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57章 裁撤辽东军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57章 裁撤辽东军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后金灭国,对大明内部的野心份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特别是在贵州土司叛乱地区,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震慑效果。本文最快\无错到 抓 机阅 读.网每两个看言情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注册过°°网的账号。

当那些叛乱土官得知明军在辽东取得空前大捷之后,与安邦彦联合叛乱的土官大部分都选择了立即下山投降。

这些土官的投降终于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秦良玉就从投降土官那里获得情报,迅速出动了上万兵力,对大定府一处山林进行了围剿。这次围剿终于是让秦良玉逮住了安邦彦这个头号叛乱分子。

上万石柱兵在围剿中生擒了安邦彦,并且歼灭了五千余名叛军。安邦彦被擒,其他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官纷纷投降,乞求朝廷恩赦。

贵州土司叛乱随着安邦彦被生擒,叛乱土官的全免投降而落下了帷幕,而被生擒的安邦彦则被押送进京,将举行献虏仪式。

当贵州这边的大捷再次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那些野心家已经彻底被震慑住了,纷纷按捺下蠢蠢欲动的造反之心,开始观望局势。

这个时代的人们,实际上精明的人不少。而且这个时代的军事技术还没有淘汰冷兵器,民间造反的成功率远不是后世那种近似于零。所以很多人看到明王朝走向衰弱,产生造反的心思也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手上有军事力量的土司等等群体来说,更是有直接发动叛乱的机会。

接连的大捷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的阶段了。

此次收复辽东,战功最大的自然是中央军。虽然辽东军酱油了一些,但也是出了力的,否则明军没有那么大的声势,所以改赏的还是要赏的。

孙承宗年纪也比较大了,再给皇帝打几年工就要退休的年纪了。朱由校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决定给孙承宗封个伯爵。

孙承宗此时官居一品,外加太师太傅的衔头,按照正常的封赏规格来说。实在是赏无可赏,在他退休钱封个伯爵,也差不多。

袁可立坐镇登莱,为东江镇、金洲镇稳定奠定海路基础。同样也有大功,袁可立就更没有几年了,因此朱由校同样决定给袁可立也封个伯爵。

孙传庭封赏起来则比较容易,直接封个太保,官居一品就行了。孙传庭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京官变成了一品大员,其升官速度简直前所未有,这样的赏赐已经很够分量了。

下面的武官也各有封赏,毛文龙突袭建奴后方有功,晋升少将军衔,中央军一大群军官同样晋升为少将军衔。

辽东军的赵率教等人 ,则晋升为上尉军衔。

新军衔制定后,都给得比较低,才显得珍贵。

但是在具体的赏赐上朱由校却没有吝啬,最大的赏赐就是土地。孙承宗赏赐、袁可立皆赏土地万亩,孙传庭赏赐土地八千亩。毛文龙,以及中央军嫡系的高层将领皆赏赐土地六千亩。辽东军各个总兵,赏赐土地四千亩。

各层军官皆有赏赐,从三千亩到三百亩不等。

光是军官方面的封赏,朱由校就直接赏出了六百万亩土地。

此次收复辽东,实际上就是明王朝裁剪军费的好机会,因此朱由校赏赐起来绝不吝啬。

很快就确定辽东军普通士兵的赏赐规格,一律赏赐土地八十亩,又是上千万亩土地赏赐了出去。

相比之下。中央军的赏赐就要高得多,直接每名普通士兵赏赐土地一百亩,外加首级方面折算的军功。如此一来,有些普通士兵能得到的耕地面积达甚至达到了两三百亩。绝对就是一个小地主了。

如此一番赏赐下去,收复辽东后所获得的六千万亩土地,就被赏赐出了将近四千万亩。

剩下的两千万亩当中,辽河防线以西原本就有上千万亩土地有辽民耕种,皇家财团所获取的土地也就剩下了一千万亩左右。

不过这并不要紧,矿产、林区等资源显然是更大的肥肉。

当赏赐颁布下去的时候。全军沸腾了。皇帝实在太大方了,有了这些土地,这意味着他们日后都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很快圣旨不断发出宫门,各种赏赐纷纷确定了下去。

孙承宗封定辽伯、袁可立封兴海伯,世袭三代,则另朝野轰动。文官封爵这在明代仅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王阳明,封为新建伯。

而就在赏赐方案公布后不久,最高统帅部出台了《兵役法》、《预备役动员法》两部法案。

《兵役法》规定,但凡大明子民,年满十七岁的男子皆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期限五年,五年后可退伍转入预备役,可由朝廷帮助其转业。入伍期间,家人拥有土地三百亩亩以下皆可免除农业税。

《预备役动员法》则是用于动员预备役军人的法案,只要朝廷发出动员令,无不可抗拒因素皆需响应征召。

《兵役法》提出的义务兵制度,实际上就是朱由校要开始裁减职业兵的规模了,以及为裁撤九边做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兵役法》出台后,朱由校随即下令从各省征召二十万义务兵,接着下令裁撤辽东镇。

圣旨发往辽东镇的时候,辽东镇所有将领都是为之一惊。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过皇权之下,却无人胆敢违命。

“皇上的旨意诸位无需过度揣测,之以裁撤辽东镇,主要是辽东镇官兵不符合新军的标准。辽东镇裁撤之后,诸位都将调入皇家军校进修班学习新军兵事,毕业之后自可重新领军。”孙承宗对辽东镇诸位将领安抚道,随即说道:“若是不愿继续领兵,也可以申请退伍,根据《兵役法》,军官退伍之后,朝廷还会每年向诸位发放退伍保障金。”

“军门,那我们辽东真的那些兵呢?”赵率教对孙承宗问道。

“根据天子旨意,二十三岁以下不愿意退伍的,可以转为义务兵。愿意退伍的,朝廷各自发放十元退伍金。愿意领取赏赐土地自己耕种的,朝廷还会给予无息农业贷款。不愿耕种的则可将土地入股农业公司,朝廷帮忙安排就业。”孙承宗对这次裁撤辽东镇极为谨慎,将朱由校制定的政策解释得清清楚楚,以免辽东镇士卒发生哗变。

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这么急着要裁撤辽东镇十二万官兵的原因,此前明军士气低落, 皇帝不得不组建大量职业兵来稳定明军战斗力。这种举措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财政包袱。

现在后金已经灭亡,仅存的两万骑兵也无力撼动朝廷控制下的辽东。这个时候有十三万中央军,外加三万东江军布置在辽东已经兵力严重过剩。

辽东镇尽管是孙承宗整顿起来的,但见识了中央军简单的军事模式,以及强大的开阔地形战斗力之后,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为什么裁撤辽东军。更重要的是,辽东军并不是皇帝的嫡系部队。

而中央军作为皇帝亲自组建的官军,接下来同样要面临淘汰大量职业兵的局面,何况是辽东镇。

军帐内的会议结束后,孙承宗又派了一群宣传人员,跟着这些将领各自回营,向辽东镇士卒宣传朝廷裁撤辽东镇的相关安置政策。

孙承宗担心的哗变并没有发生,辽东镇的士卒一个个都得到了八十亩耕地的赏赐,本身就是没有其他安置政策,他们也能够接受朝廷的遣散退伍政策。毕竟那可是八十亩地,小日子可以过得极为滋润。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想着就让官兵们向往。

至于大头兵的身份在他们看来并不值钱,和平时期的大头兵朝廷基本上是不发饷的,和退伍没什么差别,但留在军中却还可能遭到将领的盘剥、欺压。

何况这次退伍,还有十块银元的退伍金。不愿意耕种土地的,朝廷还能安排他们成为那些企业的正式职工,每个月都有工钱可以拿不说,福利保障还很好。

一群大头兵是欢天喜地,欣然接受了朝廷的遣散退伍。可是一群将领却是愁眉苦脸,不情愿极了。

可是他们再不情愿也没办法,这些大头兵根本煽动不起来,不可能有人跟着他们闹事。因为一场大胜之后,皇帝的赏赐太丰厚了。

没有大头兵出来闹事,他们哪敢当这个出头鸟?嫌命长吗?

于是这次裁撤辽东镇的举措,非常顺利的就开始了,并且仅仅半个月内就完成了裁撤工作。

最后只有六千多名士兵选择成为义务兵,他们之所以留下来,主要是觉得留在军中还能建功立业,再奋斗个五年时间,说不定能弄到更多土地封赏。和他们打着一样心思的也不少,只可惜年龄不符合要求,只能选择退伍。

大部分年龄符合要求,身体素质也过关的年轻人都留在了军中,他们将被编入中央军之中。

退伍的辽东镇士兵,大部分都选择了自己耕种土地。朝廷马上在地理位置不错的地方他们划分了土地,并提供贷款给他们盖房子、买耕牛等等。

剩下的则由朝廷帮助其转业,被皇家财团旗下的各公司招聘走了。(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