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重生电子帝国 > 第598章

重生电子帝国 第598章

作者:麻辣斯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1-01 07:12:44 来源:书海阁

(ps:由于之前第586和第587章重复,已经联系编辑把587章删除。为了补偿已经订阅的大大们,特意把上一章第597章以免费章节的形式发在作品相关上了。所以大家可以先去作品相关上看597章,不然可能会感觉情节不连贯!)

北-京方面当初之所以在《联合声明》的附件中对港英政府每年的卖地面积进行严格的限定,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英国人最后时刻破罐子破摔,疯狂从香港身上揩油。

但如果真的是有利于香港长期发展的规划,内地方面肯定还是愿意接受的,毕竟作为继任者它更需要维持香港的繁荣来稳定人心!

“城叔,当初在成立天水围电子产业园时,我曾经向内地中央的有关领导提出过,希望把产业园所需的用地作为每年50公顷卖地指标之外的特例进行对待!当时北-京方面并没有直接反对,但由于我当初急于推动天水围产业园的开发,以及港府方面对这个提议的态度也不很积极,所以最后还是没有节外生枝!

其实内地方面之所以对每年的卖地指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主要的担忧在于北京的中央领导人们,不相信英国人会把卖地所得资金用在香港的实处!而港督阁下华而不实的新机场计划,显然正在让这种担忧变成现实!

香港问题的角力一直是中英两国政府在互掰手腕,而真正涉及切身利益的却是六百万香港市民却仿佛置身事外!我认为这非常不利于香港未来的长期繁荣稳定!

比如当初谈判时制定每年50公顷这个卖地指标,显然没有咨询过香港地产界——这一对香港土地供求走势最为清楚的团体。如果香港地产界能够有机会发声,那么现在土地紧张的局面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觉得,应该有代表香港民-意的声音出来进行呐喊!英国人即将离开,它没有义务对香港的未来负责;而内地政府还没有开始接手,它对香港的实际情况更加陌生!在这种时候,香港需要一些有识之士站出来承担责任,而最有资格承担这一重任的无疑是香港的精英阶层!

如果城叔您能联合香港地产界,摆出一个充分的理由,制定一套完善的全盘计划,我相信说服北-京放开对卖地指标的限制是完全可能的!内地方面如果担心卖地的收入会被滥用,那么我们就提前规划好这些额外收入的用途。

比如拿来建设廉租公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收揽民心的项目无论是中英双方都没理由坚决反对!特别是北-京方面作为不久之后的继任者,更需要收揽人心来确保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李轩笑呵呵的给出解决方案。

李嘉城皱了皱眉,别看李轩嘴说的很轻松,但在他看来卖地问题,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为卖地收入是港英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而财政大权又是港府维持香港统治的基础。内地方面就是想通过限制卖地数量,来给港府的财政收入套上一个紧箍咒,从而限制港英政府在过渡期所能发挥的能量!

比如像这次的玫瑰园计划,港府发现以自己现有的财政收入,似乎难以支撑新机场的巨大投资。而如果没有卖地数量的限制,那么港督阁下完全可以来一次土地大拍卖,从而用九七年之前的财政预算,就支撑起整个玫瑰园计划,而无需因为工程可能跨九七的原因受到北京方面的掣肘!

所以让内地方面同意在土地指标上让步的前提,是不能增加港府手里的财政实力,必须为这部分计划外的钱找一个,让内地的中央政府能认可的用途花出去!这实际上等于变相相剥夺了现在港府的一部分财政独立权,对英方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小的让步!

李嘉城并不觉得自己联合香港地产界,就能轻易的让中英双方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让步。全香港真正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人,也只有李轩这个地下沙皇!没错,现在的香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李轩和东方集团以及取代汇丰成为了香港新的地下沙皇。

汇丰之所以能有“香港地下沙皇”的美誉,在于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了香港的金融业。而随着九七临近,汇丰一方面大举投资海外,另一方面则不断弱化自己作为香港影子央行的地位。

这让香港渣打银行和佳华银行看到了可乘之机,在汇丰逐渐收缩在港业务,甚至把总部都要迁移到伦敦的背景下,李轩开始不断扩张自己在香港金融领域的影响力。经过最近一轮的迅速扩张之后,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的整体实力,已经能与汇丰以及旗下的恒生银行斗个旗鼓相当!

而且与只专注于金融业的汇丰不同,李轩对香港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比如除了不断渗透香港经济的命脉——金融业之外,李轩对香港舆论的控制同样十分恐怖!正是通过亚视集团旗下的一台三刊——亚视、《明报》、《信报》、《天天日报》,李轩和东方集团才能不断的就引导香港舆论的风潮,以代表香港民意的借口,游走在中英两国角力的钢丝绳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就像这次的土地指标,也只有李轩才有可能不动声色的调动起整个香港的舆论,来迫使中英两方同时让步。李嘉城有理由相信东方集团其实早已经设计好了整个计划,而之前钟思远在亚视上发声,很可能就是整个行动的开端。

李轩之所以向他开口说出这个提议,应该是希望香港地产界能够成为,配合他整个计划的一颗关键棋子。至于所谓的由自己出面来联合整个香港地产界,在李嘉诚看来只不过是看中了,长实集团已经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华资地产集团的地位而已!

李嘉城想到这里,眉宇间的皱纹无疑更深了,脑子里开始飞快的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和长实公司的利弊。别看东方集团没有涉足香港地产业,但实际上李轩对香港地产界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之前的从怡和集团手里抢夺置地公司一役,表面上看东方集团是当了一回活雷锋,出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但实际上许多隐含利益,并不是单单看表面就能够清楚的。在此之前,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靠的是东方集团对新崛起的香港电子业的巨大影响力。

但实际上一直以来,与香港银行业关系最密切的其实是香港地产业。香港地价奇高,一个楼盘或者一栋写字楼的开发成本动辄上亿,地产公司不可能都用自有资金来运转,银行信贷才是支撑香港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八二年香港地产业崩盘后,最先被波及的就是银行业。多家银行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都是投入地产业的巨额信贷发生了坏账。

而李轩由于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进入地产业争食,所以东方集团与香港地产业的关系也就有些疏离,这从某种程度上其实阻碍了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的发展。而在收购置地公司的行动之后,整个香港地产圈为止震动。

先不说一起参与行动的霍家、许家、郭家、林家,立刻都成了东方集团的坚实盟友。李轩入手的大量股权在后续的减持中,其他几家为了筹集资金消化李轩释放出的这些股票,就几乎与整个香港地产圈都发生了交易。

香港地产圈说大还真不大,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前一刻还在为了竞标a地块而斗得你死我活,转过身就又可能因为b地块而组成联合财团。李轩主导的收购置地公司行动,虽没有让东方集团转型进军地产业,却也让东方集团深化了与香港地产圈的关系。其中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是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要知道从八四年之后,香港地产业就再次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当然,东方集团对香港地产圈的影响也绝不仅仅只是信贷融资的掌控上,实际上东方集团及其直接和间接关联方所所拥有的强大购买力,几乎影响到了香港的方方面面。

以沙田周边地区的地产业为例,因为东方研究院的香港研究中心坐落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隔壁,以至于几千名平均年薪超过20万港币的工程师,把安家的首选都瞄准了上班更近的沙田周边地区,而不是九龙和港岛的市中心。这直接导致了沙田地区的房价连年猛涨,已经快与市区的房价齐平!

由于内地去年的政-局动荡,使得香港出现了八四年之后最严重的信心危机,全港房价在几个月之内平均跌去了近三成。与中大隔海相望的马鞍山的一个海景楼盘,由于开发商现金流出现危机,被迫低价甩卖。但在全港楼市大跌的情况下,购房者寥寥无几。

结果不差钱的东方研究院工程师们,一星期内就组团吃下了两栋二十五层楼,共计150套的海景房。要知道这个海景楼盘全部都是超过1000呎的大户型,即使打折后每呎均价也需要1200港元。

而随后出手的东方研究院更是豪气,直接用3.3亿港币的现金,收购了剩余四栋共计300套的住宅楼,用以充当部分员工的新宿舍。而整个楼盘的名称,也直接被改为了东方之家。原本那个破产的地产商,转眼间就解除了危机,虽然没有赚钱,但至少逃过了一劫!

可以说就算李嘉城和长实集团不出头,李轩自己同样有能力把香港地产业组织起来为他所用!实际上以李嘉城一惯的经营风格,他更喜欢闷声发财,而不是去充当这种出位的领头人角色。

但他现在却不得不考虑,如果自己选择在一旁看戏,万一李轩的计划成功,那么长实公司很可能被排斥在香港地产业新一轮变局的游戏圈之外!(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电子帝国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电子帝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