传到了江夏。

  江夏的水寨中战船无数,更有数十处船坞,李睦对于制造工事其实并不擅长,但若论图纸比例的计算,江面行进的阻力分析,她就当仁不让了。曹军之中也有能人,听说官渡一战里曹军中就出现了与江东差不多的重型投石机,高约两丈,射程四百步。

  刘表的死讯并没有引起她们多大的注意,反倒是听到襄阳内流传着刘琮弑父的消息时,黄月英放下了手中的木条,向李睦摇了摇头:“不可能,刘琮胆小,做不出这事来。”

  刘表后妻蔡氏与她母亲是一门同出的姊妹,黄承彦因此与刘表也算得上是半个连襟。她与刘琮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名义上的表亲,平日里也素有往来。

  她的那位姨母手段刚强,性如烈火,对这两个非自己所出的儿子看管得极紧,刘表又因蔡氏的关系对她十分忍让,故而这两兄弟一个懦弱,一个胆小,别说弑父,蔡氏稍一立眉发怒,就能令他们不安战兢。

  但不管怎么说,刘琮弑父的消息传出,荆襄之地一派哗然,刘备拥刘琦为主,于江陵起兵,与蔡瑁所率的军队对峙于荆州之内。

  荆州内乱,曹操自然不会错失良机。在青州败袁术后,不及追赶北逃的袁谭袁尚两兄弟,匆匆提兵南下,直取荆州。

  其实曹操此举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假如刘表能再多活两年,待他平定了袁氏再掉头南征。那无论是军力调配,还是粮草供应,亦或是国力休整,民心安稳上,他都会从容许多。甚至到那时候他还能顺手在荆州灭了刘备,也省得这专会经营人心,又耍了他数回的大耳贼再东窜西躲,给他时不时地找些麻烦。

  但现在江东大军就在江夏驻扎,他若是不立即南下,待江东兵马趁乱攻下荆州,从江东孙氏手中抢夺荆州要付出的代价,可远高于他现在暂时放过袁氏两兄弟,日后再花力气平复。

  其实,若如同历史原定的走向那般,无李睦从中插一手,刘备仓皇投靠刘表,无跟无基,兵匮粮乏,他至少还要再等两年,才能有实力在刘表的眼皮子底下露出野心的端倪来。那荆州之乱确实正如曹操所愿,要再等上两年。

  要是曹操知道此番荆州之乱的根源就在于刘备向李睦借的那些兵马船只引起了刘表的忌惮,从而开始节制与刘备走得太近的长子手上的权利,这才提前触发了荆州继承权的争斗,怕是这位才因大败袁绍而受封汉丞相的一代枭雄定要气得跳脚。

  曹军来得极快,刘琮果然如黄月英所言全无面对曹军的胆气,根本就连组集军队对抗的心思也没多少,襄阳城里一片人心惶惶,甚至已经有些原来从北方过来避战的民众开始往江夏逃难。

  刘备一面在江陵调兵,一面则遣使赴江夏来见李睦,商谈两家联兵,合力对抗曹操。

  历史的惯性总是令人避无可避,刘备派来的使者,正是诸葛亮。

  “庶实不知孔明已投刘玄德麾下……”徐庶深施一礼,面露愧色。不久之前他还像李睦推荐诸葛亮,然而现在诸葛亮以刘备使者的身份前来,岂不是显得他当日言不由衷?尤其是他将诸葛孔明比作兴汉之张良,刘备是汉室宗亲,这其中的寓意,巧合无比的……令人尴尬……

  诸葛亮跟了刘备本来就是意料中事,李睦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先生无需多想,诸葛既来,我以客待之便是了。倒是近日我不便见他,还要请他多等两日,凡事等阿绍到了再论。”

  曹操南下之前,向吴郡送了封书信,直接送到孙绍面前,邀江东之主会猎于长江之畔。

  孙绍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言何会猎?不过是曹操惯用的离间试探手段而已。他以一方诸侯之名相邀,就是要避开李睦和周瑜,提醒世人那个开盐利,平江夏的孙权虽然也姓孙,却终究不是江东之主。也提醒李睦她昔日让权于孙绍,今日若声名太盛,武略太盛,就必定会遇到重重擎制,成为江东内部不稳的最大成因。

  曹操这手段用得无可厚非,说实话,她带话给贾诩,周瑜见荀彧,其实用得也都是这攻心之术,殊途同归而已。而令她真正气恼的,是吴郡那班文臣真的就将孙绍送了过来!

  让个孩子到战场来,他们这是以为打不起来么!

  李睦的脸色阴沉得连周瑜都看着心里发毛。从收到孙绍要来的消息起,这几天来,从甘宁到吕蒙,几乎所有人轮着来邀她跑马行猎,军中演武,张昭在这个时候送孙绍过来,这其中的防备之意等于直接就一巴掌拍到李睦脸上,人人都知道她心中郁结不爽,都想用这种法子令她发泄纾解一番,到最后连张辽也来了,李睦这才和周瑜一同往军营走了一趟。

  算着时间,孙绍的车驾也就是这两天就到,周瑜已经率前部迎了出去,待接到孙绍传回信来,李睦也要动身迎出去。这个时候见诸葛亮,确实不太合适。

  若孙绍不来,她要连刘抗曹,是将在外的自行决断,而若孙绍来了,就算是名义上形式上的,她的决定也要通过孙绍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