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08章 操纵粮价事件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08章 操纵粮价事件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自从皇家财团改组为国有财团以来,资本扩张行动并未就此停止,反而变得更加迅速。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

东北大开发、南洋大开发,以及开发澳洲,其主导力量都是国有资本。其中开发东北和南洋,民资大幅度的参与其中。而在开发澳洲的问题上,民资准入门槛较高,进入澳洲的民资将会比较少。

东北和南洋地区的开发之所以让民资进入,主要是为了加快开发速度,从而建立起商品粮基地,同时使大明拥有热带农产品资源产地。

而在澳洲的开发上,和台湾的开发方式很像,都是国企为绝对主导地位,再以财团商人为补充的一种模式,普通民资很难进入主要领域。

天启六年台湾地区的开发规模变得更大了,开发出来的耕地已经增长到了上千万亩,其中有七百万亩都种上了水稻。

这些土地都是刚开发出来的,含有的养分很高,因此水稻产量基本上都有2石以上,而且这些稻田一年两季水稻是毫无问题,有些可以种植三季。

入夏之后,台湾也迎来了收获时节,大量的水稻进入了收割期。此时正值福建干旱,官府组织大量灾民到台湾务工,正好解决了农忙时节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大量的水稻顺利完成收割,仅仅这一季水稻,产量就突破了1400万石,可以加工成1000万石左右的大米。而此时台湾人口刚刚突破400万,一个人口一年的谷物消耗基本上1.5石就足够了,在渔业迅速发展,外加养鸡、养猪等养殖业的发展下,谷物消耗量都在持续下降。

两季水稻成熟后,全年下来台湾能向本土输出1400万石大米,这些大米在去年已经有不少开始输入南方各省,试图平抑南方粮价,不过最后都宣告失败,对南方粮价的影响很小。

济民粮行是率先进入南方市场的国有合资企业。刚刚进入南方市场就遭到了各地粮商的排斥。

地方上有不少粮霸在操纵粮食价格,他们通过动用庞大的资金,以及那些官方力量进行官商勾结,一番操作之下粮食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济民粮行进入南方市场。对市场粮价迅速产生了平抑效果,自然是遭到了那些粮霸的排斥。只不过这些粮霸很快发现,他们拿济民粮行基本没什么办法。

济民粮行是皇帝国有合资企业,想用官场上的力量进行打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什么巡抚出来搞事,济民粮行都丝毫不怕。地方上的芝麻小官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敢找济民粮行不自在,济民粮行就让他们不自在。此时皇帝没有整顿南方官场,不是代表着皇帝拿他们没办法,只是为了大局考虑暂时不想动他们罢了。

锦衣卫和东厂,就是给济民粮行保驾护航的哼哈二将,不管是多大的官员,说拿就拿了。

于是不少粮霸决定用商业手段对济民粮行进行排挤,一些粮商开始大量吃进济民粮行的平价粮,然后囤积粮食抬高粮价。为了把损失弥补回去,这些粮商几乎是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把粮价抬高到了一个非常离谱的程度,一时间把百姓搞得怨声载道。

去年台湾的大米刚刚输入各省,济民粮行刚刚把大米输入市场销售,没过多久又被那些粮商恶意抢购一空。

经营济民粮行的曹金玉也不是傻瓜,从去年开始济民粮行进入南方市场就遭遇到了这个问题,刚开始还是局部的,如今变成了全面的。

南方商人的资本之恐怖,简直深不可测。毕竟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随便一个富户之家就是十几万两的财富。

只不过这些南方商人的力量比较分散,平时资本并不集中,空置率也很高。很多商人是把银子藏起来的。并不全部拿出来经营。

去年济民粮行对南方粮价的平抑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曹金玉选择了隐而不发,今年偷偷从台湾分批调来了800万石大米发到南直隶囤积起来,然后再次以平价粮的方式向市场销售。

粮霸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南直隶地区,特别是南直隶地区,那里的官商勾结最为严重。大门阀也最多,资金一运作就是上千万、几千万。虽然盐商遭到朝廷查抄,打击了一些门阀,但还有一大批士族门阀存在。

台湾的大米来了,济民粮行的平价粮再次上架销售。南直隶的粮商联盟再度出手,开始大量抢购平价粮。

济民粮行好似跟没发现一般,根本没有做出什么购买限制。

曹金玉坐在南京的一家酒楼里,看着对面济民粮行火爆的销售场面,那些粮行派来的人员一车接一车的购买平价大米,简直是有多少要多少的节奏。粮行这边又在不断的将大米上架,场面火爆而忙碌。

“呵呵!让你们抢购,很快有你们哭的时候。”曹金玉有些阴险的笑了起来,对一边的南直隶地区总经理问道:“已经卖出去多少大米了?”

“北直隶这边一共调来了八百万石大米,现在已经被抢购了四百五十万石。”南直隶地区粮行总经理回答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先停个几天,对外宣布售馨。让他们先得意几天。”曹金玉说道,“过几天再进行平价供应。”

当天济民粮行宣布平价粮售馨,南直隶粮商们顿时欢天喜地、弹冠相庆,以为再次成功的买光了济民粮行的平价粮,接下来可以大肆操纵粮价了。

结果才过几天时间,济民粮行再次放出了平价粮。这些粮商顿时急吼吼的又把资金凑到了一起,开始大肆抢购平价粮。

要是让这些平价粮大量流入百姓手中,那他们生意还怎么做?

已经收购了这么多,也不在乎多收购一些了。于是南直隶粮商再度出手,又把济民粮行的平价粮给收购一空,结果几天过后平价粮又放出来了。

这些南直隶商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平价粮到底有多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台湾地区的水稻产量数据。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没什么民资介入,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在运作,等于说台湾今年生产出了多少大米,是南直隶粮商无法获知的信息。

垄断的资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信息垄断,这个信息此时被国有资本垄断了。同时南直隶粮商更不知道的是,济民粮行调集了800万石大米,全部都运到了南直隶地区。

当济民粮行断断续续的把这800万石大米放出来,这些南直隶粮商抢购了六百多万石的时候便开始坐蜡了,他们已经有大批大批的资金被套了进去。南直隶地区的粮价本身就比较高,因为这里商品化程度最高,平价粮每石都卖到了2元。这些粮商足足被套进去了1200多万元的资金。

很多粮商开始资金周转不灵了,陆陆续续的退出了抢购平价粮的行列,而济民粮行的平价粮终于是开始销售到了百姓手上,没过多久剩余不多的平价粮也卖光了。

这时南直隶粮商们才松了口气,平价粮终于卖光了,接下来就是操纵市场的时候了。这些粮商根据出资的多少,对粮食销售市场份额进行瓜分,形成了一个‘卡特尔垄断模式’,即约定价格和市场占有规模,从而实现垄断市场、获取暴利的一种商业联合模式。

这种垄断模式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毁约的情况,不过在大明这个社会环境下,一个个商人背后都是有官方力量做支撑的,等于说谁的市场份额大,取决于资本与后台。但绝对没有人敢去掀桌子,直接摧毁这个垄断联盟。

此时济民粮行要出来掀桌子,自然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既然政治上搞不过济民粮行,那就从资本和市场上来下手,目前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这些粮商还没高兴多久,又特么出事了。

先是《大明日报》对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大肆抢购平价粮一事进行了报道,很快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的事情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迅速在南直隶引起了轩然大波,南直隶百姓情绪激愤,对这些无良奸商展开强烈谴责。

这要是以前,这些普通百姓怎么谴责都无所谓,装作不知道、没听见就行了,粮食该卖多高的价格就卖多高的价格。

可偏偏,背后真正的推手却是皇帝。

民愤已经调动起来了,接下来还不简单,直接挟民意查抄无良奸商。

《大明日报》对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抢购朝廷惠民之用的低价粮这个新闻刚报道出来当天,朱由校就在朝堂上下令查抄参与操纵粮价的南直隶粮商。

天大的祸事哐当一声就砸在了这些粮商头上,东厂、锦衣卫带着军队直接开进南直隶各地,开始到处逮捕参与抢购平价粮的粮商,并将那些粮商屯粮的仓库悉数查抄。如果说银子还能到处藏,但是大量的粮食却是藏不住的。

随着查抄的进行,那些被抢购的平价粮再次又回到了济民粮行的手中,而之前套现的1200多万元的白银,则上缴到了国库中。

而且被查抄的不仅仅是被这些粮商抢购走的平价粮,还有大批从湖广运来的商品粮,也有700多万石。

这次查抄绝对是早有预谋的,因为波及资本比较大,而且牵扯了很多门阀、权贵,为了避免出现暴乱,朱由校派了三个步兵师,外加海军陆战队到南直隶坐镇,大军压阵之下,谁敢乱动就是五雷轰动。(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