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11章 化肥的出现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11章 化肥的出现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六年,皇家科技学院毕业了第一批学员,这些学员学习了很多数理化知识,都是超过这个时代的。

这些知识是西方文明进入工业革命前后两百多年搞出来的,而且是经过大量摸索、实验才得到的论证。而皇家科技学院的学员,则直接超越了这个时代,学习到了这些逆天般的玩意。

于是乎发明创造开始疯狂涌现。

根据物理、数学的知识,各种各样的机械被设计、制造了出来,有农机,也有纺织机械,也有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而其中的潮流,就是将蒸汽机作为这些机械的动力来源。

而那些化学家们,更是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大规模制造各种化学物质。

其中根据朱由校提出的植物营养学和归还学,认为植物所需的营养为水、二氧化碳、矿物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植物所需的主要矿物质为氮磷钾,中物质为镁、硫等,化学肥料的概念顿时就出现了。

归还学则认为,植物并不直接摄入有机物,只有当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矿化后释放出矿物,才能在土壤中生成植物所需的营养矿物。在自然条件下,因为土地的产出与营养的获得趋于平衡,因此并不需要施肥。但人为种植作物,使得土壤中的矿物被人和动物大量涉入、搬运,从而长时间的耕种过后会导致土壤贫瘠。

根据这个理论,如今国有农业公司开始大量使用有机肥,从而增加土壤肥力。当然有机肥这个玩意用得不好是会坑的,因为有机肥当中可能含有很多寄生虫,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作物营养摄入的不平衡。因为植物是不吃有机物的,这些有机物必须通过矿化成为无机物,才能为植物提供养分。

有机物肥料这个玩意在中国早在春秋,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应用了。只不过这个玩意所需劳动力有点大,而且有机物矿化一般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所以农民很多时候不爱用。

后世的有机肥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环保农业的概念。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们炒作成了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玩意。好似用化肥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就不如有机肥,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植物是不吃有机物的。

化肥是直接为植物提供矿物。因此肥力强、见效快。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杂草同样也获得了大量肥料,从而造成杂草疯长,为了搞定这些杂草,人们不得不喷施大量的除草剂。同时经过雨水冲刷后,这些化肥的肥力被冲刷到河道之中,导致河水营养富集,从而水藻疯长,造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有机农业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结果有些人却把有机农业炒作成了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玩意,搞出什么有机农产品概念,完全就是一种概念骗局,忽悠一下那些不懂的普通民众。

有机肥先要集中发酵消毒,还要运到田间地头铺施。没有两三年还见不到效果。农民不爱用这种方法进行施肥也是正常,农民还是更喜欢用见效快的无机肥。

如今大明还没有化肥,人畜粪便发酵消毒回田正在大规模的推广,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解决粮食产量不高的问题。而在化肥研究上,已经有了很多突破。

在磷肥上率先取得了突破,通过磷矿的开采,第一批磷肥被制造了出来,成本方面还能接受。

尿素也被成功合成了出来,但要大规模生产,在机械、电力和蒸汽机等领域都要提升才能降低成本。目前显然是没有办法通过煤炭大规模的制造合成尿素所需的合成氨。

天启六年最大的研究成果,还是成功制造出了纯碱和化学染料。纯碱和化学染料的出现,使得国有纺织企业旗下的纺织厂有了很大的优势,过去大明用的都是天然染料。成本比较高。

而化学染料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成本,同时经过浸染的棉布更加耐用,附加值也更高。

这个技术被迅速投入了生产应用,北直隶棉布经过浸染之后,质量超过了松江府产出的棉布。随着国有纺织企业进入松江府。这一优势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带有颜色的棉布市场被国有棉布迅速占领。

而且国有染印厂还在松江府大量收购棉布,然后染上颜色进行销售。

国有纺织企业如今进入南方市场,并没有对南方的纺织业工人就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此前北直隶纺织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方市场的扩大。而进入南方市场的时候,又是在松江府招募工人。

遭到巨大冲击的是那些苏南工厂主们,这些工厂主可谓是这个时代资本最强的一批商人。什么盐商、粮商,实际上都没有这些工厂主有实力。因为这些工厂主们虽然看似资金不是那么庞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实际上更强。

大明的工厂主们在以前是不用交税的,如今在新政省份之外,那些工厂主门依旧不需要交税。因此这些工厂主们的利润回报不是那么暴利,但却非常的稳定和持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们掌控着很多生产资料,这说那些盐商和粮商已经海商们所比不了的,这些苏南工厂主只要说商品提价,那么马上就会导致物价飞涨。从社会影响力上看,是大明最有实力的一群商人。

南直隶、浙江一带的商人,本身就十分擅长经营生产,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国有企业出现了染料上的优势,被冲击最大的还是那些染印厂,那些商人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而那些纺织商人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国有资本挤入市场后的问题,这些国有纺织企业在纺织设备上丝毫不逊色,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国有纺织厂的设备是对民资纺织厂设备进行一定改进的。

当然如今还不能对民资纺织厂造成绝对性的压制,因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织机械还没有开始应用。但是这方面的纺织设备已经开始着手研制。

受冲击极大的还有松江府的布商,这些布商通常都是从百姓手上收上来棉布,然后进行浸染,或者直接销售到外地。

纺织厂并不是完全的主流,松江府的棉布很多还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工人购买一些小型设备生产棉纱,然后进行纺织。

国有资本加入棉纱、棉布的收购行列,让那些布商的生意大受影响。

国有资本成立的缫丝厂同样入侵了不少市场份额,使得那些生丝商人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因为海外贸易大量被国有资本垄断,加上北方市场的贸易壁垒的扩大,国有资本在生丝销路上非常稳定,在收购生丝的时候根本不怕和那些生丝商人打价格战。

天启六年对日本、朝鲜的贸易额开始不断上升,日本因为铜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对生丝、棉布、鹿皮、香料,以及陶瓷、钢铁制品等产品的需求量正在提高。而对朝鲜的贸易则是因为大明在朝鲜的投资增加,朝鲜的伐木、采矿规模开始提高,同时大明的大量钢铁产品输入朝鲜,使得朝鲜的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产出也有所增加。

对朝鲜的贸易,民资倒是可以进入,不过在收取关税之后,很多商品面对国有资本出口的商品都失去了竞争力。

对日本的贸易则完全由官方垄断了,民资商船是不允许前往日本的,日本政府也不喜欢大明的民资商船到日本贸易,那样会导致一些地方大名与外部进行走私贸易,威胁到德川幕府的统治地位。

大明与日本的贸易在经过几年的发展滞后,迅速上升到了四千多万元,而大明每年能从贸易中赚取上千万元的利润,日本的贵金属开始大量流向大明。

与欧洲人的贸易同样也被官方完全垄断,葡萄牙人让出马六甲之后,大明迅速掌控了马六甲城,并且以马六甲为对欧洲贸易中心与葡萄牙人展开贸易。

而与中南半岛各国的贸易,倒是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是国有资本在中南半岛的投资基本上还没有。

国有资本此时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东北地区还没有完全消化,还要消化一个南洋,更有澳大利亚等待开发。

国有资本的步伐已经迈得很大了,再大就要扯到蛋了。

因此目前国有资本的主力依旧是在开发东北地区,先将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开发出来,从而获得大量的商品粮,以及各种原材料资源。

同时在南洋的开发上,也只是先开发沿海交通便利的精华部分,而太过内陆需要修剪道路的地区,目前基本上处于暂不开发的状态。

对澳洲的开发也同样如此,都是先开发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比较低。

吕宋群岛能开发出来的耕地多达1。5亿亩,西班牙人留下了不少种植园,目前在开发的农业资源也仅有5000万亩左右,其中将近一半是国有资本开发的,还有一半是民资开发的种植园。

先开发大岛屿,中小岛屿都先搁置开发。

对岛上的土着驯化也都是在慢慢进行,毕竟饭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那些不愿意进入种植园被汉人管理的土着,暂时都在土着政权的管理之下,大明同样对这些内陆的土着进行收税。

而对后世印尼群岛的开发程度那就更低了,基本上也就是延续了荷兰人对爪洼岛的统治模式,三品九等的种植园模式暂时只计划开发出3000万亩。(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