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怎敌她媚色如刀 > 第64章

怎敌她媚色如刀 第64章

作者:第一只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0:45:32 来源:免费小说

  很冷的地方?崔恕看了眼旁边的范云山,道:“查查车辆进出记录和附近的冰库。几个尚书和镇国公府的冰库也要查。”

  “着啊!”范云山是吏员出身,并不像那些走科举路子的官员那么文绉绉的,兴奋之下便冒出了市井俗语,“很冷的地方,可不就冰库吗?送尸体去冰库,自然要用车,顺着车查冰库,准保能查出他们的马脚,不愧是殿下,眼光老辣!”

  谢霁看着地上两具开膛破肚,形状可怖的尸体,心中对崔恕不觉也多了几分敬意。这种场景之下,别说是身份尊贵的皇子,就连看惯了死人的范云山和他这个谢家精心培养出来的,一开始也有些吃不消,可崔恕从昨夜待到现在,非但没有退缩一步,还趁着仵作验尸的功夫,把审理时的头绪一点点理了出来,单只是这份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定力,就足以让人钦敬。

  崔恕脸上并不见喜怒之色,只迈步走出验尸的隔间,谢霁跟上去,道:“即便查到下毒之人,也无法让死人醒过来重新招供。”

  “郭骏阳建造阳山别业是鲁大成经手的,”崔恕道,“顺着这条线,应该能查出点东西。”

  “殿下,两位大人,”张离走进来回禀道,“宫中刚刚传来消息,今日照旧早朝。”

  三人都吃了一惊,崔恕想起昨日皇帝的脸色,眉头便皱紧了,他快步走出去,张离紧走几步跟上来,低声道:“主子,刚刚接到的消息,皇后派人去了芦里村。”

  作者有话要说: 崔恕:你为什么不觉得对不起我?为什么为什么?

  糜芜:你就是我的小玩偶,啦啦啦……

  第84章

  垂拱殿中。

  朝臣们分作几派, 以梁坤和牛继之为首的一系, 口口声声宣称西疆战事非郭思贤出马不可,理由也很充分, 近十年里西疆但凡有战事, 都是郭思贤带兵,唯有他最熟悉西陵人的战法, 必定能一战告捷。

  也有反对一派的声称, 郭思贤此时卷入要案正在候审,朝中也有别的将领,谁出马都比一个戴罪之人合适的多。

  那牛继之一听对方说郭思贤是戴罪之人, 立刻就吵嚷起来, 崔道昀坐在御榻上,只听得满耳朵都是闹哄哄的争吵声, 便抬手道:“噤声。”

  殿中暂时安静了片刻, 崔道昀的目光慢慢扫过殿下众人,道:“少顷谢太傅会来上朝,不如听听太傅的意见。”

  谢庭身份尊崇, 而且早已致仕,众人乍然听见他的名字都是一怔,明白的便知道, 皇帝多半是早已经安排好了, 看来郭思贤无论如何是去不了了。

  跟着就听黄门使禀奏道:“启禀陛下,谢太傅求见!”

  少顷,就见谢庭身穿朝服, 稳稳地走了进来,一直走到文班最前列,沉声说道:“臣保举一人,可平西疆战乱。”

  崔道昀问道:“太傅但说无妨。”

  “西州府中郎将,和清。”谢庭道。

  殿中先是一片安静,接着梁坤忍不住道:“谢太傅,此人闻所未闻,如何能担此大任?”

  “政通二年,北地边乱,和清帅百人突击,扭转战局,政通三年,镇国公与西陵交战,和清时任西州兵曹参军,帅两千府兵迎击三千西陵骑兵,以少敌多,大获全胜,政通八年,北地蛮人哗变,击杀官长,圈地自立,和清只身入营劝降,不费一兵一卒,化解一场边乱。陛下,和清胆识过人,且在西北军中待了十余年,对西陵极其熟悉,臣愿保举此人统领西疆战事。”

  殿中一片哗然,梁坤还要再说,崔道昀已经抢先发了话:“好,就依太傅所言,加封和清为征西将军,征西州府、瀛洲府兵五万,前往西疆与安西道驻军会合,迎击西陵军队。加封安西道节度使蒙源为安西将军,配合和清,一同迎敌!”

  牛继之与梁坤对望一眼,心里都暗叫不好,和清这个无名小卒他们摸不清底细,蒙源他们却是知道的,从前英国公的部下,一直与郭思贤不和,所以才被扔在西疆十多年都没有提升,皇帝用这两个人,分明是要抛开镇国公府一系,另外培植军中的势力!

  梁坤当机立断,立刻禀奏道:“前方用兵,后方粮草军饷也不可轻忽,太子多年追随陛下办事,沉着稳重,堪当大任,臣推举太子居中协调!”

  如今兵权虽然拿不到了,只要卡住粮草军饷,和清与蒙源的成败就都在太子手里,那么主动权在镇国公府手中。

  事发突然,崔祁煦虽然吃惊,但心中却重新燃起一点希望。这几天意料之外的事频频发生,现在连他自己也觉得皇帝一心偏向崔恕,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此时他禁不住抬头看向御座中的皇帝,满心期待皇帝能把这件要紧的差事派给自己。

  崔道昀看他一眼,很快转过脸去,淡淡说道:“此事朕已有了人选,就由六皇子居中协调粮草军饷。”

  崔祁煦心里一凉,心里只想,完了,皇帝是真的要放弃他了。耳中只听得殿中又是一片哗然,崔祁煦下意识地向四周一望,就见许多人也都在瞧着他,他只觉得那些人的目光里不是嘲笑就是怜悯,连忙低下头,只看着眼前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脑子里乱哄哄的,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崔道昀在上头看得清清楚楚,不觉无声地叹了口气。此时更换储君,必定伤筋动骨,然而他的身体已经糟糕到这种程度,也是必须要下狠手的时候了。

  殿中众人一时看看皇帝,一时看看太子,一时又去看谢庭,心中惊疑不定。皇子们虽然也都上朝,但只有太子领的是实差,其他都是虚职,无非应卯罢了,可是崔恕刚刚回宫不久,先前也没有什么功业,怎么突然一下就被皇帝拔到这么高的位置?难道皇帝另外有了想法?再想到镇国公府近来频频出事,不少原本想要进谏的人不觉把原来的话咽了回去,静观其变。

  牛继之心中暗叫不妙,连忙上前分辩道:“六皇子刚刚接手贪墨案,便有重要嫌犯暴死,况且秾华宫总管刘玉之死,六皇子的嫌疑也没有洗脱,不宜在此时领这种要紧差事!”

  崔道昀说了半天话,早觉得精神不济,况且也该崔恕出面了,便看了眼崔恕,道:“你替朕说吧。”

  “儿臣领旨!”

  崔恕应声出列,转向了牛继之:“中秋夜刘玉以下犯上,故而被我下令处死,当天就已经禀报过陛下。至于秦丰益暴毙之事,现已查明秦丰益至少在五天之前便已中了慢性毒药,牛尚书,也就是说,秦丰益是在你管辖之下的刑部大牢中的毒。”

  牛继之不假思索地分辩道:“刑部大牢管理森严,怎么可能有中毒的事?六皇子休要血口喷人!”

  “是不是血口喷人,牛尚书心里明白。”崔恕淡淡说道,“我奉旨主审此案,散朝之后,牛尚书就随我去公堂上走一遭吧。”

  散朝之时,崔道昀坐着软兜从殿中出来,外面阳光正好,骤然照在脸上时,崔道昀不觉眯了眼睛,看向了跟在身后的崔祁煦。

  镇国公一系必须拔除,原本还想着可以在拔掉郭思贤的同时保住太子,如今看来,太子断断没有能力在没有镇国公府的情形下独立支撑,储君人选,不得不换。

  崔道昀温声唤道:“煦儿。”

  崔祁煦猛地惊觉,抬头看他,崔道昀看着他脸上茫然的表情,一时心中不忍,只道:“随我去下盘棋吧。”

  这一日,崔道昀留崔祁煦在福宁宫相伴一整天,一直到夜里安寝之后才让他离开,崔祁煦回到东宫时,郭元君早已在里面等着了,低低问道:“煦儿,你可拿定主意了?”

  崔祁煦无言以对。

  数日之内,风云巨变。

  和清与蒙源只用了一日夜便在边界会合出兵,之后一改先前郭思贤惯用的迂回战术,直接正面迎击来犯的西陵军队,首战告捷。

  刑部大牢的牢头杨柄投案自首,招供说因为私怨向秦丰益下毒,被收押待审。

  范云山循着牢中车辆进出的线索一路追查,最终确定中秋之夜,一辆运水车从刑部大牢带走了一具尸体,最后送去了牛继之的别院,那里正有一个冰窖。虽然车夫被找到时已经落水身亡,线索中断,但牛继之管辖之下频频出事,因此被革去刑部尚书一职。

  第四天时,礼部拟出诸位皇子的封号,皇帝看过之后,亲自定下二皇子为渝王,三皇子为冀王,五皇子为洛王,加封各自的皇子妃为王妃。

  第五天,由皇后主持为诸王选妃,太子选得一名侧妃,乃是吏部尚书的孙女,三位王爷也各选了侧妃与美人,宗正府早在京中为诸王选定了王府,只待皇帝发话,诸王便可正式离宫开府。

  只是如此一来,原本都打定主意要押宝的朝臣们又迷惑了。若说皇帝有意扶持六皇子,为何此次封王没有六皇子的事?若说是碍于未成婚不封王的旧制,可六皇子年纪不小,成婚也不是难事,又何必如此拘泥?莫非他们猜错了,皇帝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就连崔祁煦自己,也是犹豫纠结,若是皇帝并没有动他的意思,那么先前那些筹备防范,是不是做错了?

  御书房中。

  崔祁煦看过塘报,顺手递给崔恕,道:“你舅舅又打胜仗了。”

  崔恕双手接过,一目十行地看过一遍,道:“照此形势,再过几日,边患可平。”

  “到时朕命他回朝献俘,你们甥舅两个好好叙一叙。”崔道昀意味深长地说道,“军中的人脉,该捡起来的也该捡起来了。”

  “当年耸翠岭一战,英国公含冤而死,舅舅一直在追查,如今已经找到了关键的人证物证。”崔恕双膝跪下,沉声道,“儿臣恳请父皇重审耸翠岭一案,让舅舅以本来面目示人!”

  崔道昀沉吟许久,才道:“和清在西边虽然大有作为,然而跟郭思贤在军中的势力相比起来,仍旧有些单薄,朕的意思是,不如徐徐图之。”

  “儿臣已经查到了郭思贤是贪墨案幕后主使的实证,拿下郭思贤指日可待。”崔恕抬头看着皇帝,“儿臣以为,此时当一举全歼,不必再缓!”

  福宁宫中。

  拾翠拆开家里送来的吃食,只看了一眼,便慌忙收起来,看看闻莺不在跟前,忙低声说道:“姑娘,里面有你的信。”

  家在京中的宫女,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恩准接收家中捎来的东西,因为拾翠拾翠是糜芜的人,所以她才来不久,便轮到了这个机会,只是没想到,送过来的蒸饼之中,竟然夹着一封信。

  糜芜拿起来一看,封皮上一笔簪花格字体,娇媚灵动,不是窈娘又是谁?有什么急事,竟让她这样冒险来信?

  第85章

  微黄的纸笺上只有四个字:当心曹亮。

  纤手一抖, 那张纸飘下去, 糜芜心头涌起一阵翻江倒海的恶心,定了定神才弯腰捡起来, 沉着脸将信纸一撕两半, 然后再撕,直到撕成碎得不能再碎的纸屑, 才觉得心头那股堵着的感觉舒畅了些。

  “姑娘怎么了?”拾翠见她神色不对, 轻声问道。

  “我没事。”糜芜飞快地说道。

  不会有事。曹亮已经死了。死人翻不了天。

  糜芜取过香炉,把那些碎纸屑都倒进去,跟着晃开火折子, 一点火舌忽地探出来, 密密麻麻的纸屑瞬间点燃,火苗窜了一下, 跟着低下去, 变成明亮的红色,跟着转暗,最后变成星星点点的灰烬。

  糜芜盯着那一小堆渐渐冷下去的灰黑色, 心思急转。窈娘在镇国公府,她能打探到的消息,自然是镇国公的动静, 如此说来, 皇后已经挖出了当年芦里村的事。

  可这件事,只有阿爹和窈娘知道,他们绝不会出卖她, 除了他们,还有谁可能知道,又把消息透露给了皇后?

  糜芜垂头想了一会儿,一时也想不出是谁,便也丢开了。皇后的手段来来回回就只有那些,只要皇帝顾惜她,即便她捅破大天,皇后也拿她没办法,这点倒是不用着急。

  外间的小灶上吊着给皇帝熬的梨汤,糜芜起身走过去,用汤匙搅了搅,却突然皱了眉,这些天里,就连她偶尔听见一星半点的消息,都觉得镇国公府大势已去,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皇后在这时候竟然还有心思来对付她?

  有问题!

  却在此时,门外一阵脚步声响,跟着就听见一个女子的声音在外面道:“奉皇后之名,带江糜芜过去回话!”

  糜芜放下汤匙,微微一笑,来得好快。

  她慢慢走到门前,抬眼一看,来的人是采玉,身边还带着几个宫女、嬷嬷,另有一个眼生的男人,穿的却是外臣的服色。

  糜芜没有理会她,只向外走去,老远便对着闻声赶出来的王福良说道:“王公公,梨汤熬好了,我这就给陛下送过去。”

  王福良定睛一看,认出跟在采玉身边的男人是宗正寺丞许丹山,心里便知道有些不对,便道:“姑娘先不着急,等我问问采玉姑娘有什么事。”

  采玉气势汹汹地过来,谁知糜芜压根就当她不存在一般,连话都不跟她说一句,采玉心里早有些窝火,接口便道:“奉皇后娘娘懿旨,带江糜芜过去回话!”

  王福良使个眼色,早有腿脚伶俐的小太监悄悄地蹭出去,一路往御书房找皇帝搬救兵,这里王福良陪着笑脸刚要开口,先听见糜芜道:“王公公,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我的名字根本就不在宫女的册子上吧?”

  王福良顿时领会了她的意思,笑着向采玉说道:“采玉姑娘,江姑娘是陛下单独召进来宫来作伴的,不是册子上的人,没有陛下的话我也不敢让江姑娘离开,采玉姑娘稍等片刻,等我跟陛下回禀一声再说。”

  “皇后娘娘的懿旨,江糜芜,你敢不从?”采玉冷了脸,语气里带着威胁,向糜芜斥道,“简直无法无天!”

  “王公公你说,”糜芜还是不看她,只笑吟吟地向王福良说道,“我是该听陛下的吩咐,还是该听皇后的?”

  王福良怎么敢答?恨不得自己刚刚没出来,这样就不用应付这两个小姑奶奶了。只得赔笑向采玉道:“姑娘再稍等片刻,陛下那边很快就有消息。”

  采玉原本也算有城府,然而皇后身边得脸的大宫女,竟然被人连正眼都不瞧,此时不觉气恼起来,冲着王福良道:“皇后娘娘发下的懿旨,王福良,你是想让皇后娘娘等着江糜芜不成?”

  “王公公,”糜芜也看着王福良,“我只听陛下的呢,凭他是谁,也得有陛下的吩咐才行。”

  王福良手心里都冒汗了,正在暗自叫苦,门外传来郭元君冷冷的声音:“一个秽乱宫闱的东西,也敢摆这么大的架子!”

  脚步声慢慢走近,郭元君被宫女们簇拥着,一步步走到糜芜跟前,冷冷地看着她。

  糜芜向着她福身行礼,道:“见过皇后娘娘。”

  入宫到现在,这是郭元君第一次正眼看她,糜芜不觉便是一笑,看来她混得很不错啊,就连皇后这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如今也不得不正眼看她了。

  郭元君见她发笑,心里便是一堵,于是移开目光向王福良吩咐道:“王福良,你去御书房走一趟,就说我有要事向江糜芜问话,就在这福宁宫里问,陛下若是有兴致就来听听,若是没有兴致,本宫也不去扰他。”

  皇后亲自发话,王福良再不敢违拗,连忙答应了,躬身退出郭元君的视线之外,这才撒开腿,一道烟地向着御书房的方向跑去。

  “搬张椅子过来,本宫就在这里问话。”郭元君冷着脸吩咐道,“福宁宫的人也都过来看着听着,到时候陛下问起来,你们都是证见!”

  福宁宫上下人等哪敢怠慢?连忙都凑近了些,躬身低头站着,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声,秾华宫的几个宫女连忙把殿中的交椅搬出来,郭元君便在廊下坐了,道:“带周雄媳妇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