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67章 开发北海道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67章 开发北海道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皇家银行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此事已经遍布整个北直隶,并且发展了大量的储户,此时北直隶大部分百姓都有皇家银行的存单。

皇家资本正是靠着皇家银行吸纳的存款,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同时大量放贷也让北直隶的各行各业快速发展了起来。

例如天启四年北直隶的纺织业规模相比天启元年,扩大了二十多倍。如今北直隶的棉布全部都是本省生产,并且还有部分外销到其他省份。

皇家银行的各种投资活动,大部分都获得了回报。此时皇家银行向其他省份扩张,倒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

此次进军江南地区,可以预料的是,必然获取丰厚的资本回报。

江南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商业也是最发达的。盐商资本停止运作,正好对江南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市场上目前需要大量资金,而皇家银行正好可以提供。江南地区的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存在很高利润回报的,不论是贷款还是入股,大部分都能获得回报。

就算是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还有资产抵押。皇家银行在向外放款的时候,资产抵押◎的审核是很严格的,从而避免产生大量的坏账。

毕竟这个时候皇家银行用的还是实打实的白银,还没有自己发行纸币。一旦产生大量坏账,储户的钱取不出来,那对皇帝的公信力影响太大了。

毕竟这是皇家银行,打的是皇家的旗号,不是说倒闭就倒闭的。

所以皇家银行的对外贷款。都是需要资产抵押的。另外皇家银行此时吸纳定期存款也是有定额的。不会无限吸纳定期存款。

不过皇家资本可以投资的优质项目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海洋贸易等等,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因此定额并未用完,前往江南地区揽储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此次被查抄掉的盐商,在家产查抄完毕之后,随便关押了一段时间就放了,摆明了是吃肥羊。

江南商人都纷纷怒斥皇帝吃相太难看,对于突然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皇家资本。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

同时虚君制的呼声也在江南地区喧嚣尘上。

所谓虚君制,就是类似西方那种君主立宪制,说直白一点就是商人想要自己主宰政治。

明末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这些非常有钱的商人,有了钱之后自然是开始追求更高级的梦想,除了长生不老之外,那自然就是权力了。

实际上明王朝也正是被这些商人挖墙脚给弄垮的,如果明末时期这些商人能够吃点钱,北方农民起义还没有爆发之前。完全可以通过赈灾的方式来消除。可是那些江南商人却是笑呵呵的看着,等着明王朝完蛋。然后想要构建一个权力属于他们的政权新格局。

可是他们想得太好了,实际情况又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去发展。

所以虚君制在明末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士子都在提倡这种思想,或者说是制度。因为迎合了资本阶级,所以这些士子也混得很不错,走到哪里都被奉为上宾,吃喝玩乐一条龙肯定是少不了的,说不定还有各种金钱馈赠。

说白了君主立宪制这种东西,在资本主义萌芽之后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观念,因为商人有这个需要。

对于江南地区的所谓民意,朱由校自然是听之不闻视之不见的。江南地区真正的民意是,粮食价格比较贵。

去年发生的广东民乱,实际上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江淮一带的情况。

朱由校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粮食问题上。

天启四年一开春,十五个生产兵团全部被派了出去,十四个生产兵团被派往辽东以北,也就是后世的吉林地区。

还有一个生产兵团,则被派到了北海道。

很快朱由校就下诏,将后世属于日本版图的北海道划入大明版图,新曾一个‘镇东省’。之所以取名‘镇东’,主要是朱由校希望把小日本永远镇压在岛国里,不让他们出来。

现在小日本也正好在闭关锁国,让他们继续闭关锁国吧!

镇东省并不是只有北海道一个岛,同时朱由校也将后世的库页岛规划到了镇东省的行政区域。

并且在天启四年春,任命了高邦佐为镇东省总督,前往镇东省构建行政,并管辖军事。

镇东省现在还是寒苦之地,这个任命看上去有点像是流放一般。不过朱由校在高邦佐上任之前,召见高邦佐谈了许久。高邦佐知道了皇帝对镇东省的重视,于是欣然前往。

即便是寒苦之地,也是封疆大吏,俸禄还被朱由校提了一半,也不算委屈了。

两万名生产兵团的新兵在开春之后便上了一支两百多艘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的出海了。他们将前往新增的镇东省开辟牧场和农场,不过主要以牧场为主。

船队除了运人,还运去了大量的生产物资。

实际上以帆船的速度,往来镇东省也不需要很长时间,不用十天就能到达。如果是逆风的话会慢一些,顶多也就是半个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中国传统帆船船型,在载人方面还是比较舒适的,上面有船楼,移民过程中克服一下晕船就可以了,可以在船上安排一名医师跟随。

中途还可以停靠到朝鲜港口进行补给,也可以去日本港口补给,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去日本港口的。如果紧急情况,也还是能去。毕竟日本现在和大明也是贸易关系,要求停靠补给问题不大。而且地方的大名估计会比较欢迎,他们现在很想和大明通商,只不过德川幕府不同意罢了。

船队很顺利的就到达了镇东省南岛(北海道)。在海军建立的据点中。此时已经有两百多名最早的移民已经在这里定居下来了。食物方面很好解决,因为海里有很多鱼。这第一批移民都是渔民,他们移民到这里,获得了朝廷发放给他们的免费渔船、渔网等生产工具。

到南岛的时候,高邦佐发现据点里除了有大明移民来的渔民,海军陆战队还抓了上千名虾夷奴隶,并且已经教会了这些土着奴隶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生产技能,正在完善据点建设。

“我们要更多的包身工。继续抓捕,人手不够的话,从生产兵团里调。”高邦佐十分肯定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就是皇帝搞出来的,而且还对奴隶这个词汇进行了修饰,用包身工来称呼这些奴隶。

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层次,决定了什么样的统治方式。用奴隶本身没什么不妥的,因为这些土着如果不把他们当奴隶用,他们根本无法融入进来。

首先是语言不通,其次是没有先进的生产技能。如果用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去统治这些还处于比较原始状态的土着。那么这些土着不仅无法贡献生产价值,还会成为动乱的因素。

镇东省这里的土着和台湾又有不同。台湾土着长期和汉人接触,用封建社会的模式去建立统治还是可行的。而镇东省的虾夷人,却是只能用奴隶的模式去形成统治。

对于这些土着来说,当奴隶也没什么不好的。这让他们可以实现温饱,要让奴隶能创造更多的效益,自然要让他们吃饱,并且尽量让他们更健康。所以只要肯干活,也不用吃皮鞭。

而且还会给他们那排婚姻,抓到女土着给他们配对上,然后可以生小奴隶。实际上就和大明那些签了卖身契的包身工是一样一样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朱由校将对奴隶的称呼变成了‘包身工’。

并且还制定出了规则,如果这些包身工产生了意识,想要自己出去,也可以自己工作赎身。

赚不钱赎身就继续当包身工呗!

等过了几十年、上百年,这些包身工的后代已经融入这个文明,并集体产生意识的时候,就可以出台一个低一点的赎身价格,奴隶问题不就解决了。到时候愿意当包身工的继续当包身工,不愿意的随便赚个两三年的工资赎身了事。

当然朱由校还是草草制定了一个《包身工管理条例》让高邦佐施行,即日常生产过程中不能让包身工劳累过度、不能虐待包身工,每七天必须有一天假期,加班要在伙食等方面进行一定犒劳,并且每个月要给这些包身工一定的零花钱等方面的规定。

如果包身工的契约持有人不遵守规定,包身工可以去官府诉讼,诉讼成功了官府可以进行一定的罚款警告等等,前提是这些包身工要觉醒诉讼意识。基本上这些包身工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会有这些意识了。

到时候奴隶和奴隶主在规则下玩,双方日子也都能过得下去就行了。如果这些奴隶感觉这样过日子挺好,那就可以继续过下去。如果感觉日子过得不爽,也可以想办法赎身。

本身中国这个文明,就是在不断同化其他民族。这个文明并不是以血统来划分的,而是以文化认同感来定义的。

因为镇东省刚刚开省,又不像台湾那样有一定数量的汉人作为基础,移民吸引力也没有台湾那么强,镇东省缺少劳动力。所以高邦佐刚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抓捕更多的土着,然后训练成包身工。

包身工性格要温顺、听话。

所以这些土着抓捕来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教,然后再上市销售给那些移民或企业,从而进入生产环节。

复杂的生产技能这些奴隶不会也没关系,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事情。例如杀鱼、放羊、搬砖等等。

这些事情是移民不太会干的,因为劳动报酬比较低,要是移民到这种寒苦之地还要做这种报酬低的工作,那他们干嘛移民啊?

另外抓捕土着奴隶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消除土着方面的不安定因素。使得生产不会被这些土着扰乱。

高邦佐上任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经营好镇东省,从而为大明提供更多的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

现在缺的就这些东西,食品是肯定缺的。

工业原材料也缺,北直隶现在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制约的瓶颈就是原材料不足,例如纺织业就缺少更多的棉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所以镇东省发展的产业无法就是渔业、牧业、林业、矿业四个主要产业,再发展一些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建筑业之类的,其他的商品可以从大明本土运过来。

其中渔业和牧业和牧业是主要的。矿业有就开采。

林业也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镇东省南岛、北岛(库页岛)的森林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靠近沿海,运输起来比较方便。在原木长途贩运上,比辽东内陆一些的地区还要方便。

毕竟陆地上运输原木比较麻烦,成本也比较高一些。一般都是在当地将木头切割成木板,或者制造成纸张、家具再进行长途贩运。

而且辽东地区实际上是经过开发的,平原上并没有太多的森林资源,而且出了山区之外,大木头也不是那么多。只有更北部的吉林、黑龙江这些地区的林业没有经过开发。而镇东省的森林资源没经过开发,到处都是大树。可以产出很多大原木。

发展这些产业的企业也在天启四年开春后陆续来到了镇东省,渔业公司是最多的,还带来了不少从事捕鱼工作的工人。并且罐头厂企业也来了,准备在南岛生产鱼罐头。一般只生产鲑鱼罐头,其他价格便宜的鱼都是进行腌制然后运回。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皇家财团的,民间企业现在还不会大规模的过来,毕竟这里基础设施还没完善。不过有几家民间资本成立的农业公司却是过来了,准备在岛上购买土地建设牧场。

另外镇东省也迎来了第二批的移民,一些建筑行业的技术工人,还有各企业的员工及家属。

这些人员过来之后都有官方和企业进行安排,工资比本土要高一半。

岛上的牧场建设也是接下里的重点,首先是需要军队划分安全生产区,将区域周围的土着抓捕、消灭,或者驱赶到深山里不敢出来骚扰。然后将这些安全生产区的土地拍卖给各个企业进行投资建设。

工人方面可以移民一部分,同时可以大量使用奴隶,也就是包身工。

同时官方还安排了一批移民过来当牧民,每户给地300亩去不去?去就报名、上船!官府补贴一部分生产费用,银行再贷款一部分钱给他们。而且土地不超过三百亩不征税,只要肯做事,一个不用交税的三百亩的农牧两用的家庭牧场,可以让一家人过得很滋润。

岛上将会有一半左右的牧场将被用来安置这些移民过来的百姓,这些百姓都是各省的贫民。

不把所有土地都交给那些企业来发展,也是为了丰富经济结构,增强一下经济抗灾能力。另外把国内的贫民移民出去,让他们获得生产资料,可以比较不错的生活下去,也是稳定大明局势的重要手段。

至于不对这些移民征收农业税,也没什么问题。大明需要的是他们把农产品生产出来,而且作为愿意移民到这个寒苦之地的百姓来说,这也是他们承担风险的回报。这些百姓在花钱买东西的时候,自然就交了商品增值税了。

农业税在未来毕竟还是会占比越来越小,在镇东省这种地方,三百亩地也不算什么大地主。

朱由校征收农业税的群体,还是那些大量兼并土地的地主,以及用农业公司方式生产的企业。

一个南岛(北海道)就有很多土地可以用来耕种放牧,面积达到一千八百万亩左右,比台湾的耕地还要多。当然维度不同,土地产出水平和类型也是不同的。

这么多的土地开发出来,也能移民个十几万的农民过来。外加渔业和城镇工业的发展,镇东省南岛在未来就能移民上百万人过来。

北岛目前还没有开始开发,不过也快了,海军陆战队已经在北岛进行深入的探索了。(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