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1章 竟然赚了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81章 竟然赚了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readx;天启二年,农历五月二十八。邹县城门大开,魏七与一群闻香教骨干,向官军献徐鸿儒,降!

闻香教作乱,仅仅持续十七天,就被大致扑灭,官军俘获乱民三十余万。

剿灭闻香教的行动还在持续进行,在袁可立的指挥,以及山东巡抚赵彦的全力配合之下, 拉开了彻底围剿的序幕。

官军以京营为主力,山东官军为辅,向各个方向的闻香教残存部队展开了天罗地网一般的围剿行动。

各地闻香教部队在这样的围剿力度之下,纷纷迅速败亡。

俘虏乱民持续上升到了五十余万,与此同时,还有大量跑掉的乱民,也主动跑回去想官军投降。

官军那里有粮食发放,饿不死人。而且后续还会分给土地进行安置,实在是个好去处。除了参与了作乱的乱民外,各地难民也纷纷涌向官军的临时安置点。

严格的说,那些俘虏已经不叫俘虏了,官军虽然有对他们进行关押,只是对秩序进行了一番维护。此时称之为难民更为合适,一个个都嗷嗷待哺,全靠朝廷发粮赈济。

各地用来的饥民、难民、贫民,数量迅速上升到了百万人,一个个拖家带口的。好在此时气温回暖,晚上睡觉随便搭个简陋的棚子就行了。

山东的人口显然也非常爆炸,万历年间就爆发过人吃人的现象,市集上公然叫卖人肉。 这些年过去之后,新一代人又繁衍了出来,人口再度饱和。

闻香教能在山东传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地方上贫民太多,也经常闹饥荒。这年头的山东,可不是后世的山东,有那么发达的重工业和农业。山东很多地方的土地,更适合种植一些例如花生之类的作物。粮食方面反倒是不那么好种。

大量的百姓涌到一处,实在让朱由校大出血了一把,好在朱由校手上有不少粮食。特别是北直隶大规模推广红薯种植之后,面粉、大米的消耗降低了不少。此时已经是夏季。新鲜的红薯倒也不多。

红薯这种东西,存放得当,一般也就是放个半年时间。如果地窖挖不好,存放不得当,还可能烂窖。

所以农民家的红薯如果多得吃不完。又不懂做成红薯粉,那就只能喂猪、喂狗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制作红薯干则是一个技术活,没那个技术的话,做出来很难吃,咬上去硬邦邦的。暂时北直隶的农户的红薯干制作方式还比较初级,所以不是很流行。

朱由校收到前线袁可立发来的捷报后,终于是松了口气,上百万难民等着赈济,倒也不是那么在意了。放下奏章,念叨道:“镇压下去就好,总算是没出太大的乱子。”

随即朱由校立即从内帑拨款100万元,用于赈济难民。与此同时,立即让皇家农业公司和皇家矿业公司前往山东跑马圈地,尽快把这上百万难民安置下来。

大明的人口尽管多,但在朱由校看来,人口也是实实在在的财富。重点在于,要为这些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人口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组织好了就可以建设很多东西。

人口红利的威力。对于朱由校这个穿越者来说,是深有体会的。后世中国,愣是靠压榨人口红利快速的发展起来的。

正好此次闻香教起义,皇家资本可以把手伸到山东去。

一番作战下来。军费上也是花费不小,京营的出动,以及山东各地官军的军饷、赏赐都要陆续的算入军事成本。

兵部最终给出了一个230万元的账单。加上赈济那些难民的100万元开支,这次闻香教作乱,让朱由校损失了330万元的财政。

“尽管花费较大,不过一定程度上。还是给京营积累了一定作战经验。”孙传庭说道,“同时在作战中,缴获的战利品,也高达一百多万元,账上只有两百万元左右的开支。另外皇家农业公司应该能在山东圈下不少土地,总的来说,这次镇压闻香教,应该还是赚到了一部分。”

朱由校听了之后,转念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只是瞬间有点凌乱。内部战争,都能攫取战争红利,这……确实让人无语。

但事实显然就是这么回事,尽管战争产生了损失。然而这些损失,都是民间的损失。同时动荡导致了资产的再分配,这个分配环节正好被朱由校给死死抓住,以至于朝廷方面还是赚了的。

同时那些难民尽管要赈济,但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生产建设,在这些廉价的劳动力身上,又能持续不断的压榨出人口红利。

此时的皇家资本,已经初步形成体系。组织能力,相比当初来说是大大增强。以至于这次安置上百万难民,倒也比较顺利。

那些拖家带口的,全被安置到刚圈下来的土地中,这些土地被划分成了一个个皇庄,开垦流程的组织也非常有经验了,皇家农业公司已经是一家经营着三千万亩土地的庞然大物,朱由校此时也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地主。

皇家农业公司总经理张恒升这次亲自赶到山东圈地,仅各地官府统计出来,因此次闻香教作乱而抛荒的无主土地,就多达八百万亩,这八百万亩土地上,多数都种着还未成熟的庄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下全都便宜了皇家农业公司,八百万亩土地,价值本身就不菲,而且大多是位于山东的棉花产区,更不需要什么开垦费用。

同时皇家农业公司又把山东各地的荒地资源也统计了一遍,统筹人员很快就遍布山东。哪里适合开垦都进行了考察和登记,后面可以陆续开发。几个月后,数据统计上来的时候,可开垦荒地面积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亩左右,其中大约一千万亩土地是比较容易开发的,这一千万亩土地也陆续进行了开发,并将这些失去家园的百姓安置在了这些新的皇庄之中。

山东的皇庄和北直隶的一样,都是每户给地三十亩,贷款给农户购买耕牛、种子、农具,并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他们建设瓦房。地租每年三成,农闲时期必须服徭役,徭役只提供伙食,没有工钱。

重点在于。皇庄的保甲制具备相互监督、半军事化的特性。感觉有点像是养猪场,事实上……确实有点像。但是百姓的生活是有极大保障的,这在如今纷乱的局势下,这样的安定生活,也是很多百姓梦寐以求的。

累一点对老百姓来说都能承受。他们最想要的还是一个安定的,能吃饱饭,一家日在一起过日子的生活。

皇庄的压榨能力确实是比较强的,但是在保障方面也是最好的。

那些没有拖家带口的青壮,则被安排成为了职业工人。皇家矿业公司拉走了不少,还有很多安排去修路了。

孤寡老人和孤儿,则被安置到了北直隶的养老院和孤儿院。那些失去亲人的妇女,则安排着和那些青壮重组家庭。

一番处理措施下来,上百万难民都得到了妥善得安排。

几个月后,山东闻香教作乱的余波就平息了下去。地方秩序也得到了一番梳理,而上百万难民的安置,也缓和了一番山东的人口压力。

这次闻香教作乱,让朱由校的皇家农业公司,又增加了1800万亩耕地。不过开垦这些土地,却是陆续花出去了上千万元。而农户的贷款,则是银行出的钱。

朱由校的腰包又空了。内帑尽管还是有一些银子,但都已经在预算范围之内。

开垦的费用显然是必须出的,尽管农业上并不怎么暴利,但耕地却是基本的生产资料。价值摆在那里,怎么都不亏,只是收回成本要过些年头。最重要的是,扩大了农业资源。安顿了一大批百姓。

皇家矿业公司那边,则在山东与锦衣卫进行配合,打击了民间偷采金矿的活动,抓了几个典型,罚了将近五万元的金额,将招远一代的金矿全部都纳入了皇家矿业公司的开采范围。

这个时代的招远金矿。远没有后世年开采百万两的规模。主要是这个时代用的是土法开采,矿脉又越挖越深,下面的硫化铁矿也越来越多,很多矿洞继续开采的话,成本就太高了一些。

不过还是有很多矿脉的开采是有利可图的。

皇家农业公司的开采活动,依旧是采用土法。工人采用雇工制,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对于招远金矿的开采,盈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产出黄金。实际上这也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是,能创造产值、提供就业,养活更多的人。

黄金尽管不能吃,但却可以买到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粮食产量自然会增加。南方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土地可以种植粮食的,特别是江南地区,原本就是个产量区,结果土地被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其中不少还是用来出口的。

所以说,只要能养活人,盈利少一点都没问题。甚至是略微的蚀本都可以接受,但盈利还是一条线,蚀本的矿洞将一律放弃开采。

尽管开采金矿可能赚不到多少钱,但是老百姓有钱了之后,各种消费活动不就产生税金了。

这就和后世的关税补贴是一个道理的,很多企业的商品以极低的价格出口,甚至是低于成本价,可国家依旧鼓励他们那么做,原因就是能创造产值,带动就业。

产值创造出来,则意味着财富总量的增加。

所以招远金矿,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岗位带动项目。除此之外,皇家矿业公司,也开始在山东对煤炭进行了一定的开采,以供应山东的煤炭需求。

不久之后,一支钻井队来到了山东。开始在后世胜利油田的区域内,开始到处打洞钻井。

这支钻井队,自然就是朱由校派来的。(未完待续。)

ps:第一更!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