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51章 长江以北皆新政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51章 长江以北皆新政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湖广绝对是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难啃得很。湖广之地,特别是湖南,民风普遍比较彪悍,历来是反抗外部入侵的生力军。

但是当地的地主,在反抗农业税改革的时候,同样也彪悍了一把,下乡丈量土地的公务员被打得鼻青脸肿,工作一时半会难以展开。

农业改革被迫陷入停顿。

朱由校的政策一下来,湖广汉皇党官员随即开始执行,很快就拉拢了一大批愿意改革的地主。由国企出资金、技术,地主出土地,成立合资农业垦殖公司,将土地中的人口释放出来,采取最大效率模式的农业生产。

同时集中打击武装力量,打击一批抗法地主,一律被抓起来拘留。那些闹得特别凶的,则抓起来判刑。

还有一大批,则是暂时没去管的。

另外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地主成立农业公司经营土地。

之所以要成立农业公司,主要是为了将农业生产模式改变过来,从而将人口从土地中得到释放。

在朝廷十几万大军的坐镇之下,湖广地主抗法倒是没有进一步酝酿成叛乱,而且在朝廷的暂缓政策下,局势倒是很快稳定了一些。

朝廷也不需要马上就完成湖广地区的农业税收改革,可以一步步慢慢来,持续把人口释放出来,并不影响目标。

每个州县,都是先集中武警之类的力量,先解决当地的刺头地主,展开杀鸡儆猴的活动。

而在省级,则集中力量先解决某个州县的地主抗法问题。

同时又拉拢一批、孤立一批。

还真没几个人敢造反的,顶多就是抗法。毕竟朝廷刚刚征服蒙古,前线大军直接调到改革省份。

只有傻蛋才会这个时候跳出来高举造反大旗。

户籍改革也正在进行,朝廷的建设款,以及国企的投资陆续到达,开始在改革地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以及水利工程。

湖广、淮河地区的百姓,马上就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为改革取消了徭役,到工地上做事都是有工钱的。

城镇之中失业人口首先被解决,接着是农村释放出来的农业人口,也被这些建设活动所消化。

水利、铁路、公路、电报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马上就改善了民生。

湖广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这里的商品粮可以通过长江水运运往江南,如今更是可以通过长江北岸的火车运往北方。

水利工程是湖广改革能种修建规模最大的工程,同时铁路也是一个重要工程,计划修建一个完善的铁路网,通网各个州县。

公路系统同样也在建设,不过建设规模没那么大,更多是地方政府进行公路建设。主要是用来改善乡镇交通。

电报自然是要全面铺设的,行政之类的已经离不开电报了。

另外就是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镇排水系统,以及住房什么的,都是需要大量工人。

银行的钱是比较充裕的,可以大量贷款给地方政府和国企,利率都是最低的。

国企资本则大量涌入湖广,一方面是参与到湖广的农业生产,一方面则是掌控湖广的商品市场。

银行网络在湖广各州县全面铺开,改革展开之后,纸币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而银两、银元则不再直接用于市场交易。

国企商品大量涌入湖广,进一步将湖广市场占据。

湖广这个地方的工商业不是那么发达,本身商品不多,被挤压掉的市场份额主要是江南地区的商品。

这场改革,可以说对湖广地区的农村自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过去江南商品经济泛滥,但没有泛滥到如今国企商品的这种程度,随着铁路修进各地,各种商品都会降低运输成本,进而对农村自然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另外农业税改革,让地主被迫改变生产模式,佃户大部分都将离开土地,进入城镇成为工人。

而朝廷需要的也就是冲击农村自然经济,如果是过去的明王朝,冲击农村自然经济简直就是找死的举动,因为过去的明王朝的统治体系就是以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模式,一旦农村自然经济崩溃,无力安置离开农村的人口,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隐患。

可如今不同了,那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口,到了城镇能够找到工作。甚至还可以移民到各地去,朝廷可以分配土地给那些移民,或者给他们安排好工作、临时的住房。还可以给他们发放贷款,救济等等,安置能力非常强。

湖广人口稠密,大部分人口的生产效率都比较一般。特别是湖广地区,因为农业资源丰富,从来就不是一个会饿死人的地方,所以百姓生活节奏很慢,没有沿海省份的百姓那么有危机感,干活不是那么勤劳。

大量的劳动力,实际上都被浪费了。

改革就是为了将这些劳动力释放出来,获得更多的工业人口。所以这次改革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资本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才会有那么多的地主暴力抗法。

一般来说,这种矛盾爆发出来的时候,都会发生战争。如同历史上英国和美国,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明同样在改革北方的时候,福王叛乱就是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

这次湖广改革,如果不是朝廷抽调了十几万野战军坐镇湖广,叛乱肯定也是蔓延整个湖广。

主要是没有一定高度的人跳出来造反,所以下面的地主就算是很焦灼,内心很想造反,但也只能按捺心中的躁动。

朝廷几乎是不给造反一点机会,各项改革项目有条不紊的在湖广展开。

那些受到朝廷拉拢的地主,则是喜出望外。谁都看得出,这场改革他们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

但是农业公司这个玩意,大部分地主又一头雾水,有的资金不足,有的不懂如何管理操作。

但是改革之后,农业税是照常要交的。

而用原先的生产模式,除了小地主还能支撑之外,那么大地主每年都要贴钱进去。那么除了卖出土地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很多地主,是把土地看成他们的命根子的。

与国企合资成立农业公司,这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天启十四年京城证券交易所出现了期货交易。

大宗农产品期货出现,大米也是期货市场上的一个种类,这意味着成立农业公司之后,可以直接到京城下单,每年的收益都会比较稳定。

同时政府对于商品粮生产,已经开始尝试采取订单生产的模式,湖广地区的商品粮也将逐渐普及这个制度,到时候只有生产订单的土地要交税。而那些空闲的土地,则不需要交税。

这些农业公司的生产模式,无非就是购买农机提高生产力,国企的农机制造厂已经研制出了不少关于水稻种植所使用的农机,已经在台湾和南洋等地使用。同时也有不少卖到了南方市场,这些农机提高了不少生产效率。

通过使用农机、修缮水利、使用化肥,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农业产出,将人口从土地中释放出去。

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利益之争,人口掌控在谁手上,谁就有利益。

当人口掌控在地主们手上时,地主们有利益。当人口掌控在资本家手里的时候,资本家就有利益。

而这场改革,却是在湖广得到了普通百姓和小地主阶级的支持。

不论是城镇百姓,还是自耕农、佃农、小地主阶级,都支持这场改革。对于普通城镇百姓来说,这场改革让他们不用交徭役税,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税,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户籍上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自耕农更是土地少于30亩不用缴纳农业税,佃农的佃租也降低到了15%,而过去佃农的佃租,是普遍达到五六成的。

至于小地主阶级,他们需要缴纳的农业税比较低,都不超过10%,很多只有5%的程度,尽管佃租少了,但他们往雇工型农场转移很容易。

这让那些大地主们的造反行动,缺乏了一定程度的群众基础。

普通百姓都不想造反的情况下,那些大地主也是徒呼奈何。因为没有足够的势,无法顺势而为。他们跳出来造反,就像是逆水行舟。

所以这场农业改革,只是损害了少数大中地主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家里有成员考取了功名的地主,大明的地主阶级兴衰轮回,实际上就是看功名。

如今功名不管用了,同样要一体纳税,特权被直接剥夺。

湖广局势在改革之下,看起来尽管有些波橘云诡,但实际上又很稳,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那些大中地主该出局的出局,该转型的转型,朝廷起码留了条路给他们走,利益尽管受损,但也没有要赌上性命身家去造反的程度。

而在淮河流域,改革则顺利许多。

这里的地主阶级势力没有那么顽固,在朝廷改革大势之下,暴力抗法事件尽管也有发生,但却不是那么多。

而在凤阳,朝廷的改革马上释放了长期挤压的官民矛盾。

过去这里有明王朝的祖陵,当地百姓税收负担比较重,尽管出了皇帝,但却年年一大票人出去要饭。当地百姓普遍仇视官府,后来更是配合流贼把朱家祖坟给刨了,可见矛盾积累到什么程度。

这次改革,取消了徭役,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负担。

鉴于当地灾害频发,朱由校直接免除了凤阳三年的农业税,凤阳百姓顿时欢天喜地,当地的民怨很快就释放了。

湖广和淮河流域的改革,很快就释放出了大量人口。

朝廷在苏北地区,则采取开垦政策。这里有大量的芦草滩,主要是为了提供用来煮盐的燃料。

所以有很多土地是没有开垦出来的,尽管有一些流民偷偷溜进去开垦土地,但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荒芜状态。

这里如今也不煮盐了,食盐生产方式已经变成了晒盐,集中在北直隶与山东两省渤海湾地区,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晒出来的食盐的海腥味已经没那么重了,不过高档食盐还是青盐、竹盐。

那些芦草滩也没什么用了,朱由校让下面划了一点湿地保护区,其他地方全部都开垦出来,把资源分配下去,并设立州县,恢复行政,将这些三不管的地带纳入管理。至于上面那些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则给那些百姓办好户籍和地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苏北地区,可以开垦成一个产棉区和粮食产区。

江南地区的士族、财阀,此时已经人心惶惶,江北地区都已经改革了,眼看下一步就轮到江南地区了。

报纸上天天都是改革的消息,百姓都伸着脑袋盼着改革的到来。

随着朱由校改革北方,振兴了北方的商品市场和民生,更是亲征蒙古大胜而归,威望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江南士族如今想黑皇帝,也不知道从哪里黑了。

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傻瓜,朝廷的改革政策摆在他们面前,对谁有好处随便想想就知道。

他们只知道,朝廷推行的改革,对他们有利。

特别是江南工人比较多,城镇化程度比较高,更是有大量的工人盼着朝廷在江南进行改革。

天启十四年,江北全面修建铁路。

在铁路干线已经修建完毕的地区,铁路支线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铁路修建之中,大明经济市场格局被迅速改写,工商业将因为铁路的出现变得更加繁荣。

江南地区,第一条铁路也开始修建。

这条铁路与江北铁路并不相连,而是通过摆渡转运。工部目前正在研究修建长江大桥的方案,暂时不会开工。

江南第一条铁路是从南京通往苏州,再从苏州通往杭州。这里的经济发达地区,这里的铁路将会有很高的商业盈利。

朝廷把铁路修到江南,一群士族和财阀束手无策。

国有资本财团对江南市场的渗透已经非常严重了,不少大商人已经投靠了国有资本财团。

资本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同时资本也是软弱的,当国有资本财团抛出橄榄枝,自然会有一大批的商人冲上来抱大腿。

如今已经变成了朱由校的国有资本财团占据强势,只要改革政策实施到江南,江南士族和财阀就会崩溃。(未完待续。).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