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线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线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readx;天启二年,往返于北方的商船开始增多了起来,因为天津大沽正式通商,与此同时还有皇家海运公司,以及钱万元开设的合资海运公司的运营,很快就带动了不少民间商船也加入了运输行列。

或者说,是前往北直隶贩运货物。此时北直隶的商品当中,还是有不少能热销南方市场的。其中当属钢铁制品最为畅销,此时皇家钢铁公司所冶炼出来的钢铁,真的是迅速出名了,凭借着良好的质量,口碑迅速传遍各省。

其他的还有各式的玻璃制品,在南方也十分的畅销。而最近,北直隶的外销商品也增多了起来,特种钢铁制品和玻璃制品之外,北直隶还开始产出各种铜器和瓷器,甚至还有棉布。只不过北直隶的瓷器和纺织品在其他省份显然不是怎么畅销,主要是质量或者成本上有所差距。

因此北直隶的瓷器与棉布,外销上还不是很好。不过在关税的保护之下,瓷器和棉布在北直隶本省还是卖得非常好的。外省的瓷器和棉布进来的时候,都被收取了关税,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

大沽码头上,每天都能看到忙碌的景象。很多搬运工,正在不断的给码头上的商船装货卸货。

最大宗的商品,莫过于南方运来的粮食,以及北直隶外销的煤炭。

南方各省的煤炭比较缺乏,所以煤炭也是一个外销量比较大的东西。尽管南方不缺柴火,但是对于那些大城市来说,把拆回运入城市销售,成本显然不比煤炭要低。毕竟柴火砍伐过程中,比煤炭开采要麻烦。装运起来,也不如煤炭方便。运输方面,北直隶的煤炭用大船运往南方,成本上还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北直隶的蜂窝煤,显然不能完全取代柴火。

码头上的搬运工,绝对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吃不消。但是酬劳也比较高,一个月努力的接活,能赚个四五块银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家资本拥有的商船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天启二年五月,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了87艘,全是三千料的大船,一次性能运将近4000石粮食,那些民营造船厂的东家一个个都笑开花了。除了这些商船,他们还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孙长波是一名江苏海商,手上有两艘大船。此次从松江出海,前往天津大沽码头,路上只走了九天时间。这是他第二次前往天津,走的航线是皇家海运公司确定下来的,他拿着皇家海运公司绘制的海图,沿途看到了不少引路灯塔,这对于经常大雾弥漫的东海海域来说,这些灯塔绝对是良心之作。

这条航线。显然极为安全,目前还没有海盗盯上这条航线,而且航行周期比较短。这次孙长波运来的货物,只要就是粮食以及牛角、牛筋,都是免关税的商品。牛角和牛筋是用来制作弓箭的战略物资。

船停靠在了大沽码头,孙长波将船上的货物卸下来的同时,也在挑选运回松江等地的货物。

这次孙长波发现,大沽码头上的外销货物中,瓷器和棉布的价格出现了下降,再仔细看看品质。瓷器的品质虽然不如景德镇的窑炉烧制得那么精美,但是相比同档次的瓷器,价格却要低了将近两成。而棉布的品质,相比松江的已经差距不大。可是价格上,反倒比松江稍稍低了一些。

“怎么现在瓷器和棉布价格都这么低了?”孙长波困惑不解的对天津大沽的采办问道。这些采办是专职给这些商船报关、联络货物进出口的中间人,对行情极为了解。

“刚刚前几天朝廷出台了新政策,瓷器和棉布出口,都可以享有退税补贴和外销补贴。不仅出口关税免了,只要能卖到外省。朝廷一律补贴一部分差价。现在北直隶各地窑炉和纺织厂,都接到了大量外销订单,老孙你要是不抓紧,明天不一定有货。”采办对孙长波说道。

“除了棉布和瓷器呢?还有什么好货?”孙长波问道。

“有,官盐。”采办回答道。孙长波听了之后不由笑了,说道:“莫要开玩笑,官盐算什么好货啊!”

“确实是好货,15文一斤,有朝廷刚发下来的全国通用盐引,只要出了北直隶,随便你卖到哪里,也随便你卖多少钱一斤,全是不掺泥沙的。”采办笑道。

“这靠谱吗?”孙长波有些吃不准的问道。

“要是说卖到福建,那肯定不靠谱。就是江苏、浙江等省也不一定靠谱。但是卖到山东是绝对靠谱的,我听说京营已经在山东严打私盐了。私盐没了,不就只能吃官盐么?而且现在北直隶官盐也不贵,还能拿到全国各省通用盐引,走到哪里官府挑不出毛病。山东之外那些省份,倒是不一定靠谱,毕竟那么多大盐商,说不定会玩黑的。”采办说道。

“嘿,这个好。给我先来个半船吧!知道我船的大小吧?”

“知道,知道,上次就是我经手的,怎么会不记得。”采办笑道,又能拿到一笔抽成了。尽管抽成比较低,但抵不住量大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另外再给我弄一船瓷器和半船棉布。”孙长波迅速确定了这次贩运的货物,瓷器和棉布的价格下降后,在南方各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这一趟来回跑一趟下来,尽管赚的钱并不如前往日本、南洋那么暴利,但重点在于稳妥。日本和南洋,显然不是一般海商能够去的。路上不仅有本土海盗,还有非常猖狂的荷兰人,这生意显然不好做。而日本那边的贸易,就更加难做了。日本幕府只和强盗做生意,只有大海盗李旦旗下的商船,以及荷兰人的商船才能到日本贸易。

从松江到北直隶,显然不用担心被这些海盗威胁。登莱水师都有军舰进行巡逻,本土海盗显然是不太可能出现。荷兰人目前也没有盯上这条海上航线。

本土海盗之所以没有办法威胁这条北方海运航线,主要是因为本土海盗劫掠方式比较传统。他们没有舰炮,敢跑到北方这条航线来劫掠就是找死,绝不可能是登莱水师的对手。另外这条航线的沿途,也没有多少适合海盗落脚的地方,没有补给点,那些海盗自然闹不起来。

荷兰人倒是可能会来打秋风。毕竟荷兰人有舰炮,干一票就跑的话,登莱水师也不一定有办法。但是荷兰人要大举入侵,倒也不可能。登莱水师虽然说也没有舰炮。但是战船还是不少的。

舰炮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属于欧洲人的专利。因为中国的船只,是与后世船只相似的v字形,越是上方,面积就越宽。甚至可以在船上盖个几层船楼,在居住舒适性,以及运载量上是比欧洲人的船只要好的。

相比之下,欧洲人的船只就有点像是武力催生出来的怪物,呈现出的形状,吃水线位置反倒是最宽的。以至于欧洲人的帆船,在吃水线可以布置大量的舰炮,而不用怕重心不稳的问题。

中国的帆船,则因为船型问题,没办法在吃水线位置放置舰炮。上层甲板更没办法放置成排的舰炮。如果强行要搞的话,一顿齐射之后船只很容易倾覆。所以此时登莱水师倒是装备了一些舰炮,但只能在船头、船尾两处地方各安装一门舰炮。这两个地方,倒是承受得住炮击的作用力。

但是一艘大船,只有两艘火炮,显然在远程火力上就比欧洲人的炮舰要差很多。只不过在近战肉搏方面,中国的水师是完全不怂欧洲人的。因为船只的舒适性和运载量的优势,中国船只上可以运载大量的水师战兵。

所以荷兰人就算是过来打秋风,登莱水师也不怂。因此北方这条航线,是非常安全的。

中国和欧洲的帆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那就是风帆的材质。中国用的是硬帆,欧洲人用的是软帆。从效率上来说,自然是硬帆更好的。也更加经济。后世的帆船,都是采用硬帆。

尽管中国船只更加科学,但是这个年代的没有那么多的工业合成材料,硬帆太大的话,人就可能升降不动了,而且也不太好更换。所以软帆在这个时代。对于制造吨位更大的船只来说,还是有一定有事。而中国的船只,很多时候并非是造不大,而是被风帆的因素给限制了。

但总的来说,中国的船只作为商船来用是比西方人的好用的,同等吨位下,中国船只的水密隔舱技术对海上风浪也有更有更好抵抗能力。

因为航行安全,沟通南北的这条海上航线,正在快速的走向繁荣。很多商人看到这里的商机,纷纷投资建造商船。

就在这个时候,皇家海运公司则打通了与朝鲜的海上贸易路线。

朝鲜作为此时大明的附属国,贸易上本来就不成问题。朝鲜人也想获得大明的各种奢侈品,例如绫罗绸缎,以及各种胭脂水粉之类的玩意。

朝鲜则没有太多值钱的玩意,如果说是比较值钱的东西,那就是皮货和人参了。人参在明末的价格是很高的,一来是中国关内的上党参在明末被挖绝种,只能用东北参取代,二来资本的发展之下,这些名贵药材自然受到追捧。再则,如今东北被野猪皮占领,价格上涨了一大截。

但也不是没有东北人参流入大明,晋商手上就不少,此时晋商还在和野猪皮进行边境走私贸易。

但朝鲜此时还是成为了不错的贸易对象,主要还是东北丢了之后,和朝鲜的陆路贸易被切断了。

与朝鲜的贸易,很快就被皇家资本所垄断。仅仅头一个月,皇家海运公司,就通过与朝鲜的海上贸易,获利了五十多万两,到了第二个月,下降到了三十万两,并且开始稳定在这个数值之内上下。全年下来,也有三四百万两的纯收益。

大明的商船开始在渤海湾四处活动的时候,野猪皮却是不让人安生,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野猪皮终于是在镇江搞出了一支水师。(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