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宠文结局之后 > 第36章

宠文结局之后 第36章

作者:宋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3:53 来源:免费小说

  也是这个时候,关于火器的研究已经初具进展,崔坦一个人,足足比得上一帮子人,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差不多搞明白了蛮子那火铳、火箭、地雷、水雷等物的原理,而如今,差的就是大规模制造生产的地方、资金及人手。而徐道正先前和崔坦走得近,得了消息后,觉得是个好机会,拿了武器图纸研究了一番,便决定掏钱,在京郊租了个大院子,号做火器庄,之后雇佣了许多铁匠等,这便在崔坦的指导和傅辛的授意下,开始尝试着制作火器了。

  只可惜战事紧急,宋国在北蛮的火力压制之下,几个月来连连败退,输多赢少,总共已丢掉十三城。将士急着穿衣取暖,等着火器送来,最后徐道正思来想去,便用粗竹筒为枪身,内填火药、铁砂、铁瓷等碎物,取名为突□□,先造了一批,送到边关以备急用。怎奈何突□□与火铳比起来,射程、持久等均不可一并而论,虽顶了一时之需,但到底不是解决的办法。

  制衣、造火器,这都需要大笔的银子。饶是荣十八及徐道正等都已几乎是赔本做买卖,这笔银钱,对于分外紧张的国库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七月中旬的这一日,流珠待在理政殿偏殿内,便听见傅辛与金玉直、傅从嘉、傅从谦等人商议,议来议去,都绕不开一个钱字。一干臣等说了半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暂时定下的主意,竟是向京中贵人及商户征收税银,充作军需。对于这个办法,傅辛显然相当犹豫,众臣退下之后,他仰面坐在龙榻上,微合着眼,好似睡着了,又分明醒着——流珠知道,他这几日有了失眠的毛病,夜里翻来覆去,怎样也睡不着,只好披衣起身,胡翻奏折,所以现下的眼珠内,血丝遍布,分外狼狈。

  然而流珠心中,却是因此而感到,有一丝微妙的高兴的。她微不可见地牵了牵唇角,略略一思,拿定了主意,缓缓朝着殿中走去。

  ☆、77|72.71.70.68.66.58.01

  一枰翻覆战枯棋(一)

  先前听鲁元公主提起北蛮那先进武器之时,流珠但觉得有些蹊跷,登时便想起了自己对于葡桃国的猜测来。那日她便猜想过,若是她是葡桃国,必会趁蛮夷与大宋开战之机,两面下手,观鹬蚌相争,图渔翁之利。但是,葡桃国的公使才出了海不过两个月多左右,这满打满算,时间也不甚充裕,因而流珠便打消了这念头,只以为是巧合。

  可谁知几日以前,她才自加菲尔德处得知,葡桃国的公使才启程之前,其中有两三人说是对大宋十分感兴趣,想要游走更多地方,便早早离去。这件事,令得流珠陡然生出疑心来,她开始怀疑,多半是那几人告知了北蛮火器的制造方法,决意扶持北蛮,刺激大宋。大宋短时间内,必然造不出这般先进的武器,即便得知了制造方法,也缺乏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那么,他们必须从有能力供给武器的葡桃国处购买青铜火器。

  加菲尔德当年离开大宋,返回故国途中,启程没多久便在途径葡桃国时被扣下,结果意外停留了许多年。从这事也能看出,葡桃国离大宋的距离,并不算远,运输军武,倒也方便。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葡桃国给北蛮的火器制造方法,并不是他们目前所拥有的最高阶的火器,等到未来,当宋国陷入燃眉之急时,他们一定会送来更先进的火器。

  她暗暗想道:他们的科技水平,大概相当于自己所处的时空内,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样子。那么,按理说来,他们大概是出于黑/火/药时代,黑/火/药武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宋国使用的冷兵器。这般来看,他们很可能已经发明了……燧发枪、加农炮等了吧?

  关于这些更为先进的武器,流珠犹豫之后,也跟崔坦等暗示过。只可惜她到底是个文科生,没办法完全说明这些武器都是怎么一回事,崔坦听后,略略有些启发,但到底没多大进展。

  见流珠款款走来,傅辛缓缓张开眸子,随即一笑,道:“二娘方才听去了多少?可有甚主意?二娘向来聪慧,必能帮上朕一把。”他说着,抬臂将她搂到了膝上,目光清冷,而动作却分外亲昵。

  最开始的时候,他与臣子商议政事,素来都严命流珠避开,而近些日子,他的避讳,倒是越来越少了。流珠只好坦然说道:“听了不少。听见有人说,眼下国难当头,要让几家制衣之所和徐二伯的那庄子,免去费用,不然救治他们叛国罪,还听见有人出主意,让官家变卖官造之物,凑些急用的银两,依儿来看,虽说国库紧张,但也不至于如此拮据寒酸,若果真做出这两位官人说的事儿,那可真是掉了官家的脸面。”

  顿了顿,她又柔声说道:“国库紧张,拨不出军需来,可这场仗,又非打不可。官家眼下,颇有些骑虎难下,不得不降了这不知轻重的虎,可一时间又没那么大力气,确实是难。儿倒是有些主意,可是官家也说过儿到底是妇道人家,又如何说得出好主意呢?”

  傅辛眯了眯眼,闻得此言后沉沉笑了两声,随即低叹一声,轻声道:“二娘被朕调/教得,愈发有朕的脾性了。二娘既然自认没有好主意,那不妨说说坏主意罢。”

  流珠垂下眼来,睫羽微颤,缓缓说道:“这场仗,不是官家要打的,实在是外敌侵犯,不得不把他们打回去。官家老想着要从自己身上掏出这军费来,倒不如靠一靠那些个老百姓。”

  傅辛缓缓偏头,定定地看着她的娟秀侧颜,又望进了她那一双琥珀石般的眸子里去,收了笑意,凝声说道:“你倒是和傅从嘉想到一块儿了。他想的是,募捐于民。无论富庶,皆可掏银子,掏得多了,就予以爵位,赐下御墨,便是不掏,也是无妨,全凭自愿。但是,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哪朝哪代的君主,会在打仗的时候说自己钱紧,让百姓捐钱的。这个先河,朕不愿开。一来,朕确实稀罕脸面,二来,朕怕的是,百姓不买账。”

  他顿了顿,又颇有些无奈地道:“是,一般来说,就该直接提高税率,加收财税。只是先前薛微之的那土改之法,闹得民怨四起,如今不过勉强平息,若是再贸然加税,只怕外乱未平,内患又起。”

  在中国古代,当因战争之故,财政支出与收入失衡时,统治者往往会改革赋税制度,巧立名目,加收税钱,尤以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常见,至于君主直接说打仗缺钱,向百姓要的,确实是没有。不过在近现代,尤其一二战期间,加收战争税的国家却也并不鲜见。

  流珠笑了笑,又道:“正是因为先前民怨四起,所以才要借着战争之故,多多渲染强调那北蛮有多讨厌、多烦人,说说他们屠戮了多少城池,而我大宋又有多少子民亡与敌手,让百姓们于此时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攘外不必先安内,反倒还可以把咱们宋国里边的矛盾,转移到疆域之外呢。”

  她笑意渐收,温声絮絮说道:“再说了,若是募捐的话,咱们也不算是强收。百姓只会同仇敌忾,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才不会怨恨官家呢。”

  在封建制度下,人民无法得知他们被收取的税钱都用向了何处,是用在了妃嫔美人新得的胭脂水粉上,还是皇子公主新织就的华贵衣袍上,均无从得知。这就是为何在中国古代,即便是战争时期,统治者也不得不巧立名目来加收税钱的原因之一。而到了近现代的民主国家内,政府对人民负责,所以若是为了战争收税,大可以直接说明。

  若想动摇一个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连底下百姓都浑浑噩噩的国家,那么,仅仅是杀掉统治者,或是扶持几个思想开明的官员,都是远远不够的。自从知道了海外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民主制度后,流珠便希望借由他们的力量——野心也好,贪欲也罢,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民众的思维。

  募捐于民,听起来仿佛只是一件与从前有些不同,但也说不上天翻地覆的小事,但是在流珠看来,或许会起上一些微妙的作用,甚至,是为未来可能到来的海外文明的冲击奠定一定程度的基础。百姓为了国难掏钱,或许会有一种参与到了政治生活中的感受,他会觉得,自己与国家是一体的,而自己所以为尊的朝廷,其实也是要靠自己的。

  流珠也只是试上一试,并不敢有十成十的把握。而傅辛听后,竟果真有些动摇,径自思量了起来。

  及至八月下旬的这一日,棉衣已经赶制大半,而徐道正及崔坦正待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该如何让运送的车载动更多的衣物,而速度也并不因此而减慢。两个人想了许久,不住改着草图,流珠在旁看了一会儿,却是看得不甚明白。

  便是此时,仆侍来报,说是官家下旨,宋国子民应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军费紧张,制作棉衣、研发武器都需大笔银两,官家以身作则,严命皇后、皇子、公主等都削减开支用度,节衣缩食,并在旨中对于官员、贵族等都做出了严格限制。而官家又另颁皇诏——

  其一,若有商户甘愿以相对低廉的银钱,为国家制作武器、棉衣等军需品,则封为皇商,此后做买卖将有许多便利之处,其二,便是募捐之令,不强求,亦不强定数额,甚至不必非捐银钱不可,但若有人捐的超出一定数额,朝廷将予以封赏。此外,傅辛从先前的土改之法,也彻彻底底地清楚了底下官员有如何贪婪,因而他也说明,若有人想借此机会,发一把国难财,一旦发现,直接处斩并抄家,此后三代不得为官。而颇有些微妙的是,募捐之事的负责之人,乃是勋国公,阮镰。

  傅辛的诏令,令得尚且还歌舞升平的汴京城,骤然进入了相当紧张的备战状态,一时间,流珠竟看尽了众生百态。有那放浪公子哥儿,得知国家危机,战事不利后,捐尽大半家产,还自愿奔赴战场的,也有那富贵至极的商户,却一份银子也不肯掏,反倒因此还忧虑起来,琢磨着向南迁居的。虽说傅辛之举,搅得一部分人心中惶惶,但无论如何,募捐得来的军费仍是不断增多,可见民间百姓,对于这个国家,还是有荣辱与共之心的。

  那惶惶之辈中,便有徐家大伯哥,徐道协。他想着这汴京城离北面也不算远,又听得如今蛮子接连攻下数城,势不可挡,且见官家都跟百姓卖可怜了,不由得暗中盘算起来,想要回南边老家避一避难。这一年过去了,就算老家当年被洪水淹了,但如今也该早就退下去了才对不是?

  他找上徐道正,非要管他要银子,说自己是要去回家看管祖坟的,他和阮流珠这两房,必须要给银钱。徐道正见他有意离开,实在是巴不得,跟送瘟神一般送走了这徐道协。徐道协拿了银钱,乘着马车,本打算一路南下,可谁知走着走着,却被人给指错了路,误往北面去了。

  这话暂且不提,却说大批棉衣送至边关之时,已是九月中下旬。候在京中的流珠,再一次收到了徐子期的家书,这一次时间倒是近了些,信是八月份写的。

  ☆、78|77.72.71.70.68.66.58.01

  一枰翻覆战枯棋(二)

  这一回送信来的人,流珠也有几分面熟,恰是先前跟在徐子期手下的一个小武官。他此番回京,也是依照徐子期遵嘱,面见官家,向他汇报战况的,顺带着,也给流珠一家送来了家书。却说这徐家大哥儿,反倒从先前花太岁潘湜藏在贺贴里的艳诗一事,找着了灵感,有样学样,在那信封里放了一封信,又贴了一封信,如意和瑞安拿走了头一封,一个字一个字挨着读,而那武官,则将信封颇为郑重地递与了流珠。

  流珠摸了摸,又打开一看,总算是发觉了个中玄机,先是勾唇一笑,随后又是心上一喜。她匆匆回屋,点了灯盏,细细研读,越看越是忍俊不禁,心里头甜丝丝地想道:这家伙果然闷骚,看着板着个脸,正经得不行,这写起情话儿来,简直腻歪到了骨子里去。

  这阮二娘在这里读着自遥遥千里外寄来,尚带着狼烟烽火之息的情书,思虑着该如何回信,难得有了几分小娘子的作态,又是甜蜜又是苦恼,而另一头,国公夫人冯氏则去了阮宜爱处,同她那几个孩子一起用膳。

  这阮宜爱如今幸存下来的孩子,有一男两女。皇子傅从仲,因那傅辛暗中下药之故,身子骨分外孱弱,从下就泡在药罐子里长成。这人若身体发虚,自幼多病,难免在性情上,心中积郁,尤为悲观,这傅从仲便是如此。他肤色惯常苍白,眉眼分外俊秀,为人处世虽说温和,但心思,根本不在朝堂之上,小小年纪每天都是写诗作画,伤春悲秋。这冯氏看在眼中,自然是有意见。

  再看那两位小娘子,大的名呼高仪,小的称作令仪。令仪还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虽说与如意、玉缘等人同岁,但大约因为养在富贵无忧之中,这令仪的性子,分外稚拙,说话办事,只和三四岁的幼童似的,不比那两位长在民间,又与男孩一起上学的小娘子机灵。

  至于高仪,年纪稍大,性子生来高傲,便是对她的生母,都有些颐指气使的意思。但凡有一丝不顺着她来,她便要发作。眼下见了冯氏,她也不怎么瞧得起,只不咸不淡地应付着她的问话,全是敷衍之语,着实令冯氏暗中气恼。

  这一顿饭吃完之后,从仲起身请离,前去学习,高仪推说有事,急急忙忙地回了自己宫中。剩下一个令仪,虽有心和生母阮宜爱多待上一会儿,但这阮宜爱生多了孩子之后,待他们也算不上多上心,再加上体力不济,只和令仪玩了一会儿,便教宫婢将她带走,哄她午歇。

  浣花小苑之中,剖却那些个闲散宫人,剩下的便是这阮氏母女。冯氏心里憋着火,待屏退下人之后,便面色不善地盯着阮宜爱。阮宜爱玩着手中的小玩意儿,咯咯地笑着,半晌之后才察觉到娘亲不愉,颇有些不理解,便纳闷道:“娘又在生哪门子的闷气?现下这日子过得,可是又不如意了?”

  冯氏一听,微有气恼,蹙眉凝声道:“娘问你,官家多久没来这浣花小苑,没去看看从仲了?娘方才可是问了他们几个了,且不说令仪都不记得官家长得甚模样了,从仲上一次面见官家,竟还是一两个月以前!爱爱,你休要以为你是这后宫里头独一个,便掉以轻心,乐而忘忧。娘先前不劝你,是以为官家对你恩宠尤盛,可是这几个月看来,这男人,怕是要变心了。”

  阮宜爱一惊,腾然坐起身来,冯氏的话还没说完,这软绵的小娘子眼中便蕴满了泪珠儿,悬而未坠,看着颇有几分可怜。冯氏强压心软,当即嗤了一声,道:“现下你三十岁上下,官家三十六七,娘说句不好听的,你韶华已过,官家却正是好时候。娘就吃过这样的亏,以为那人踏踏实实,就这样一辈子了,谁曾想那人却拉了那下贱婢子上榻,生了个狐狸精出来。”

  阮宜爱连连摇首,喃喃道:“官家不会这般的。他从前也有过许多女人,但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也无甚情意在,后来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必不会再回去了。”

  顿了顿,她又微微蹙眉,低声对着冯氏解释,同时也是努力说服自己道:“官家他近来最是忙的时候,不来看奴奴,那是因为实在是抽不开身来。真的,娘,奴奴去理政殿探过他,他好一会儿才抽了身,说是夜里头一晚上睁着眼,睡不着,连衣裳都胡穿,因而衣冠不整,面色微暗。奴奴进去一看,龙案上奏章摆得乱七八糟的,地上掉的都是,那关小郎说了,官家心里烦闷,常常拂倒龙案呢。”

  冯氏听着,点了点头,道:“战事确实紧急,他也并非毫无缘由地冷落你。只是他这般烦闷,夜里难寐,却不曾来找你纾解,这里头,只怕也有些问题。”

  这母女却均是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那官家之所以衣衫不齐、脸色不对劲,而理政殿内又乱成一团,全都是因为这傅辛强拉着阮流珠欢好,在理政殿里折腾了一回,碰巧撞上阮宜爱前来,匆匆忙忙起身应对,来不及收拾。

  阮宜爱却擦了擦泪珠儿,笑了下,勉强道:“官家向来这样,跟妾面前,报喜不报忧。他说了,妾生来就是要被宠着的,小心呵护着的,一点儿腌臜脏污也碰不得,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悦不喜。”

  阮宜爱话及此处,冯氏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了。她长叹一声,细细地抚着阮宜爱有些发肉的小手儿,定定地道:“小时候娘瞧着你这掌中纹路,姻缘和寿限起初分离,最后合在了一起,便知道你是要妻凭夫贵的。娘今日跑来跟你说这些话儿,并不是要故意难受你,实在是现下,咱国公府的日子,并不好过。”

  阮宜爱甚少听冯氏提起国公府内的难事,不由有些难受,泪儿又快掉下来了,微抿着唇,强撑着问道:“到底是有甚难过事儿,将娘膈应成这样。”

  冯氏欲言又止,摇了摇头,终是不曾说出,只是劝阮宜爱对傅辛再上心一些。

  她心里难受的事儿,却是多了去了。她先前瞧不上刘端端,可等刘端端肚子里的孩子流掉之后,她又想着那或许是个男孩儿,因而十分难受,将气全撒在了喻盼儿身上。幸而那喻盼儿因着弟弟的缘故,也不敢多说什么,她撒气,她便受着。可是看着喻盼儿这副模样,冯氏是越来越不喜欢,觉得她一分半点儿做主母的气度也无,日后又如何看顾得住阮二。

  荣十八娘和阮恭臣经过天花一疫之后,感情反倒近了许多。可这冯氏向来厌恶荣十八娘,见儿子对她生出情意来,心里头生怕阮恭臣日后站在她那一头,不向着她了。这又是一桩让她不悦的难过事儿。

  而最难过的,到底还是阮镰。他这也不知道受了怎样一番打击,整个人恹恹的,近日才好了许多。可他好转了没多久,身边便多出了个叫嵇庭的小厮,活脱脱又是一个童莞,可分明比童莞还要心思更活络,别看年岁小,可却八面玲珑,十分不好掌控。她试图收买了他几回,收买不成自然又阴了他几次,本以为阮镰甚话儿也不会说,可谁知那人却硬生生训了她一顿。

  阮镰说她眼里只有钱,见不得大世面,惹出了不少阴私官司,小心日后被有心人抓着把柄,清算一番。这话激得冯氏满肚子是火,又十分悲愤,当即怒道:“你现下对儿七嫌八厌,当初又何必对儿百般宠爱!你后头要翻脸翻成这副混账样子,当初何必那般骗儿!”

  话及此处,这冯氏竟哭了起来。阮镰一看,心中生出几分愧疚之情来,又想起现下北面打着仗,阮家有阮钦、阮钟等子弟冲锋陷阵,而这冯家,也是军中世族,数代戎马,那领兵的冯凉卿,阮宜爱、阮流珠等人的表哥,现在就统着军。他长长舒了口气,只得又安抚起冯氏来。冯氏却是不知,恰是因为那嵇庭日日在阮镰面前,明里暗里地挑拨,给这冯氏泼了不少脏水,这阮镰才会找过来训她哩。

  各人各有盘算,却不知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诸位将领、诸派势力,又起波澜。

  那徐子期当初身赴边关之时,傅辛便告诉他——抓住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对阮派、冯派等派系极尽打击。而事实上,即便徐子期不对这些军中老人现出矛头,与他们针锋相对,阮冯诸派对于这个飞快上位的新将,也并不会摆出甚好态度,言辞之间自有打压的办法。

  徐子期一到边关,仗还没来得及打起来之前,便借着严整军法军纪等原因,光明正大地拉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将领下马。紧接着,北蛮打了进来,而宋朝军队内部,也颇为不谐,在抗敌的同时,也闹出了不少事儿来——这些事儿,自然不会写在战报上。

  那阮二娘看完信后,写好了回信,隔日又见了那行将启程的武官,才将信递到他手里,却被他拉到了一边,低声说道:“昨日时间紧凑,急着进宫面圣,有些要紧事儿,没来得及说。二娘听了,仔细斟酌,千万莫要被吓住了。”

  流珠心上一紧,定定地盯着面前的武官,面上强自镇定,心里头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地雷——18686844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11-02 22:02:26

  豆浆很棒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5-11-02 11:11:57

  大纲整理完毕,进度加快啦~~

  ☆、79| 77.72.71.70.68.66.58.01

  一枰翻覆战枯棋(三)

  那武官轻轻一叹,道:“昨儿之所以没提这事儿,也是因为看见那徐二伯在。将军叮嘱与我,这件事儿,只告诉二娘一人便可,至于二娘要不要告诉别人,全凭二娘决断——将军那堂弟,子骏小哥儿,前些日子,因为……阮将军指挥失误,在撤退之时分外匆忙,为了掩护同伴,而被那蛮子射中多箭。人在鬼门关前溜达了一回,总归是救回来了,但是这左眼,却是甚物也看不清了。”

  流珠一惊,心上一震,沉默半晌只静静地对武官福了福身,谢过他后,又将他送走,随即垂眸思量起来,终是决定了,还是等这仗打赢了,再告知徐道正夫妇。毕竟眼下战事未决,若是冒冒然地将这坏消息告诉徐道正及徐二嫂,这两人上了年纪,一直牵挂着,指不定要生出什么病来。

  再说了……流珠想道:那徐子期可不是个好欺负的,人家惹了他弟弟,他是一定要还回去的。等到徐子期巧借名目,报复回去之后,再将此事告知徐道正等,或许也能让他们好受些罢。

  即如阮二娘所料,徐子骏因阮氏兄弟指挥失误,在战中左目失明,徐子期将这笔账,全都算到了阮冯诸派身上。及至这一年年底十一月时,武器及棉衣相对已经供给得十分充足,而汴京之中,则下起了雪来。

  风声呜鸣,雪覆窗棂,冰花儿片片飘坠,至檐下草间没于无痕。流珠一大早便被那渗入窗间的凉风,给吹得睡意全无,天还未亮便起了身。她一面穿上绣鞋儿,倒了热水自行梳洗,一面又暗自想道:这古代也没有暖气,但幸好现在也有了棉花了,做些棉衣还暖和些。

  想到这里,她不由又有些担忧起徐子期来,想那男人远在边关,也不知吃得好不好,穿得算不算暖。轻叹一声之后,流珠轻轻摇头,将这些繁乱思绪,一并压在心底,转而去了厨房,给两个小孩儿做起饭吃。

  瑞安和如意边吃着饭,边说说笑笑,朝气蓬勃得很。那如意笑道:“玉缘都快要当上小姑姑了,儿只盼着大哥赶紧凯旋回来,找个娘子成亲,也让儿和瑞安能当上小叔和小姑。”

  怜怜几天前身子不适,去看了大夫,大夫诊出了喜脉。流珠知晓后,连忙备了份礼,亲自送了过去,而怜怜则早早在门前候着她,殷切相迎。

  瑞安听了如意的话后,也有些憧憬起来,又道:“就算大哥不生,娘也可以生个小弟弟、小妹妹给咱们。”

  流珠不由笑出声来,骂道:“你说的这是甚混账话儿,以后可不能再旁人跟前提起,教人笑话了去。”瑞安受了她的骂,吐了吐舌头,如意却若有所思地望了流珠一眼。

  两个小孩儿吃完了饭,上了马车之后,如意则悄悄附到瑞安耳侧,小声道:“你傻不傻。按着咱大宋的律法,若是娘再嫁了别人,而咱俩也不是她亲生的,那她就与咱俩再无干系了。到时候娘给旁的阿郎生了孩子,可算不得是咱俩的弟妹,你这是做的哪门子美梦。”

  瑞安想了想,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拦不住。再说了,我也不想拦。有个人来疼疼娘,陪陪娘,我很高兴。就算娘在律法上不算我的娘了,在我心里,她也是我娘。”

  如意饶是生来比别的小孩聪慧,此刻也有些犹疑,想了又想,终是说道:“你倒是大度,可是儿不想娘再嫁。她有了新相公,有了新孩子,咱俩就彻彻底底是没娘的孩子了。就算说长嫂如母,可咱们以后的长嫂,会不会愿意让儿继续进学,这都说不准呢……怎么想都是不好。儿不愿让娘再嫁。”

  瑞安不大同意,只撇了撇嘴,未再争辩,准而掀起了车窗的布帘子来。他探头一看,却见一辆华贵的马车缓缓驰到了自家门前,帘子一起,便有个小太监动作麻利地跳下了车来。徐瑞安知是宫城里来了人,也不曾多看,抬手放下了帘子,自书兜子里拿出了书册,伴着辚辚轮声,研读了起来。

  却说那小太监,并不是奉了傅辛之令来的,而是阮宜爱身边的小太监,奉令来请流珠进宫一叙。流珠听了后,暗暗生疑,颇有些心神难宁,跟着这小太监上了车后,暗自想道:却不知这阮宜爱特地来找她,所为何事?先前大约是因冯氏不喜的缘故,阮宜爱也不怎么主动来召流珠了,眼下这般急匆匆地来找她,流珠生怕是出了甚事。

  等到了浣花小苑,流珠才款款踏入宮阁之内,那伏在小案边上的阮宜爱便立时起了身,眼周边上略略有些发黑,眼珠儿内亦带着些许血丝,看着仿佛是熬夜熬了许久。流珠一见,心中颇为疑惑,但被阮宜爱拉着,到了那小案边上,眼见那小娘子殷勤地将一沓纸张递了过来,娇声道:“二娘,你瞧瞧看,奴奴画的这些绣样、衣裳模样,能否卖的好?”

  流珠略略一看,心里思量,口中则笑着柔声道:“姐姐贵为皇后,画出来的,自然极好,肯定也有许多人喜欢。”

  阮宜爱咬了咬唇,软塌塌地半倚在案边,柔柔道:“他们是喜欢这纹样呢,还是因着奴是皇后才喜欢的呢?二娘也懂妾的性子,若是平常,妾才懒得想这么多哩。只是……”

  她缓缓垂下头,仿似有些为难,流珠忙道:“姐姐不必有所顾虑,儿也不会胡乱说出去,必会守口如瓶,替姐姐保守心事。”

  阮宜爱点了点头,这才轻叹了口气,道:“近来官家为了那打了半年的仗,烦闷得不行。妾听说了,现下要棉衣有棉衣,要火器有火器,说到底,还是愁的钱的事儿。虽说先前颁下了救国诏令,一时间确实自民间筹得不少银钱,但是从百姓手里要钱,与乞讨无异,绝非长久之计。”

  流珠点了点头,面上仿佛也跟着犯愁,心里却颇有些不以为然。她这般态度,也并非毫无来由。毕竟植棉令也好,将崔坦和徐道正牵在一起也罢,甚至连带上那救国诏令,多多少少,都有她的一份功劳。若是没有一品寿国夫人——阮二娘的这一番努力,大宋国的这场仗,打起来只怕更会艰难许多,只是眼下这些人,并不会有谁注意到她这个穿越者所带起的这一串蝴蝶效应。

  阮宜爱见她点头,又细声细气地愁道:“你也知道,妾心里头,官家是排在头一等头一位的,没谁能超过他去,就连妾自己都不行。所以啊,妾总想着,要为他做些甚事。先前将那些绣样等,当做专利,一锤子买卖,全卖与了二娘你,而这几日呢,妾新近赶着,绞尽脑汁,又做了些绣样……只希望,二娘能够买下。”

  言及此处,还不等流珠反应,她又自行连连摇首,低声道:“还是不能逼着二娘买。那……”她思略一番,灵光一现,道:“妾有主意了。这样好了,妾用自己积攒下来的些许例银,采买布料针线等,交由宫婢去制,最后放到二娘处寄卖。只不过,还是不要再打着妾的名号比较好……希望二娘,也能明白妾的难处。”

  她的难处,大多来源于国公府和她这个皇后位置,流珠自然明白,便笑了笑,道:“好。既然只是在儿这里寄卖,那儿也不会收钱,到时候有多少人买,赚得多少银钱,儿都交予皇后姐姐,姐姐再给官家。到时候,官家必会明了姐姐的良苦用心。”

  她这一提起傅辛来,阮宜爱面上带上了些许甜蜜的笑容,贝齿轻咬下唇,轻快地点了点头,道:“那就一言为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