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15章 对蒙宣战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15章 对蒙宣战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这次官场大清洗,持续时间相当长。一批接一批的官员落马、辞官,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又走马上任。

这些走马上任的官员,全部都是在汉皇党党校里经过培训的,明白汉皇党的核心利益是什么,行政大原则是什么。

这些官员到任地方,效果立即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行政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新上任的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会做事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是必然的。其次是地方官场廉洁程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一层一层压下去之后,贪污**的风气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加上这次大清洗中被提拔起来的官员很多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很明白基层贪腐的那一套。下面的行政人员想要蒙蔽上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官府武装力量的提升,每个州县都成立了武警部队,同时省级大员还能请求守备旅协助,更是有武警总队的武装力量支撑,官府强制性的政策执行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各地陆续组建警察治安系统,地方乡镇逐渐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高度自治模式。朝廷对地方政府的掌控力量增强了,地方政府对地方的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强。

地方行政系统的行政效率、廉洁程度都全面转好。

同时各种部门增加,对各个领域也实行了有效管理,对百姓的保障性福利也你有出台和执行。

新政省份的官方形象得到了重塑,获得了百姓的认可,不再如同以前那样,对官府抱有仇视的态度。

同时新政各省在天启十二年,彻底完成了粮食储备工作,每个州县都囤积了可以支撑三个月的粮食储备。

这些粮食储备工作。主要是大明粮油储备公司负责,属于商业机构负责地方粮食储备工作。

模式基本上就是真大明粮油储备公司向市场提供商品粮,同时在各地进行粮食储备。然后以储备仓库作为粮食中转。调入的新粮存入仓库,将两三个月前的粮食腾出来在市场上销售。

出多少入多少。从而保障地方粮食储备充足。

每个仓库的存粮每个季度清点一遍,哪个仓库的存粮少了就追究谁的责任,在常例的清查和惩处下,储备仓库的粮食是不可能被私人吞吃掉的。

地方战略储备仓库的粮食充足,这意味着大明新政各省即便碰上了什么天灾,也不可能饿死人。

同时也意味着大明与其他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短期内是不需要担心粮食不够用的问题的。

储备了如此之多的粮食,和东北商品粮基地。以及南洋、中南半岛的商品粮输入有巨大的关系。

同时北方新政各省因为水利设施的修建,到天启十二年已经修建好了大部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已经开始振兴。

这些粮食的储备,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让大明开始能够成功的度过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农业生产规模下降的问题。

天启十二年因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农业生产确实在萎缩。很多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城镇变成了工人你。从原本粮食能够自己生产,变成了还要购买商品粮。商品粮需求量在天启十二年快速上升,关内农业产出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农业生产总量下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各州县粮食储备的增加,让朝廷有了调节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力度的缓冲时间。这依旧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过去明王朝是不会管这玩意的,但朱由校成立了新部门之后,大量过去不管的问题都成为了日常需要考虑和进行管理的。

很快秋收到来了。铁路干线已经修到了黑龙江,并且还是双轨的。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在天启十二年秋季喜获丰收,而铁路的修通,则是喜上加喜。大量的商品粮开始以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入关内各省。

运输成本的降低,让向更北部的外东北等地区的移民拥有了基础条件。这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各种原材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到关内或沿海港口,一些生产行动与商品市场因为铁路成功连接。

农民和农业公司种植出来的大豆,也因为铁路的出现卖上了更高的价格,实实在在的带去了利益。

东北地区通网沿海港口的铁路,也将在天启十三年开工建设。逐渐会形成一个四通达的铁路网络。

此时东北的开发程度还比较低,出了辽东开发比较好之外。吉林和黑龙江地区都差一些,外东北就基本上没什么开发了。

整个东北的人口。此时只刚刚突破一千万人,但地盘却比后世中国东北还要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要发展农村自然经济模式,倒是可以移民很多人过去。但是在商品化经济模式下,在没有铁路之前,很多地方是没有开发价值的。

如今有了铁路,商品经济连接区域就扩大了,也就有了移民开发的价值。商品粮的生产规模在未来可以在东北地区迅速扩大,同时还可以继续向东北地区移民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同时铁路已经修到了甘肃,明年就能修到西域。修往蒙古明统区的铁路也已经成功通车,对蒙古的作战准备基本上已经完成。

朱由校已经完全确定了亲征的决定,所以他现在需要在亲征之前稳定内部。在新政地区彻底完成中央集权就成为了重要的稳定手段。

军事集权在天启十二年已经完成,剩下的也就是政治集权了,将汉皇党变成唯一的执政党派,是亲征之前必须完成的进程。

与此同时,中央军区的步兵师也开始换装一段时间了。这一年大明在顺利的秋收之后,朱由校过问了一番换装情况。统帅部参谋茅元仪将换装情况进行了汇报

“启禀陛下,已经有五个步兵师完成了新装备的换装。明年开春前将有十个步兵师完成换装。另外计划种列装新式步枪的三个骑兵师,也已经完成换装。”

“让换装的部队抓紧训练,适应好新式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朱由校交代道,茅元仪说道“陛下放心。目前各部队都在抓紧训练。”

训练是要抓紧,不过训练方面主要也就是枪法等方面。新式步枪和燧发枪不同,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对枪法的距离要求也随之增加。对于部队士兵的要求,是三百米外要打得准。

训练的重点目标要是机枪手,因为明军的第二代新军的作战模式,是以机枪火力为核心而展开的。

不过在草原上和游牧民族作战。作战模式又有所不同。骑兵机动作战能力强,来不及布置铁丝网和堑壕,所以机枪火力网将面临一个被突破的可能。因此步兵火力就比较重要了,而且近距离的时候依旧需要拼刺。

所以在草原上作战,不是阵地战,而是运动战。

“臣以为,若是陛下亲征蒙古能推迟到后年,则我大明对蒙古更能形成碾压之局,若是明年亲征蒙古,虽然依旧十拿九稳。但总的是更劳心劳力一些。”茅元仪委婉的建议道。

大明皇帝亲征蒙古,胜利是必然的。只不过早一年和晚一年的顺利程度就大不相同了。

到时候明军换装规模更大,到时候击败蒙古就是万无一失的。

“爱卿无需多虑。对蒙作战并非一年之功。轻重缓急,朕会掂量的。”朱由校点头说道,茅元仪的话他没听进去,但也没发火。因为朱由校已经在心中下了一盘很大的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秋收结束后,朝廷对蒙作战准备已经开始加速,各生产兵团已经开始大练兵,各种作战物质已经开始大量囤积。而这一年秋季中蒙双边贸易,双方的矛盾也正是爆发了出来。

大明突然停止了想蒙古出口武器装备。这让林丹汗很火大,但看到了大明使馆送来的一份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将大明与蒙古的关系推到了战争爆发的边缘。

这份外交照会中严厉谴责蒙古再度勾结建奴残余势力,要求林丹汗在明年春季结束前。将建奴残余势力消灭,将黄台吉的脑袋送到大明京师,否则必将让蒙古承受大明天子的怒火。

这份外交照会措辞之严厉,简直就像是在教训孙子一般,根本没有把林丹汗和明天子朱由校摆在同等地位。

林丹汗看了照会内容后大发雷霆,“岂有此理,天启小儿,还欺我蒙古孱弱,你们要战,本汗便和你们战到底。”

此时林丹汗已经武装了六万精锐骑兵,另外还有四十万青壮男丁,此时的力量已经让林丹汗感到膨胀。

和过去相比,蒙古大军的战斗力,确实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以明军之前的战斗,未必能轻松的战胜蒙古。

毕竟蒙古在军事组织纪律性,以及作战经验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至于装备的提升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给予蒙古人的还是勇气与重振的信心。在不断的军事行动中,这个强盗团伙变得更专业了。

大发雷霆后的林丹汗,一想到明军的强悍战斗力,顿时又十分的矛盾。要想战胜明军,对于当前蒙古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

不过,若要和明军在草原上玩躲猫猫,却是很有把握的。

若是此次蒙古和大明再度开战,可不同于上次。上次林丹汗在蒙古王城一代和明军作战,根本没有和明军玩躲猫猫的游戏。

这一次却是可以和明军在漠北好好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了,只要不和明军正面硬刚,找准明军暴露出来的漏洞给予致命一击。

等明军撑不下去了,自然也就退回关内去了。

林丹汗想通了这一点,顿时哈哈大笑。明国那个毛头小子,这次要是敢来蒙古,就让他劳民伤财,最后一无所获去。

于是林丹汗顿时变得十分强硬,也向大明使馆发出了一封外交函件,直接回绝了大明的要求。

这封外交函件很快就被大使馆发回了京师,朱由校看到这封蒙古人的函件,顿时露出了笑容,“林丹汗,这次让你也和黄台吉一起做难兄难弟去。”

随后朱由校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会议上正式宣布向蒙古宣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现在已快到冬季,宣战只是一个提前的酝酿,开战必然还是要等待开春之后。此前双方都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军事行动。诸位爱卿,此战关乎大明能否消除游牧民族的危险,还有一个冬季的备战时间,各部门按照计划展开积极备战吧!”朱由校对大臣们说道。

“是,陛下。”群臣应诺。

汉皇党大员们,随即开始按照计划,开始抓紧备战。大量的物资开始向边境线上集结。

但是在这些作战物资中,却有许多枕木和钢轨,直接用火车运到了后世的以东的乌兰察布市地区。

除了钢轨和枕木外,还有大量的钢筋、水泥、砖块和砂石。

与其说是对蒙进行军事作战,不如说是到蒙古草原上铺铁路和筑城。在决定亲征蒙古的时候,朱由校就意识到蒙古人必然会和大明在草原上玩躲猫猫的游戏,然后等待大明支撑不住,最后无奈撤军。

但是铁路的出现,蒙古却是要倒大霉了。明军只要把铁路修进草原,不存在撑不下去的问题。

后勤这个最大的短板,已经被消除了。

只要把铁路修到草原,然后在沿途筑城、筑堡,就能够保护铁路线的运输畅通,同时还能把蒙古的版图用铁路一刀切成两半,到时候蒙古人不想被赶出蒙古草原的话,要么只能背弃林丹汗投降大明,要么就只能上来和明军拼命,以破坏明军的铁路线。

但是铁路线一旦修好,蒙古人又能破坏掉多少?

沿途都是城池、堡垒,以及大量明军,蒙古人即便能破坏掉一点,明军也能迅速修复铁路。

明军步步为营之下,迟早会将林丹汗的大军逐出唐努乌梁海以东地区,到时候大明只需要沿着唐努乌梁海的山脉,已经贝加尔湖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建立一些边防,派驻少量明军就能把林丹汗反攻的机会完全堵死。

整个蒙古草原就将落入大明之手。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