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69章 贸易、移民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69章 贸易、移民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宝钞,本质上是一个以信用为支撑的纸笔,与黄金挂钩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手段,未来天启宝钞也不需要与黄金挂钩,依靠帝国的信用就可以支撑纸币的价值。

至于这个过度,实际上也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大明是一个生产型帝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国,持续的贸易只会让贵金属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明境内,而不是流失到海外去。

而且这个时代的大明,并没有资本抽逃的问题。

资本抽逃能逃到哪里?

四面八方不是蛮夷就是藩国,难道那些资本还能抽逃到蛮夷之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蛮夷国家对于那些民间资本来说两眼抹黑,而且又很落后,法律上也得不到保护等等问题都是存在的。

至于在那些藩国的投资,直接用天启宝钞就可以了。

大明对外的黄金兑换,也不是无脑的就给你换,数额太大将会进行审查,朱由校逐渐完善了这方面的制度。任何民间资本试图抽逃投敌,那就先清算一顿,反正收税收得让他们爽歪歪,就和后世美国一样。

当然大明不是美国,很多东西是不能学的。

至于那些资本到海外殖民地的投资,同样也是通用天启宝钞的,那些海外殖民地已经是大明的一个个省份了,制度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这个殖民地的经营,当前还是以贸易为主。

要征服印度,是非常简单的。

历史上印度被人征服了几百次,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如同喝水吃饭一般,印度人也没有什么抵抗的意志,毕竟印度实际上是分为一个个邦国的。

总的来说,天启宝钞换成了金本位制度,并不会有贵金属外流的风险存在。而且随着大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天启宝钞未来将成为国际性的通用货币,从而延伸出金融、保险业务的把控。

不管是银本位,还是金本位,都是一种将贵金属收归国有的前奏。

与金本位挂钩之后,相当于大明已经废弃了白银这种贵金属,只是把白银当成了一种工业原材料。

从朝廷宣布这个政策开始,白银的价格就在持续的下跌,很快又跌到了35:1的程度,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这个价位才是朱由校能接受的,西班牙人再也不能通过从南美洲大量掠夺白银,从而换取到很多大明的商品了,必须用黄金,或者付出此前3.5倍的白银才行。

那么贸易如何展开呢?

毕竟欧洲人,现在并没有那么多的黄金。等他们手上的黄金、白银都大量流失到了大明这边,贸易也就无法展开了。

贸易无法展开的时候,穷疯了的蛮夷就会发动战争,到世界的生产中心去劫掠,也就和游牧民族是一样的。那些游牧民族本质上就是军事贸易组织,之所以会不断的劫掠中国,就是因为他们没钱还想做生意,做不了就直接抢。

所以用不了几年,大明与欧洲必然因为贸易而爆发海上战争,并且会有大量海盗劫掠大明的商船。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中断贸易,一个是在武力上完成镇压,用大炮轰开那些欧洲国家的市场,将那些欧洲国家变成彻底的商品倾销地,而欧洲国家则通过输出资源来换取商品。

欧洲说实在并没有太多的稀罕资源,比较多的无非就是煤矿、铁矿、钾矿之类的东西。

其他还有什么?

小麦?葡萄酒?木材?

貌似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玩意了,在资源方面连印度都不如。相比之下,印度则是一个原材料极为丰富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显得有些像是低能儿,只能依靠输出骗术的手段来换取商品,但他们的各种工业原材料资源确实是十分的丰富。

而且欧洲距离华夏又太远,运输各种原材料的成本比较高,而如今的海运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

大明的木质帆船建造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此时也刚刚建造出了一艘4000吨的商船。这种4000吨的商船,是用产自缅甸的橡木建造的,船体非常坚固。帆船发展到这个吨位,在海上行驶基本上已经比较安全了,即便是碰上比较大的风暴,都能够安然无恙。

不过相比后世的几万吨、十万吨的船只,那还是差得远了。

当然这个时代的商品也没那么多。

所以朱由校现在也发现,和欧洲人贸易,实际上不可持续。现在欧洲人手上有钱,倒是还能持续几年。

再过几年之后,买东西又没钱,卖资源又不方便。怎么搞怎么吃亏,所以朱由校现在已经打算几年之后放弃与欧洲人的贸易了。

相当于大明在海上的敌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欧洲海盗。

对于欧洲海盗一直都是很防范的,大明的商船队前往欧洲贸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军舰全程护航。

相比之下,倒是印度、非洲、中南半岛、朝鲜半岛这些地方可以好好经营一下,这些地区有资源可以换取大明的商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特别是印度,是一个极好的商品倾销地,以及原材料产地。

至于欧洲人完全可以丢到一边让他们自己玩蛋去,毕竟国际市场被大明占领了,欧洲人自己又没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工业生产体系,毕竟他们的商品摆到国际市场上,根本就没人买。技术技术比不过,欧洲人还普遍比较懒,勤劳程度也比不上大明百姓,他们的商品能有什么前途。

商品卖不出去,又没有钱,完成工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到时候只要防范欧洲人武力抢劫就可以了,等到海运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把整个欧洲变成大明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产地。

天启十五年,大明的商品在印度市场是输入也正在持续扩大。而在中南半岛、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大明的商品早就是主流了。

这个时代的大明,在工业商品输出方面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欧洲人此时,根本还不是生产中心。

而大明的移民活动,则是持续的进行之中。

此时大明内部除了西南地区还没有进行改革,其他地区都已经展开了改革,或者是完成了改革。

土地问题,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华夏历史上因为无法获得更多的耕地,一直在触顶回弹。一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又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必然会造成劳动力不值钱,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争夺生产资料,并且土地兼并也就随之出现,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这个朝代也就吹响了灭亡的号角。

从汉代开始,一直都是这个触顶回弹的过程。

西域的土地,实际上并不是太适合耕种,越南的土地同样也不是太适合耕种。朝鲜半岛山地太多,同样不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所以古代华夏的土地扩张,一直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朱由校如今则是开辟了东南亚、澳洲,东南亚主要发展种植园,而澳洲则是一个可以大量移民的地方。

澳洲有大量的牧场,耕地也有不少,气候条件也比较优越。往澳洲移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朱由校还在北美洲也设立了移民据点,不过天启十五年暂缓了向美洲移民,因为成本比较高。而且美洲那边,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大明暂时不断算大举入侵北美洲,毕竟内部改革还没有完成呢!

不过北美洲未来也将成为大明移民的一个好地方,那里将会有天量的耕地。如果大明的老百姓移民过去,必然可以在那片土地上创造出璀璨的文明结晶。

一个中国风的北美洲,想想就不要太美。

不过朱由校却是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的人口还是太少了,根本没办法开垦那么多的土地。

“看来得鼓励人口生育了。”朱由校考虑到人口增长速度跟不上扩张速度的问题,决定鼓励人口生育。

毕竟大明此时的农业技术也发展得很快,在加上耕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大明可以养活非常庞大的人口数量,目前大明这个人口,根本不够看的。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