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宠文结局之后 > 第15章

宠文结局之后 第15章

作者:宋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2:43:53 来源:免费小说

  傅辛点了点头,从谏如流,命人抬了椅子来,让刘端端坐着受审。刘端端面色苍白,幽幽垂眸,连声音都十分清冷,带着仙气儿,教人看来便觉得十分心疼,但听得这小娘子暗一思量,随即不卑不亢,略显可怜地道:

  “妾刘姓端端,本是良家,因家道中落,被亲父卖入笙竽馆为婢。待长至十一二岁,眉眼渐开,便被妈妈要求登入官妓。在笙竽馆中之时,幸得二郎怜爱,从此妾只侍奉他一人,馆中妈妈可以作证。妾有孕之后,他不提流胎之事,而是拿了银两,殷切至极,为妾赎身,还买了这院子,让妾养胎。他曾允诺,等新妇过门,诸事稍定,必会迎妾入府。”

  顿了顿,她哀哀说道:“二郎将孩儿的名字都定下了呢。”

  “那五石散又是怎么一回事?是你教二郎服的?”傅辛又沉声问道。

  端端连连摇首,低声道:“妾虽流落勾栏,却断然不敢引着郎君做这等事。二郎……二郎素喜前朝风流,常与几位相知一同服食五石散,妾在此处备下,也是依他所求,全都尽着他喜欢。”

  话说到此处,阮镰早已料到,方才的震惊、慌张、羞恼已经消散殆尽,脸色倒不至于十分难看。还不待傅辛出言,阮镰便起身一拜,状似惭愧道:“是臣教子无方。待这孽子清醒,臣必定好好教训他一番。至于先前与魏尚书说的亲事,所幸还不曾定下,如今出了这事,阮某实在愧对亲家,不敢再耽搁九娘子,这亲事……这亲事还是暂且作罢的好啊。”

  魏谨冷哼一声,他这人虽迂腐,可却也耿直。闹出这档子事儿,魏谨也没了去国公府上看一看的兴致,当即起身,对着官家一拜,说自己忽然来了病,想回家中休养。

  病?他哪里有什么病,这明晃晃的谎言逗得傅辛暗笑,面上却仍是十分关切,准了他的请求。魏谨走后,傅辛令余下臣子回车架里去,屋子里只剩下他与阮宜爱,荣六与阮镰,还有那端端娘子。

  荣六是国公府的亲家,不算外人,留下他还能膈应阮镰。这老家伙摸了摸小胡子,假装十分关心,叹了口气,操着带口音的蹩脚官话道:“哎呀,好好一门亲事,怎么闹成这副田地哟。依臣看,官家和皇后莫要气,亲家公也休要急,哪个小郎君不曾走过歪路呢,把他引上正道就好了嘛。”

  顿了顿,他眼神一瞥,看了眼在场诸人的神色,又道:“端端之舞,向来有名。小娘子的名头,在京中是数得着的,官妓接客,亦都要登记在案,做不得假。这既然真的是国公府的血脉,又怎么能让他生养在这样的小院子里呢?亲家公啊,如今这事儿过一会儿就要传遍汴京,人尽皆知,你不若把小娘子接回府里头去吧,正好如了二郎的意。”

  阮镰心里暗骂荣六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老王八,面上则愁道:“只是这二郎的亲事,要成老大难了。那官宦人家,听说你这儿子服五石散,养外室,外室是个有孕的官妓,谁还敢嫁过来。”他也不惮在刘端端面前这样说,反正他对这小娘子十分腻烦。

  顿了顿,他又打起了别的主意,假装无意地玩笑道:“思来想去,竟只能靠官家赐婚了。”

  他没想到,傅辛却接了话茬,闲闲地说道:“便如荣尚书所说,爱爱,你莫要再哭了。好好教教二郎便是。勋国公的话,也有些道理。只是若是指太好的人家,人家必有怨言,若说太差的,也对不起国公府的功绩。你且放心,朕必会给二郎赐一门门当户对的如意婚事。”

  阮镰心中大喜,连忙谢过官家,暗想道:虽说这事来得蹊跷,官家突然停车,怎么想都十分古怪,但是如今看官家这态度,这事儿多半真的是个意外。官家还是记挂着国公府的,国公府的荣宠,还长得很。

  ☆、34|28.01

  旋扫苔莓一迳香(二)

  受了这样一番刺激,阮宜爱不由有些失神,泪珠儿不住地往下掉。阮镰见女儿这般模样,心里恼她不懂体面,行事小家子气,但因知道她是国公府的支撑之一,便压下怨气,好言相劝,温声安慰,总算是将这位娇娇宠后哄得止住了哭泣。

  他本想让刘端端先在这里呆着,待以后旁人忘了这事儿,再悄悄处理,不曾想那荣六又出馊主意,说什么院子冷清,娘子可怜,不如拉上刘端端一同过年。恰好阮镰那车厢里空荡,只他和一个名唤童莞的贴身小厮,官家便让挺着肚子的刘端端、满脸痴相且张牙舞爪的阮良臣都坐上了阮镰所在的车架,实在让勋国公叫苦不迭。

  傅辛最后一个登车。上车之前,他微微勾唇,抬眼看向旁边酒楼。流珠正对上他那叫人看不透的眼神,想了想,也回他一个笑,傅辛见她笑,面上的笑意也深了几分,这才掀帘登车。一时间轮声辘辘,骏马嘶鸣,这一架架翠盖华车粼粼而动,朝着国公府的方向渐渐远去。

  及至国公府,冯氏原本还打算给未来亲家留个好印象,结果这视线在人群里逡巡了一圈,怎么也找不见魏谨的身影。她正暗自纳闷时,忽听得官家当着一众人马,温声说道:“夫人有所不知,今日在路上,倒是有一番奇遇。”

  他说着,命人迎了刘端端出来,还十分坏心眼儿地,将她的位置排在了冯氏、阮大等人一桌。官家边掀衣入座,边对着厅内众人笑道:“这位端端娘子,如今已是良籍,与阮二郎是郎情妾意,璧人一双。如今这小儿女啊,可是不听爹娘管。这小娘子已经珠胎暗结,二郎怕被爹娘骂,迫不得已,金屋藏娇。说起来也算是美事一桩,传出去人也会赞二郎少年风流,勋国公和夫人,也不必对二郎多加苛责了。”

  阮镰听着,很是高兴,暗想道:官家真会说话,他都下了定论了,“少年风流”、“美事一桩”,别人便不会再多说什么不是?本就是小孩子胡闹,不必上纲上线。与魏谨的那门婚事虽可惜,可不还有官家允诺赐婚吗?是福不是祸。

  冯氏却如遭雷劈,勃然变色,差点儿没站稳当。这一顿饭,冯氏吃得是坐立不安。等宴席好不容易散了,她拉了阮镰,欲要问个究竟。待听得前因后果,冯氏到底还是偏袒小儿子,虽恨铁不成钢,却仍是咬牙道:“必是这狐狸精勾引咱家二郎。二郎虽少年风流,可却向来有规矩,绝不会捅这篓子,谁知道她肚子里这孩子是不是二郎的?如今闹出这等丑事,叫媒婆怎么说亲去?”

  阮镰心中不悦,却并不发作,只悠悠道:“是,全是人家勾引你儿子,带坏你儿子。老大在妓馆和妹夫抢女人,大打出手,还被写进话本儿里,成了满汴京无人不知的笑话。老二干脆养了个烟花出身的外室,净等着当爹呢,端是好大的本事。你教不好儿子,倒教我来擦屁股,你有甚理。”

  冯氏一听这话,张嘴就要和他开吵。说什么恩爱夫妻,这都过了这么多年了,阮镰对她早就没那么宠溺了,二人的关系,自然不复当初和谐,平常多说两句便要吵起来。

  阮镰懒得和她多说,只是略有不耐地道:“行了,别跟我说那些粗俗话儿,我不爱听。官家说了,会给二郎赐门好婚,你就别发愁了。”

  冯氏怒气稍减,把眼打量着他,无意间亦瞟了瞟阮镰身后的那小厮。那少年约莫不过二十岁,十三岁时入的府,名唤做童莞,装束虽不起眼,可他那张脸,却十分耐看。乍一看仿佛只算清俊,可是越瞧,越觉得这眉眼都长得恰到好处。阮镰对他十分爱重,冯氏曾着人暗中收买他,他却并不动心。冯氏恼怒之时,给他下了几回套,想要将这个不听话的仆侍借故发卖,最后却都被阮镰知晓,夫妻间又吵了几回。

  阮镰瞧着她那阴沉的眼神,心中厌烦,摆了摆手,正要转身离去,却忽地听得园子里,那正与一干近臣亲眷等吃茶说话、赏雪对诗的傅辛低笑着道:“你这小娘子,柳絮高才,不栉进士,这诗词书法均是上上。只是你看着面生,之前不曾见过,但又仿佛有些眼熟,不知是哪家儿女?”

  冯氏闻言一惊,阮镰亦微微蹙眉,回身看去,却见喻盼儿一袭素裙,袅袅婷婷地立在皑皑白雪之中,微一福身,低眉敛目,柔声自报名姓:“妾名喻盼儿,乃是喻康之女。父亲早逝,家中蒙难……”她顿了一顿,心上一横,凝声道:“因国公府早前与爹定过婚约,虽只是口头约定,两家却也交换了信物。如今丧期罢了,妾来投奔这国公府,为的就是这门亲事。”

  喻氏女是个有心计的。这信物,之前冯氏问她时,她只推说丢了。冯氏心中怀疑,令奴仆背着她搜了好几回,自是一无所获。可这般重要的物件,她如何会丢呢?冯氏此刻一听,自然十分恼怒,却也别无他法。

  傅辛闻言,墨眉微挑,手指微微摩挲着指上的玉扳指,却是不再说话。他身旁的阮宜爱听了,则眼睛一亮,嘻嘻一笑,肩膀微抖,煞是可爱地拍着小手,甜甜地说道:“好事,好事。这一回,二郎的亲事可是不用愁了。”

  她笑着起身,缓步走到喻盼儿身边,格外亲热地拉起她的手,娇声道:“妾可记得你。当年你爹来府上,两家说亲的时候,妾也是在的。虽说彼时年幼,却也记得清清楚楚。如今你来了府上,那便不能回绝。四郎……”她说着,巧笑倩兮,回眸望向傅辛,粉嘟嘟的小脸儿与白雪相映,煞是可爱,“四郎既然在场,便给他们赐婚罢。现成的娘子,模样俏,才学高,又是官门嫡女,可不就是门当户对么?”

  她此言一出,冯氏和阮镰俱是脸色大变,想要阻止,可事情到了这分田地,又哪里拦得下来?阮宜爱都说了,她记得这门亲事,此时若是否认,外头人定会骂国公府背信弃义,出尔反尔。

  傅辛却是早料到阮宜爱会这般考虑,方才不说话,就是在等她的反应。官家此时只浅浅一笑,温言道:“娘子所言,为夫岂敢不从?好,那朕便赐下婚旨。喻小娘,你此后便是二郎的嫡妻了。俗话说妻贤夫祸少,你日后可要对他好生劝导,千万莫要让二郎为奸人所害,走了歪路。”

  这盼姐儿听着,心潮翻涌,此刻夙愿得偿,总算是有了归宿,眼圈竟都有些微微泛红。她是个精明的,听了傅辛这话,虽暗自觉得不大对劲儿,却仍是微微一笑,道:“有官家和皇后在,有国公和夫人在,有大哥和大嫂在,二郎绝不可能走上邪路。妾所能做的,不过是帮扶一把,伺候得二郎舒心而已。”

  盼儿聪慧,心机也深。她在国公府待了些日子,早对国公府里的状况看的清楚。如今她做了阮良臣的嫡妻,冯氏与国公必是心存不满,不过这不打紧,有荣十八娘对比,冯氏以后自会知道她的好。

  她一心嫁的,并不是这个除了沾花惹草,写点儿酸诗外什么都不会的阮二郎,而是这家大业大的国公府。她的幼弟日后求学为官,全都看她能不能在国公府里站稳脚根了。

  阮宜爱一扫先前忧愁,亲热地挽着喻盼儿的胳膊,毫无顾忌地娇声道:“你能做的,可不止这些呢。最重要的啊,是为咱国公府开枝散叶,一窝接一窝地,一笼接一笼地,蒸包子,生孩子。二郎必会宠着你,爱护你,就像官家对妾这样。”

  盼姐儿心内暗哂,面上却羞涩一笑。孩子固然重要,可是裙钗当家,只靠孩子,那约莫便是个傻子。

  傅辛看着亲热相谈的阮宜爱与喻盼儿,指肚微微摩挲着拇指上玉扳指,望着这白雪青松的国公府后院,竟不由忆起了遥遥往昔。

  想那七八年前,他尚是二十多岁的青年郎君,性情孤鸷,所图甚大却不得不暗中蛰伏,诸般忍耐,便是在这庭院里,他硬扯着阮二娘,逼得她与自己亲热过不少回。那时候的阮二娘才不过十来岁,小姑娘的性情也不知怎么地,格外刚烈,动不动就寻死觅活,悲愤之时还说过什么死了便能回去了的话,傅辛至今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而如今,两人的性情,却都变了不少。傅辛喜欢自己的变化,也乐于见得阮流珠的变化。便如同豢养一匹马儿,引着它步入自己那鞭子与蜜糖齐上,恩威并施的圈套里,看着它从懵懂无知,横冲直撞的野马驹,一步一步被驯化,终于变成了他马厩里一匹不得不乖巧温顺的小母马。

  她最恨的人是他,可看她如今给阮二和国公府设的这计策,却也能知道,她在一步步向他靠拢,终有一日,会变成另一个他。这如何不令傅辛心怀大慰?

  只不过她再怎么翻腾,都逃不出他的股掌之中。到底不是蛟龙,翻不出什么浪花,只能做一条任人玩赏的盆养的金鱼儿,纵是龇牙咧嘴,摇头摆尾,他这主人,也只觉得有趣,仅此而已。

  傅辛配合阮流珠,两人一个想一个做,给阮二设了这局,阮镰虽叹惋,可到底还和喻康有些情分,便也不曾多说什么。而这冯氏则怒火中烧,愤气填胸,用晚膳时,一筷子都没动。而那阮二郎夜里头清醒过来时,迷迷瞪瞪地睁了眼,一眼望见端坐在床头的这两个娇娇美人,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脸色遽然大变,腾然坐起,失神道:“你们、你们怎么在这里?”

  喻盼儿心下一叹,面上带笑,将白日之事娓娓道来。阮二郎听着,暗自恼恨起来。

  那魏九娘虽不合他口味,可如今还没尝到,人就跑了,阮二反倒又对她突然来了兴致了。至于这两位……阮二郎不过是想试试养个外室有多刺激,还想知道下孕妇有什么妙处,等时候到了,他便会让刘端端流掉孩子;喻盼儿么,只是因为近在眼前,吃不到手,他才有些兴味。眼下这又算是怎么回事?

  ☆、35|28.01

  旋扫苔莓一迳香(三)

  阮二心中恼悔,直叹道:这下好了,他不过求个名士风/流,服个五石散,快活一番,再一睁眼,这天都变了。再看着两位各有千秋的美人儿,阮二只觉得索然无味,厌腻至极,敷衍几句后便送走了她们。他躺在床上,想着魏九娘,又觉得魏染儿比起她们来好多了,那小男孩一般的爽朗性子,爱玩爱闹,才不似她们这般啰唆呢。

  喻盼儿与刘端端离了相公卧房,掩上门扇。刘端端被冯氏等冷嘲热讽了许久,纵是如愿以偿,光明正大地进了国公府,心中也并不舒坦,只低着头,跟在喻盼儿身侧,不声不语。

  喻盼儿微微转首,拿眼睨着这刘端端可怜的小模样,心里头竟不由觉得有些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意,可是她转眼间就逼着自己把这不该有的念头压了下去。喻盼儿虽落了难,可到底是官门嫡女,早年是享过不少福的,因而十分自恃身份。

  她最明白恩威并施的道理不过。此刻见刘端端落寞,喻盼儿心思一转,对她柔声嘘寒问暖,眼见着刘端端面色稍霁,似是十分感激地向她看来时,这喻氏女却一笑,话锋一转,面色平和地温声道:“这宅门里有些规矩,端端约莫是不甚明白。这也怨不得你,毕竟……你不曾在这高门大院里头待过不是?这妻与妾啊,还是有差分的,譬如这两人一起走路时,需得差上三步,断然没有并肩的道理。至于这生男生女,生下来了由谁抚育教导,嫡庶之间又有何区分……妾也不是故意难为你,实在是妾不为难,夫人便会为难。说这许多烦人话,也是为了端端你好。”

  刘端端这心上一沉,微微咬唇,再不敢抬眼直视她,口中连忙弱声称是。喻盼儿心里头爽利了不少,笑着抚着她的手,心里头寻思起了她那亲弟弟的事儿来。

  盼儿这名字,实在是有寓意。盼儿么,盼的就是儿子。她那弟弟叫喜麟,取得是“喜得麟儿”之意。姐弟俩的名字一摆出来,无需多言,这家里头是怎样一番景况,便再清楚不过。喻盼儿对此并无怨言,也一心扑在弟弟身上,如今想的事情,则是该如何把弟弟喻喜麟送入那京中有名的蔡氏散馆开蒙。

  盼儿如何寻思,端端如何伤怀,这些都暂且不提,却说这日一过,便是大年三十。这个年过得,对于国公夫人冯氏来说,实在是满心郁卒。

  国公府上赶着往魏尚书家中送的礼,皆被人家扔出了府门外,一点情面都不顾,将冯氏气得是火冒三丈。等到开宴之时,抬眼再看看这三个儿媳——精明狡猾的商户女荣十八娘,满腹心机的没落孤女喻盼儿,此外还有个珠胎暗结,艳名在外的刘端端,冯氏直觉得一桩如意事儿也没有,恼火得不行,实乃气损六叶连肝肺,恨至三毛七孔心。

  而另一边厢,两相对较之下,流珠的这个年,过得倒还算高兴。徐子期之前请大伯二伯两家子来京中过年,可最后来的,却只有徐道正一家。

  眼下是大年三十,亦称做“大晦日”。这里过年的习俗,和现代倒也差不多,左不过是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那些个事儿。

  徐氏一家人围坐一桌,你揉面,我擀皮儿,他调馅,和和美美地包着饺子。瑞安与如意手小,还帮不上什么忙,便由徐道正的儿子,先前与徐子期一同参军的徐子骏领着去放鞭炮,留下流珠等在这里边包饺子边说话。

  阮流珠两指一按,令那雪白面皮将荤素混杂的馅儿完全包合,面上一笑,对着身边的徐二嫂问道:“不知大伯哥儿为何不曾来?他从前不是巴不得天天往汴京城里跑么?”

  徐二嫂笑了,道:“三弟妹待在汴京城中,竟不曾听说过百胜居士的故事么?”

  流珠这段时日忙着算计阮二,料理生意,也不曾往外面多跑,此刻听了徐二嫂的话,微微一怔,紧接着又听得徐*笑道:“三婶,儿与你讲一讲罢。大伯先前买了那斗鸡,撞了巧了,走了大运,那斗鸡每战必胜,为大伯赚了不少银钱。大伯虽远在京郊,可因着这斗鸡名声愈大,不少闲散富家子都远赴京郊,排着队要和大伯斗上一斗。大伯发达了,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唤作百胜居士。”

  这居士一词,原本只是称呼信佛慕道之名士,及那隐居不仕的雅客的,然而眼下这个宋朝,人人一爱博戏,二爱风雅,所以居士这个名头,也算烂了。流珠就知道,从阮镰、阮大、阮二,到傅辛,全都有个居士的名号。如今一个斗鸡的农夫也是居士了,实在荒诞。

  徐道正冷哼一声,不悦道:“老大这是鬼迷心窍了。二娘你有所不知,他先前为了买这鸡,把傻大姐卖入了府尹府为婢,做了烧火丫头。如今老大也是居士了,那府尹府上的潘三郎也是个爱斗鸡的,也不知安了什么心,把傻大姐调到了身边做女使。老大也不多寻思寻思,只顾着为那俩小钱儿高兴,依我看,还是早早赎回女儿的好。”

  几人正聊着,不远处的空地上便响起了噼啪一阵声响。流珠笑着抬眼看去,便见那徐子骏正领着瑞安、如意放爆竹。这里的宋朝,有百余种爆竹,瑞安他们放的这种,名唤二踢脚,嗖的一下飞到半空中后,这才会爆开,外面包裹的红纸纷纷落下,看着便觉得喜庆。

  徐子期撸起袖子,露出肌肉结实的小臂,大力和着面。此刻听得声响,他也微微抬眸,往日那惯常没有情绪、清凌凌的一双黑眸,此刻也染上了些许暖意。说起来也是奇怪,他也常笑,可那笑意却总是不入眼,可又不会像傅辛令人觉得虚伪,只会令人心生忌惮。

  他看了会儿弟妹们喧闹的模样,收回视线,谁知却与流珠的眼神恰好撞上。徐子期微微一滞,挑眉一笑,流珠却只觉得暗自心惊,亦有几分尴尬——这个男人,对她和傅辛的事儿,到底知晓几分?

  饺子下锅之后,便是小辈磕头,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尴尬的事儿又来了,流珠坐在堂中,握着手中红包,直直地看着徐子期,徐子期反倒一派坦然,掀起衣摆,跪了下来,沉声道:“子期给二娘拜年了。惟望明年国泰民安,此后干戈倒载,藏弓息鼓,再无战事,子期也好在家中亲侍娘亲,教导弟妹。更愿二娘财源广进,长乐永康。”

  这句话里头的好几个成语,流珠都听不明白,但大概也能猜得意思。在古代待久了,她阮芸的文言文水平也算是大为精进。眼下徐子期这般坦荡,只比他大一岁的阮流珠也便以母子之礼相待,说了平白的吉祥话,勉励了下他,随即给了他红包。

  接着是徐瑞安,说了好一通吉祥话,又连忙补上一句,说全都是自己想的,不是别人教的,他那副肉呼呼的小样子逗得流珠一笑,连忙给了红包。及至徐如意时,这小姑娘却别出心裁,效仿时下那些有身份的人,拿梅花小笺做了名帖,上边写着敬贺正旦云云,落款是“比男”二字。

  流珠欣赏了好一会儿这古代的拜年贺卡,又递给旁边的徐子期、徐道正等人传着看,并笑着问道:“比男是谁?”

  如意凑到她膝边,道:“比男就是儿啊。儿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比男居士,怜怜姐和弄扇姐都说好呢。”

  徐子期只多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流珠却对如意大加赞赏,同时也不忘表扬略有沮丧的瑞安。饺子出了锅,一家人围桌共食,吃过了之后,还要凑在一起,围炉而坐,一同守岁,达旦不寐。

  这古代也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的乐子不多,只不过吃吃吉祥果,喝些屠苏酒。那屠苏酒加了花椒焙成的粉末,味道极怪,一见四喜将酒端上来,流珠便想着要逃,面上镇定道:“儿坐久了,腿有些发麻,且出去走走,看看门前那接福的袋子里都有谁投了飞贴,若有遗漏的,也好及时给人家回过去。”

  她才站起来,徐子期也跟着利落起身,沉声道:“我跟着二娘去罢。这哪家和咱们关系好,我也该清楚才是,便趁着过年理上一理,日后也好和这些家多多亲近。”

  他这理由,说得无可辩驳。流珠无法,只得跟在他身边,一同往门前走去。

  这所谓的接福带子,就是个红纸袋,挂在府门前。过年么,总要拜年,登门造访那是正月的事儿,在这大晦日里,汴京的人们便会制作一种名为飞贴的物件,其实就跟现代的新年贺卡差不多。平凡人家用红纸写就,高官名士则会用各种娟细的名笺制成,人家派仆侍递来飞贴,那收了的人便要回回去,不然就是打了人家的脸。

  眼下已经算是很晚的时辰了,约莫不会再有人来投飞贴。四喜在前面掌灯,流珠摘了福袋,借着门前灯笼的点点光亮,递给徐子期一些,自己也匆匆看了几封,温声道:“咱们初来乍到,人家过年时惦记着咱们,这是情分,必须记下才是。你瞧这些飞贴,几乎全是有官位的,都是儿做生意时,或是先前你爹还在时,结交下来的贵人,不能得罪。”

  徐子期点点头,看着自己手上的这几封,大多写的都是“阖府敬祝”之类的,但也有那么几封,是以个人名义送来的,譬如鲁元公主傅尧,再譬如潘三郎潘湜。这就耐人寻味了,徐子期微微勾唇,暗中记下了这几个人的名姓。

  母子两人拿了福袋,正欲转身回屋,忽地听得身后传来一阵有力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一个清朗带笑,又好似有几分市井痞气的声音——

  “阮二娘,实是对不住了。这大过年的,咱也想歇会儿,把这些七污八糟的事儿全都搁在一边,但是没办法啊,过年也得查牢房。这帮犯事儿的老实了,咱明年才能过个太平年。叨扰了,叨扰了,我就去看看那柳莺还在不在,给我那兄弟送顿饭,马上就走,不会给你过了晦气。”

  ☆、36|35|28.01

  旋扫苔莓一迳香(四)

  流珠对于这声音再熟悉不过。她微一挑眉,没好气地转身道:“若是干等着你来送饭,你那兄弟早都饿得没气儿了。家里头过年,总不能让人家干看着,儿早就命仆侍端了些饺子,分了些菜,给你那弟兄送过去了。你又来这里讨什么嫌?”

  那男人足蹬黑靴,一袭劲装,衣上还带着些风雪。他快步走来,立在朱红色的灯笼下面,玩笑道:“别这么不待见咱啊。我操刀鬼这般凶神恶煞,必能将二娘府上的魑魅魍魉全都吓得四处奔逃。这样一来,明年二娘一家便能平平安安的,如此也不必再见着我了。”

  徐子期见两人说话时,阮流珠的神情是少有的轻松自然,话里头虽仿佛带着嫌弃,可这一听,便知不是真嫌弃。流珠待人向来客气,很少与人这般玩笑,眼下她这般亲近的态度,令徐子期暗暗上心。

  那操刀鬼萧奈话音刚落,抬眼见得眉眼清冷的徐子期,并不意外,只是温声道:“这位便是徐小将军吧?大郎自小从军,在外征战十余年,每时每刻都在保家卫国,实在是少年英雄,着实令萧某敬仰。”

  萧奈作为汴京府的捕头,消息自然再灵通不过。徐子期拱了拱手,只与他客气地寒暄了几句,随即便迎他入府。萧奈也不曾多加耽搁,流珠说让他烤一会儿炉子,暖暖身子,喝些屠苏酒再走,萧奈连连推辞,面上虽仍是一派笑意,可却看得出来微有急色。

  萧奈是否有妻室子女,又住在何处,这些流珠都没听他说过。这人有种不令人讨厌、也不易令人发觉的精明与圆滑,与你闲聊时仿佛什么都告诉了你,但你稍后再一回味,却又觉得他什么要紧的都没说。如今看他难得有些急切地离开,流珠只猜测他是急着回去与家人团聚,便也不好强留。

  萧奈脚步匆匆地去了看押柳莺的小院,与弟兄交待了几句,又笑着给了下属一个丰厚的红包,随即便起身离去。他刚一离开,那小捕快便急不可耐地欲要拆开红包,谁知刚一动手,便见蒙蒙夜色中有一双清泠泠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黑眸正盯着自己。

  捕快一惊,连忙将红包塞入怀中,刚把手按在刀柄上,却见那人从黑暗中缓步而出,面上笑意温润,道:“小哥儿不必紧张,是我徐某人。这天寒地冻的,小哥儿你衣裳单薄,若是着了凉,染了风寒可就不好了,特地带了些屠苏酒过来,好让你暖暖身子。这是药酒,小孩子都能喝得,你喝一些,也必不会误事。”

  屠苏酒确实很难喝醉,喝了还能强身健体。那捕快松了口气,笑呵呵地接了过来,打开塞子,一口接一口地抿了起来。徐子期状似无意,长身玉立于皑皑白雪之中,温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