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第17节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第17节

作者:二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03:45 来源:免费小说

  两人点好了面,刚坐下,李长河环顾起了四周,这面馆好像这些年都没什么变化,只是比以前更破了些。

  突然,他看到角落的桌子上坐着两人,背面的人没看清,而正面坐着的这位老者,鹤发童颜,穿着茶色的长衫,抚着已经花白的胡须,和对面的人正说着些什么。

  “陈夫子。”李长河突然站直身体,径直的迎了上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李大山呆坐在原地。

  “请恕老夫,人老眼花,看不出您是哪位?”这位老者很疑惑,能叫他夫子的人,难道是他曾经在学堂里教授的学生?

  “夫子,我是长河啊,李长河,我在您身边打杂了十二年,直到您离开云城郡,”李长河说着,好像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陈夫子一听,顿时也激动不已,“长河,你是长河,我本想过些时日派人去李家村给你带信,没想竟在此遇到了你。”

  再见都已经是迟暮之年的两人,唏嘘不已,纷纷回忆起了几十年前两人一起游历大大江南北时的样子。

  直到与陈先生同来的那人提醒,陈先生才邀请李长河父子两人同坐。

  “长卿,这就是我一直与你提起的李长河,我回都城前,跟随了我多年,也算是我的学生了。”陈先生把李长河介绍给了与他同行之人。

  而这位陈先生口中所称的长卿,则是他好友的长子,傅长卿,这次是外出任教,遇到先生在此,前来拜会的。

  陈先生询问了李长河自己离开后这些年的生活,当听到其长孙竟已通过县试,这次是来参加府试的,很是喜出望外。

  当即告诉李长河父子两,等李均竹考完府试之后,带他到自己的别院里拜访,但现在勿要告诉他这个消息,免得影响孩子温习。

  聊了很多的两人,最后终于在陈先生的随从前来找人时,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临行前也一再的叮嘱李长河一定要带着长孙去高安巷与他继续叙旧。

  而陈先生的样子让傅长卿很是疑惑,“先生有意收这位李家长孙为弟子?”

  打量着自己这位老友的儿子,陈先生笑吟吟的说;“老夫年事已高,精力已不再能收徒了。”

  “那您只是为了看看晚辈而已?”

  “老夫不能收徒,可你小子可以收徒啊,刚好你要留在这教授几年,也够那孩子受益终生了。”陈先生得意的捋着胡须。

  “先生!我可无意收徒,再说我们都没有见过那孩子,你怎知那孩子是个什么性子。”傅长卿不自觉提高了音量,生怕先生现在立刻给他安排下来。

  “看看就知,到时你自个儿看,长河与我有恩,只要那孩子品性尚可,你就受累教教,等我回都城自向你父亲为你求情。”陈夫子一锤定音。

  而周家的别院里,李均竹还在与周烨百三人为明天的府试做最后的准备。

  第二日,礼房门前,比县城里的时候更拥挤,世家公子,有资格考试的商户人家,都驾着自家的马车前来,还有附近村子的驾着牛车的。

  周家的马车才进秀才街就不能再往前走了,没办法几人只好提上自己的考篮下车步行到礼房。

  经过比县试更仔细的搜查后,好不容易找到自己考位,李均竹环顾四周,自己这次是堂考,也就是各个县试的前十名都聚集到一个考场,由考官亲自监考。

  前世经历了各类大小考试的李均竹,早就习惯了被老师们盯着考试,可考场里其他的考生们可都没经历过。

  考官们才往椅子上这么一坐,李均竹看到好些人甚至额头开始冒汗了,甚至有人握笔的手已经开始发抖。

  这府试内容与县试差不多,也是考四场,只是相对于县试来说更难些,特别是在考官的注视之下,写一篇文章更是难。

  考卷发下之后,李均竹深呼口气,才开始专注答起题来,前三场如县试一样,顺利的完成,

  直到最后一场“文才”时完全难住了他,这文才竟不是以一句话而成的文章,而是已《桥》为题做两首诗词。

  初看到题目的李均竹完全两眼一黑,这大乾朝的诗文真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

  既有前世时书里能看到的五言诗,七言诗,又有近乎记事类的词,甚至还有注重韵律的曲。

  李均竹曾经为了区分研究这些各个不同种类的诗词,学到生无可恋。

  现在让他用一个字来写两首,思考了良久李均竹还是决定写自己最拿手的七言诗,与其自爆其短,不如自漏其长。

  最后绞尽脑汁,一个字一个字的抠押韵,两首他自己看来不知所谓的诗词才写完。

  誊抄到试卷上后,他都没有勇气再去拜读自己的大作,回家之后,他一定要在细细的学学这诗词,不能再心存侥幸了。

  心里一直给自己设立目标的李均竹并未发现,正前方的主考官,云郡城的新知府和学政们,都在看着他。

  因为这考堂上的几十号人,领到考卷后全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甚至有些人面上都已经出现了放弃的神色。

  只有这年纪尚轻的学子,速速调整了心情,很快的就在草纸上写了起来,龙飞凤舞的,竟很快就写好了。

  直到看他誊抄到了考卷上,几位监考的学政互相看了一眼,看来这云城郡又要出个小小年纪的秀才了。

  李均竹一直认为自己的学识在众多考生中只能算是中下游,只有他自己不知,空间里的图书馆带给他的是怎样的进步。

  知识增加了,心里预期没增加,也导致李均竹直到出了考场,心情低落的以为自己这回怕是要落榜了。

  回到周家,看李均竹虽没表现出颓丧的模样,可甚是了解他的苗方怎会不知呢,穷追不舍的追问下,李均竹才把自己在考场上遇到的问题说了出来。

  苗方也很是着急,连忙让李均竹把写的两首诗默写了出来,拿给同样考完试的周烨百三人看。

  这一看,韩放真想和这个妄自菲薄的家伙,打上一架,这诗他竟然说自己写的太差,说着还把这两首诗大声的念给了在场的人听。

  接连遭受了无数白眼的李均竹,才终于相信,自己这两首诗竟然做的还不错。

  出榜还有好几日的时间,考完彻底放松下来的几人,随即决定到郡城里去逛逛,买些小玩意儿回昆山县带给自己的家人。

  而李长河也终于决定趁这几日时间,上门去拜访陈夫子。

  直到跟着爷爷李长河来到了位于高安巷的陈家别院,李均竹都只知道,爷爷是带自己来拜访对自己有半师之恩的陈先生。

  想起自己身上这块带着空间图书馆的玉佩,就是这位老先生所赠,李均竹心里也是十分激动,甚至都想问问这位老先生,知不知道这玉佩里的图书馆。

  第26章 有意思的拜访

  两人来到这高安巷时,有点傻了眼,不知道这巷子里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如此多的人。

  等两人好不容易按照陈先生留下的地址找到陈家别院,竟发现这些人挤在这的目的好像是就为了陈先生。

  门口站着一排身强力壮的小厮,虽身着小厮服,李均竹一眼就确定,这些人应该是练家子出生。

  可与前次在金灵山上碰见的王卓然带领的那队人不同,这排人浑身散发出的是一股阴冷的气息,盯着你的时候会让人全身发冷。

  而周围一直等着的各色人等,都不敢靠前,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府门口近在眼前而不得入。

  再三确定了这就是陈夫子留下的地址,李长河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自报家门,表示是自己特地来拜访陈先生的。

  其中一人看两人像是受陈先生所邀,便请二人稍作休息,他进门去通报。

  没一会,跟在他后头出来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邀请二位进门。

  顶着周围无数的眼神,两爷孙随着这位自称是陈家管家的老者,一路穿过前院,来到了后院的庭院里。

  而陈先生与傅长卿正坐在八角亭里下着围棋,与外面的拥挤焦躁不同,这里显得闲适和宁静。

  李长河连忙上前行礼,称呼的还是几十年前一直叫着的陈夫子,通过外面的情形,他敢肯定陈夫子定然不是寻常之人。

  而跟在李长河身后的李均竹,却注意到了棋盘另一边的那人,一身月白色的长衫,宽大的袖袍,乌黑的长发并未完全束起,只一根碧玉的簪子挽了个松松的发髻。

  一双深邃的双眼漫不经心的,瞧着相聚的两师徒,食指和中指间还夹着一枚棋子,好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终于叙旧完了的李长河才想起,自己还带着孙儿一同前来,赶紧让一直在身后等着的李均竹行礼。

  “哦!这就是你那长孙,不错不错,孩子倒是一表人才,来,来,来。见见这位傅世叔”陈先生指着傅长卿给李均竹,他早注意到这孩子的眼神了。

  丢下手里的棋子,傅长卿干脆倚进了身后的圈椅上,懒洋洋的开口;“拜见就不用了,前面左拐书房,把你前几日府试所做的题目全部默写于我。”

  看李均竹莫名其妙的呆在原处,陈先生哑然失笑;“这傅世叔,是想考考你的学问呢,你且去写与他瞧瞧。”

  挥了挥手,刚才带李均竹进门的管家就又出现在他面前,抬手引着他往书房的方向走。

  无奈只能跟着往前走的李均竹,心里真是万分疑惑,一边走着,他还回过头去瞅了几眼,却只能看到爷爷也是一头雾水的坐在石凳上。

  等李均竹走进书房,陈先生才把自己的打算告知了李长河:“你这长孙,性子不动声色,是个做大事的好苗子。”

  李长河一听顿时也手足无措了起来,既担心金宝默写不出来,又担心这个傅公子看不上他的学问。

  一阵焦急的等待过后,李均竹终于捧着默好的文章来到了亭子内,陈先生和傅长卿各拿起几张,看了起来。

  看着紧张的直搓手的爷爷,李均竹也有点猜到了面前两位长辈的意思,不过他一直以为是陈先生想收自己为徒,暗戳戳的还准备旁敲侧击下陈先生关于玉佩的事呢。

  放下手里的文章,陈先生满意的捋了捋胡须,双眼看向傅长卿,示意他先说话。

  “文章尚可,这诗词匠气过重,还需雕琢。”

  “我就给你一年时间,明年秀才试过后,如你能考上府学,我就收你为徒,如一年还是无半点进益,你就另择他师。”傅长卿又靠回了圈椅上。

  恩!恩?你哪位!心里一万个疑问的李均竹只能把眼光投向陈先生。

  大笑出声的陈先生;“长卿的意思是一年以后,就会收你为徒,你今年需在县学里进学一年,好好读书,明年考中秀才,进入府学。”

  “你莫慌张,这长卿啊,是都城有名的才子,状元之才,你好好用心向他学习,定能受益匪浅。”

  “多谢先生指教,学生晓得了。”谢过了陈先生,李均竹转身朝傅长卿行礼。

  “谢先生对学生的垂青,学生必不负先生所望,以待来年与先生一年之约。”

  “别叫什么先生,老气横秋的,叫老师,还有我可没说现在就收你为徒,你明年考不上秀才,此约作废。”掀了掀眼皮,傅长卿捏了颗葡萄进嘴里。

  “学生记下了。”

  “好了好了,别说那些,来,来,长河陪老夫下个棋,这些年看你棋艺退步了没有。”陈夫子招呼着李长河。

  而那边圈椅上的傅长卿,已经要睡不睡的阖着眼皮,一副逍遥快活的样子。

  比起快要睡着的傅长卿,李均竹更是稀奇自家爷爷竟然会下棋,在家里从没听过,看两人真摆开棋盘开始,便凑了上去。

  而一边看着,他还一边暗暗的观察了自己所在的这个院子,虽院子里没站着人,可李均竹敢肯定这周围肯定有不少的护卫,估计跟门口所站的是一拨人。

  偶尔假山或者连廊的角落,他能看见有衣角闪过,可却没有一点声音发出,看爷爷李长河应该是一点都没有发现。

  这些人难道是派来保护陈先生的,李均竹猜。

  他现在可算是知道,为什么门口那些虎视眈眈的人,都没有围上来求见,怕是也被这些护卫吓怕了。

  直到吃完晚饭,爷孙两提出告辞,陈先生说自己会在这云城郡呆上十几日,如李均竹有任何学问上的事需请教,可带上拜帖直接上陈府来。

  说着递给李均竹,一张描金的拜帖,李均竹收入怀中,想起自己还在周家的几个伙伴,询问是否可以带自己的同窗前来。

  得到陈夫子肯定的答复后,祖孙两人才由来时的管家,带着东拐西拐的送到了后门。

  刚出大门,李均竹就看到不远处竟停了辆马车,原以为是哪户前来拜见的人家,直到来人掀开车帘,正是一直等待在此的周烨风。

  马车上,猜到周烨风为何在此的李均竹,主动说出了爷爷与陈先生的成年旧事,并明确告诉他,陈先生不再收徒之事。

  虽失望,周烨风却明了,连李家与陈先生的关系,都没有被收做学生,恐怕在巷子里等着的其他人也无可能了。

  不过最后,听到李均竹这几日会与周烨百几人到陈先生处听课,最后的一丝失望也消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